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附錄:王德威:近代有多現代(2 / 2)

他說中國人從來不缺少自我更新能力,否則不會有兩千年文明。台灣鄉土作家,把語言的前衛和鄉土結合在一起。應該有各種不同的聲音。王德威寫過一本《眾生喧嘩》,他說70年代以來的大陸文學,是“眾生喧嘩”的時代。

王德威說,有些事情也許政治家不能提,曆史學家沒有辦法提,小說家可以用最鮮活的辦法提。他的《小說中國》,單是書名就很有創意。小說並不建構中國,小說虛構中國。但,中國的建構與虛構息息相關。如何現代,怎樣文學?文學有相當的力量——想象。有充分的想象力,才能拓展空間。他說猶太人不斷地講曆史,中國人為什麼不可以回顧曆史?(王德威《曆史和文學》)中國有過一個偏執的時代,不管怎樣荒謬,多少中國人付出了血淚的代價!

哦,我熱淚湧湧地想起我的爸爸!中國的現代化來得太遲了!

後來,2009年初,在上海複旦大學和哈佛東亞係等共同主辦的“中國近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王德威提出:“近代有多現代?”

近代有多現代?

王德威是從台灣來美國的,自然,對台灣文學有特別的關愛。他給麥田人文叢書等寫導論,需要用多少時間來閱讀!他說,作為一個專業讀者,我閱讀,是表示對他們的尊敬,這是我唯一向他們致敬的方式。

他要把兩岸三地現當代中國文學介紹給西方,他說,至少他比洋同事閱讀得快。我想起他快快地說話和快快地奔跑上台階。

然而,他不認為西學東漸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否則如何麵對廣義的現代的挑戰。他希望有時間多做明清文學的研究,尋找中國三百年追尋現代化的曆程。

王德威的辦公室裏,掛著一些花鳥畫、山水畫,寧靜而悠遠,如同古人之作。我想,東亞係主任自然喜歡收藏中國畫。後來才知道,這些“古人畫”都出自今人王德威之手。

一年後,2000年,王德威從哥大到哈佛任教。哈佛是個貴人鄉,貴人鄉裏多貴人,這是哈佛的證明。

或許,越是快快說、快快做的人,內心越是渴望有一方寧靜的私人空間。王德威用一種近乎自語的聲音說:一個人能做多少?無非做吧,做到心安就是。

這時他的聲音,好像從古代傳來。好像,從晚清?從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