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史 通史篇 1337-1353(3 / 3)

六月,遼東搠羊哈及乾帖困、術赤術等五十六名吾者野人以皮貨來降,給搠羊哈等三人銀牌一麵,管領吾者野人。

六月,命前河西廉訪副使也先不花為淮西添設宣慰副使,討泰州。

六月,詔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福壽討張士誠。

六月,順帝立太子,叫太子做中書令兼樞密使,授以金寶,告祭天地、宗廟。脫脫兼太子詹事。

六月,以立皇太子詔天下,大赦。

六月,詔皇太子位下立儀衛司,設指揮二員,給二珠金牌,副指揮二員,一珠金牌。

六月,賜吳王搠思監金二錠、銀五錠、鈔二千錠、幣帛各九匹。以資政院所轄左、右都威衛屬詹事院。

六月,命淮南行省平章政事達識帖睦邇便宜行事。

六月,詔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福壽討興化。

七月,泉州天雨白絲,海潮日三至。

七月,湖廣行省參知政事阿魯輝複武昌及漢陽府。

七月,卜顏帖木兒進兵攻蘄州,擒偽帥魯普恭,遂克其城。進兵道士洑,焚其柵,抵蘭溪口,殲黃連寨賊巢,分兵平巴河,於是江路始通。

七月,朱元璋率兵略滁陽,道遇李善長,與語,悅之,留置幕下,俾掌書記,語之曰:方今群雄並爭,非有智者不可與謀議。吾觀群雄中持案牘及謀事者,多毀左右將士,將士弗得效其能,以至於敗。羽翼既去,主者安得獨存!汝宜鑒其失,務協諸將以成功,毋效彼所為也。善長,定遠人也。

七月,進攻滁陽,花雲為先鋒,單騎前行,遇官軍數千人,雲提劍躍馬,橫衝其陣而過。敵大驚曰:此黑將軍勇甚,不可與爭鋒。遂克滁陽,因駐師焉。

彭大、趙君用挾郭子興往泗州,遣人邀共守盱眙,元璋以二人粗暴淺謀,不可與共事,辭弗往。未幾,二人自相吞並,戰士多死,而彭大亦亡,君用專兵柄,很戾益甚,將圖子興。元璋憂之,遣人說君用曰:公昔困於彭城,南趨濠,使敦公閉壁不相納,死矣。得濠而據其土,更欲害之,背德不祥。且郭公易與耳,其別部在滁者,兵勢重,可慮也。君用聞之,心頗恐,待子興稍以禮,子興乃得間將萬人至滁州,閱元璋所部兵三萬餘,號令嚴明,軍容整肅,乃大悅。

八月,金山人民起義。

八月,命不花帖木兒襲封文濟王。

八月,車駕還自上都。

八月,資政院使脫火赤以兵複江州路。

八月,以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玉樞虎兒吐華、右丞完者不花守鎮中興路。

八月,左遷平章政事咬住為淮西元帥,供給烏撒軍,進討蘄、黃。

八月,建皇太子鹿頂殿於聖安殿西。

十月,以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買住丁升本省右丞,提調明年海運。

十月,廣西元帥甄崇福複道州,誅賊將周伯顏。

十月,從帖裏帖木兒、左答納失裏之請,授方國珍徽州路治中,國璋廣德路治中,國瑛信州路治中,督遣之任,國珍疑懼,不受命。仍擁船千艘據海道,阻絕糧運,複遣江浙右丞阿爾琿錫等率兵討之。

先是江浙左丞帖裏帖木兒議招撫,浙東元帥府都事劉基持不可,曰:國珍首亂,赦之無以懲後。

左丞稱善,進基行省都事,聞之朝。而國珍使人浮海至京,賄用事者,許國珍官,聽其降。坐其擅持威福,奪職羈管紹興,並罷左丞帖裏帖木兒。國珍遂不可製。

基,青田人,初舉進士,揭傒斯深愛重之,曰:子,魏元成流也。

嚐入行省幕府,與其長抗議不合,投劾去。尋補浙江儒學副提舉,上言禦史失職數事,受台抨歸,至是又被謫,遂放浪山水間。

十月,立水軍都萬戶府於昆山州,以浙東宣慰使納麟哈剌為正萬戶,宣慰使董搏霄為副萬戶。

十月,郭子興居滁再閱月,惑於讒言,悉奪朱元璋兵;又欲收李善長置麾下,善長涕泣自訴,不肯從。

自是征討之權,元璋皆不得與,且日疏遠,而事之愈恭。既而官軍圍滁,有譖元璋戰不力者,子興信之,即令其人與元璋俱出戰;其人出未十步,即被矢反走,元璋直前奮擊,眾皆披靡,徐還,了無所傷,子興頗內愧。時諸將各有所獻,元璋所至禁剽掠,即有獲,以分下,無所獻,子興不悅。元璋妻馬氏知其意,悉所有遺子興妻張氏,張氏喜,由是疑釁漸釋。

十一月,江西右丞火你赤以兵平富州、臨江,遂引兵複瑞州。

十一月,立義兵千戶、水軍千戶所於江西,事平,願還為民者聽。

十二月,京城天無雲而雷鳴,少頃,有火見於東南。

十二月,淮慶路及河南府西北有聲如擊鼓者數四,已而雷聲震地。

十二月,西寧王牙罕沙鎮四川,還沙州,賜鈔一千錠。

十二月,大同路疫,死者大半。

十二月,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顏帖木兒、南台禦史中丞蠻子海牙及四川行省參知政事哈臨禿、左丞桑禿失裏、西寧王牙罕沙,合軍討徐壽輝於蘄水,敗之,壽輝遁走,獲其偽官四百餘人。

十二月,陝西行省平章政事孛羅、四川行省右丞答失八都魯複均、房等州,詔孛羅等守之,答失八都魯討東正陽。

是歲,徐壽輝部下江西賊帥王善寇閩,官軍守羅源縣拒之。

羅源與連江接壤,勢將迫連江。寧善鄉巡檢劉浚妻真定史氏,故相家女也,有才識,謂浚曰:“事急矣,可聚兵以捍一方。”於是盡出奩中物,募壯士百餘,命仲子健將之,浹旬間眾至數萬。賊尋破羅源,分兩道攻福州,浚拒之辰山,三戰三捷。俄聞福州陷,眾多潰去,浚獨率健兵進,遇賊於中麻,突其陣,斬前鋒五人。賊兵大至,鏖戰三時頃,浚中箭墜馬,健下馬掖之,俱被獲。浚憤,戟手大罵,賊縛浚階下,先斫手一指,罵彌厲,再斫一指,亦如之,指且盡,斫兩腕,次及兩足,浚色不變,罵聲猶不絕,遂割其喉舌而死。健亦以死拒賊,善義之,舍健,使殮浚屍瘞之。健歸,請兵於帥府以複父仇,弗聽,健盡散家資,結死士百人,詐為工商、流丐,入賊中,夜半,發火大噪,賊驚擾,自相屠戮,健手斬殺其父者張破四,並擒善及寇首陳伯祥來獻,磔之。事聞,贈浚福建行省檢校官,授健古田縣尹,為浚立祠福州北門外,有司歲時致祭。浚,河南人也。知福寧州王巴延既死,賊時睹其引兵出入。及林德誠起兵討賊,乃望空呼曰:“王州尹,王州尹,宜率陰兵助我斬賊!”時賊正祠神,睹紅衣軍來,以為偽帥康將軍,亟往迎之,無有也,四麵皆青衣官軍,賊大敗,斬其酋江二蠻,福寧遂平。事聞,贈巴延濟寧路總管,追封太原郡侯。

是夏,薊州大水。

是歲,自六月不雨至於八月。秋,大旱,溪澗皆涸。

是冬,彭大之子早住自稱魯淮王,趙君用稱永義王。

是歲,泉州大饑,死者相枕籍,其能行者,皆老幼扶攜,就食永春,永春尹盧琦命分詣浮屠及大家使食之,所存活不可勝計。

是歲,造清寧殿前山子、月宮諸殿宇,以宦官留守也先帖木兒、留守同知也速迭兒及都水少監陳阿木哥等董其役。

是歲,哈麻及禿魯帖木兒等陰進西天僧於帝,行房中運氣之術,號演揲兒法,又進西番僧善秘密法,帝皆習之。

是年,元軍大舉反攻,天完紅巾軍連遭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