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接受檢閱

1967年1月7日 星期六

今天上午8點鍾我們6個人組成的長征隊正式出發了。我們一路散發傳單,高唱革命歌曲,好像所有的行人都在看我們。心裏很高興,鬥誌很昂揚,行進中,一群群小朋友圍著我們說:“紅衛兵姐姐給一張傳單吧!長征是宣傳隊麼!”我想,這麼點的小孩能說出這種話來,多麼令人高興呀!

到了下午,我們已走得十分地累了,兩腳像掛了兩塊大石頭,每抬一步都非常痛,肩膀也痛得很,我還是第一次嚐到這種痛。這時我想到毛主席的話:“要在大風大浪中鍛煉,要經風雨見世麵。”這時決心來了,心想在家躺在溫暖的床上不會疼,大冬天坐在溫暖的爐子旁,當然很舒服的,但這是一個革命青年應走的道路嗎?

到了郭家店紅衛兵接待站,我們拖著疲乏的雙腿去領飯。那裏的人員熱情地接待我們,還有五六個毛澤東思想宣傳員給我們演節目。看到這些,我頓時覺得精神好多了,疲乏消除了好多。心想,祖國處處是親人,毛澤東思想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所掌握,這怎能不讓人興奮呢?

晚上,我們住在老鄉家。貧下中農是那樣愛戴我們,又燒水,又送飯,他們說:“你們就像到了自己家,不要客氣。”走的時候,他們的小孩還問我:“紅衛兵小哥哥小姐姐,什麼時候還到我家來住呀?”

一個貧下中農婦女還向我們介紹了他們那兒的階級鬥爭。

一天的長征,的確是辛苦的,但又是多麼鍛煉人呀!我要用毛主席的教導,去指導自己的長征路,主動去熟悉社會,熟悉群眾,熟悉階級鬥爭,爭取把自己鍛煉成堅強的革命後代。【張頤武點評:出門遠行,體會浪漫而深刻的經驗,這是年輕人的幻想,或許今天的我們是沒有這樣的機會。在那個激進的時代,這種行動被賦予了高度的政治的含義,它成為一種重溫革命曆史傳奇故事的行為,而這種青春之旅也將拓展年輕人的視野,並成為一種精神財富永存心間。】

1967年1月8日 星期日

昨天那個貧下中農婦女講得多好哇,她們關心國家大事,立場堅定,憎愛鮮明,又是那樣地謙虛。她愛我們紅衛兵,把滾熱的水端給我們,把新被子給我們蓋……這不是一般的感情,是深厚的階級感情啊!

今天感到十分勞累,但麵對困難我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困難這東西,你越怕它,它就越拖你;你越蔑視它,它越怕你;慢慢地,勝利就在眼前了。

沿路看到很多用粉筆寫的革命標語,還有斷斷續續的各路長征隊。一群小孩子總跟在我們後麵要傳單,我們就讓他們背語錄,他們馬上能滔滔不絕地背出來:“白求恩同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誌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真是令人高興,我們馬上把傳單送給他們。一次,有幾十個農民正在田間勞動,一個人看見我們馬上就問:“有傳單嗎?”我們給了他一本《革命歌曲選》,他打開時問是什麼歌,有沒有《東方紅》,然後用十分逗人的聲調唱道:“毛澤東思想放光芒。”我們立刻大笑起來,這笑聲將我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1967年1月9日 星期一

今天60裏路的長征雖然很累,但路邊人們親切的問候和沿路各長征隊伍之間的相互鼓舞,仍使我們深受感動。到了紅星鎮,服務人員熱情地接待我們,有兩個小同學搶著抱我們的背包,邊唱歌邊領我們進屋。他們對我們說:“你們長征到北京,見到毛主席替我們問好啊!祝他老人家萬壽無疆。”我們回答說:“好!一定辦到,謝謝你們。”

1967年1月11日 星期三

今天在長春參觀了抗大軍事學校的圖片展覽。【金春明考證:抗大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的簡稱,創辦於1936年。抗大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取自1939年5月26日毛澤東所著的《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抗大是按毛主席的戰略思想辦校的,它培養了大批抗日骨幹,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抗大按實際情況辦校,“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是抗大的校風;“又學習來又生產,三五九旅是模範”,學生們一麵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一麵又挖窯洞,掏糞,鋪路,從實戰出發,積極參加演習。同時,毛主席還經常到校作動員報告,講形勢,談問題,學生們在文藝上又是那樣活潑。我們也應像抗大那樣,把學校辦為毛澤東思想的大學校。

1967年1月16日 星期一

今晚我們住在一個農民家裏,老大娘說:“你們長征到我家,我閨女長征說不定也住在你們那兒呢!不都是一樣的麼!你們到我們這兒就像在自己家一樣,不要客氣,我孩子還總問我,紅衛兵哥哥姐姐怎麼不到咱家住呢?”

這幾天天氣很冷,我們在長征路上遇到了一定的困難,有些同學生氣了,哭了。我想,毛主席的孩子在舊社會無家可歸,到處流浪,被打得神經錯亂。那時和現在怎能相比啊?如今國家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接待站的每一個同誌都十分熱心,做好飯,熱好水,這一切是多麼感人啊!我們出來長征是為了鍛煉,而不是為了享福,如果遇到點困難就畏縮,那又何必出來呢?!

1967年1月17日 星期二

這幾天走了許多山路,路過不少人家。我想知識分子如果不和工農相結合,那隻能變為一個口頭革命派。農村條件確實不如城市,政治上經濟上都不方便,因此特別需要我們深入農村,了解農村,對農民進行宣傳。同時,也能使自己的感情更加接近工農兵。

1967年1月19日 星期四

今天下午,我們長征隊來到吉林電力學院,聽了一些同學的事跡介紹。

我對這些同學是多麼尊敬和佩服呀!他們愛憎分明;對黨中央對毛主席懷有深厚的階級感情,他們忍受著極端的困苦和巨大的委屈,把生命及危險拋到了九霄雲外。從他們那洋溢著無產階級革命豪情的幾封信裏可以看出,這些同學充滿了一個革命者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1967年1月23日 星期一

今天上午我帶領5個小夥伴從外縣雄赳赳氣昂昂地返回了四平市。當走到離地委大院不遠的一條大街的時候,我看見幾十名幹部正被戴著高帽遊街,不遠處有一群孩子在向他們投擲小石塊,還有人揮動掃帚不停地抽打他們的頭,迫使他們不得不彎下腰來躲閃。忽然,我發現了母親也在其中,她的脖子上掛滿了鞋子、襪子和抹布,頭頂上還拖著一根長長的一直搭拉到地的白布條,上麵寫著“母老虎”、“母夜叉”等肮髒的字眼……

見狀,我的心仿佛被一粒子彈擊中。我驚傻了,癡呆了。我忘記了繼續帶領同學們高唱革命歌曲,忘記了告訴夥伴們回校後如何總結熟悉社會、熟悉群眾、熟悉階級鬥爭的“長征”體驗。我嚇得渾身癱軟,怯生生地、一動不動地呆望著漸漸遠去的遊街隊伍,至於後來同學們都是什麼時候各自分散回家的,我竟沒有留下一點的記憶。

到了晚上,母親沒有回家,聽說傍晚時又被一個公社造反組織揪去了。母親在那兒曾擔任過農村四清工作組組長。【金春明考證:四清,即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簡稱“社教”。1962年9月在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提出,1963年—1966年在全國城鄉廣泛展開,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時結束。因其主要內容為“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故又稱為“四清”。這次運動,對於解決幹部作風和經濟管理等方麵的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於它是黨的八屆十中全會關於階級鬥爭理論的一次大範圍的實踐,把階級鬥爭擴大化和絕對化,使“左”的錯誤有了很大的發展。】

明天我再也沒有勇氣到校去領導紅衛兵同學了,我害怕了。【張頤武點評:這篇日記是整個日記中最為讓人震撼的段落。“長征”勝利的喜悅突然被母親遭受殘酷批鬥的場麵所衝擊。當時所發生的一切是如此地戲劇化,卻又是如此真實而無可逃避。】

補記12——母親和她的三閨女

1.就當他們全都死了

初夏的夜晚,室內寂靜涼爽,月光穿過樹杈間的縫隙,以奇異的紋路親吻窗欞。

紋路上的枝葉和花兒呈灰色,花瓣很小,模樣像雪中的梅花和陽春三月的迎春花,因有月光作伴,花兒淒美的有些奇特。

母親被遊鬥的日子是1967年的1月23日,那一年我15歲,正舉著一杆紅旗,帶領紅衛兵小夥伴們“長征”歸來。那些掛在她頭頂、胸前、脖間的鞋子、襪子和抹布,更有長長的寫滿齷齪字眼的白布條,跟隨母親一起示眾到馬路的盡頭。那種人格汙辱,簡直還不如把她殺了的好!

是什麼原因要把她拉到街上遊鬥?

20多年了,遊鬥的現場時隱時現,一連串的問號在思維的長河裏遊來遊去,痛苦就像一條又長又粗的皮鞭子,不時抽打著我的心靈。

母親的臥室就在對麵,現在她去了一樓的浴室。剛才一時匆忙,她忘了拿那把榆木梳子。這不,她喚我幫她拿下去,免得再一次登樓。

我拿著梳子進了浴室,看見了母親那裸露的肌膚和沾滿了水漬的麵容,光滑、白皙、紅潤、富有彈性,我為60歲的母親至今生命力頑強而驚詫不已。

大約過了一個鍾頭,忽聽有人敲門,我騰地一下坐了起來,粉花色的毛巾被瞬間被堆成一個美麗的大蒲團。我趿上拖鞋,抻抻睡衣,拉開房門問道:“媽,有事?”

母親沒有說話,目光卻對準了床上的那個蒲團,似受了什麼刺激,略帶羞澀的目光直視玻璃窗上的枝葉和花朵。

當年在上司強大力量的進攻之下,年輕母親的防線一瀉千裏。如今,母親知道她那親愛的三閨女正投身苦海,欲破解這個“一瀉千裏”。白天麵對家人、來客,她若無其事,談笑風生;也隻有捱到深夜,她才有可能親近自己的三閨女。現在她洗完了澡,她想在入睡之前,從女兒嘴裏聽到一點消息。

見狀,我明白了她的心思,這讓我好難受啊!親愛的母親,您可知道,到目前為止,我尚拿不出哪怕是一點點欣慰的消息講給您聽。盡管我花了很多錢,吃了很多的苦,闖過了一道又一道的關卡,但欲想扳倒一個35年的舊案,談何容易?!

我木訥了。

母親異常聰明,見女兒不往話題上說,立時也就明白了一切。既然三兒無話,做母親的還是裝糊塗的好,再不要增加女兒的心理負擔了。同時,她也知道,翌日隻要太陽冉冉升起,三兒便會抓住那場曠遠的舊案窮追不舍。她太了解自己的三閨女了,三閨女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性格太隨自己了。

3年前的一個深夜,我和母親促膝而坐,她臉色灰暗,眼神躲閃,她壓低嗓音說:“三兒,你問起吳國華和譚必成……這件事後來對我影響不小,否則級別也不是今天這個副廳級。現在回頭看,這件事對我也是一個教訓,起碼刹一刹我的傲氣。那個年紀,跟你現在一樣,見誰服過?事情已過去30多年,今天如果不是你突然問起,我就當他們全都死了!全都死了!死了的呀!”

望著母親黯淡無光的麵容,聽著她那撕裂人心的從牙縫裏蹦出來的聲音—“就當他們全都死了!死了的呀!”自那一刻起,我下決心要將“死因”弄個水落石出。

我感謝母親有勇氣把“死了”的事兒講給我聽。讓我深感慰藉的是,母親衝著自己的親生女兒一吐衷腸,她不會感到過於尷尬和難堪,更何況她已聽明白了一點,三兒已經找了中央的大人物,如果真能為吳國華翻案,她從內心求之不得,因為30多年前她曾赴湯蹈火地去救他,拉他,設法把他拽回自己的身邊,然而一切努力於事無補,無果而終。

俄頃,母親開口說話了:“噢,沒什麼事,剛剛洗完澡,口渴,我削了兩個蘋果,順便給你帶來一個。”她用一抹恬淡的微笑,掩飾著內心複雜的情感。

直到此時我才看到,母親下垂的右手正拎著一個大蘋果。她剛剛將蘋果削了皮,她想親眼看著女兒把蘋果吃掉,然後再回房間吃掉另一個。

看著三閨女吃下蘋果,母親走了。我拉開蒲團重新躺下,內心翻江倒海,睡意全無。母親心裏苦,兒的心裏更苦。快3年了,兒孤身作戰,身攜筆墨和一個布包,穿梭於長春、北京、河北三省之間,接受著沒完沒了的白眼、申斥、推趕和怠慢……想著想著,兩眼窩湧上來兩汪淚水,當淚水順著眼角流出的時候,我抓起蒲團的一角將淚水拭去。

2.欲望之火

1950年的春天,姹紫嫣紅,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她與他相愛了。

兩位年輕人經常約會,一同出入飯館、公園、電影院。那般配的容貌,齊肩的個頭,手挽手的笑姿,讓這對戀人共享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天有不測風雲,不足三年,女方的感情生活出現了問題,情緒時冷時熱,時進時退,後期就像中了魔似的難以自拔。

起初,市委書記譚必成對剛剛上任的女宣傳部長並不看好,他反感女人性傲,尤其反感女幹部在公開場合下的鋒芒畢露。他認為婦女應該有良好的道德教養,謙虛謹慎,彬彬有禮,穩重大方。隨著工作上的密切接觸,很快他便發現,這位女部長方方麵麵與普通女性迥然有別,她的性傲和鋒芒,來自於上帝恩賜的天性,她模樣好,通文墨,曉經典,個性解放,商量事情多才而果斷。漸漸地,隻要她坐在他的對麵彙報工作,常常讓他感到麵紅耳熱,神不守舍,盡管對方在他麵前依舊落落大方,遣詞靈銳,風風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