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史 通史篇 1354-1360(1 / 3)

1,1354年。

正月,汴梁城東汴河冰,皆成五色花草如繪畫,三日方解。

正月,帝謂脫脫曰:朕嚐作朵思哥兒好事,迎白傘蓋遊皇城,實為天下生靈之故。今命剌麻選僧一百八人,仍作朵思哥兒好事,凡所用物,官自給之,毋擾於民。

正月,命桑哥失裏、哈臨禿守中興。

正月,答失八都魯複峽州。

二月,以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苟兒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以兵攻高郵。

二月,以呂思誠為湖廣行省左丞。命湖廣行省右丞伯顏普化、江南行台中丞蠻子海牙、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顏帖木兒、參知政事阿裏溫沙,會合湖廣行省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兒討沿江賊。

二月,立鎮江水軍萬戶府,命江浙行省右丞佛家奴領之。

二月,詔河南、淮南兩省並立義兵萬戶府。

二月,遣吏部侍郎貢師泰和糴於浙西。時江浙兵起,京師食不足,故命師泰和糴,得糧百萬石。

二月,建清河大壽元忠國寺,以江浙廢寺田歸之。

三月,廷試進士六十二人,賜薛朝晤、牛繼誌進士及第,餘授官出身有差。

三月,以皇太子行幸,和買駝馬。

三月,命親王速哥帖木兒以兵討宿州賊。

三月,潁州陷。

三月,中書定擬義兵立功者權任軍職,事平授以民職,從之。

三月,命四川行省右丞答失八都魯升本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樞密院事,總荊、襄諸軍,從宜調遣。詔和買馬於北邊以供軍用,凡有馬之家,十匹內和買二匹,每匹給鈔一十錠。

四月,禦史台臣糾言帖裏帖木兒與江南行台侍禦史左答納失裏等人罪,以江浙行省參知政事阿兒溫沙升本省右丞,浙東宣慰使恩寧普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皆總兵討方國珍。

四月,發陝西軍討河南賊,給鈔令自備鞍馬軍器,合二萬五千人,馬七千五百匹,永昌、鞏昌沿邊人匠雜戶亦在遣中。

四月,造過街塔於蘆溝橋,命有司給物色人匠,以禦史大夫也先不花督之。

五月,安豐、正陽賊圍廬州。

五月,詔修砌北巡所經色澤嶺、黑石頭河西沿山道路,創建龍門等處石橋。

五月,立南陽、鄧州等處毛胡蘆義兵萬戶府,募土人為軍,免其差役,令討賊自效。因其鄉人自相團結,號毛胡蘆,故以名之。

五月,郭子興以鎮撫朱元璋為總管,率兵功全椒,克之。

五月,詔以玉樞虎兒吐華募兵萬人下蜀江,代答失八都魯守中興、荊門;命答失八都魯以兵赴汝寧。

五月,升湖廣行省參知政事阿兒灰為右丞,討廬州。

五月,募寧夏善射者及各處回回、術忽殷富者赴京師從軍。

五月,複發禿卜軍萬人,命太傅阿剌吉領之。

五月,命荊王答兒麻失裏代闊端阿合鎮河西,討西番賊。

六月,薊州雨雹。

六月,高郵張士誠寇揚州,達識帖睦邇以兵討張士誠,敗績,諸軍皆潰。

六月,詔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佛家奴會達識帖睦邇,複進兵討之。

六月,太陰入鬥宿。

六月,彭早住、趙君用陷盱眙縣。

六月,彭早住、趙君用陷泗州,官軍皆潰。命刑部尚書阿魯於海寧州等處募兵討泗州。

七月,詔免大都、上都、興和三路今年稅糧。

七月,命刑部尚書阿魯於汝寧州等處募兵討泗州。

八月,冀寧路榆次縣桃李花。

八月,車駕還自上都。

八月,詔脫脫以太師、中書右丞相,總製諸王各愛馬、諸省各翼軍馬,董督總兵、領兵大小官將,出征高郵。

八月,封高麗國王脫脫不花為沈王。

八月,免河南蒙古軍人雜泛差役。

八月,蓋海青鷹房,,連延數百間,千門萬戶,取婦女實之,為大喜樂故也。

八月,禁河南、淮南酒。

八月,階州西番賊起,遣兵擊之。

八月,濠州兵陷六合縣。

八月,方國珍拘執元帥也忒迷失、黃岩州達魯花赤宋伯顏不花、知州趙宜浩,以俟詔命。

十月,詔答失八都魯及太不花等會軍討安豐。

十一月,敕: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凡奏事先啟皇太子。

十一月,脫脫領大兵至高郵,戰於高郵城外,大敗賊眾。

是役也,一切軍資、衣甲、器仗、穀粟、薪槁之屬鹹取具於江浙,平章政事慶圖規措有方,陸運川輸,千裏相屬,朝廷賴之。

先是樞密院都事徐人石普,以將略稱,從院官守淮安,詣丞相脫脫麵陳取高郵之策,且曰:高郵負重湖之險,地皆沮洳,騎兵卒莫能前。幸與普步兵三萬,保為取之。

脫脫遂命權山東義兵萬戶府事,招民義萬戶以行,汝中柏陰阻之,減其軍半。初命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聽淮南行省節製。普次範水寨,夜漏三刻,下令銜枚趨寶應,其營中更鼓如平時,抵縣,即登城樹幟,賊大驚潰,因撫安其民,水陸進兵,乘勝拔十餘寨。將抵高郵城,分兵三隊,一趣城東,備水戰;一為奇樂,虞後;一自將攻北門。遇賊,與戰,賊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躡之,縱火燒關,賊懼,謀棄城走。而援軍望之,按甲不進,且忌普成功。總兵者遣蒙古軍千騎突出普軍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賊以死捍,蒙古軍恇怯,即馳回,遂為賊所蹂踐,率墜水中。普勒餘兵血戰良久,仗劍大呼曰:大丈夫當死國,有不進前者斬!奮戟入賊陣中,從者僅三十人。至日西,援絕,被槍墜馬,複步戰數合,賊益至,左脅為賊槍所中,猶手握其槍以斫賊。賊眾攢槍刺普,普與從者皆力戰而死。

十一月,脫脫遣兵西平六合縣。

六合遣使求救於滁州,郭子興與其帥有隙,怒不發兵。朱元璋曰:六合破,滁不獨存,脣齒也,可以小憾而棄大事乎?子興悟,問諸將:誰可往者?時官軍號百萬,諸將畏之,莫敢住,且以禱神不吉為辭,元璋曰:事之可否,當斷於心,何禱也!遂帥師趨六合,與耿再成守瓦梁壘。

官軍攻之急,每日暮,壘垂陷,官軍去之,詰朝複完壘與戰。尋以計紿之,乃斂兵入舍,備糗糧,遣婦女倚門戟手大罵,官軍錯愕不敢逼,遂列隊而出,徐引還滁州。既而官軍複大集,元璋令再成佯走,誘之渡澗,伏發,城中鼓噪而出,官軍敗走。元璋恐益兵來攻,謀款其師,乃具牛酒,斂所獲馬,遣父老送還,告其帥曰:城主老病,不能行,謹遣犒軍。城中皆良民,所以結聚者,備他盜耳。將軍幸撫存之,惟軍需是供。今高郵巨寇未滅,非並力不可,奈何分兵攻良民乎?其帥信之,謂其眾曰:非良民,豈肯還馬!即日解去,由是滁城得完。子興無意遠略,但欲據滁自王。元璋因說曰:滁,山城也,舟楫不通,商賈不集,無形勝可據,不可居也。子興嘿然,元璋遂不複言。

十一月,答失八都魯複苗軍所據鄭、均、許三州。

十一月,皇太子修佛事,釋京師死罪以下囚。

十二月,康裏定為左丞相,哈麻為中書省平章政事。

十二月,絳州北方有紅氣如火蔽天。

十二月,監察禦史袁賽因不花等劾奏:脫脫出師三月,略無寸功,傾國家之財以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為自隨。又其弟也先帖木兒,庸材鄙器,玷汙清台,綱紀之政不修,貪淫之心益著。章三上,詔令也先帖木兒出都門聽旨,以宣徽使汪家奴為禦史大夫。

十二月,詔以脫脫老師費財,已逾三月,坐視寇盜,恬不為意,削脫脫官爵,安置淮安路,弟禦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安置寧夏路。

當是時,丞相督軍,將士郊命,高郵城旦夕且破,而忽聞有詔解軍,軍中皆大哭。

詔至,參議龔伯璲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且丞相出師時嚐被密旨,今奉此,一意進討可也,詔書且勿開,開則大事去矣。脫脫曰:天子詔我而我不從,是與天子抗也,君臣之義何在!

先是大臣子弟領軍從行者,哈麻曆告其家,陰遣人先來軍中白其長曰:詔書且至,不即散者,當族誅。以故宣詔畢,即時解散,其無所附者,多從紅軍,如鐵甲一軍入襄陽,號鐵甲吳者是也。

是日,脫脫出兵甲及名馬三千,分賜諸將,俾各帥所部以聽伊闊察爾、舒蘇節製。客省副使哈喇台曰:丞相此行,我等必死他人之手,今日寧死丞相前!拔劍刎頸而死。

有上變告龔伯璲勸托克托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問,詞連中書左丞烏古孫良楨,簿對無驗。伯璲伏誅,良楨仍還為左丞。

十二月,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太不花為本省左丞相,中書平章政事月闊察兒加太尉,集賢大學士雪雪知樞密院事,一同總兵,總領諸處征進軍馬,並在軍諸王、駙馬、省、院、台官及大小出軍官員,其滅裏、卜亦失你山、哈八兒禿、哈怯來等拔都兒、雲都赤、禿兒怯裏兀、孛可、西番軍人、各愛馬朵憐赤、高麗、回回民義丁壯等軍人,並聽總兵官節製。

十二月,命哈麻提調經正監、都水監、會同館,知經筵事,就帶元降虎符。

十二月,詔威順王寬徹普化還鎮湖廣。先是以賊據湖廣,命奪其王印,至是寬徹普化討賊累立功,故詔還其印,仍守舊鎮。

十二月,命甘肅右丞嵬的討捕西番賊。

十二月,答失八都魯複河陰、鞏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