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你做的很對,不過媽媽教你看水表吧,以後告訴她水表上的數字就行了。”
說著表妹遞給諾諾一個手電筒,告訴孩子怎麼讀水表的數字,從那後,諾諾在家已經獨立處理一些小事情了。
孩子心理分析:
一般來講,悠長的寒暑假一旦拉開帷幕,孩子們就將迎來一段特別的時光,不用再過早早的起床、上學、放學、寫作業這樣規律的日子,換來的可能是孩子獨自在家,而媽媽要去上班的情況。
特別是家裏沒有老人看管,孩子又不願意去托管學校,無奈隻能在家,很多媽媽對此有些擔心“他一個人在家可以嗎?要是出點事怎麼辦啊?”,每次出門前都要囑咐半天,注意這個,注意那個的,到頭來是雙雙的“不歡而散”。
有些媽媽擔心孩子在家不安全,不妨試試讓孩子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家裏,有些時候孩子希望可以邀請朋友一起來家裏玩耍,如果您信任自己的孩子就放心答應他吧。如果您實在不放心就可以上班期間給家裏打個電話,詢問下情況。
偶爾讓足夠大的孩子自己在家裏,會增加孩子獨自處理事情的經曆,有利於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的養成。想讓孩子學會獨立就要放飛孩子,學會放手是媽媽必經的一課。
孩子一個人在家,有助於鍛煉他處理各種與他相關的家庭事務的能力,是獨立生活的第一課,如果連自己的小世界也管理不好的話,那麼怎麼能奢望孩子麵對更複雜的社會呢。
【給媽媽的小建議】
讓孩子自己在家要注意一下問題:
(1)孩子準備好了嗎
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是否適合單獨在家。通常6歲以上的孩子就有處理問題的能力了。下麵的問題可以幫你確認孩子是否真的已經能夠“勝任”:孩子有接聽撥打電話的能力嗎?他有責任心嗎?是否能按時完成作業,能幫助做家務,能聽媽媽的話了(如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等)?當遇到突發事件,他能保持冷靜嗎?孩子是否明白並能遵守規矩、掌握安全措施,是否了解基本的急救常識?
(2)對突發事件的處理
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識和急救技巧,是孩子獨自在家必備的防護武器。比如,他們要知道各種急救電話:報警電話110、急救電話120、火警電話119等;知道如何開關燈、開門、鎖門,能夠正確使用微波爐等家用電器。
(3)出遠門前立“規矩”
每天規定一個特定的時間和孩子通話,這可以讓媽媽放心,孩子也更有安全感;告訴孩子,他可以邀請小朋友到家裏,但得強調隻有哪些屋子是他們可以進的;規定好看電視、用電腦的時限並限定電視節目類型;把家裏的危險品清除或鎖起來:如酒精、藥物、香煙、打火機或火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