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巡撫李鴻章坐在上海禮查飯店的頭等客房裏百無聊賴。坐在他對麵的美國駐上海副領事金能亨卻是滔滔不絕,輔以手舞足蹈。
李鴻章抬眼向那牆邊的西洋大座鍾瞥了一眼,好家夥!眼見得這洋鬼已經講說了有三刻鍾,字字句句都在演說這咖啡的事情,可是,直到現在,自己也沒聽明白,這咖啡到底是哪裏引種到西洋諸國的。
正當李鴻章聽得焦躁難耐的當口兒,就聽得門被輕輕的敲了兩下,然後,禮查飯店的經理休斯頓船長滿麵紅光的進得屋內,身後是手托著大銅托盤的一個西洋侍者。
這下子,李鴻章可來了精神,他心裏說,總算有人進來打斷金能亨這洋鬼的長篇大論了!
所以,還沒等休斯頓說話,李鴻章就笑著問他:“休斯頓船長,你難道是去種植咖啡區了嗎?”
正在往茶幾上放置托盤的休斯頓聞言一愣,緊接著,他明白過來,就仰臉大笑,“尊敬的巡撫閣下,由於您是禮查飯店最尊貴的客人,所以,我必須要保證這道咖啡的製作過程沒有半點不妥,這樣的話,就需要時間,正如時間對於閣下您一樣,就在製作的過程中,成就與時間一起產生,也將一同消逝!”
好!剛剛停住話頭的金能亨聽了休斯頓的話,又鼓起掌來。
休斯頓親自指揮著侍者,用特製的大號鎏金英式咖啡壺向茶幾上的杯子裏倒進咖啡,隨著咖啡衝激在杯子裏的聲響,濃鬱的咖啡香氣也飄蕩在這客房之內。
慢慢啜飲著西洋咖啡,李鴻章漸漸的感到一絲愜意在體內荏苒的升騰,也就忽略了剛才的難耐與無聊,這2年來,對於這西洋的物件兒,他也由最初的不耐煩、不適口,變成習以為常了。
而小口品著咖啡的金能亨卻又開口了:“休斯頓船長,我剛才正在與巡撫閣下討論咖啡的起源以及它在西方國家乃至其它地區的傳布,那麼,船長先生,你有興趣聽我把我的關於咖啡的所見所聞繼續講完嗎?”
休斯頓鬆了聳肩,“我想這絲毫沒有問題,有關咖啡的問題,請您繼續發表您的見解!”
“到18世紀末咖啡仍然從穆哈進口,而摩卡咖啡到這時仍然是最昂貴的咖啡。在1774年阿姆斯特丹的咖啡交易中(當時在歐洲的主要咖啡交易)摩卡咖啡以14.5stuivers每磅售出,爪哇咖啡以10.75stuivers每磅售出,而南美洲咖啡(馬提尼克島,蘇裏南)則以大約6stuivers的低價售出。相應的,茶葉以18-60stuivers每磅售出,一stuivers相當於1\/20荷蘭盾。如果不考慮65年間的通貨膨脹,那麼咖啡價格從一開始的1.39荷蘭盾每磅跌至0.30荷蘭盾每磅。”
講到這裏,金能亨舉起食指:“請注意,由此,我要講一下咖啡館在各地的情況。
咖啡館起源於阿拉伯世界,但是很快就被歐洲人所接受。咖啡館的概念很快就在歐洲範圍內傳播開來,而咖啡館更成為了進行知識交流的中心。很多歐洲大人物都飲用這種飲料,論壇也把這種飲料作為激發創造力的跳板。英格蘭第一個咖啡館於1650年建立於牛津,顧客隻是外國人和去過東方的英國人。由於當時所有的咖啡都由威尼斯或其他港口進行交易,咖啡館的咖啡供給十分困難。然而咖啡館還是被帶到了阿姆斯特丹(1663),馬賽(1671),巴黎(1672),漢堡(1677),維也納(1685)和布拉格(1696)。當時的咖啡館並沒有扮演非常重要的社會角色,相反地,很多城鎮裏的咖啡館隻是出現在犯罪記錄中。很多國家政府將咖啡和煙酒歸為一類進行征稅,這使得很多咖啡館倒閉。
到18世紀早期,由於咖啡供應變得更加穩定咖啡價格變得更加低廉,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咖啡館不再隻吸引學生,外國人和普通人群,越來越多的富人也加入了咖啡館的消費群。咖啡館被裝璜得非常豪華也吸引了(當地)政客。在英格蘭這些咖啡館被發展為限定人數的俱樂部,直到今天還存在於世。
18世紀中期越來越多的咖啡館開張了,任何一個大城市都自吹擁有很多咖啡館。
咖啡館主要被男人們光顧,唯一出現在咖啡館的女性是女招待。在巴黎的夏天,女人們在露天的帳篷裏喝咖啡,這一舉措被其他城市所效仿。
在家飲用咖啡一開始隻被可以負擔自己進口咖啡的富人所享用。咖啡(和茶)用與其同樣昂貴的進口瓷杯來飲用是非常恰當的。在17世紀晚期,在家中招待客人咖啡可以顯示主人的富有。當咖啡變得更加普通,咖啡館變得更加流行,招待咖啡不再是顯示財富的象征。在18世紀早期每個人都可以在大部分西歐和南歐城市的正規商店裏買到咖啡。由於貿易路線較長,又過了幾十年購買咖啡才在整個歐洲範圍內變得非常平常。
在17世紀咖啡作為飲料第一次被英國人介紹到他們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在北美洲咖啡第一次作為飲料被記載是在1668年。在紐約,費城,波士頓和其他城鎮都出現了咖啡館。1773年在一個名為綠龍的咖啡館,建立波士頓茶黨的計劃在這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