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臥薪嚐膽 第十八章(3 / 3)

聶海勝的妻子聶捷林說,聶海勝對航天事業、對自己的理想有一股執著的追求精神,有堅忍不拔的品質。比如說,他當了航天員後,體重偏高,就得減肥。航天員的夥食非常好,但大蝦之類的好東西他都不吃,而且我們全家也得跟著他減肥。他隻要一回家,家裏就不做葷菜了。但孩子一天不吃肉就不行,所以在他回家之前,我就讓孩子先好好吃頓肉。減肥除了控製夥食,還有運動,他的運動量比別人要大兩三倍,上完體育課,他自己還要練。甚至星期天一大早,也拖著老婆孩子去大操場上跑,誰也別想睡懶覺。他很快就減了十斤。因為長期運動量很大,後來他的關節有點積液了,他就很著急,找醫生理療。可理療還沒結束,他又開始鍛煉了。還有就是學外語,他是農村小學畢業的,那時的農村學校沒開外語課,到高三才開外語課,畢業時他隻考了幾分,隻認識二十六個字母。所以他學外語非常吃力,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查它的讀音。語法也不懂,費很長時間把基本語法看一遍,完了再一個一個對號入座,然後把這一句話翻譯出來寫在下麵。不懂的地方,有時候問我,有時候問孩子,有時候幹脆全家一起坐下來討論,誰說得對就聽誰的。有的項目他比別人差一些,他很著急。我就說算了吧。可他不放棄,他說,隻要還沒有人踏進飛船,我就有希望。他這個人的思想比較傳統。他的一個觀點就是,我盡我最大的努力,我要能上,那就最好。有一次他和我說到首飛的問題,他說,假如我是三個人中上不了天的那一個怎麼辦?我說別人半夜三更就得起來做準備,你可以睡個安穩覺啊!他說那我也睡不著。我說你不睡幹什麼?他說我就陪著這個要上天的航天員,幫他做準備,給他講點笑話呀、弄點好吃的呀什麼的,讓他放鬆放鬆。

費俊龍的妻子王潔說,費俊龍這個人特別細,我跟別人開玩笑說,在家裏我幹粗活,他幹細活。家裏什麼細活、小活他都能幹,雨傘壞了他修雨傘,鬧鍾不走了他修鬧鍾,搭毛巾的架子鬆了他修架子,馬桶壞了他修馬桶,安裝空調他自己抹泥子,甚至細到一支自動鉛筆壞了他都能修好。我說一支鉛筆還修它幹嗎,扔掉算了。他說為什麼要扔,我馬上就能修好。說著說著他真的就給修好了,然後還很得意地說,看看你老公怎麼樣?結婚前他問我,你對我當飛行員有什麼看法?我說,我舉雙手讚成。他說那我就放心了。後來我也問他,你心胸有多寬?他說,你看藍天有多寬,我心胸就有多寬。當了航天員後,他沒有說過豪言壯語,工作上的事也很少跟我說。但有一點給我印象很深。當飛行員時不讓吸煙,他戒了三次都沒戒掉。當了航天員後,有一天晚上他給我說,他抽完這一包就不抽了。以後五年多,我真的再沒見他抽過一支煙!

李慶龍的妻子蔣紅說,當初李慶龍告訴我他選上航天員後,我也很自豪。但我覺得航天員比飛行員風險大,就很擔心,我說你能不能不去啊?他說不行了,選拔的人告訴我說,你已經是國家的人了!我剛來北京,他就去俄羅斯參加訓練了。孩子要學英語,還得學琴,家裏所有的事隻有我一人幹。我家裏條件很好,有人開公司,搞得挺不錯,我原來搞了多年的財會,他們很需要我。2002年的時候,我說要不我就轉業吧,你自己在這裏幹。他說我幹這個工作,你哪能說走就走,走了孩子怎麼辦?開公司的人多的是,幹我們這個的有幾個?記住了,要奮鬥就有犧牲!我覺得他這人幹什麼事都很執著,包括談戀愛也一樣。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覺得他很普通的,個子不高,光頭。那時候我還不到十八歲,他十九歲。放假時他妹妹晚上去我家,約我出去吃冰激淩,然後去了他們家。他伸出手跟我握手,我感覺很不好意思,伸了一下手就縮回來了。後來他說在這之前他見過我。我們家住的是四合院,院子裏種了好多花,他一個高中同學家的窗子正好對著我們家,說我們家有五朵金花,他就從那個同學家的窗子裏看見了我。後來他妹妹就讓他給我寫信。有一天我收到他的信,感到很奇怪,他寫了兩張紙,說對我感覺很好,如果願意交朋友就給他回信。我沒給他回,給他妹妹回了信。後來他妹妹跟我說,她哥哥挺傷感的,說他爭強好勝的沒看上過別人,看上了我又不搭理他。他妹妹就讓我給他寫信。後來我們就通信了。他給我寫了很多信,每次給我寫信都說,我一心一意想跟你交朋友。他一直很真誠,說我們家就這樣,沒錢,也沒權,我本人個子又不高,是個“二等殘廢”,你可別後悔。他把給我寫的信件全編了號,說看看到底能寫多少。他航校畢業後,就和他妹妹一起跑到單位去看我,我一見他臉就紅了。我們已經好幾年沒見過麵了。他第一次去我們家是空著手去的,什麼都沒買,他自己不懂這些事,我們家也不在乎。他這人就這樣,現在都不知道自己的工資是幾級,一個月拿多少錢。他們政委說他是小事很糊塗,大事不糊塗。不過有時候他也很浪漫的,比如結婚紀念日,他給我買了一束花。去俄羅斯訓練回來時,他給我買了好幾條項鏈,好幾個耳環,還有幾百塊錢的香水。別人都把錢留著,他說老婆隻有一個,留錢幹嗎?他這人個性很強,性格很倔,隻要自己認準的,從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比如請他去參加聯歡會,也就是應酬的會,別人都去了,他卻不去。我說你怎麼不去?他說我是來當航天員的,拿個話筒擺來擺去的,幹嗎?他就這麼個性格,我愛上他可能也是因為這個性格。他一點也不喜歡應酬,心無雜念,總想一心一意地幹點事。他這人還愛憎分明,從不給人留麵子。即使他母親做錯了,他也會馬上指出來,說媽媽你錯了,必須改。他經常說,我當老師的話,肯定是全國最優秀的老師。原來他在飛行大隊當教官,學員飛得好的就上飛機,飛得不好的就下來,有時候還當著眾人的麵批評學員,弄得人家很沒麵子。我就說他。他說,批評他怎麼了?這是人命關天的事,他上去出了事怎麼辦?我跟他父母怎麼交代?他當航天員教練後,工作上的事我從來不問。他是為了追求他的事業來的,我是為了支持他的工作來的。對他能不能上天,我無所謂。他剛從俄羅斯回來時,領導說讓他和吳傑也當航天員,一樣參加選拔,能選上就上天。但他在十四個航天員中年齡最大,自己擔任的又是航天員教練,可能覺得自己沒機會上天了,就跟我說,我能上就上,上不了就好好培養航天員,一定要把中國的航天員好好培養出來!

有人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上天的航天員呢?可以肯定地說,十四個航天員沒有一個不想上天的。但也可以同樣肯定地說,十四個航天員不是人人都能上天的。因此,十四個航天員自從成為預備航天員那一刻起,爭取上天,便成為他們拚命追求的夢想!

但十四個航天員心裏都明白,爭取上天的前提是:必須從一個預備航天員成為一個合格的航天員。即是說,你得首先摘掉“預備航天員”這頂帽子,拿到正式航天員的合格證書。就像一個司機,隻有先拿到了駕照,才有可能上路開車。

而要想拿到航天員的“駕照”並不容易。從蘇聯、美國的經驗來看,他們訓練航天員的淘汰率是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也就是說,在從預備航天員到正式航天員的訓練過程中,有近一半的人被淘汰!從中國自身實際情況來看,訓練航天員是白手起家,從零做起,訓練成效到底如何,最後還須經過層層嚴格的考試才能知道。倘若十四人中任何一人有一關過不去,都會被淘汰出局!因此,十四個航天員盡管進了航天城,盡管脫掉飛行服、換上了航天服,盡管在訓練中萬分刻苦、拚盡全力,但能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最終拿到駕駛飛船的“駕照”,誰的心裏都沒底,因而難免忐忑不安。

可喜的是,十四個航天員通過四年的拚搏努力,全部通過了幾近殘酷的考試,終於摘掉了“預備”這頂帽子,拿到了航天員資格證書,從而成為中國第一批正式的航天員!

但就在這時,情況突然有變。

在原定計劃中,乘坐“神舟五號”上天的是兩個航天員,而且在天上飛行的時間是七天七夜。兩個航天員一起上天的好處是工作上彼此互補,生活上彼此照應,精神上相互支撐,心理上相互依靠,萬一遇到什麼問題兩人可以相互商量——畢竟是第一次嘛!如果是這樣,十四個航天員每人入選的概率就是七分之一。但為了把風險降到最小,上級最後決定:改變原定方案,由兩個人上天變成一個人上天,由在天上飛行七天變成隻飛行一天!這一變,使得本來就激烈的競爭一下子變得更加激烈了。即是說,十四個航天員中隻能有一個人上天!

那麼,這個人會是誰呢?

像個謎,而謎底誰都不知道。十四個航天員自己也都不知道。他們隻知道,這一變,原來由兩個人完成的工作現在就壓在了一個人身上;上天後一旦出現問題,原來兩個人可以商量,現在隻有一個人自己扛。這意味著對航天員的身體條件、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要求,也意味著訓練難度會比原來更大!於是,對於爭當中華飛天第一人,十四個航天員個個都暗中鉚著勁,開始了更加激烈的競爭、更加刻苦的訓練!

應該說,十四位航天員無論哪一位都很優秀,都很出眾,要不怎麼是百裏挑一呢?但相比而言,最為突出者,或者說最有特點的人,還是楊利偉和翟誌剛。

先說楊利偉。

在我采訪十四位航天員之前,我並不知道第一個上天的航天員是誰。但當我采訪完十四位航天員之後,我感到第一個上天的航天員就是楊利偉!這個判斷在當時沒有任何根據,僅憑我的直覺和經驗。就像有十四個漂亮的女孩,當她們分別出現在你麵前的時候,你會覺得每一位都很漂亮。而當十四個女孩同時出現在你麵前的時候,你一眼便能看出其中最漂亮的一位。楊利偉當時給我的就是這種感覺。

楊利偉最大的一個特點,或者說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比別人多了一份淡定與沉穩。他的這份淡定與沉穩,僅僅在電視畫麵上或者聽人講述,你是很難體會到的。隻有當你麵對麵地和他坐在一起傾心交談,並注意他那一雙始終靜如止水的眼睛,你才有可能直接、真切地感覺得到。我在與楊利偉第一次麵對麵的交談中,便明顯地感覺到了這一點。尤其是當他和其他十三位航天員坐在一起的時候,這一點尤為突出。

楊利偉的這份淡定與沉穩,在我看來,是天生的,或者說是他的基因決定的。這樣的天分,再加上後天的勤奮,便造就了楊利偉日後的從容不迫與堅毅自信。據說加加林第一次上天之前,本來排名是在第三位,但就在上天的前夕,因為他比另外兩個航天員在心理上更淡定、更沉穩 ( 傳說其中一個航天員還尿了褲子 ),於是他便從第三名跳升到第一名,成了人類飛天第一人。但加加林在“東方號”飛船起飛那一刻,心率是一百次,而楊利偉後來在“神舟五號”飛船起飛那一刻,心率卻隻有七十六次!由此可見,楊利偉的這份淡定與沉穩,絕非凡人所能。而這一點,對於要在茫茫宇宙中穿行而非在地上散步的航天員來說,至關重要。這是楊利偉有別於其他十三位航天員的最厲害之處。

為了對楊利偉有一個立體的認識,我曾采訪過主管航天員訓練工作的女教練黃偉芬。黃偉芬說,楊利偉是個非常全麵的航天員,技術全麵,成績很好,口才也很好。他愛人的腎有問題,他的訓練卻一直不受影響,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他的心理素質很好,遇事沉著冷靜。原來在當飛行員的時候,他曾經遇到過事故,是飛機的發動機壞了。飛機的發動機出問題是很嚴重的,但他很冷靜,處理得很好,讓飛機安全著陸,還立了功。心理素質好也體現在成績上,成績好能體現一個人的全麵素質。他的基礎不是特別好,剛開始訓練的時候,他的成績也不是最好的,後來他成績就慢慢上去了,差不多都是優秀。他對教員很尊敬,對身邊的工作人員也很尊敬,為人比較謙和,能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比如教員提什麼要求,他肯定會按要求去做。他的突出點就是各方麵比較全麵,比較穩定,不是某一方麵很突出。他的歌唱得不錯,演講口才也不錯,參加體育比賽,五百米跑了第一名。

再說翟誌剛。

什麼是帥?什麼是酷?什麼是英俊瀟灑?什麼是藝高膽大?什麼是揮灑自如?如果你見了翟誌剛,相信你會從他身上直接得到這一答案。在我看來,在十四個航天員中,翟誌剛的情商最高。什麼是情商?這是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首次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它包含五個方麵的內容:情緒控製力;自我感知力;自我激勵、自我發展能力;認知他人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丹尼爾·戈爾曼教授認為,情商是一個人重要的生存能力指標,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各個層麵和人生未來的關鍵的品質因素。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是情商而不是智商。智商即智慧、智能,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於是有人創造了一個公式:成功等於百分之八十的情商加百分之二十的智商。這個公式可以理解為,智商再高而情商不高,未必成功,即便成功了也不一定能持續成功;而智商不高但情商較高,則易於成功。1960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瓦特·米歇爾還做了一個所謂的“軟糖實驗”,即把一幫幼兒園的孩子關在一間屋子裏,每人麵前放上一塊軟糖,告訴孩子不能吃,誰吃了就不獎勵,誰沒吃就可以再獎勵一塊軟糖。結果,老師走後,有的孩子把手背在身後,閉上眼睛,一動不動;有的孩子剛把手伸出去,又縮了回來;有的小孩開始還能忍住,後來就把軟糖塞進嘴裏了。後來繼續跟蹤研究,發現未吃軟糖的孩子上初中後大多數成績很好,有毅力,有合作精神。反之,吃了軟糖的孩子則各方麵表現平平。心理學家認為這些不吃軟糖的孩子是情商較高的人。

兒時的翟誌剛就是一個“不吃軟糖”的孩子。在我看來,他的情商與母親有很大關係。翟誌剛出生於黑龍江省龍江縣一個貧窮的農民之家,父親因腦血栓後遺症而長年臥床不起,在翟誌剛很小的時候就病故了。他兄弟姐妹六人,隻有靠母親一人撫養。母親為了供他兄弟姐妹們上學,隻好做點小本生意——把生瓜子買回來,用鐵鍋炒一炒,再一小包一小包地賣出去,從中賺回幾毛錢的差價。母親把賣瓜子的地點選在電影院門口和火車站。每場電影放映一個多小時。電影開場前,母親在電影院門口賣瓜子。電影開始後,母親就匆匆跑到火車站去賣,等電影快要結束時再匆匆趕回電影院門口賣。每晚兩場電影,於是母親每晚都要在電影院和火車站之間來回奔波四次。冬天天氣冷,看電影的人很少,買瓜子的人更少。但挎著小籃子的母親依然裹著頭巾每晚堅持站在寒風瑟瑟的電影院門口,小心翼翼地迎候著一個個進場和散場的觀眾。於是翟誌剛的童年,是每天晚上看著母親在煤油燈下數著一分、兩分的硬幣和一角、兩角的紙幣度過的。看見母親如此辛苦,翟誌剛決定不再上學,要幫母親賣瓜子。沒想到母親生氣了,把他叫到身邊,流著眼淚告訴他,爹媽闖關東到了東北,一輩子就是因為沒文化,不會寫一個字,才受了這麼多的苦!你一定要好好念書,不好好念書,怎麼對得起你死去的爹!於是翟誌剛又回到了學校,從此發憤讀書。學校的補課班要交五塊錢,翟誌剛交不起,就把補課班的同學的筆記拿回去抄上一遍。家裏隻有一個電燈,為了不影響家人睡覺,翟誌剛就給電燈接上一截導線,晚上把電燈拉到外麵去看書,白天再把電燈拉回房間。這時的翟誌剛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母親和家庭擺脫貧窮,過上好日子!考上高中後,翟誌剛學英語沒有錄音機。有一天,在火車站賣瓜子的母親偶然得知卸鵝卵石車皮可以掙錢,便讓女兒找來幾個人包下一節車皮,然後自己也顛著小腳趕到現場。翟誌剛的母親既不能挑,也不能扛,便用手撿起一塊一塊的鵝卵石,再往女兒肩上的筐裏裝。她和女兒以及幾位同鄉一起,拚命幹了整整四個小時,卸下五十噸鵝卵石,卻隻掙回了三十元錢!母親就是用這三十元錢,給兒子買了一個磚頭式的錄音機。翟誌剛高中畢業時被選上了飛行員,老師同學都為他高興。他卻高興不起來,甚至還打算放棄,原因是他擔心自己走後家庭的重擔會壓垮白發蒼蒼的母親。母親知道後非常生氣,又把兒子狠狠數落一頓,並要兒子一定穿上軍裝,離開家門!

翟誌剛臨走這天,母親第一次中斷了賣瓜子的生意,親手炒了半盆熱乎乎的瓜子,全部倒在桌上,請鄰居們都來嗑瓜子!在翟誌剛的記憶中,從沒見母親嗑過一粒瓜子,可這天他第一次看見母親嗑了半把瓜子。送別時,翟誌剛的兩個姐姐都哭了,可母親邁著小腳跟著火車走了半裏地,竟沒掉一滴淚!後來翟誌剛孝敬母親的惟一方式,就是每月給母親寄錢。他頭兩個月的工資一分未花,全部寄給了母親。用他自己的話說,能寄多少就寄多少,直到寄得自己心裏舒坦為止。

是的,人就是活在夢想之中。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個念頭,一個希望。一個人如果連夢都不敢想,談何前程?談何希望?一個沒有夢想的人,或者說一個連夢都不敢想的人,如同一個沒有夢想的民族,是永遠不可能有前程和希望的。苦難的童年,迫使翟誌剛不得不編織自己的夢想,或者說是苦難的童年造就了翟誌剛的夢想。這個夢想,翟誌剛實現了。而且,他最終超越了自身的苦難,超越了自身的貧窮,由個人的狹小夢想,轉變為整個民族的宏大夢想。這個民族的宏大夢想就是,中華民族要掙脫地球的束縛,飛到天上!為此,他將個人的夢想疊加在了民族的夢想之上,或者說他將個人的夢想融進了整個民族的夢想之中。

於是,我們從翟誌剛的身上,又看到了一種率真、大氣、瀟灑與豪放!翟誌剛的這種率真、大氣、瀟灑與豪放,體現在他的臉上,準確地說,體現在他臉上的笑容上。在與翟誌剛的近距離接觸中,我發現,無論在公共場合、平時生活或者訓練當中,翟誌剛是十四個航天員中臉上笑容最多的一個。他笑得很自然,很率真,甚至在離心機上進行訓練時,在七八百斤的重壓之下,他依然能麵帶微笑,從容應對。可不能小視了這點笑。從人的角度來看,如此自然、率真的笑,是人性、人情、美好內心世界的體現,今日之中國太需要這個東西了!需要,就是缺少。中國傳統中的公眾人物——明星們除外——特別是某些身居高位者,臉上大都寫著“嚴肅”。嚴肅當然沒錯,但這“嚴肅”很容易被人民當成冷漠。如今,“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早已過去,中國開始講究以人為本,講究和諧社會,我們的老百姓很需要一點人的溫暖、人的溫情、人的關懷。再具體點說,很想多看見一點笑,尤其是像翟誌剛臉上那種自然、率真的笑。這笑,頗具中國新一代青年人的氣質,很能代表新一代中國人的形象!所以,翟誌剛作為一位公眾人物,一位航天員,他臉上的笑便顯得彌足珍貴,意義非常。這是翟誌剛最具魅力的地方,也是有別於楊利偉的地方。

事實證明,翟誌剛和楊利偉同樣了不起。翟誌剛曾先後兩次入選“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航天員第一梯隊,但兩次都沒有上天。這兩次落敗,對翟誌剛來說,心靈上的打擊是無可避免的,至少是有影響的。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有沒有打擊有沒有影響,而在於翟誌剛本人是否經受住了這種打擊或影響。後來長達五年的事實表明,翟誌剛經受住了。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須知,從2003年到2008年,是漫長的五年,漫長的一千二百八十六天!在這漫長的一千二百八十六個日日夜夜裏,倘若翟誌剛的情緒稍有一點沮喪,意誌稍有一點鬆懈,必將被淘汰出局!然而翟誌剛沒有。曆經五年臥薪嚐膽之後,他終於登上了“神舟七號”飛船,出艙行走,漫步太空!他堅韌、自信、豁達、樂觀的性格,或者說他獨具魅力的情商,造就了他個人的成功,也成就了一個民族的輝煌!而且麵對宇宙,他橫空一笑,傾倒天下看客!

然而,無論楊利偉還是翟誌剛,甚至包括高層領導,這個時候都不知道,究竟誰能成為第一個上天的航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