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55.十三根光禿禿的鐵索扛起了一個共和國
五月二十七日,紅軍左、右兩支縱隊夾大渡河而上。
聶榮臻元帥後來這樣回憶說:“當時的情景真是動人。他們在對岸邊行軍邊不斷地對我們又是喊又是比劃手勢,意思是告訴那裏有敵人,要我們注意。我們這邊也是一樣。雖然由於河水的咆哮,大家什麼也聽不見,但戰友的關懷卻鼓舞著每個紅軍戰士,都加緊了腳步,向瀘定橋疾進。”
擔任左縱隊前衛的紅四團在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的帶領下,衝破了敵人多次攔截,第一天走了八十裏。
五月二十八日拂曉,烏雲遮去了星月,雨意依然濃重。
擔任左縱隊前衛的紅四團天沒亮就打火造飯,比原定時間提前一小時吃了飯,五點鍾就出發了。
走了幾裏路,一匹大黑馬從後麵追了上來。團長黃開湘和團政委楊成武聞聲勒住馬,等大黑馬走近後才認出馬上的人是軍團部的通信員。通信員把一份命令交給了他們,打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
王、楊: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速度的行軍力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偉大的任務。你們要在此次戰鬥中突破過去奪取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裏的記錄。你們是火線上的英雄,紅軍中的模範,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完成此一任務的。我們準備祝賀你們的勝利!
林、聶
比原定時間整整提前了一天。也就是說,兩天急行軍速度走的路要在一天裏走完。
而此時,距瀘定橋還有二百四十裏。
他們不知道在中外的行軍史上,有沒有過這樣的先例。
汗從黃開湘、楊威武頭上流了下來。
但是他們清楚,這是一個不能拒絕的命令。
他們鎮定下來,向全團下了一道同樣不容拒絕的命令:堅決執行軍委命令,一晝夜走完二百四十裏,明晨六點以前趕到瀘定橋!
在微茫的曙色裏,這支被賦於重任的隊伍加快了腳步……
黃開湘、楊成武在接到軍團首長急令後,隻知敵情發生了變化,並不知確切情況。
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蔣介石才得知上了紅軍佯攻大樹堡的當,立即帶領原班人馬,於二十六日由昆明轉重慶,偕參謀團主任賀國光再飛往成都,督導“剿匪”。蔣介石飛蓉,最害怕的莫過於第二十四軍軍長劉文輝。安順場失守,已令他憂心忡忡,假若再丟掉瀘定橋,更無法向蔣介石交賬。驚恐之中,立即於五月二十七日趕赴漢源督戰,並急令袁國瑞率第四旅火速趕赴滬定橋增援。袁部進至龍八鋪,獲悉紅軍正兵分兩路夾河而上,遂令李全山第三十八團火速開往瀘定橋,攔截紅軍左縱隊從橋上過河;令謝洪康第十一團沿大渡河東岸堵擊沿江而上的紅一師。
紅軍得悉敵人這一部署後,認為時機緊迫,因此,中革軍委給紅一軍團發出電令,要求比原定部署提前一天,搶在敵人的前麵奪取瀘定橋。
紅四團像插上翅膀一樣,沿著滾滾的大渡河,逆流而上。
大霧中,他們來到了猛虎崗。
猛虎崗是大渡河西岸通往瀘定橋的最後一道關口,山頂上有一個營的敵人把守。紅軍通過時,敵人隻聽見動靜,看不清紅軍的動向,隻是在工事裏無目的地亂放槍。紅軍借著大霧的掩護,悄悄摸上了隘口工事邊,一排手榴彈和機槍掃射,把敵人打得四處潰逃。紅軍乘勢窮追猛打,一口氣跑了二三十裏,進入瀘定縣境。下午五時,到達奎武村。從早晨五時到現在,馬不停蹄地走了十二個小時,整整走了一百二十裏,到瀘定還有一百二十裏路。天公不作美,恰恰這時又下起了瓢潑大雨,道路泥濘,為行軍增加了困難。戰士們還是拂曉前吃的飯,走了一天沒有進食,但為了搶時間,決定不等做飯了,一邊走一邊抓幹糧袋的生米吃,口實在太幹了,就仰起頭來用嘴接些生水潤潤喉嚨。不過,最難耐的還是一陣一陣襲來的疲乏和瞌睡,走到稍微幹緩一點的路段,一些年齡小的戰士的眼皮就沉得睜不開了,拉著前麵戰士的衣服,邊走路邊睡覺,頭上大雨如注,腳下泥濘打滑,滑倒了,爬起來,走不了幾步又進入了夢鄉。其實,老兵邊行軍邊睡覺的本事更高,即使陡峭的山道,也能憑著感覺打個盹兒。但是此時,他們不敢,一來軍情緊急,二來還要隨時提醒打盹的新兵不要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