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不想當班級文革領導小組成員了,想退職,至今尚未完全解決。聽了收音機裏關於呂玉蘭的10個為什麼之後,認識到小困難是個小考驗,大困難是個大考驗,越困難越磨煉,越磨煉越堅強,今後遇到問題要迎難而上才對。
今天看了一張八開紙的傳單,題為《誰是三輪二社反革命複辟案件的罪魁禍首?!》不管是否真實,說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嚴峻的階級鬥爭,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階級大搏鬥。地富反壞右借開展文化大革命之機,煽動蠱惑群眾,興風作浪,製造謠言,進行階級報複,殘酷迫害無產階級革命左派。
三輪二社反革命複辟案件的罪魁禍首們,他們把我們黨的好黨員、好幹部扣押起來,扒光衣服,腳踢鞭打,用鐵絲捆,往水缸裏泡,打嘴巴,捶胸膛,還把一些革命幹部的腿上及背上的肉割掉。這夥壞蛋看誰打得好,打得狠,便齊聲喝彩:“會打!”“夠響!”直到把我們的同誌打死為止。有個敵人邊打邊說:“這會兒我也管管你,叫你也認識認識我,叫你也嚐嚐挨打的滋味,你也有今天。”
這些瘋狂進行階級報複的壞蛋,打完了人,還利用某些青年紅衛兵缺乏經驗的特點,叫嚷什麼“打倒一切當權派!”真是囂張極了。
但是他們終究逃脫不了人民雪亮的眼睛,逃脫不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法律製裁!
讓我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念念不忘階級鬥爭,念念不忘無產階級專政,念念不忘突出政治,念念不忘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
196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昨天蘭藕姐在北京最幸福地見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我聽了激動不已,我也要去,而且盡量快一點去見毛主席。【金春明考證:1966年10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門第5次接見全國各地來京的約150萬師生和紅衛兵。】
196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兩天來在遼源參加群眾會,無論是在火車上、在劇院裏、在公共汽車上,到處都可聽到學習毛主席語錄的聲音,到處都可聽到《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人們的決心是那樣的大,鬥誌是那樣的昂揚,處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訪問憑吊方家墳使我們聯想到舊社會礦工們的悲慘遭遇。我看到了一位僥幸活下來的礦工,他的牙齒被敲掉了兩顆,手指被打彎了,胳膊被打斷了,要不是他一歪腦袋,可能連命也保不住。我們一定不能忘記老工人的話:“你們生長在新社會,要聽黨的話,聽毛主席的話,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牢記階級苦,不忘血淚仇!”
196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今天聽到大連海運學院15名革命學生長征的事兒。他們跋山涉水,步行一個多月,走完了2000裏路程。【張頤武點評:這種長征如果不追求它的政治含義,就有了一種人生漫遊的體驗。許多過來人後來談及那時的鍛煉,都說:讓人視野開闊,真正見識了中國的社會。】他們不走公路,專門爬山,泅渡過河,腳上起了泡,一讀主席詩句和語錄,渾身就來了力量;夜裏,他們不怕蚊蟲叮咬,白天專走山區,把黨中央的指示傳給每個貧下中農;他們不顧疲勞,幫助貧下中農挑水、掃院、幹零活;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的偉大論述,提出“我們要做革命的播種機,把毛澤東思想傳遍每個角落!”他們邊學習邊宣傳,走到哪裏,就把毛澤東思想傳播到哪裏。他們在田間、地頭給社員高聲朗讀毛主席語錄,這使我想起我在農村勞動時兜裏也總裝著一本主席語錄,但在地頭休息時,卻不給社員宣傳。認為自己膽小,愛麵子,自己原諒自己。
在去遼源的車上,我看到了一位同誌主動大膽地領著我們學毛主席語錄,還有一位姓白的老師領著我們高唱毛主席語錄歌。
196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東北機器製造廠工人工程師尉鳳英在首都革命群眾大會上的報告(摘記片段):
“菜刀用完了不擦要生鏽,而且會越鏽越厚。人的思想不改造也會生鏽,也會是越鏽越厚,直到變質。毛主席教導我們:‘敵人是不會自行消滅的’,思想上的敵人也是同樣。對待思想的敵人,必須用毛澤東思想這一最強大的武器,狠狠地打,才能把它打倒。思想的敵人,不同於拿槍的敵人,拿槍的敵人,打死一個少一個。而思想上的敵人就不同,今天在這裏把它打倒了,明天又會從那裏冒出來。所以必須經常地打,時時刻刻地打,而且不能就事論事地打,必須要剿它的老窩。要想做到這一點,沒有別的竅門,隻有老老實實地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徹底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
讀後觀感:尉鳳英為了技術革新,不去參加晉級考試,開始她隻知道好好地幹,報答黨的恩情,但由於不懂得為什麼幹革命,沒有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所以雖然出身好,但同樣經不起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
196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上海某廠工人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敢想敢幹,敢於走前人未走過的道路。有人譏諷說:“外國人研究一百多年都沒有成功,你們還想研究出來?”可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工人在黨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終於用8年的時間造出了合成苯,這充分表明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永往直前!
196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今天上午,我們和喬書記因一本日記發生了一番辯論。喬書記以有中央文件精神為名,不把日記交給我們,弄得不歡而散,影響很不好。
中午我和同班同學拿著掃帚、糨糊到喬書記家居住的地委一棟樓去貼大標語。事先在校寫好了“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執迷不悟,死路一條”。然後我們就去貼。
我家也住在一棟樓,沒想到正往牆上貼的時候,讓大姨看見了,她不由分說狠狠地把我拽回了家。中午吃飯時,蘭玲姐教訓我說:“整個一棟樓的人,就你不聽邪,就你能耐,就像得了神經官能症似的,整天跟著造大觀點的人瞎折騰,還把標語貼到人家家門口來了。”【張頤武點評:以蘭玲姐的話來分析,當時的“我”可謂是一個“激進無畏的革命青年”,年輕時代的血氣方剛,單純執著令人發笑。“我”在這一天記錄的經曆,想必會引起許多同代人相似的回憶,在“無情的革命”與“有情的現實”中,顯現出不同年齡的人對事物截然不同的立場和態度。】我申辯說這是革命行動,她就掀桌子。我看她掀桌子,我就踢翻了椅子,然後兩個人各舉一把笤帚朝對方的身上掄,把兩個人的衣服都掄髒了。
她一看管不住我,晚上就跟媽媽學舌。媽媽訓我比她訓得還厲害。到了快睡覺的時候,媽媽語氣好了些,說:“你一個小孩子家涉世不深不要緊,但得聽進大人的話。喬書記的愛人是地委宣傳部長,他們兩口子跟爸爸媽媽都很熟。你們往人家門口貼標語,還說什麼‘執迷不悟,死路一條’,你們懂什麼叫‘執迷不悟’嗎?再說你們又能解決什麼問題?”
媽媽說得我心裏很亂,看來事情很嚴重,一時覺得抬不起頭來。
196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今天早晨聽到我國導彈核武器爆炸成功,我不知用什麼話來表達自己激動和興奮的心情。隻感到國家這樣強大,打心眼裏更加熱愛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和人民,也更加熱愛我們最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從北京串聯的同學回來了。每當我們問他們見沒見到毛主席的時候,他們臉上都露出興奮而自豪的表情:“見了,見了,我們見到了。”我的心是多麼激動呀!我也得去北京,一定一定要見到日日夜夜想念的毛主席。
補記8——蒯大富的今與昔
1.生存·就業·家庭
2002年11月27日清晨,我和蒯大富分別站在酒店大堂的兩端,就在那一瞬間,兩束搜索的目光牽引我們走到了一起。
蒯大富四方大臉,高高的,胖胖的,額頭寬而突出,五官端正,腦袋大眼睛也大,看上去很福態。我跟他說今天約他來賓館,預備作兩天的長談,他愉快地答應下來。雖說我們是第一次見麵,但彼此自來熟,說話談笑就像一對老朋友。
次日晚,蒯大富夫婦和韓愛晶夫婦一起來到我入住的賓館,我有幸看到了兩家人的全家照、伉儷照、父女照和父子照。我一邊看照片,一邊端詳著對方。看上去,蒯、韓二人並不見老,尤其是韓愛晶,像40歲剛出頭,而實際年齡卻已接近六十歲了。
蒯大富的夫人羅曉波告訴我,蒯、韓二人在曆盡滄桑之後,至今仍能健康地生存於世,除了與生性堅強有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出獄後都找到了各自的崗位,同時建立了各自的家庭。
韓愛晶40歲時,娶了一個17歲的四川妹,兩人年齡相差23歲。婚後這位四川妹子刷鍋洗碗,買米買菜,照顧丈夫、兒子,善待雙方親屬,靠一顆真誠的心和一雙勤勞的雙手建造了一個幸福的家。蒯大富在一家影音燈光技術公司擔任總經理;韓愛晶在深圳市一家創業投資公司擔任投資顧問。
“大富是在中國特定曆史時期、特殊的曆史背景之下產生的特定人物,”我跟羅曉波說,“今天他二人能安居樂業,妻子的作用功不可沒。作為女性,您能嫁給他,本身就需要信心和勇氣。”少許,我善意地問韓愛晶當投資顧問是否賺到了大錢,他沒有直接回答,隻是幽默地說:“眼看著阿哥阿妹們都賺了錢,我是瞪著眼睛幹著急啊!”
在座的一位朋友接過話頭說:“想當年,21歲的蒯大富是清華大學的學生領袖,同時又是北京紅代會的二把手(聶元梓是一把手)。在很短的時間內,紅代會一聲號令,就能聚集起幾十萬人的隊伍……好家夥,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蒯大富說:“七百年的穀子八百年的米糠,有什麼好炫弄的,素不知多少年來已無人稱呼我的名字,我隻知道自己是‘4號’,韓愛晶是‘1號’。在押17年,即使是在最難熬的日子裏,我還能聽到韓愛晶唱歌,唱什麼‘熱情的大沙漠一望無邊……’”
韓愛晶說:“你說的是哪年的事呀?我怎麼不記得?”
蒯大富說:“在青海呀,你怎麼會忘記了呢?!”
一時間,兩人沉默不語。
過了好半晌,蒯大富悄悄地對我說,提起青海那段日子,他倆心裏都不是滋味,也正因如此,他們特別想念那裏的一位好幹警。即使成了家立了業,一說起青海,他們對那位好心人仍念念不忘。
1987年蒯大富出獄了,去向是寧夏青銅峽鋁廠。
1988年,經人介紹,蒯大富結識了北大畢業生羅曉波。婚後羅曉波履行諾言,從南方的大城市來到寧夏。一年以後,他們的女兒出生了。
就在昨天下午,蒯大富向我講述了他女兒與他的一位朋友的對話,那一年他女兒11歲。
一天,這位朋友問她:“您是蒯大富的女兒嗎?”
小姑娘點了點頭:“是。”
“您爸爸這個人怎麼樣啊?”
小姑娘答:“他跟毛主席幹革命,沒有幹好。”
“你眼裏的父親是個怎樣的人啊?”
“爸爸對我很好。”
簡短的對話,道出了小姑娘心中的迷茫和不得不承受的來自方方麵麵的壓力,由於沒有深圳戶口,每學年,小姑娘要交付比同班孩子高出10倍的學費。
那晚,我站在賓館的大門口,直至目送兩家人遠去才回到了房間。我燙了燙腳,稍解疲乏,便伏案一氣記下了當天的感受。至午夜時分,我放下手中的筆,推門來到半圓形的平台。我用力向上伸展雙臂,接連打了幾個嗬氣。抬頭瞭望,天空繁星點點,地麵上一座座高大的建築物鱗次櫛比。燈光閃亮,馬達聲隆隆,此時我和這座城市的人們一樣,雖然疲憊,卻絲毫沒有睡意。兩天來,蒯大富向我陳述了許多事情,他所經曆的一切,就像遠處的那一溜霓虹燈,紅紅綠綠,若明若暗,似睡非睡。當我伸手想握住它的時候,卻發現原來它離你還有很遠的距離,你的心力尚不足以馬上就能得到它。於是你又想放棄它,再不要去想它,眼下最現實的就是趕快返回房間臥床休息。可是當你上了床、閉上眼睛卻又無法入睡,因為此時你突然想到,即使你斥它於千裏之外,客觀上它依然佇立在那裏,該發什麼光,它還發什麼光,而你又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2.蒯大富的少年時代
蒯大富的祖籍在江蘇的鹽城,他的曾祖父在海船上幹過船老大,掙到一筆錢之後,便在老家買了幾十畝土地,日子過得也比較富裕。
曾祖父就祖父這麼一個兒子,祖父叫蒯應錦。
蒯應錦不爭氣,好賭博,沒幾年的光景,便將家財賭得一幹二淨。曾祖父去世沒幾年,家境便開始衰敗,臨到土地改革,蒯家因禍得福,劃成份時被劃為貧農。
蒯大富兄弟姐妹共七個,七兄妹的名字都是祖父起的。
在這七兄妹中,隻有七妹的名字單一,最後一個字是“雲”字,名叫蒯大雲。其餘6個兄妹的名字很好記,若按年齡的大小按序排列,將每個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連起來便是:“富貴榮華萬年”,蒯大富是老大,自然就叫蒯大富,其他兄妹依此類推。對此,蒯大富調侃說:“凡名字沾富貴二字的,有不少都是貧窮人家的孩子,因為窮,就想讓名字沾點靈光。”
當年江蘇盛產硝鹽,家產敗光後,祖父便幹起船運業,時不時就奔往上海販鹽。當時盈利還算豐厚,販運1斤鹽賺1分錢,販運1萬斤就能賺100塊大洋,100塊大洋在當地可以買幾十畝地,漸漸地,蒯家的家境又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