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說:感謝首長的關心!我在艙內感覺非常好,請首長放心。我一定不辜負首長和全國人民的重托,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挑戰!我向祖國和人民保證,堅決完成任務!
8時50分,“01”發射指揮員下達了“十分鍾準備”的口令。坐在飛船裏的楊利偉向地麵報告:“艙內初始狀態檢查完畢,設置正確。”這是楊利偉上天前在地球上作的最後一次報告。
接著,胡錦濤主席一行登上基地試驗指揮樓的樓頂平台,把目光投向了即將起飛的“神舟五號”。發射場附近,直升機、搜索車、救護車等快速出動;一百多名記者攜帶“長槍短炮”,爭先恐後地紛紛搶占有利地形;成千上萬觀看發射的戰士、家屬、老人、兒童以及當地百姓全都注視著發射塔;在距離發射塔兩百米遠的戈壁灘上,十幾匹駱駝也駐足引頸,一起抬頭仰望……
與此同時,在千裏之外的北京指揮控製中心大廳,觀看發射的中央領導人以及中央各部委貴賓也已就位,目光全部集中在了大屏幕上。在北京南苑火箭技術研究院的一間小屋裏,一位火箭專家的妻子正盯著電視屏幕。每次發射,這位專家的妻子都要看,不管成功與失敗,就像球迷看球賽不管輸和贏。久而久之,她總結了一個小小的經驗:每次發射前如果家裏吃餃子,發射就成功;如果家裏吃麵條,發射就失敗。於是為了這次發射成功,這天她從清晨5點就開始包水餃,本來胃不好的她,居然一口氣吃了六十六個水餃!她說,六六大順啊!還有一個發射軍官的妻子,此刻也坐在家中的電視機前。每次發射她都看,每次看發射她都習慣在茶幾上放點水果,邊吃邊看。有一次她吃的是西瓜,結果發射成功了;有一次她吃的是梨子,結果發射失敗了。從此,她再也不吃梨子了。可有一次她分明吃的是西瓜,發射還是失敗了。所以這天她不知道該在茶幾上放什麼水果才好,一個早上都在家裏轉來轉去,最後決定又放西瓜又放梨子。結果,從早晨6點她就守候在電視機前,兩個多小時過去了,她一會兒拿起梨子,一會兒拿起西瓜,雖然早就又饑又渴,卻什麼也不敢吃,一口也沒吃——不是不想吃,而是怕吃錯了!
“5分鍾準備!”發射進入最後的倒計時。
此刻,距離發射塔一千五百米遠的基地指揮控製大廳裏,看似十分平靜,實則每個人心裏都怦怦跳個不停。誰都沒注意,就在這時,總指揮李繼耐側了側身,輕聲問了大總師王永誌一句:“帶了嗎?”王永誌點了點頭,並用手摸了摸衣兜。由於每次發射都驚心動魄,如履薄冰,所以幾十年來不少航天專家都患上了一種職業病——心髒不好。久而久之,每次發射前帶上一盒救心丸,便幾乎成了專家們的一種習慣,或者說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在火箭點火前幾分鍾,他們彼此總會提醒一句:帶了嗎?王永誌心髒不好,發射前醫生給他和好幾位專家都準備了救心丸。李繼耐擔心他忘了,所以問了一句。
而此刻火箭係統的總指揮黃春平和總設計師劉竹生,兩人臉上的表情更是分外凝重。再過兩分鍾,火箭就要點火起飛了,兩分鍾後能成功點火、順利起飛嗎?盡管為了一個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和發射的成功,他們大膽突破原有設計理念,采用了五十五項新技術,攻克了故障自檢處理係統和逃逸救生應急係統兩大世界性難關,並對火箭三百零九個質量問題和一千多個插頭全都進行了重新檢查,其可靠性已達到了工程總體要求的百分之九十七。百分之九十七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年初美國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第二十八次飛行時爆炸,他們計算了一下,其可靠性就大致相當於百分之九十七。而可靠性是一個隨機性的問題,二十八次中失敗一次,這一次有可能是第一次,有可能是第十八次,也有可能是第二十八次。麵對這樣一個百分之九十七,誰能保證這一次絕對成功?萬一那個百分之三偏偏就出在這一次呢?因此,在火箭點火前一分鍾時,黃春平還是伸手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衣兜——衣兜裏和王永誌一樣,同樣裝著救心丸。而劉竹生的老毛病早就犯了——手心已經沁出一大片細汗!
“十,九,八,七,六……”發射進入讀秒倒計時。
這時,基地指揮控製大廳的大屏幕上清晰地傳出一幅圖像:楊利偉舉起右手,向全國人民莊嚴地行了一個軍禮!這是楊利偉上天前留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個軍禮!
“……五,四,三,二,一,點火——起飛!”
隨著“01”發射指揮員一聲令下,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火箭一聲長嘯,騰空而起!霎時間,烈焰熊熊,雷霆萬鈞,山呼海嘯,天地動容,指揮大廳和方圓十幾公裏內的人群一片歡呼雀躍!在眾人的歡呼聲中,火箭在熊熊烈焰中徐徐上升。火焰緊緊包圍著飛船。飛船裏的楊利偉此刻承受著巨大的超重壓力,耳邊不時響起火箭升空時脫離箭體的碎片的“嘎嘎”爆裂聲,但他依然目光炯炯,神態自如,從天上傳回的各項生理參數顯示:他的身體狀況一切正常,而且心跳還是每分鍾76次!
“一、二級火箭分離!”
“火箭、飛船成功分離!”
9時9分50秒,飛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從火箭點火起飛,到火箭、飛船成功分離,不過隻有短短的二百七十秒!但在這短短的二百七十秒裏,不少專家尤其是火箭總指揮黃春平的心跳,均超過了每分鍾一百六十次;火箭總師劉竹生的手心,更是一片大汗淋漓!而從二百七十秒後,楊利偉卻終於掙脫了地球的束縛,衝破了地球的引力,成為第一個離開地球、叩響宇宙大門的中國人!
9時33分,隨行醫生與楊利偉通話,詢問楊利偉感覺如何,楊利偉回答說:“我現在感覺良好!”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從太空傳回地球的聲音。
9時42分,總指揮李繼耐正式宣布:“‘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接著,胡錦濤在發射場發表了激情洋溢的講話,他說:舉國上下期盼已久的“神舟五號”飛船的發射已經取得成功,我國自行研製的飛船載著我們自己的航天員順利進入太空,這標誌著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初戰告捷,也標誌著中國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邁出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一步……同誌們,你們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建立的卓越功勳,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然而,稍加注意便會發現,除火箭專家和發射官兵熱烈擁抱、盡情歡呼外,其他專家的掌聲都顯得很有節製,甚至眉宇間還多少藏著些許隱憂。這是因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後,隻意味著火箭發射成功,並不等於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已經結束。隻有楊利偉從太空安全返回地麵,才算大功告成!因此飛船入軌後,“神舟五號”能否順利著陸,楊利偉能否平安回家,仍是一個很大的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