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耐首先發言,他說,今天開會,就一個議題,明天誰上天?為了對國家、對人民、對曆史負責,我們一定要選出最優秀的航天員!
接著,由宿雙寧代表航天員評選委員會彙報了航天員選拔方案。然後拿出三個航天員的相關資料,讓大家分別傳閱。三個航天員每人一份簡曆、三張照片:一張穿著綠色軍裝,一張穿著藍色訓練服,一張穿著白色航天服。
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一邊看資料,一邊自言自語:好,楊利偉這個名字好,利偉利偉,有利於偉大的航天事業!還有,身高1.66米,好,六六大順嘛!
大家看完資料,李繼耐說,我們是不是采取無記名投票表決?
總裝政治部主任董萬才說,我看還是讓大家一個個地表態比較好,這樣可以充分發表意見。李繼耐問,這個意見怎麼樣?大家說,可以。於是李繼耐挨個地讓大家表態。
總裝備部政委遲萬春首先表態。他手拿著照片說,我昨天陪同楊利偉同誌一起坐飛機,在飛機上我們聊了兩個來小時。通過這兩小時的聊天,我對楊利偉有了直接的、更深的認識,使我更堅定了對楊利偉上天的信心。我同意由楊利偉同誌擔任首飛任務!
隨後,與會者一個個表態,全部同意楊利偉第一個上天。
李繼耐當即站起身來,大聲說道,現在我宣布:首次載人飛行由楊利偉同誌擔任首飛航天員!翟誌剛、聶海勝擔任候補航天員!
會場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吳川生抬手看表:離明天9時發射還有十七個小時。
李繼耐接著說,今天,我們作出了一個曆史性的選擇,曆史將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但是,為了對曆史負責,我們每個指揮部成員都必須在 《 首飛航天員決議 》 上簽字。這是曆史的見證,將做永久的保存!
大家挨個簽完字後,李繼耐說,現在還有兩件事,一件是待會兒馬上要召開航天員與記者的見麵會,大家說說看,會上是宣布選定楊利偉的消息好還是不宣布好?
董萬才主任說,我看還是不宣布好,一宣布記者就要跟蹤采訪,這一來一下子就吵開了,全亂了,會影響航天員的休息。
李繼耐立即表態說,好,不宣布!
接著李繼耐又說,第二件事,剛才的決定是今晚告訴楊利偉好,還是明天告訴楊利偉好?
這個問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所以李繼耐一說完,大家都愣住了。
的確,這是一個難題:告訴有告訴的好處,不告訴有不告訴的好處,雖二者均可,但選擇哪個更好?
胡世祥首先打破僵局。他說,我看不告訴也行,不告訴的好處是他們可以安心訓練、安心休息。
李繼耐沒有馬上表態。與會者也沒一個人說話。會議第一次出現了靜場,隻有牆上的掛鍾在“滴答、滴答”地響著。
而此刻,在航天員公寓的“問天閣”裏,楊利偉、翟誌剛、聶海勝各自在房間裏來回踱步。楊利偉一邊踱步一邊聽著音樂。樂聲如行雲流水,越過“問天閣”,飄向正在為火箭加注的發射場,飄向崗哨林立、氣氛肅然的千裏大戈壁。
會場大約沉默了近一分鍾,吳川生說話了。吳川生從航天員的選拔到訓練,五六年來一直與十四名航天員朝夕相處,對每個航天員的秉性、心理可以說了如指掌。他說,我個人的意見,還是告訴航天員比較好。我的想法是:第一,如果不告訴他們,今天晚上三個人都睡不好覺,會影響明天的首飛任務,為什麼呢?因為三個人心裏都沒數,七上八下的,會猜測:明天到底誰上天啊?這樣的話反而不好;第二,我們要相信我們選出來的楊利偉的心理素質是最好的,不會出現當年蘇聯航天員第一次上天前心理素質不好的情況;第三,假如今晚告訴了楊利偉,他的心理真的出了問題,我們還有翟誌剛、聶海勝這兩位優秀的航天員,他們中任何一個都可以完成任務。
李繼耐同樣沒有馬上表態。他思考片刻,對吳川生和宿雙寧說,這樣吧,今晚到底告不告訴楊利偉,你們先考慮一下,談不談,怎麼談,你們回去自己商量決定。
會議結束後,由楊利偉出征太空的決定以絕密的形式當即上報中央。
下午5時20分,首飛梯隊的三名航天員楊利偉、翟誌剛、聶海勝與記者的最後一次見麵會在“問天閣”的接見廳舉行,見麵會由總裝備部政治部主任董萬才主持。
接見廳不大,可容納六七十人,但在設計上卻獨具匠心:廳前是一個半圓形的玻璃罩,將航天員完全罩在裏麵。外麵的人隔著玻璃罩可以看見坐在廳裏的航天員,卻無法接近航天員。其好處是既可保證航天員不受細菌感染,又可避免航天員陷入記者的包圍。
楊利偉、翟誌剛、聶海勝通過航天員專用通道準時進入接見廳主席台,坐在各自的位置上。位置的排列順序與上次不同:楊利偉身著白色航天服居中,翟誌剛、聶海勝身著藍色工作服分居左右。三位航天員出台亮相後,六十餘名記者報以熱烈的掌聲。吳川生簡單介紹了三位航天員的情況,然後,記者們紛紛開始提問。
其中,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副社長賈永的提問是:你們三位中的一位將成為第一個飛天的中國人,此時此刻,你們最想對祖國說的話是什麼?最想對家人說的話又是什麼?
楊利偉回答說:我最想對祖國說的是,感謝祖國和人民對我的培養和信任!我一定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重托!我最想對家人說的是,感謝家人對我的幫助和鼓勵,請家人放心,我有信心和能力完成這次任務!
…… ……
毫無疑問,這個下午對楊利偉而言是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對翟誌剛來說同樣也是個非常重要的時刻。雖然楊利偉已經坐在了首飛航天員的位子上,翟誌剛對自己的命運還一無所知,但翟誌剛的臉上依然掛著慣有的招牌式的微笑。這微笑不僅出現在記者們的閃光燈麵前,同時也出現在全世界的視野之中,而且依然令人感動,令人愉悅,令人留戀,令人振奮!此刻,他遠在東北老家的白發蒼蒼的母親因患腦溢血正癱瘓在他兒時睡過的床上!翟誌剛這次來酒泉發射場前夕,他的母親已報病危,但他的哥哥、姐姐和妻子卻共同瞞過了他,不但沒有告訴他母親病危的消息,反而說媽媽病情已經好轉,你就放心去吧!當翟誌剛出現在記者見麵會上時,他的哥哥、姐姐在家中的電視上看到了微笑的翟誌剛,急忙對躺在病床上的媽媽說,媽媽,快看,剛兒上電視了( “剛兒”是媽媽對翟誌剛從小的愛稱 )!然而此時的翟媽媽已經氣息奄奄,命若遊絲,不僅連說一句話、笑一笑的力氣都沒有,而且連眼睛也看不見了!但也許是“剛兒”給了她一種神奇的力量,她在大兒子和女兒的攙扶下還是坐了起來,微微睜了睜眼皮,動了動嘴唇……我們無法得知翟媽媽當時心裏想對“剛兒”說點什麼,但她一定聽到了千裏之外兒子的心跳,一定為兒子能有今天感到由衷的高興,同時也一定希望兒子能在她離開人世之前回到她身旁,讓她哪怕摸一摸兒子的手臂,感受一下兒子的體溫,聽一下兒子的心跳……半個月後,一個太陽西斜的傍晚,翟誌剛站在了媽媽的墳前。墳頭的泥土還是新的,媽媽卻成故人!望著眼前剛剛壘起的新墳,想起昔日媽媽為了給他交學費而不得不在大雪天賣瓜子的情景,翟誌剛雙膝跪在墳前,緊咬雙唇,泣不成聲!作為一名國家的航天員,為了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翟誌剛為國家做了他應該做的一切,而且做得非常優秀,非常出色;但他作為兒子,在母親離開這個世界前卻未能見上最後一麵,這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也是母親一生最大的遺憾!第二天,“神舟五號”升空,翟誌剛沒有上天。兩年後,“神舟六號”升空,翟誌剛還是沒有上天。這無疑是翟誌剛一生中遇到的兩次最大的挑戰和考驗。然而,祖國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和母親的力量卻支撐著翟誌剛經受住了這兩次挑戰和考驗。五年後,即2008年,翟誌剛乘坐“神舟七號”一飛衝天,漫步太空。有人說,航天員在太空能看見中國惟一的物體,便是萬裏長城。我想當翟誌剛高舉國旗漫步太空時,如果真能看到長城的話,看到的肯定不僅僅是祖國的長城,而一定還有他親愛的母親!
見麵會結束後,離發射還剩十五個小時。
然而此時此刻,對於到底誰是中國的加加林,記者們不知道,三個航天員自己也不知道。
三名航天員回到宿舍後,已是傍晚6點多。吳川生和宿雙寧經過簡短商量,認為根據他們與航天員多年近距離的接觸,三位航天員的心理素質都是過硬的,應該把指揮部的重大決定提前告訴他們。於是,找楊利偉談話的任務便落在了吳川生的身上。
但吳川生對這次談話多少有些犯愁。指揮部會議結束後他就一直在想,三個航天員中隻能有一個人上天,這話怎麼談?被選上的楊利偉當然高興,但翟誌剛和聶海勝怎麼辦?他倆的情緒會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作為與航天員多年朝夕相處的戰友,吳川生比誰都清楚,為了這一天,十四位航天員五年多來不知付出了多少常人無法想象的心血與汗水,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是不想上天的!尤其是翟誌剛和聶海勝,好不容易過五關斬六將進入了首飛梯隊,更是希望自己明天能上天!可現實就是如此無情。這話具體怎麼談呢?是三人分開談還是一起談?最後,吳川生決定還是分開談。
吳川生走進“問天閣”時,見楊利偉正好一人坐在自己的房間裏,旁邊的小會議室也是空著的,便讓科技處處長宏峰把小會議室打開,然後叫上楊利偉,一起走進小會議室。吳川生剛一坐下,便聽見室外的翟誌剛在對宏峰說,你們放心,沒問題,明天我就把楊利偉的行李帶回北京!吳川生頓時如釋重負,心裏一陣感動。
吳川生和楊利偉並肩坐在了一張沙發上。當年選拔航天員時,是吳川生把楊利偉從四川帶到北京的,兩人後來又一直在一起,所以彼此非常熟悉,友情很深。吳川生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說,利偉,祝賀你!剛才指揮部正式決定,明天由你擔任首飛任務!
楊利偉眼睛一亮,顯得有些激動,一連說了兩聲“謝謝”。
吳川生說,我們這麼多人這麼多年的努力,不就為了這一天嗎?現在這一天終於等來了,盼來了,希望你一定要用一顆平常心去完成好首飛任務!
楊利偉很快恢複了平靜,說,我很感謝政委當初把我和玉梅 ( 楊利偉的妻子 ) 從山溝帶到了北京!請您放心,請組織放心,我一定用一顆平常心去完成好這次首飛任務!
吳川生抬腕看了一下表,說,現在離發射還有十四個多小時,今晚關鍵的是一定要睡好覺!你是知道的,當年加加林上天前並不是首飛航天員,就是因為那位首飛航天員頭天晚上沒有睡好覺,第二天早上起來心律加快,血壓升高,最後才被加加林所取代。
楊利偉說,政委,您放心吧,我會睡好的,我會以最好的心態去完成任務,決不辜負組織對我的培養!
吳川生說,照相機、攝像機都裝船了嗎 ( 指飛船 )?
楊利偉說,都裝好了。
吳川生說,到了太空,你一定要多拍一些地球的景色,千萬要保存好采拍到的錄音、錄像等資料。這些資料很珍貴,一定要想法帶回來!
楊利偉說,知道了。
吳川生說,飛船上有工作日誌,可以在上麵留下一段話,這話一定要想好了,這可是我們中國人在太空第一次留下筆跡啊!
楊利偉說,好,我一定做到!
談話結束,兩人同時站起。吳川生緊緊握住楊利偉的手,說了最後一句:我們盼望你平安歸來!
楊利偉說,放心,我會做到的!
後來楊利偉從天上平安歸來,總指揮李繼耐與楊利偉同坐一輛車,李繼耐問楊利偉,上天前有人告訴你了嗎?楊利偉說,告訴了。李繼耐問,誰告訴你的?楊利偉說,是吳政委。李繼耐說,你說是上天前告訴你們好,還是不告訴你們好?楊利偉說,還是告訴好。李繼耐說,為什麼?楊利偉說,我知道後,心裏就踏實了。
吳川生離開後,楊利偉的隨行醫生走進了楊利偉的房間,為楊利偉做了一次體檢。體檢結果,楊利偉與平常一樣:血壓116,體溫36.1℃,心跳每分鍾76次。
就在這時,總指揮李繼耐接到電話:中央首長的飛機已經從北京起飛。
李繼耐的心跳一下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