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58.毛澤東、張國燾闊別八年的擁抱(3 / 3)

應酬過後,毛澤東指著一盤炒辣椒招呼大家:“想不到這裏還有這種好東西,清心瀉火,生津解渴,請用,請用!”

博古搖著頭笑一笑:“不敢受用。”他是江蘇人,怕辣椒。

毛澤東打趣道:“辣椒還能攻毒,不吃辣椒的人不革命。”

博古經常聽到毛澤東開這樣的玩笑,也不在意,笑著反問道:

“你們湖南的那個曾國藩也是個吃辣椒的吧?他也是革命的嗎?”

“這……我們的博古同誌認真起來了。”毛澤東也笑了,他腦子一動說,“曾文正公是個有才的反革命。”

毛澤東韻話引起了一陣輕鬆的笑聲。

張國燾的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他以為毛澤東關於辣椒的議論是在影射自己,他也是個不吃辣椒的人。

飯後,朱德陪張國燾來到了他的住處。閑談中,張國燾終於從不設防的朱德口中得知,中央紅軍從江西突圍出來至今,在八個月的時間裏,從八萬七千多人銳減到眼下的一萬多不到兩萬人,林彪第一軍團的人最多,約為三千五百人。彭德懷的三軍團約為三千人,董振堂的五軍團不到兩千人,而羅炳輝的九軍團隻剩下了幾百人。而且所有的重炮都丟光了,機關槍所剩無幾,又幾乎都是空筒子。每枝步槍平均隻有五顆子彈,少的僅隻兩三顆。

朱德的述說,漸漸衝淡了張國燾在聚餐時的那一點不愉快。

第二天,即六月二十六日,在昨天聚餐的那座喇嘛廟裏,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集中討論目前戰略方針。參加會議的有: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博古、朱德、張國燾、壬稼祥、劉少奇、鄧發、凱豐、李富眷、劉伯承、彭德懷、林彪、聶榮臻、林伯渠等。由在會理會議後接替鄧小平擔任中央秘書長的劉英作會議記錄。會議首先由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作目前戰略方針的報告。他闡述了必須北上到川陝甘建立根據地的理由,提出為了迅速打鬆潘的胡宗南部,兩個方麵軍要統一指揮。

在討論中,與會者都讚成北上方針,張國燾發言也表示同意。

最後,會議委托張聞天起草一個決議。

六月二十八日,中央政治局發出了張聞天寫成的《關於一、四方麵軍會合後的戰略方針的決定》。全文如下:

一、在一、四方麵軍會合後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都以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使中國蘇維埃運動放在更鞏固更廣大的基礎上,以爭取中國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國的勝利。

二、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方針,在戰役上必須首先集中主力消滅與打擊胡宗南軍,奪取鬆潘與控製鬆潘以北地區,使主力能夠勝利地向甘南前進。

三、必須派出一個支隊向洮河、夏河活動,控製這一地帶,使我們能夠背靠於甘、青、新、寧四省的廣大地區,有利的向東發展。

四、大、小金川流域在軍事、政治、經濟條件上均不利於大紅軍的活動與發展。但必須留下部分力量發展遊擊戰爭,使這一地區變為川陝甘蘇區之一部。

五、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方針,必須堅決的反對避免戰爭,退卻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動的傾向,這些右傾機會主義的動搖,是目前創造新蘇區的鬥爭中的主要危險。

(這一決定各政治部負責一直傳達到團,但必須絕對保持戰役部署的秘密)

這就是長征途中著名的兩河口會議。

會後,中央決定派出由李富春、林伯渠、劉伯承、李維漢等組成中央慰問團,到四方麵軍進行慰問。

六月二十九日,中央政治局召開常委會議,研究形勢和組織問題。會議通過增補張國燾為中革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陳昌浩為中革軍委委員。同日,中革軍委以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來、張國燾、王稼祥名義頒布了由軍委總參謀長劉伯承擬定的《鬆潘戰役計劃》。計劃規定,兩個方麵軍分為左、中、右路軍和岷江支隊,分別由黑水、蘆花、懋功、卓克基和岷江東岸之平夷堡向北開進。

六月三十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撫邊與張國燾分手,率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翻越長征途中的第二座大雪山。翌日,到達卓克基。

張國燾則怒氣衝衝地返回歸途。

本來,他同意北上方針就很勉強,沒想到就在他要離開撫邊的最後時刻,他的秘書長黃超拿給他一份一方麵軍剛剛出版的《前進報》,上麵刊登了一篇凱豐批評“西北聯合政府”的文章。

張國燾準備用這篇文章再做篇大文章。

他已經摸清楚了中央的力量。此時,他似乎沒有什麼可顧慮的。

“北擊胡宗南,靠誰?靠彭德懷、林彪的那幾個人那幾枝槍嗎?還不是想靠我們?”騎在馬上的張國燾對黃超說,“眼下,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要保存實力!”

“是的,張主席。”黃超點頭。

“三十萬鐵的中央紅軍?誰說的?哪裏搞來的這個數字?”張國燾譏諷地笑了笑,“無稽之談,無稽之談!”

張國燾猛地抽了一下鞭子,坐下的白馬飛快地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