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54.大渡河沒有複七十二年前的翼王悲劇(3 / 3)

一場驚心動魄的渡河戰鬥開始了。

大渡河在安順場一段並不很寬,有一百多米,但水深流急,浪高旋多。渡船一下水,便在驚濤駭浪中猛烈地顛簸起來,一會兒被推上浪峰,一會兒被旋進穀底。渡船離岸不久,馬上成為對岸敵人火力攻擊的目標,槍彈炮彈不斷落在船的前後左右,形成了一道又一道水上火網,炮彈炸起的水花不斷將船吞沒,惡浪又不斷地將船推出,渡船隨時都有被炮彈擊沉或被急浪打翻的危險。

昨晚在安順場搶占的一座敵人碉堡,成了劉伯承的臨時指揮所。他拿著望遠鏡,看著河心被敵人炮彈炸起的水柱“心急如焚”。由於河岸擋住了視線,有幾分鍾看不清渡船,他索性和聶榮臻政委走出了工事,來到岸邊,焦急地望著在槍林彈雨中忽隱忽現的渡船。司號員為了劉、聶首長的安全,怕號聲引來敵人的火力,停止了吹號。劉伯承聽見號聲熄了,忙問:“號呢?怎麼不響了?”孫繼先把司號員的顧慮告訴了他。他果斷地說:“衝鋒,怎麼能沒有衝鋒號呢?要吹,還要用點力氣吹,給船上的同誌和岸上的同誌都鼓鼓勁!”當過號兵的組織部長肖華從司號員手中奪過號使勁吹了起來。

渡船終於撞在一塊大礁石上,靠岸了。

船舶一靠岸,勇士們就飛一樣跳上了岸。對岸渡口很高,有一溜高台階,正好成了勇士們隱蔽的死角。敵人見紅軍衝上岸灘,慌忙把滾雷、手榴彈像冰雹似的往下扔。勇士們利用高台階作掩護,沿台階向上猛烈衝殺,一陣衝鋒槍,一陣手榴彈,把衝下來的敵人打堪,占領了北岸渡口,鞏固了灘頭陣地。

於是,被蔣介石視為插翅難飛的大渡河防線上,出現了一個缺口。中央紅軍繼續北上終於有了一個通道。

十七個勇士和八名船工,在石達開覆滅的地方,創造了一次輝煌。

第一船的勇士們在北岸清掃殘敵的時候,船工又將空船駕回來。一營長孫繼先帶著八個戰士和兩挺輕機槍、一挺重機槍,立即乘第二船過河;接著,楊得誌帶著第三船戰士也過了河……蔣介石讓紅軍變成石達開的夢想,在這隻小渡船來回不停的穿梭擺渡中正一步步走向破滅。

二十六日上午,毛澤東和周恩來、朱德、張聞天一起,隨軍委縱隊到達了安順場。

毛澤東顧不上一夜行軍的疲勞,一到安順場,就由林彪陪著,步行來到了河邊。他急於要看一看老對手蔣介石為他預備的另一個墓地。

峽窄,流急,惡浪如虎,飛濤如瀑……這就是把翼王送上絕路的大渡河。

毛澤東在河邊默默地站了一會兒,他忽然記起了部位功過複雜的造反者的兩行詩句:

隻覺蒼天方聵聵,

欲憑赤手拯元元。

毛澤東捋了捋被風吹到額前的頭發,看著波濤洶湧的河麵,緩緩吐出一口長氣。英雄已逝,江河依舊,哪裏去尋翼王故壘?

三軍統帥毛澤東此時無暇懷古。

他的微眯的眼睛投向了那隻在浪峰上顛簸的渡船,它被一個浪頭打下去後,又從浪穀中鑽了出來,終於,又靠岸了。船上的戰士飛快地跳上岸後,空船又踅了回來。

想到蔣介石的那些傳單,毛澤東的嘴角浮上一絲譏諷的微笑。不過,他的眉頭立即又微蹙了。

他回過頭來,問站在身邊的劉伯承:“伯承,你算過沒有,船這樣一來一往,得用多少時間?”

“算過,五十分鍾左右。”劉伯承回答說。

毛澤東低眉沉思,又問劉伯承:“一條船,將全軍兩三萬人全送過河去,得多少時間?”

“在對岸還找到了兩隻船,都爛了,工兵連正在抓緊時間搶修,如果順利,其中一條下午可以投入使用。”劉伯承向毛澤東彙報說,語氣中也顯出了焦急,“即使這樣,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裏把全軍都渡過去。”

“沒法架橋嗎?”

“不行,水流太急,試過無數次口二十四根頭號鐵索都被急流衝斷了。”

“蔣介石是不會讓我們慢慢地過河的。”毛澤東自語道。

顯然,在這裏,不論大部隊集結或大部隊渡河,都十分困難。

此時,尾追的薛嶽“中央軍”渡過金沙江後已經抵達德昌,湘軍李韞珩五十三師則已進至西昌以北,正晝夜兼程,向大渡河趕來。如不及時過江,紅軍將麵臨巨大危險。

雖然有了一條渡船,情況依舊危急。

據此情況,毛澤東與周恩來、朱德等軍委領導研究決定,紅軍主力火速搶占距離安順場三百二十裏的瀘定橋。由紅一師和陳賡、宋任窮率領的幹部團為右縱隊,仍由劉伯承、聶榮臻指揮,從安順場渡過大渡河後,沿東岸北進趕向瀘定橋,萬一和主力紅軍會合不了,則由劉、聶帶著部隊到川西開創局麵;由林彪帶紅二師和紅五軍團為左縱隊,沿大渡河西岸趕向瀘定橋。軍委縱隊及紅三、紅九軍團隨左縱隊跟進。三百二十裏路,限三日內到達。

連日急行軍之後,還是急行軍。

為了不當石達開,紅軍還得不停頓地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