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上海的江蘇巡撫李鴻章昨天接到了兩江總督曾國藩的信函,這已經是本周之內的第三封信了。這位坐鎮安慶的總督大人對於李鴻章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已經感到不大舒服了。
曾國藩在信中堅決的要求他堅決的出動一半以上的淮軍,帶著洋槍洋炮,立馬趕到江寧城下,與湘勇的隊伍彙合,參與助剿,早日拿下江寧城。
看了曾夫子的書信,李鴻章覺得哭笑不得,自己現在也是朝廷的重臣,現掌管著這麼大的一片事情,你曾夫子就是再厲害也不應該傳令我堂堂的江蘇巡撫去江寧城下替你們弟兄賣命嗎?怎麼話就說的這麼仗義呢?
可是,轉念一想,自己畢竟還算是曾夫子的門生的,當年人家待咱不薄,更值得一說的是,這淮軍剛一成軍的時候,曾國藩就送自己2營的墊底兒之軍,所以,自己有了今日的地位,人家曾國藩還是功不可沒的!
可是,這人情歸人情,現如今,沒有皇上的諭旨,自己就能去馳援?而且聽說當下就連原來圍著江寧城虎視眈眈的曾國荃都不知道移師何處了,自己這客軍能怎麼做呢?
再者說,就算是自己想去,可是,這白齊文有鐵甲船好幾艘,還有炮艇,江麵上的事情就不好辦嗎,一旦淮勇上千人一船的往江寧城進發之時,如果遭到白齊文的鐵船、炮艇轟擊的話,那豈不是等於把老虎裝進籠子裏送上門去讓人打的嗎?
就在他思想的頭疼的時候,一道600裏快報也送到了他的眼前,朝廷正式的要他火速準備出師,襄助兩江總督曾國藩,早日靖滌盤踞江寧城的寇逆雲雲。
江蘇巡撫李鴻章一聲長歎,如何是好呢?
正在他苦苦的思忖之時,師爺著人送來了一張請帖,鼻子哼了一聲,問書吏,是誰的帖子呀?書吏就小聲的告訴巡撫大人,是上海旗昌洋行董事,金能亨金大人的帖子。
哦,忽地一下,李鴻章從躺椅上直起身,他伸手接過書吏的請帖,隻見落款果然是金能亨,隻不過,職銜一欄標的卻是美利堅合眾國駐上海副領事。
李鴻章把帖子遞回書吏的手中,揮揮手,讓他下去。
坐在躺椅上,微微的晃動著身體,他在想,對於這個金能亨,如何的利用他一下呢?
這個金能亨,是美國人,今年40多歲,也是最早出現在上海灘的美國人之一。在20多年前,上海成為列強租借地剛剛開始的時候,金能亨就便被全體外籍租地人推舉,成為了英租界道路碼頭委員會三人組成員,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為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利益與英法勢力在上海的各派代表爭鬥不休。
自從太平軍占住江寧以來,長江水域因為戰事頻繁淪為危境,幾經爭奪,太平軍控製了西迄安慶、蕪湖,東至鎮江、江陰的黃金水道,與清軍形成對峙。為各自的利益計,無論太平軍還是清軍,對來往長江水道的各形船隻,尤其是貨運船隻,都實行了嚴格的限製措施,大量商品被禁運,唯恐為對方所用。一時間,熙來攘往的黃金水道一片沉寂,江麵上幾乎看不到一艘航運的船隻。
而此時的的中國,陸路運輸根本提不上台麵,重要物流端賴水運,即所謂“有舟無車”,長江遭禁對商家而言無異於滅頂。短短數月之內,上海十六鋪一帶的倉庫貨棧,已被來自歐亞的洋布、呢絨塞得滿滿登登,而江南各埠碼頭上的生絲、茶葉,也越堆越多堆積如山了。
就在眾商家無不搖頭歎息、畏葸不前的時候,金能亨卻趁清軍與太平軍大戰鎮江之機,聯絡了幾個商業夥伴,共同出資租下了一條名叫“威廉麥特”號的商船。這是一條剛從廣州開來的新船,載重370噸,堅固,可靠。金能亨用“威廉麥特”號裝了滿滿一船的進口洋布、呢絨,在船桅上高高扯起一麵美國國旗,大模大樣地逆江而上,直奔漢口而去。
金能亨清楚,這是一次冒險,他的“威廉麥特”號隨時都有可能在交戰雙方的刀槍麵前葬身魚腹,人財兩空。並不是別的商家看不到其中的商機,而是在他們看來,與風險相比,獲益的幾率太小太小,幾乎為零,甚至為負。金能亨之所以敢冒這個風險,是因為他把賭注押在了他是一個美國人的特殊身份上。
一個多月後,金能亨從漢口平安歸來,同時帶回了滿滿一船的蠶絲、茶葉。利用兩地的差價,金能亨不光賺足了運費和利潤,而且賺足了自信。上帝非常眷顧這個初出茅廬的美國人,他甚至連交戰雙方的影子都沒見到。當然,這可能隻是一種偶然。但金能亨的腰包卻是必然地鼓了起來,扣除成本,淨賺白銀一萬多兩。
麵對巨大的利益,金能亨不可能收手,然而罔顧風險也是不明智的,上帝可以賜幸運於偶或,卻難以化機遇為永續。金能亨不能不有所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