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門(2 / 2)

好罷,按道理講接下來就是分家了,可是下麵兩個弟弟都還小,最後就議定由老夫人代為保管他們各自的一份,等到日後娶妻另居時再給他們分了。

雖然分到的家產就是天天吞金喝玉也是八輩子花不完的,但那世襲罔替的爵位是輪不著宋老爹了,要出人頭地就隻能自己上戰場掙前程了。又過了幾年恰逢北狄再次挑起戰事,英宗皇帝從登基起就在積蓄力量,等著這個機會一掃北境。於是十七歲的宋老爹連媳婦也來不及娶就加入了北伐的大軍,正是在日後的老丈人鎮北將軍麾下效力。

等三年後我朝大軍凱旋而歸、一雪前恥時,宋老爹也如願娶了鎮北將軍唯一的嫡女張氏。可是還沒等喘口氣,大約英宗皇帝覺得宋老爹果真是個根正苗紅的優秀官二代,實乃可堪大任之人(咳咳,當然英宗也是需要發展發展自己的新力量的嘛,那些德宗留下來的舊臣都十來年了,也該動一動了),於是馬不停蹄地派宋老爹去駐守西南邊疆攢攢資曆。

西南多瘴氣又不如京城舒坦,張氏還是義無反顧地跟著去了。一開始倒還好,夫妻和睦,婆母也滿意,可後來三年過去了張氏猶膝下空空,雖然宋運銘不急,老夫人卻不高興了,遠在京城還是塞了個妾來。

兩年後趕在回京前,張氏總算生了個女孩兒,按照宋家這代排到的“景運延長”的字輩,取名宋延星,就是這幅身體的原主了。

回了京日子也不好過,辛氏扣著家產不放,給了兩條理由:一是宋運銘一家還未別府另居,依舊住在國公府裏,待日後真正自立門戶了再給也不遲;二是張氏過門五年還沒有生出嫡子,不如先調養身體,終究是傳宗接代更要緊些。

婆母都這麼說了,張大娘子也別無他法。好在她自幼隨父親在邊疆長大,比不得京裏小姐的四角俱全,她是散漫慣了的,本也不是愛出頭抓權之人,大嫂子齊氏又是靖海侯的嫡長女,理家的本事全京城都數得上,萬事不用她操心也蠻好。

況且宋老國公早逝,宋運銘是老丈人一手帶出來的,張大娘子又巴巴的在西南一路陪著夫婿熬到回京,夫妻倆的感情是極好的。即便二十有七了仍膝下無子,宋運銘想著反正國公府自有大哥和侄子繼承,也輪不著他操心宋家香火無繼,對張氏倒還是一如既往。

到宋延星三歲時,發了一場高燒,原主大概沒挺得過來,倒黴的現代社會搬磚工就來到了這裏。也就在那一年,宋運銘升了官,一躍成為二品的大都督,官家又賜了府邸,分家終於被提上日程。

聽說著實是鬧了一番的,可畢竟官家都賜了府邸了,不去住就是不恭,誰也擔不起這個罪名,最終辛氏還是不情不願地交出了那份家產,可順勢又塞了個顏色極好的秋姨娘過來。

隔年秋姨娘也生了個女孩,取名宋延曇,張氏著實鬆了一口氣,庶長子在誰家都是讓大娘子頭疼的存在。

宋延星五歲時她那個弟弟宋延昆總算來了,張氏簡直喜極而泣。宋延星體驗了一把地位下降的感覺,但這個弟弟的到來讓張氏和自己終於不用每逢一月三次的過府請安時受老夫人的刁難了。唉,這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呀。

有了宋延昆後,宋老爹覺得既然已經有了兒子,老太太那裏也有交代了,自己一個武將也不能一邊吃著官家的俸祿一邊又縮在京城不出,於是和張氏商量後,次年軍中大輪調之際便自請去西北駐守,留下一幹妻妾兒女在京城。

雖然多了一個幼子需要照料,家裏的頂梁柱又遠在西北,但畢竟張氏僅有一兒一女,多一個也分不走太大的精力,於是三年來宋延星的生活還是很舒適的。

一邊胡思亂想著,一邊走到了正院,張氏已在前廳等著了,今日她穿著象牙色的百蝶穿花褙子,梳著正髻,頭戴累絲金鳳釵,鳳嘴上垂下一穗細珍珠流蘇吊著一顆小紅寶,又端莊又自然,二品誥命夫人的氣勢還是有幾分的。張氏身後侍立著徐昌佑家的和春亭、夏菱等幾個丫鬟,俱是開春新做的衣裳,看著就精神。

宋延星遠遠地就瞧著張氏,自從有了那個小皮球弟弟,舅舅又在軍中接連晉升,張氏麵對那府裏的老太太時,腰板是越發的硬了,連帶著自己對一月三次的請安也不覺得難熬了。

一溜跑到張氏跟前,宋延星一副小女兒情態地撲進她懷裏,嘴裏喊著:“母親!”

張氏嗔怪到:“這孩子,是越長大越沒規矩了,到了國公府可收斂些。”宋延星連忙乖巧的應了,母女倆一前一後的出了門子,上車往宋國公府去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