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回歸黃土地 3.四進拜家莊。“毀壞萬畝青畝”事件(1 / 2)

第四章 回歸黃土地 3.四進拜家莊。“毀壞萬畝青畝”事件

千辛萬苦好不容易要回的土地,卻還不能平平安安交回到移民、這片土地的舊有主人手裏。

從部隊農場、國有農場交出土地到安排移民進庫,這中間有一個時間差。和農場為地界問題鬧了多年糾紛的庫邊隊自認為他們有權利作為“接收大員”,在移民準備返遷而未返遷之機,趁虛而人,迅速占領了農場交回的部分土地。這就釀成了“四進拜家莊”和後來被《新華社內參》披露為“毀壞萬畝青苗”的潼關事件。

拜家莊是個一兩千人的大村。1985年,當農場剛剛把土地移交出去,他們便迅雷不及掩耳地搶占了一千多畝土地。春去秋來,兩三年過去了,盡管這期間接地一方的大荔縣領導曾帶領公、檢、法人員“三進拜家莊”解決問題,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拜家人同樣的“要地不要命”。1987年春,返庫移民與拜家莊的矛盾日趨激化,移民向縣政府下了“戰表”:如果政府再解決不了,他們將“自己解決”。

眼看將由土地爭端而釀成流血械鬥事件,下了破釜沉舟不收回土地決不收兵決心的大荔縣政府從全縣抽調了一百多名幹部,組成強大的工作班子。這年三月剛剛上任的縣委副書記李光華行李卷都沒來及解開就“臨危受命”帶隊凹進拜家莊。拜家莊人堅決抗命。連政府在農村最基層一級的組織拜家莊村長和支部書記也站在本村村民一邊,縣領導把自己的村長、村支書叫不到鄉政府來,好不容易“請”來一次,村民們以為把他們的頭幾們抓了,一下開來兩三汽車人,劫持一般把村支書搶了回去。幹部深入到各家各戶做說服教育工作,拜家莊人采取了“你進我退”的遊擊戰術,幹部們一進村,如同“鬼子進村了”一般,村幹部避而不見,群眾家家戶戶大門上鎖,管你是縣委書記還是農業局長、林業局長,來了以後都一律地“橫眉冷對”,不管飯不接待,連水都喝不上一口。“留守”的老頭老婆見幹部來了,拖個掃把出來掃村道,掃得烏煙瘴氣,一邊掃還一邊用眼角冷冷地夾,那神氣,那架勢,完全一副“橫掃一切害人蟲”的革命義憤。更有甚者,一兩個二球小夥往村口上一蹲,一兩尺長的殺豬刀,“哢嚓哢嚓”,在磨刀石上刮出極大的聲響,真正的“磨刀霍霍”!

麵對如此眾誌成城的拜家人,強大的政府工作’班子也較上勁了,一連二十多天,縣委副書記、部長們、局長們全都枕戈待旦,每天淩晨兩三點睡覺,早上四五點就起床到各家各戶去磨嘴皮子。二十多天後,對方有了鬆動,來了一群老婆老漢:

“你們縣上來人到我村上談判。”

李光華一聽,這話怎麼這麼不順耳?兩道粗眉往上一挑,晶亮的眼睛含上了一層冷峻:

“不行!你這是國共談判麼?我是上級,你是下級;要談,咱在鄉政府談,不談就拉倒!”

嘴上說拉倒,其實是一種激將法。此法果然奏效,第二天,拜家來了名村民代表。在鄉政府院內,縣委副書記一見“代表”,不由心中暗暗好笑,陽春四月,村民代表穿了件棉襖。他心裏明白,穿棉襖是準備“戴繩”,準備被捆綁時少受些皮肉之苦。縣委副書記和顏悅色了,“你來不行,得你們村於部們來。”

準備赴難的村民代表未傷一根毛發好端端回去了,這似乎給了拜家莊人一個平安無事的信息。緊接著村幹部們來了。在迅速召開的小型會議上,縣委副書記滿臉莊重之色:

“你們無條件交地!”

困擾了大荔縣政府兩三年的拜家莊與移民的土地糾紛問題終於得到了圓滿解決。縣政府為慶賀這一“曆史性的勝利”,專門在大荔縣劇院舉行了大型會議,全縣鄉長、村長、鄉書記、村書記全部參加。縣委對拜家莊土地糾紛事件處理前後經過進行了通報,對隻顧一村私利的拜家莊村長、村支書進行了點名批評。縣政府要用這件事教育它的廣大農村幹部:農民的土地權是必須受到充分尊重;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移民的土地權更應受到充分的尊重。

大荔縣在全國恐怕都是屈指可數的“移民大縣”。庫區部隊、國有農場交回的三十萬畝土地,大荔縣境內就有二十二萬畝。而從當初遷移情況看,三門峽水庫淹沒大荔縣(包括合並到該縣的原朝邑縣)共十三個鄉(鎮)的一百一十四個村莊,占用土地四十八萬多畝。毋庸諱言,陝西省大荔縣為修建三門峽水庫做出了一個農村縣所能做出的巨大犧牲。問題至此並不是事情的全部。對大荔縣來說,他們的難言之苦是,庫區的土地並沒有真正成為“水庫”,而一遷一移,當初的四十八萬畝土地變成了如今的二十二萬畝。這失去的二十六萬畝土地,才真正是大荔縣的“心腹之痛”!是作為父母官的縣政府永遠無法向移民交待的一筆“曆史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