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看洋人的報紙(1 / 3)

仰臥著的李鴻章驀地睜開了眼睛,他不想再繼續思想下去了,所謂發昏當不得死,當務之急還是得先去找這個金能亨這個鬼佬,如果和他能夠把事情談的妥帖了的話,下麵的事情不妨再接著想,不如此,自己躺在這裏千思萬想,人家洋鬼子不發話,一切都是一風吹的事了。

於是,他趕緊一翻身,伸手又拿起那張請帖,這帖子剛一到手,就感到一陣茉莉的香氣衝入鼻子,江蘇巡撫李鴻章皺了皺眉頭,又笑了,這些洋鬼,做事情總是搞得花狸狐哨的,送給本撫的片子也弄得這麼輕浮,真是本性如此,不可理喻。

翻開請柬,李鴻章用手指抵住,往下看去,他要看看這金能亨請客的名目是什麼?另外,地點安置在何處?

搭眼一看,上麵赫然寫著“旗昌公司湖廣號輪船下水一周年慶典”,而此次慶典的地址則是在“大上海禮查飯店”。

這禮查飯店李鴻章還真去過一次,那是去年自己和英國駐滬上領事麥華陀見麵的時候,當時,麥華陀點名要在這禮查飯店與自己見麵。

這禮查飯店位於上海外白渡橋北邊,它是上海開埠後第一代新式旅館,1860年由英國人阿斯脫豪司•禮查建造。禮查飯店四麵臨街,由兩幢三層和四層高的樓房組成,有長長的通道串連著。飯店的中央,是一個寬敞的廳院,晚上洋人的樂隊常常在此演奏。晚上8點起,穿得衣冠楚楚的客人下來進餐,大部分都是洋人中的頭麵人物。

每個房間都住滿了來自美國的年輕人,有的在領事館工作,有的在公使館商務參讚處做事,還有的在上海的公司洋行任職,他們都頗顯春風得意。唯一的缺憾是當時飯店裏的衛生條件太差,沒有洋人在自己的國家裏司空見慣的抽水馬桶。

這個飯店給江蘇巡撫李鴻章一個最深的印象就是這家飯店的許多設施都仿照船上的式樣,如飯店的走廊,油漆得頗似客輪上通向睡艙的通道。

這就使得李鴻章不明白了,好好的房子,不修成金碧輝煌的殿閣樓台樣式,為什麼非要弄成像船艙一樣呢?

索性自己現在就去找這洋鬼子,盡量把這一樁事情談攏,因為,隻有先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的事情才能夠往下設想。

李鴻章就輕輕的幹咳了一聲,馬上,門口就有人搭話,問大人有什麼吩咐?

李鴻章就說讓門房馬上背轎子,再知會兒一聲親兵營,說自己馬上要去赴洋人金能亨的宴請,地點就在禮查飯店。

坐在綠呢子大轎裏的李鴻章強自壓住自己的思緒,他不想再去思考朝廷的諭旨和曾國藩的來信了,太傷腦筋。

於是,他輕輕的撩起轎簾,想外麵看去,想用外麵的景色來祛除心裏的糾葛。

轎子行進到愛多亞路上,這裏的路麵明顯的平坦了許多,坐在轎子裏的李鴻章感覺出轎夫步子的輕快。

向路麵看去,一抹溜平,這要是外人乍一看,還以為是什麼洋馬路呢,坐在轎子裏的江蘇巡撫李鴻章卻曉得,這種道路,就是唬人一時的。

原來,雖然當時的上海已經有150萬人口,但卻找不到一條好好鋪過的馬路,基本上,街道是用碎石和粘土混合鋪起來的,修路的工人先把碎石砸在地上,然後用稀泥填進石頭的縫隙。接著,馬上用繩子把這塊路麵圈起來,以免路人踐踏,等到泥土幹透後,修路工人再拉起石滾子,將路麵壓得光滑麗平整。這樣鋪成的街道乍一看,的確不壞,但是一旦下大雨,縫隙間的泥土免不了衝刷一空,那就髒的不行,那就隻好重新再鋪一次。

再向道路兩側鱗次櫛比的房舍看去,到處都掛著客棧的招牌,客棧向客人提供的僅為一張光板床,前來投宿的客人除了自備臥具外,還需自帶馬桶、夜壺。

當輪船、火車抵達上海時,各客棧便專門派出名曰“接水”的夥計,手持仿單到車站、碼頭招攬生意。如有旅客欲投宿該棧,即收下仿單,將行李點交“接水”運走,自己則雇車悠悠前往。入住後,將隨身攜帶的公文銀錢及一切緊要物件交賬房保管。惟客人出門時,須由茶房加鎖房門,若客人自行加鎖,遇事則茶房不負責任。若遇失竊情事發生,客人須先向賬房索取房捐票,又稱巡捕捐票,填上失物清單,然後憑單向巡捕房報案,手續相當繁雜。

忽然,路邊一股腥臭的氣味撲麵而來,李鴻章趕忙放下了轎簾,他伸手抽掉轎簾頂上的細繩子,這樣,轎子頂棚就隻是一塊細紗罩頂,陽光就從容的照射進轎子內。

李鴻章順手從轎子的座位下拿出一大疊雪白的洋人所用的紙張,那是他請精通西文的書吏每日精心翻譯過來的《北華捷報》。

這《北華捷報》是英國人在上海創辦的最早的英文周報。主要刊載時事新聞、商情、司法和領事公報,供外僑閱讀。後成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喉舌。隨著貿易中心向上海的轉移,有關船舶及商業的材料日多,今年7月1日改名,為日報,又稱《字林西報》。《北華捷報》轉成《字林西報》的星期日附刊。

翻出一大張來,驀然一瞥,似乎看到有蘇州字樣,李鴻章就檢出這一張,見標著《北華捷報》第519期字樣,觸目看去,卻沒有頭緒,隻能從中間插入去看,隻見寫道:

“客人們在答複忠王的詢問時告訴他說,他們是作為基督的信徒與上帝天父的崇拜者而來求見的。忠王於是列舉基督教教義中幾個重要原則,後來聽說外國也相信這些原則,感到滿意。他問起他們在二十八宿中哪幾天敬拜上帝,教土們說是在房、角、晶、星這四天,忠王告訴他們這和太平天國敬拜的日子相同。

教士們告訴忠王,說在太平天國人土中有無限權威與影響的幹王,曾在上海與香港兩地受過外國傳教土的保護,忠王表示感謝,並且高興地聽說幹王的老友羅孝全現今仍在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