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做人無為做事有為(3 / 3)

10、要當好領導,就要了解員工

人與人之間由於其性格不同,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容易發生矛盾,產生隔閡。怎樣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問題呢?有的人斤斤計較、冷言冷語,甚至惡語中傷,經常把自己置於一些不必要的懷疑、矛盾之中,隻會消耗你的時光和精力。要把眼光放在事業上,自覺地克服自身的弱點,提高自身各方麵的修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固然複雜,但商務領域的人事關係,首先體現在企業管理者與員工之間。要形成上下和諧、彼此融洽、相互合作的企業人事氛圍,管理者必須從自己做起,對下麵的人投入真誠的熱情。一個好的領導對下屬需要考慮到兩個方麵,一是這個人在做事中對什麼東西最感興趣,二是做事之餘這個人感興趣的是什麼。如果一個人的做事興趣不能得到保持,那麼這個人的做事動力很快就會消失。作為領導,除了了解每個人的興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從每個人身上找到令領導產生興趣的地方。這對領導溝通與每個人的關係,共同完成領導的目標具有很大的幫助。如果領導不主動對每個人感興趣,有人就會受到抑製,這個人做事的目標範圍也就相當狹窄,所做的事與公司希望他該做的兩者之間的差別會越來越大。如果領導不主動對這個人感興趣,這個人的做事績效會大大降低,認為領導並不承認他的價值,並不認可他所做的一切。相反,有些人則難於處理。認為如果領導過多地對其做事充滿興趣,是一種幹涉,希望單獨呆在一邊做事。當然這種人還是少見的,大多數人歡迎領導對他感興趣,甚至以此為榮。一個好的領導應該能夠根據一個人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現來判斷這個人的興趣範圍。如果僅僅是在員工中走動一下,檢查一下員工的工作情況,或裝出一副對員工有興趣的樣子,這種行為是帶有欺騙性的。一旦被發現,有人就會說領導根本不相信人,或者對人的能力缺乏信心。最重要的一點是,領導要真正對每個人的做事充滿興趣,在一個人需要幫助之時伸出援助之手,如某位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感情上遭受打擊,技術上出現某個問題,或者與某個人無法相處等,如果領導能幫助解決這些問題,那這個人會感激不盡,並試圖在做事之中極力回報於領導。對人感興趣,領導們就可以創造一種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氣氛。領導可以幫助一個人,反過來這個人也可以幫助領導。經常與員工坐在一起,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充滿興趣,與他們談論所碰到的各種問題,找出他們工作中最有興趣的東西及各人的喜好。領導也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平常表現發現其中某些興趣特點,如一個人在辦公室或工廠的各種做事關係,一個人與誰談話,與誰一起共進午餐,給誰打電話等。領導還可以了解這個人對別的部門的情況有何看法,盡力發現一個人感到哪些東西約束了他,領導如何可以幫助他等。作為領導,也應該同時關心員工生活與事業,弄清一個人是否碰到什麼問題,如一個人的做事條件,所使用的設備、做事手冊,或與其他部門的關係等。了解一個人有什麼目標,將來有何打算等。對一個人充滿興趣,領導將能從他那兒學到很多東西,掌握很多信息。當情況變化時,領導就能夠處於一種有利之勢,以作出一些合理的決定。同時,激發一個人的做事興趣,這也是領導要做的一個重要方麵。領導可以向員工介紹整個公司或其他部門的情況,鼓勵員工認識公司中的更多人,而不僅限於本部門,領導還可以給員工提供更多的訓練機會,如鼓勵他們直接與顧客或供應商見麵。旅遊,也是提高員工做事興趣的一個辦法。領導也可以讓他們感到所做的一切對整個公司具有獨特的貢獻,這樣會增加他們的做事興趣和動力。對大多數人來講,如果一個人的做事能被領導所認可,那這個人會將事情做得更好。

11、做人有情,做事無情

當人與人之間把真誠、善良、平等、團結、和睦共處,這些愛的因素劇變為熾熱的能量的時候,世界將不隻是一個地球村,而是一個大家庭了。人與人之間有一種非常珍貴的東西,那就是情感。不能同情,實和愚昧同一意義,而且這種愚昧,不是野蠻人和暴徒的愚昧,因為他們對於世間的事物認識不清,由隔膜而誤會,由誤會而發怒。法國諺語說,能夠了解一切事物,須能同情一切事物。所以我們如果要做一個文明的人,就要同情人間的事物。先讓我們來談談包容吧!由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總難免會於不知不覺間犯下錯誤。此時,犯錯者所寄望於他人的,絕非嚴厲的批評與責難,而是無條件的包容與接納。因為,犯錯者自身都有羞恥之心,是故,在犯下無心之失後,多半都會自責不已;所以,此時若能站在他人的立場,剖析其犯錯動機,並為其謀求解決之道,而不是一味苛求責難,相信必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奇效。不過,如何讚許他人,亦是小有學問的。如果在讚許他人時隻說,嗯!不錯!不錯!你做得比任何人都好!相信,受讚許者在自忖實力後,或許會懷疑這樣的獎辭另有涵義。因此,讚許他人時,應當直指其長,諸如,“你打算盤還真不錯的!真要媲美電腦喲!”或“張小姐處理事情真是有條有理,一會兒工夫,一桌子雜亂無章的公文,就讓你拾掇得整整齊齊了!我想,我要好好地跟你學一學。”古有明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於我們自身的小過失,理當嚴加戒律,這是關於修身的問題,不可輕忽。但是對於別人的小過失,我們卻該予以包容,切不可加以譴責,而傷了別人的自尊,影響彼此的和氣。對於他人的秘密或難言之隱,我們知道了,更當視同自己的秘密守著,千萬不可當眾揭露甚至四處張揚,所謂君子揚善不揚惡就是這個道理。若是將別人的隱私揭露並宣揚,則將使人無地自容,也造成了彼此間的怨隙。這是相當不值得的,而且也損及私德。至於別人與你有過怨隙、過節,更當予以寬恕,不可時時謹記,勤思報複之道。冤冤相報何時了,我們當有結束紛爭的修養,而不該將它擴大。同仁之間貴在和諧,如果譴責別人的小過失,揭發別人的隱私,念念不忘別人的舊惡,將使我們的心受到挾製,心眼狹小,更造成自己與別人相處時的潛藏危機,為自己樹立更多的敵人。相反,一個講寬以待人之人,心胸開闊、寬恕仁愛,他自身的修養不但臻於完美,與他人之間也是一團和氣。沒有敵人,災害自然也不會降到他的身上了。

12、防人之心不可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及嗜好,都擁有自我防護意識。因為這個社會聚集了各式各樣不同的人,所以當然就會發生很多對立的情況。人類社會就像是個許多問題的集合體。如果領導將對峙的情況置之不理的話,人際關係就會惡化,不但會妨礙自己做事,也會為周遭的人帶來困擾。有一位心理學家,針對經常在工作環境中出麻煩的人做了一番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的性格有著相同的傾向。那就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們都將錯誤歸於他人,且大多對人懷有敵意,並希望別人不要那樣嚴格地對待他們。你必須知道對於哪些人應該要有警戒心,並且離他們遠一點。這就要知道哪些地方必須警覺,思考清楚了,才不會白費工夫。狡猾的人隻做讓自己快樂的事。困難或是辛苦的事,盡可能推給別人。甚至明明知道是危險的事而逃避不做,卻又把成果歸功於自己,把有功勞的人排除。不願意發揮犧牲的精神。隻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逃避做事也是其一。大家都想要休假,而又無法取得連休的同時,仍在大家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搶先下手。這就是對他人的體諒心不夠。攻於心計。大方地邀請人家吃飯,或是在過節和歲末的時候送禮。其實全是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就無法被列入優良考績名單。這種人在都市中的求生本領是不斷地討好別人,不斷地耍計謀,結果卻使得大家與他漸行漸遠。陽奉陰違。領導在的時候和不在的時候,其表現差別很大。領導一不在,就和好朋友聊天、看報紙、喝茶,完全不做事。或是和同仁們聚集在休息室閑談。突然的善行。平常上班都很晚才到的人,一向都是在同仁準備好之後,才姍姍來遲,有一天突然很早就來上班。還有平常不願意加班的人,突然加班到很晚。某一位專家曾說過,這種突然之間的轉變舉動,背後必定隱藏了某種惡行,或者至少是想掩蓋某種罪行。卑鄙的手段。散發匿名信,造成混亂,讓大家人心惶惶。擺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態。偏心的法官會同情犯罪者的處境。有人便將其當成是一種可以利用的借口,以表現出自己是受害者的姿態。因為貧窮,所以一不小心才去偷別人的東西。或是不用功讀書是因為父母的管教太過嚴格。抑或因為領導無法了解,所以才這麼做。反正是找個似是而非的理由使它合理化,連當小偷都有好幾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