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群眾們,我看你們來了。”
眾小夥兒不讓步。一個老漢在旁邊實在看不下去了,訓斥小夥兒們道:
“人家縣委書記來了麼,還不讓給群眾講講話?”
老漢硬把青年人推到一邊,保著駕,縣委書記這才得以進到機房裏,“晉見”到這片占領區的移民小首領。
“強硬派”首領苗福群更讓官員頭疼。這天,劉家窪鄉黨委書記前往苗福群“司令部”四麵窯(有四間窯洞)勸降,一路頗多阻撓。與劉懷榮一樣,苗福群的信息傳遞方式采用的是戰爭年代革命根據地的“消息樹”,每相隔幾十米,一棵樹幹放倒,消息就傳遞了過去。快要接近“四麵窯”,鄉書記被一群手持棍棒的本鄉移民包圍住,鄉書記自恃是他們的“現管”,勃然大怒,罵了一句:“不要給臉不要!往回走!”
沒想到,平常見了書記唯唯諾諾恭敬不迭的鄉民們這時仿佛吃了豹子膽,怒吼一句:“政府欺負我移民呢?你敢罵人!”擁上前來就要動手打書記。
書記一看犯了眾怒,嚇得慌忙鑽進車裏,車還不及發動,這輛四門六座的客貨兩用車就被幾十個小夥抬起來。如同坐花轎一般,鄉書記被連車帶人抬著晃晃悠悠暈暈乎乎抬到了四麵窯。抬頭看去,苗福群所住的庵棚上麵,紅旗招展,棚屋門前貼著大紅對聯。橫聯:千辛萬苦;上聯:為移民返庫區安居家園;下聯:走北京上西安又到渭南。來不及多想,鄉書記被“押解”進帳。隻見苗司令迎麵盤腿端坐,背後的一幅墨寶是“茅廬生輝”……這陣勢,這氣派,直令作為“苗司令”父母官的鄉黨委書記倒抽一口冷氣。
“老苗,你這樣跟政府作對下去怎麼辦?不如回去,有問題讓政府解決嘛!”鄉書記鼓起勇氣,勸道。
苗福群冷冷一笑:
“我這次來,就不準備回去。要回,抬棺材來!——我是要地不要命!來,就準備破釜沉舟!……”
說完,苗司令不耐煩地皺皺眉,一揮手,鄉書記被幾個小夥拉胳膊扯腿地轟了出去。
——連接近“司令們”都如此困難,“掐頭頭”一舉遂無法實施。
懾於移民人多勢眾,這回農場職工也不敢輕舉妄動,甚至不敢越雷池一步進入移民占領區。這期間移民和農工沒有發生大的摩擦,移民和農工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用後來幹部們的話說就是:“農場職工開始和移民穿一條褲子,狼狽為奸。”農工和移民經過幾年拉鋸戰突然醒悟道原來他們完全可以成為“一條戰壕裏的戰友”。接照農工的推理,移民隻要求土地,如果農場把土地歸還給移民,那麼,農工就無地可種;無地可種的結局自然是返城安排。如此,農工和移民開始串通一氣,農工甚至暗中為移民提供方便,主動讓出地盤,讓出住宿的地方。而移民也盡量避免和農工衝突,雙方遂和睦相處。
農工與移民由戰而和,使形勢發生了更加複雜的變化。
1985年春,移民返庫掀起一個新的高潮。據當年的目擊者描述,移民臨時村落遍布庫區,如水如潮般的移民布滿庫區角角落落,在這種情勢下,數千農工開了百餘輛卡車、拖拉機,打著“移民要返庫,農工要進城”的標語口號,浩浩蕩蕩,擁人西安,到省政府門前遊行示威。造反的農工進了政府大院,肆無忌憚地見飯就吃,見房就住,攪得機關幹部辦不成公,攪得省府各首腦機關工作癱瘓。農工的無法無天,加劇了事態的惡化。
其時,陝西省三門峽水庫移民問題不僅早已驚動省府,而且驚動了中央。無論陝西省政府還是國務院,均認為“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然而,人有尊嚴,政府也有尊嚴;要挾之下讓人屈服,人會感到屈辱,要挾之下讓政府解決問題,政府也會感到屈辱。對陝西省政府來說,當時就處於進退維穀的艱難情境,既要為移民解決問題,又不能顯出被迫之勢——如何尊嚴而體麵地解決這一曆史遺留下來的難題,便成為那一屆省府領導人麵臨的嚴峻局麵。
渭南地區行署責無旁貸地必須做解決這次事端的排頭兵。為替省府分憂,也為解省府乃至中央之困厄,行署領導人向省政府立了軍令狀,保證夏收前把返庫移民全部動員回去,否則自愧汗顏,摘了烏紗帽去!……
形勢驟然緊張。
後來被證明卓有成效的“農機學校會議”是在一種非常形勢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開得不尋常,召集起與會人員的手段更不尋常。問題主要在於政府與“頭頭們”根本連謀麵的可能都沒有。頭頭們全都神出鬼沒的隱蔽了起來,下“請帖”或下“戰表”都極端困難。據蒲城縣移民返庫司令王福義回憶:
“那天晚上,我住馬坊村(庫邊隊),馬坊唱戲,睡人家屋裏睡不著,折騰到半夜三更,庫區來了個娃(即青年移民),說:‘王司令,你不要回庫區,政府到處找你。你就呆在這兒,我請半個月假專門為你服務。’娃帶來五六十斤麵打算陪我躲避起來。天快亮,我妹來了,說:政府五分鍾一輛車找你……”
王福義思忖著大約有重大變故發生。這位農民中頗具頭腦的人盡管返庫態度最為堅決;(按移民幹部的說法,“回回返庫都有他。”)但王福義從內心深處一直沒有放棄與政府的合作,他相信移民問題最終還必須由政府解決。“五分鍾一輛車”的誠意感召了他,“王司令”躲不下去了,他決定不放棄與政府對話的這個重要機會。他返回了庫區。
懷抱著對移民的負疚心理和甘願為民請命的陳文山也欣然赴會。
對那些對政府抱有各種各樣疑慮的其他大大小小頭目,政府也充分表現了寬宏和誠意,格外“破例”地由各縣縣委書記做了保人,擔保他們:平平安安開會,平平安安回去。
與會者有五十多個大小“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