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1.《小鬼當家,讓他管理好自己的小世界》
和孩子貼得太近是一種傷害,獨立成長需要空間。
——美國的“孔子”、“文明之父”,愛默生
孩子們是最反感媽媽出門前嘮嘮叨叨沒完的,好像孩子什麼事都做不好。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媽媽的認可和信任,隻要您願意放開孩子的手,他就會順利的成長。為此,要表明相信孩子有處理的能力,隻要稍加提醒他注意門戶安全就好了,比如不給陌生人開門,或是接到陌生的電話不要聽信等,相信孩子都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很多媽媽往往擔心孩子獨自在家會發生什麼事情,不願意把孩子一人留在家裏。其實對於6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獨自在家已經不會有什麼問題了,隻要媽媽事先提醒一下孩子不要做的事情,反而會增強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但是媽媽不要不負責任地、無限製地把孩子一人留在家裏。
我表妹婚後,因為離姥姥家不算太遠,所以一般船節假日都選擇加班,多掙些錢。所以都會安排他兒子諾諾去姥姥家,很少讓他獨自在家。
從上二年級開始,諾諾有點獨立意識了,有時寧願自己留在家裏。記得記者節那天,單位組織活動,表妹照例想讓諾諾去姥姥家。諾諾有點兒不情願:“我鼓號隊活動六點半才放學,再跑到姥姥家就七點了,八點多鍾您再去接我,多折騰人呀!我自己在家等您吧,我爸七點多就下班了。”表妹想想也是,裏外就半小時的空檔。
話是這麼說,到了當天晚上表妹還是放心不下,六點半住家打電話沒人,過5分鍾再打,諾諾接的:“是媽媽呀!我剛進門,鎖好了防盜門,一會兒寫作業。”表妹反複叮囑:“陌生人來別開門,餓了可以先吃塊點心,有事打媽媽電話。”這才放下電話,心說再過半小時,他爸爸就回來了,可以放心地玩會兒了。
說也奇怪,那天總不踏實,七點半又打回電話。“你們吃飯了嗎?”表妹問,諾諾說:“我爸還沒回來,我喝了一杯酸奶,吃了一個麵包,還自己煎了一個雞蛋。“啊,還沒回來!”表妹急了,正這時,手機響了,一看是丈夫的:“班車出故障了,你想辦法早點回去照看孩子“。表妹趕忙告訴丈夫:“行了,我這就回家。”
放下電話,匆匆忙忙往回趕,防盜門鎖得挺嚴,拿鑰匙開了一半,諾諾把門打開了:“你們開完會了嗎?”“
“還沒有,媽媽早回來會兒。”“
“唉,其實我在家也沒什麼事,剛才有位阿姨查水表,我沒讓她進。”“
“你怎麼跟人家說的?”“
“她咚咚敲門,我打開貓眼一看,是查水表的,我說我家沒人,您明天再來吧! 不過那個阿姨挨家查水表也挺不容易的,你不讓人家查,人家又得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