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53.劉伯承在大涼山留下了一段美麗的故事(3 / 3)

肖華見已經沒有多大問題了,便招呼人把事先準備好的一隻手槍和幾條步槍拿過來,交給小葉丹的四叔說:“這是劉司令讓我們帶給你們首領的一點禮物,請勿見怪。”

見了槍,小葉丹四叔的臉一下子張開了。他措了指自己的黑騾子,對肖華說:“窮山僻壤,也沒有什麼好東西答謝,這匹騾子腳力還好,請代送劉司令。”

談判順利成功了。

彝海——大涼山腹她的一個淡水湖。

晴空如洗,碧水如藍。

曆史注定要在這裏寫下一筆。

紅軍總參謀長和一個還處於奴隸製社會的彝族頭人,神情莊嚴地站在這個不知名的海子邊。

他們將按照彝族的習俗,舉行非同尋常的結盟儀式。

他們的麵前,放著兩個盛滿了清水的大碗。

彝民兄弟抱來了一隻大公雞,一個畢摩(彝族巫師)念了咒語,用刀將公雞順著脖子向下破開,把雞血滴到了兩隻水碗裏,清水立刻變成了殷紅色。

劉伯承和小葉丹麵對著碧藍的海子,並排跪了下去。

劉伯承高高地舉起了大碗,大聲地發出了誓言:“上有天,下有地,劉伯承願與小葉丹在海子邊結義為兄弟,如有反複。天誅地滅!”當他念完最後一句後,將“雞血酒”一飲而盡。

小葉丹也端起子“血酒”,對天立誓:“我小葉丹今日與劉司令結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雞一樣死!”說罷,也將“盟酒”一口喝完。

藍天是鑒,綠水是鑒,留下了這個感人的時刻,留下了這個感人的場麵……

這時,夕陽已經銜山。彝族區有一百多裏路,至少得一整天才能過完,劉伯承和聶榮臻商量,雖然與沽基家達成了借路協議,但還有別的部落,糊裏糊塗往裏闖,太危險。於是決定返回三十裏,到大橋鎮宿營。小葉丹見紅軍紀律嚴明,深受感動,陪同劉伯承到了大橋鎮。為了慶祝彝海結盟,紅軍把大橋鎮的酒全買了來,宴請小葉丹一行,並請來了大橋鎮的知名人士作陪。

席間,小葉丹對劉伯承說:“明天,我派沽基家的娃子到山邊接應你們過境。羅洪家搶了你們的東西,還抓了你們的人,如果明天他們再來,你們打正麵,我們從山上打過去,打到村子裏,把全村都給他燒光。”

劉伯承笑著搖頭,說:“彝族是一家,不要打冤家,要和好。漢彝也是一家,也要和好,不要隔閡,要共同對付軍閥劉文輝。”

小葉丹眨著眼睛想了想,說:“和官家打仗,沒個旗號不行,劉司令,你封我們個紅軍旗號吧!”

劉伯承想了想,說:“可以。”

第二天一大早,劉伯承率領先遣隊向彝族區開進的時候,代表紅軍把一麵寫有“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的紅旗授予了小葉丹。

紅軍在苦難的大涼山腹地播下了火種……

在小葉丹的護送下,紅軍先遣隊一日急行一百裏,天擦黑的時候,終於走出了彝民區,到達了漢人聚居的岔羅鎮。

在接近岔羅鎮的路上,出現了戲劇性的場麵。

紅軍意外地遇上了兩夥被剝得一絲不掛的人。一夥是教羅洪家支抓去搶光丁東西、剝光了衣服的工兵連戰士(原先以為他們回不來了);另一夥是聚在一起嚇得瑟瑟發抖的男女老幼,一看見紅軍他們就跪了下來,說看在都是漢人的份上,要紅軍救救他們。紅軍詢問了半天,才得知那個五十多歲的男人,是在彝民解救人質時,被彝民剝光衣服抓起來,而後逃跑了的冕寧縣長鍾伯琴,其餘的幾個人是他的家眷和隨從。

紅軍急於趕路,沒有理會這個倒黴的縣長。

前麵,離安順場已經不遠了。

當劉伯承、聶榮臻率先遣隊進入冕寧縣城的當天,左權、劉亞樓率領紅五團也占領了越西縣城。縣長彭燦在紅軍兵臨城下時,偕家眷,同秘書胡夢弼一起,帶著被擊潰的一營守軍,倉皇向富林方向逃去,彭燦一行行至海棠鄉的一個小店裏,彭燦的大煙癮發作,正在吸煙的時候被紅軍先頭便衣隊捕獲,其餘人員被紅軍故意放走,任他們向河對岸逃散。紅軍將彭燦帶到離大渡河二十裏路的曬經關,在群眾的強烈要求下將其鎮壓,並揚言抓住劉文輝也照此嚴懲。此舉給紅軍的佯動造成了更大的聲勢,幫了紅軍的大忙。

在一片接一片的“紅軍卡沙沙(感謝紅軍)!”“紅軍瓦瓦苦(紅軍萬歲)”的歡呼聲中,紅軍打開了越西縣城的監獄,幾百個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彝族兄弟重見天日。

紅五團繼續北進大樹堡的時候,隊伍裏忽然出現了三四百個新麵孔,他們黝黑麵孔上的眼睛裏都跳動著同一種神采:新生。

從五月二十二日起,左權、劉亞樓親臨大渡河邊指揮佯動,命令部隊大張旗鼓地收集木材趕造船隻,砍竹紮筏;還拆了許多舊廟、會館,將木料順著通往富林的大道,運往大樹堡渡口;並在渡口沿岸的桑樹、柳樹上牽了很長的鉛線。紅軍宣傳員此時十分活躍,四處揚言紅軍主力要從大樹堡渡河,攻打富林,直取雅安,進軍成都。

此時,薛嶽率領著他的“中央軍”,正一步一堡地向前推進,剛剛走到會理以北地區。

大渡河對岸守敵惶惶不可終日,一封封告急電報飛到了蔣介石、劉湘、劉文輝手裏,要求派兵增援。蔣介石、劉湘急忙向富林一線調集兵馬,向大渡河下遊兩岸增兵,企圖在這裏圍殲紅軍主力。

老蔣又上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