笑談淨胡沙 第十五 虎狼之爭(4)(1 / 2)

笑談淨胡沙 第十五 虎狼之爭(4)

“漢元熙二年,梁王將降兵汰老弱放還河東關西做弱敵計。以精壯為義從散牧北地,變耕為牧為夏胡始……其流毒深廣,滅族千百,蓋為梁王縱容不複禮樂教義。

鮮卑率義王步度根反,與中部鮮卑大人軻比能鈔掠雁門、上穀等地殺民萬計。南匈奴郎氏、鳴支氏、蘭氏等大人叛附鮮卑殺監國去卑。自北疆群狄變亂,邊疆盡燃狼煙……”——源賀推斤《焚書殘誌》

“源賀推斤,寅甲季子也。壽闐生樹能機,樹能機生能臣,能臣生毛真,毛真生赫圖,赫圖生鹿力撥。鹿力撥從劉宣反,獲罪流鵪海,遂得苦達慈,三傳到寅甲。蓋禿發為梁室所流逐,推斤常尋其瑕疵攻訐,其文其事多為野史,怪誕不經,不足取之。”——前唐韓愈《還珠集錄注》

“……以複漢人遊牧舊事,帝所始肇。北地諸胡或以夏胡稱之。後有遠征大秦諸騎,自言夏胡部族。今北海金國城(今聖彼得堡)冀氏之諸夏林立,蓋出其類。所以金國海商多言舊籍北地者,多出於此。”——(前)唐沈括《泛海見聞錄》

“今之夏胡,北地梁人從胡俗者。嚐以阿胡元(耶和華)之名征發四地,轄地萬國,來去如電,所過無遺屬也。吾聖王常有遺訓百倍不可言戰,今國勢衰微,軍民肝膽喪也。凡請上國代為剿滅。”——《西波斯王卑路支上唐帝請置高陽州西大都督府書》

魏降眾被分為三,一類為“首惡者”即那些軍官(國都尉以上)都被征罰到藍田去燒泥炭、修築山路,這類人活下來的十不存一;二類是軍中精壯士兵,劉封規定父子同軍,父歸子留,叔侄從軍侄留叔歸,兄弟同軍兄歸弟留,有重大傷殘這歸家等“仁政”過後留下的士兵。這些人全部打散分到各軍戶的份田下服徭役三年,三年後可願意歸家的歸家,願意留下的可留下。這裏軍戶人不是很多,那些剩餘的勞力則分配去北地放牧,收三次羊毛後方可回鄉。第三類是投降的士兵,編製不動,更換主官,淘汰那些老弱送入益州,這些人因為集結在兔和山(上洛山區)被稱為兔和營。

至於荊州方麵的要求,劉封沒有送去魏軍原因是首善之地不可以叵測之人侍衛。而是把劉封培養的精銳八百人送了過去,並且劉封還寫了信詳細介紹了這幾百個人的特點,希望可以把他們充實到軍隊裏去。

你不是缺人手嗎?我特地選派了“得力”的幹部來,比你期望的還好。你安排了他們那是我梁王慧眼識英雄,懂得選能;你不用,好啊這些人回來後對朝廷更沒什麼好感,死心塌地跟著我走落。

“高。”諸葛亮接到劉封的信後暗自佩服,心裏對劉封的忌憚又深了一層。這些人不能不用,不用就顯得朝廷小氣而梁王很大義了,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但是如果重用的話,誰知道這裏麵對朝廷有幾分忠心。諸葛亮素來謹慎,萬不想這裏麵又多出什麼變故,就把這些人分散到了各軍之中,至於虎步和雲麾則沒安排一個人。

*******

彈汗山(今內蒙古商都縣境內大青山)中部鮮卑大人牙帳。

那長大的白狼尾旄在一根巨大的木杆下飄動,白狼幟下最大的帳篷就是中部鮮卑大人軻比能的大帳。

大帳內點著牛油鬆脂的大火把,那些鮮卑女子穿著獸皮文胸,穿著羊褓子短裙,賣地裏抖動著,伴隨著那低沉的白樺木鼓的鼓點,跳著最原始最粗狂的“獻”。

正對門口的一張豹皮上坐著一個三十多歲的人,鉗發斷縋,頭上拴著一根草繩。眼睛沒去看那些充滿挑逗眼神的鮮卑女子,而是專注地盯著手裏的青銅漢爵。裏麵是很有點力氣的蒲桃酒,而他的眼角始終沒離開過坐在左下手的那個人。

而那個四十來歲的鮮卑男子,梳著兩個大辮子,穿著狼牙和豬骨,一臉絡腮胡泛著黃色,那褐色的眼睛充滿了迷茫,塌陷的短而肥的鼻子在抽動著。

其餘的那些鮮卑大人則死盯著這些女子。

“散了。”軻比能聲音低沉還帶著嘶啞,那是因為他年輕的時候卻劫掠漢地,被一個女子咬到喉管受了傷,幸好沒被咬斷,否則就沒今日中部鮮卑的強盛。

軻比能看了看右下手那個漢人儒生打扮的人,兩人交換了一下眼神,軻比能繼續說道:“五十年前,就在這裏,有一位鮮卑的大英雄。他率領著青狼和白鹿的子孫,向南,向那漢兒們要土地,要糧食,要女人,我鮮卑是何等威風。漢兒又如何?還不照樣不堪一擊。那些漢兒就是我們圈裏的牛羊,我要殺它就殺它。那些懦弱的漢人隻知道自相殘殺,結果你們看看他們的國家成了什麼樣子?嘿嘿現在那個人不在了,漢人又成了一盤沙子。我們鮮卑的英雄應該團結起來,不要像漢人那樣內鬥,隻要我們鮮卑人能把力量集中起來,漢家的天下遲早是我們的,他們會為我們奉獻上美麗的絲綢,妖冶的女人還有永遠也吃不完的糧食。”說完看了看左下手的人,意味深長地說道:“各位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