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尋找天音 第192章 玉溪穀義山記隱情2(3 / 3)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義山告別玉陽山東峰道觀,孑然一身向南走,穿過信陽,來到湖北的江夏城,一路吟詩作賦,寄予對秦曉的哀思,這日中午,李義山來到黃鶴樓,憑吊古人,憑吊大詩人崔顥。完畢,漫無目的的順江而上,不知不覺來到一個去處,四周都是荒草,而荒草地上卻有一所殘破的廟宇,原來他來到龍王廟。李義山走進廟內觀看曆史痕跡,突然腳下踏虛了,身體徑直掉了下去,發現下麵別有洞天,李義山順著巷道往前走,竟然來到八十多年前,玄宗和眾仙子棲身的地方紫鳳赤鱗堂。李義山感到奇怪,這個地方很神秘,在很久以前住過什麼名人吧?四周轉了一圈,沒有發現人,也沒有留下什麼值得他研究的東西,於是往回走,突然,他在巷道中發現兩張紙,上麵字跡分明,撿起來一看,題目上寫著《玄宗回憶錄》五個大字,下麵記敘了玄宗在紫風赤磷堂的經曆,是怎麼來到紫鳳赤鱗堂,與仙子呂娘、吳儀、芮贇的性愛場麵,與貴妃的恩愛相逢的情感話語寫得清清楚楚,李義山大喜,像發現了秘密似的,再回到紫鳳赤鱗堂,細細觀察這裏的設施,發現這裏的設施非同一般,的確如玄宗所言,那是人間天堂,李義山剛剛失去了愛人,在這裏他好像得到了補償一樣,仔細品味想象玄宗與貴妃、與仙子們的愛情生活。

想了半夜,李義山才感到肚子有些餓了,忙走出紫鳳赤鱗堂,回到外麵,早已是星月漫天,四處沒有飯館,依然回到江夏城,在夜宵鋪子裏吃了一碗麵後,急匆匆地返回,他要再去玉溪穀,憑吊他的愛人秦曉。

回到玉溪穀,滿目瘡痍,四周荒涼的山野傳來鷓鴣的叫聲,令人歎息,想起與秦曉的恩愛,甜蜜愛情,如今天各一方,不能再次相見,叫人好生思念啊,於是揮筆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曆來注釋不一,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悼亡之作,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是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待兒錦瑟。但以為是悼亡詩者為最多。其實此詩是作者為懷念他的愛妻秦曉而作。有人認為,開首以瑟弦五十折半為二十五,隱指亡婦華年二十五歲。這話未免有嫌牽強。但是,秦曉早逝卻是真實。頷聯以莊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規而啼血,間接地描寫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頸聯以鮫人泣珠和良玉生煙的典故,隱約地描摹了世間風情迷離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後抒寫生前情愛漫不經心,死後追憶已經惘然的難以排遣的情緒。此詩基調哀怨,意境迷離,語言清麗。具有濃鬱的抒情氣氛和豐富的意蘊。

寫畢,又想起在紫鳳赤鱗堂的所見。心想到,玄宗皇帝離我們快一百年了,可是馬嵬坡事變給人們留下一個懸念,貴妃到底是死了還是在世間?他所見玄宗的回憶錄告訴他,楊貴妃在馬嵬坡事變中並沒有被殺死,有高人救了貴妃,說不定就是玄宗筆下的仙子呢,我要寫詩,告訴後人這個秘密,讓後人去猜測吧。於是揮筆寫下《碧城三首》。

其一

碧城十二曲闌幹,犀辟塵埃玉辟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其二

對影聞聲已可憐,玉池荷葉正田田。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

紫鳳放嬌銜楚佩,赤鱗狂舞撥湘弦。鄂君悵望舟中夜,繡被焚香獨自眠。

其三

七夕來時先有期,洞房簾箔至今垂。玉輪顧兔初生魄,鐵網珊瑚未有枝。

檢與神方教駐景,收將鳳紙寫相思。武皇內傳分明在,莫道人間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