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飛越人間 第二十六章(1 / 3)

第五部 飛越人間 第二十六章

誰是中國加加林

2003年“國慶”剛過,發射場便傳來一個重大消息:10月11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三中全會將在北京隆重舉行。

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根據七大係統的準備情況及氣象條件,將發射“神舟五號”飛船的日子初步定在10月15日。即是說,十六屆三中全會是14日閉幕,如果飛船能在15日發射成功,那就是錦上添花,雙喜臨門!

接著,發射場又傳來第二個重大消息:十六屆三中全會閉幕的當天下午,胡錦濤主席要親臨發射場,觀看“神舟五號”的發射!而10月16日,胡錦濤主席將出席在泰國召開的APEC國際會議。即是說,如果“神舟五號”發射成功,這一振奮人心的重大喜訊將由胡錦濤主席親自帶到APEC會場。如同1970年4月12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後,周恩來第二天便出現在於泰國召開的“三國四方”會議上。周恩來走進會場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當場宣布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結果,會場一片轟動!隨後的幾天時間裏,中國的人造衛星成了會上的熱門話題。

於是,隨著“神舟五號”發射窗口的日漸臨近,發射場的氣氛一天比一天緊張,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的老總和七大係統的專家們心頭的壓力自然也就越來越大。

10月6日晚,我專門就心理壓力問題采訪了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沈力平。沈力平說,“神舟五號”發射舉世矚目,加上中央領導要親臨現場觀看,確實讓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受鼓舞。但從我們的內心來說,又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因為隨著發射日的臨近,各方麵要處理的問題非常之多,氣象問題,飛船、火箭問題,海上“遠望號”測量船的問題,內蒙古飛船著陸回收的問題,還有新聞記者采訪的問題,等等。各種問題堆積一起,在安排上就容易出現矛盾。比如,中央領導要來發射場,如果是14日下午到,要接見航天員,還好辦一些;如果是晚上到,接見航天員的問題就很難安排了,因為航天員15日淩晨3點就得起床,14日晚上需要早點休息,要是14日晚上安排中央領導接見,萬一航天員一興奮睡不著覺了,第二天上天怎麼辦?所以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對我們既是一種壓力,也是一個考驗。

而導致發射場氣氛緊張的原因還有一個:“神舟五號”的發射到底搞不搞現場直播?關於這個問題,從北京到發射場,一個星期來被吵得沸沸揚揚。每天發射場從早到晚都有來自天南海北的小道消息在記者中傳來傳去。今天有人發布新聞說要進行現場直播,明天又有人傳出消息說不搞直播了。從整個航天係統內部來看,從上到下主要是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應該搞現場直播,因為中國千年飛天夢的實現在此一舉,應該讓全國、全世界都親眼目睹、見證這一偉大時刻!另一種意見則認為不能搞現場直播,因為一搞直播,科技人員就像被架在火上烤一樣,會非常緊張!成功了皆大歡喜,萬一失敗了呢?幾億人親眼觀看,影響實在太大,不利於下一步載人航天工作的開展,所以還是等發射成功後新聞媒體再介入比較穩妥。而航天係統之外的人幾乎全都力挺直播。尤其是中央電視台,關於直播的請示報告打到了中央,而且幾十人的直播隊伍和設備已經浩浩蕩蕩開進了發射場,負責現場直播的主持人白岩鬆已經住在了我房間的對門。但後來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和發射場的實際情況,指揮部最終還是決定,此次“神舟五號”發射不做現場直播。

然而,新聞媒體的宣傳攻勢不但沒有因此而減退,相反更加猛烈——越是看不見或者不讓看的東西,越是想看、要看,而且一定非要看到不可!這是記者的特點,也是人性的秘密。於是在短短幾天時間裏,全國的新聞記者 ( 包括香港鳳凰衛視記者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擁向發射場!有走前門的,有走“後門”的;有持正式采訪通行證的,有未辦正規采訪手續的;有坐專機來的,有乘火車來的,有搭長途汽車來的;甚至還有為躲避警衛戰士的堵截,穿越幾百公裏沙漠,繞道跋涉,風塵仆仆,趁月黑風高之夜,翻越圍牆偷偷入境的。總之,大牌的小牌的,男的女的,真的假的,全國各路記者,紛紛拍馬趕到。於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新聞記者大戰,在沉寂了千萬年的戈壁灘上,第一次悄然打響!

10月11日上午10點,火箭、飛船從測試廠房,垂直轉運至發射場。此時飛船已經完成燃料加注,而火箭燃料的加注還要等到發射前夕。本來,前兩天氣象預報,這天有七級大風,可這天的風速卻隻有四級,而且還出了太陽;加上總裝好的“神舟五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火箭第一次公開亮相戈壁,所以這天的發射場除了正常的工作人員,除了“長槍短炮”的新聞記者,還有基地不少戰士、家屬、小孩、老人也紛紛跑來看熱鬧,而且幾乎每個人兜裏都悄悄裝著一部傻瓜相機,逮住機會便拍下一張。尤其是當火箭、飛船經過吊裝高高聳立在七十七米高的發射塔上後,發射場的氣氛,更是空前熱烈、空前喜慶,同時也空前緊張起來!

10月12日清晨,在離發射場千裏之遙的北京,氣溫驟降,北郊遠處的山上隱約還有些許雪痕。航天城裏,數百名科研人員8時不到便聚集在航天城辦公樓前,為準備前往發射場的三名航天員楊利偉、翟誌剛、聶海勝送行。

7時45分,楊利偉、翟誌剛、聶海勝三位航天員一身戎裝,走出航天員公寓,準時乘車來到航天城辦公樓前。據航天員係統負責人吳川生說,三位航天員這天表情都很平靜,平靜得就像平常上班一樣。

楊利偉下車後,他的父母和妻子、兒子馬上迎了上去。他的父母專程從老家葫蘆島趕來為兒子送行。母親問楊利偉,冷不冷?楊利偉說,不冷,天涼了,你們要多穿點衣服,不要惦記我。由於周圍的記者和送行的人群圍了個水泄不通,楊利偉麵對妻子,有話想說,又不好意思說,隻好傻傻地笑了笑,靦腆得像個初戀的情人。楊利偉的妻子卻問了一句,帶便服了嗎?楊利偉反問道,我去發射場執行任務,帶便服幹嗎?引得周圍的人一片笑聲。為了掩飾尷尬,聰明的楊利偉立即彎下腰去,在兒子的額頭上親了一下。兒子說,爸爸,你一定要早點回來,我等著你教我打遊戲機呢!妻子這才趁機在楊利偉耳邊悄悄說了一句:到了發射場別忘了打電話。

翟誌剛這天依然瀟灑。早上6點起床,7點吃過早飯,還有一點時間,他竟然拿起小號,吹響了衝鋒號!下車後,他一眼看見妻子和兒子站在旁邊,便大大方方地走過去,大聲地喊了一句:兒子,爸爸要遠行啦!兒子天雄立即飛跑過去,也大聲對爸爸說:爸爸,這次你可一定要給我帶一個電動玩具回來!妻子看著翟誌剛和兒子親熱的樣子,笑了。這笑裏含有淚水。

聶海勝下車後,走過去站在妻子和女兒中間,妻子靠右,女兒站左,不說話,隻是一個勁兒地笑著。彼此仿佛都有很多話要說,卻誰都不說。吳川生走過去,問聶海勝的女兒,想給爸爸說點什麼嗎?女兒隻甜甜地說了一句:祝爸爸平安!

之後,三位航天員來到另十一名航天員身邊。彼此都沒有更多的話語,惟有緊緊的握手,緊緊的擁抱,以及默默的祝福。同為航天員,同樣訓練,同樣吃苦,同樣經曆了煉獄般的六個春夏秋冬。不同的是,即將出征的三個航天員中,任何一個都有可能上天,惟有剩下的十一個航天員,肯定全部留在地上!

9時整,護送航天員的車隊到達北京西郊南苑機場。此次全程陪同三名航天員前往酒泉發射場的,是總裝備部政委遲萬春中將和航天員係統負責人吳川生政委。飛往發射場的專機是兩架三叉戟,楊利偉乘坐的是第一架,翟誌剛和聶海勝乘坐的是第二架。也許有人會問,三個航天員為何要分乘兩架專機?這看似過分奢侈,實則體現的卻是決策者們的智慧:倘若三位航天員同乘一架飛機,萬一飛機失事,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瞬間便會化作泡影;而三位航天員分乘兩架飛機,倘若其中一架飛機失事,另一架飛機上的航天員則安然無恙,“神舟五號”照樣可按原計劃發射。

9時15分,第一架三叉戟飛機準時起飛。十分鍾後,第二架三叉戟飛機升空。遲萬春政委一上飛機,便把麵向前方的座位留給了楊利偉,自己則坐在了背對前方的座位上。楊利偉一看遲政委把好座位讓給了自己,馬上起身要換座位。遲萬春伸手按住楊利偉說,別動,現在一切工作以航天員為中心。然後,一位中將,一位中校,麵對麵地開始了萬裏高空的促膝聊天。

遲萬春:中央正開十六屆三中全會,我昨天剛參加了一天的會。因“神舟五號”發射任務重大,我今天專門請了一天假,陪同你們進發射場。

楊利偉:謝謝遲政委。

遲萬春:今天早上幾點起的床?

楊利偉:6點。因為這次發射定在早上,為了適應這個時間,近期我們把作息時間做了調整,每天早睡早起。

遲萬春:起床後做了些什麼呢?

楊利偉:簡單活動了一下。7點吃飯。吃完飯後還有十來分鍾空餘時間,翟誌剛和另一個航天員就吹起了衝鋒號。聽到號聲,我們大家都很受鼓舞。

遲萬春:沒有入選首飛梯隊的航天員的情緒怎麼樣?

楊利偉:很好。在我們三人全封閉訓練期間,他們不時地打電話給我們,囑咐我們他們體會到的一些操作細節。有的對我說,穿航天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把麵窗割破了。有的還對我說,家裏你就放心,出力的事我們包了。戰友們的話讓我很感動,對什麼叫集體、什麼叫戰友,這次有很深的體會。

遲萬春:今年8月我出訪時,同一位外軍朋友談話,這位朋友說,國際宇航協會主席在巴黎會議作報告時說,目前,世界上可以獨立發射飛船的國家有兩個半。我當時就對這位外軍朋友說,我可以負責地告訴你們,用不了多少時間,這半個就可以加上了,到時就是三個了!

楊利偉:我們全體航天員的積極性都很高,心情都非常迫切。大家都具備了上天的能力,不管誰第一個飛,都能完成任務。

遲萬春:這幾天最重要的是要調節好心態和情緒。我想這個時候就不能對這件事想得太多,要想法轉移注意力,盡量讓心裏放鬆一些。什麼事情隻要心裏放鬆了,反而會得心應手。

…… ……

中午12時10分,兩架專機順利降落在酒泉鼎新機場。正在北京參加十六屆三中全會的總指揮李繼耐這天也專門請了一天假,提前在基地“問天閣”迎接三位航天員的到來。三名航天員這天的排列順序是:楊利偉在前,翟誌剛居中,聶海勝殿後。

三人下車後,楊利偉首先向總指揮李繼耐報告:總指揮同誌,首飛航天員梯隊奉命來到發射場執行任務,向您報告,請指示!航天員楊利偉。

李繼耐說:同誌們辛苦了!祝你們在發射場準備期間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精神愉快!

接著,李繼耐與三名航天員進行座談。李繼耐先簡單介紹了發射場的準備情況,然後說,現在北京正在召開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會場外大家議論最多的話題就是“神舟五號”。現在,全國人民都在期盼著這一偉大時刻的到來,從今天起,首飛任務開始倒計時。至於這次誰第一個上天,要等到發射前一天晚上才能最後決定。誰上誰不上,關鍵是看最後的心態,誰的心態好誰就上天。就像當年的加加林,他原本是第三替補隊員,但發射前他的心態最好,所以成了人類飛天第一人!希望你們調整好心態,迎接最後的挑選!

10月13日,發射場區開始封閉戒嚴,任何車輛、任何人員,不具正規手續的一律不得進入基地。上午10時,一個別開生麵的儀式在“問天閣”悄然舉行: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試驗大隊的大隊長許達哲帶著相關人員,專門送來一封航天專家和科技人員聯名寫給航天員的信。這封信上有五百二十二位航天人的親筆簽名,它將放在航天員的飛行文件夾裏,隨著“神舟五號”一起飛向太空!一位科技人員當著三位航天員的麵,朗讀了這封信的全文:

親愛的航天員同誌:

在這金秋時節,當您攜帶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登上由我們中國人設計和製造的“神舟”飛船出征太空之際,請接受我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執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五百餘名隊員,並代表十萬航天員工,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問候!

古往今來,遙望星空,炎黃子孫做了多少飛天夢。我們的祖國憑著豐富的想象力,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敦煌莫高窟,彙集著千年的飛天夢想;“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喚起了先輩探索宇宙的豪邁熱情;“萬虎飛天”的勇敢嚐試,揭開了人類征服太空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