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齊齊點頭,慢步走向講台。當然在李清看不見的地方,太子瞪了五皇子一眼,五皇子和三皇子在看到李清的笑容時,驀然怔住,有美如斯,落落大方,淡婉輕揚。李清的笑容如輕風微揚般吹進了少年們的心裏。
太子首先昂首挺胸的拿起書本念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時的古代還沒有黑板,李清從桌上拿起毛筆,躬身寫了起來。寫好之後,拿起來給大家看。一時獲得了大家掌聲。
三皇子也撿句念道:“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李清很快的寫出來,字跡清秀優美,如她的人般。
五皇子迅速念道:“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李清這時大概都明白了,他們手裏拿著的都是詩經,這本書就簡單了,身為文科係的她頭腦一般,但記性尚佳,對於一本詩經來說綽綽有餘。
李清讓三個學生下去時,老太傅也明白了李清的用心良苦,同時也發現默寫是個加強記憶力的好辦法,這不但能調節學生們的積極性,太傅與學生們產生互動,還能提升學生們的進取心。想不到李清三兩撥千金,用一個小小的辦法就渡過了他的陷阱。果然不可小歔!
李清歡送三位學生下台,朗聲說道:“謝謝同學們的配合。看來同學們都很愛學習,愛學習的孩子,都是好孩子。為了表揚三位學生,我決定下課後畫三幅畫送給三位同學,以示表揚。”
學生們的眼睛立刻就亮了,有的學生輕聲問道:“真的嗎?太傅,隻要回答問題、好好學習都有獎品嗎?”
李清點點頭,道:“當然是真的。太傅從來不騙人。這叫因果定律,好人都有好報,好學生當然也有‘好報’。這就是相當於大家的俗語,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當然這些學生中,有也忠於老太傅的,看新來的太傅有點浮誇,微微不喜,生氣的說道:“太傅,現在是上課時間。今天的課,太傅還沒有講呢。太傅是不是打算不講了?”說話的正是受太子黨們欺負的小公主。
她這麼一句,立刻遭到了太子黨們威脅的眼神。她身子微微一抖,眼神還是氣鼓鼓的盯了李清一眼。
李清趕緊賠笑臉,道:“講!今日我們來講講詩經裏一遍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的理解很簡單,就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與你一起慢慢變老。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當然你也可以逐字逐句規矩的理解。但大同小異,這種關於愛情的詩經,在每個人的心裏本是不同的版本。人的心思很微妙,不能根據一言一行就能徹底破解內在的密秘。我想大多數太傅都是根據祖宗傳承下來的理解而理解。但這種經過年代的東西真的就是原封不動的‘曆史’嗎?若你不是詩者本人,就不能明確的確定。而且年代的不同,每個人的理解自然不同。比如說我們如今的變化肯定是比以前進步了很多,就說竹書、耕種、食物等等,這些因為時代的變遷,人類思想的豐富都有所改變了。所以不能原封不動的按以前人的思維而思維。”
“太傅,我不懂你的意思,你是在說以前的人不能相信嗎?祖宗傳承下來東西有問題?”小公主抬起眼睛,一臉茫然的問道。
李清雙手鼓拳拍了幾聲,道:“公主的問題提得好。大家不知道的都要提問,不能不懂裝懂。那就是對太傅的不尊重了,你們學得不好,太傅們有一大半的責任。”語畢,又接著解釋道:“我剛才說的更偏向於思維和理解問題,我的主旨是大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辯別能力,以及一定的理解能力。並不是說祖宗傳承下來的不好,或是置疑它。這麼說吧!凡事物都有兩麵,有利有弊,就好比這紙張,應該可以形容為‘承萬古業,流傳百世’,千年之後的人都得用它。所以說或大或小,不同的東西自然要不同的理解。也許說得有繞,大家聽得不是很懂。但是我必須說明,大家也必須注意,看一切事物要從宏觀上去看,大體上去看,有益於開闊視野,得到不同的體會。時間的角度、空間的角度,以及社會層麵等,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語畢,李清問道:“大家聽懂了嗎?”
眾人沉默不答。
李清眼睛朝小公主看去,又問道:“小公主聽懂了嗎?”
小公主立馬搖搖頭,道:“沒聽懂!”
也對!他們年紀都尚小,我講這麼精深的,一時半回聽不懂很正常。因為年紀問題,接受能力有限,我應該講得更為簡短、精確些,就似槍那般利器,快準狠,一瞬斃命,殺人於無形。李清在心裏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