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做人無為做事有為(2 / 3)

7、隻有創新才能生存

產品和服務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受到歡迎。以前是信息落後的時代,沒有現在這麼多電影、電視、VCD、卡拉OK。一個故事可以講上幾百年,一個產品可以年複一年地生產。現在不同了。世界已經進入信息時代,新的東西越來越多,老的東西很容易被淘汰。台灣旅美作家劉墉寫道:“現代人光憑勇武或勤苦是不夠的。在這個時代,要在人海中冒出頭,更重要的是點子——事業上的創意、人生的新詮釋、人情的新領悟、使人有‘一點即通’之感的新想法。”現在,大家都感歎企業難搞、生意難做,錢難賺。下崗了,想擺個小攤吧,市場上小攤排成長龍;想開個小店吧,小店一個挨一個。真是不知道幹什麼才好。其實,無論競爭多激烈、市麵多蕭條,路還是有的。那就是:創新。某位領導人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德國基社盟主席施特勞斯說過:“德國經濟的成敗,取決於能否不斷製造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日本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寫了許多關於經營的書,其中有一句話令人難忘:“隻按一般的想法去經營恐怕不行吧!”這些傑出人物的話表達了同一個看法:不創新是不行的。好萊塢的環球電影城為什麼吸引人?是因為新鮮奇妙。那裏有令人心驚膽戰的恐龍世界,有奇特的外星人,有水上世界……現在,又有人搞了一個模擬地震的遊樂館,遊客進入之後,可以領略到大地震時的種種場麵,如身臨其境。生意十分火爆,老板樂得眉開眼笑。巴黎的遊樂場,最近新設了星際過山車,使遊客猶如進入太空遨遊……香港有一家禮品店生意非常興隆。它出售的禮品十分新奇:電風扇做成恐龍、小貓的形狀,電話機發出的聲音如小狗在叫……一間十平方米的小店,每月淨賺三萬港元。酒吧是人們喝啤酒休閑的去處,近來上海街頭出現了“陶吧”。休息時間,你可以到“陶吧”親手製作一把陶壺或一隻茶杯。這對於都市人來說,無疑是一件新鮮事。因此,去的人絡繹不絕。眼下飯店生意不好做,但鞍山有一家飯店,從電視裏雙胞胎姐妹唱歌,得到啟發。他招聘了十餘對男女雙胞胎,辦了一家“孿生大酒店”。店裏的服務員、禮儀小姐都是雙胞胎。這一招吸引了眾多顧客。人們一麵喝酒,一麵猜測哪個是姐姐,哪個是妹妹,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弟弟。餐廳裏氣氛活躍。要想在競爭中領先,就要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有特色;要想有特色,就必須創新。美國信息業巨頭西斯科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被人稱為妄想狂。他認為,健康的妄想狂,有利於在激烈的競爭中未雨綢繆。無獨有偶,全球最大的電腦芯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總裁格羅夫,在談到企業家的時候說:“隻有妄想狂才能生存。”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偏激,但細想一下,便能領悟到個中奧妙了。那意思是說,在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隻有富於想像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能領先一步。在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隻有富於想像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能領先一步。

8、成功從和氣開始

做事過程中有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的磕磕碰碰的事,這就需要一和了之。以和為貴,就是社會學中所說的異質整合。包羅萬象的自然萬物,能和諧有序地排列在一起,為人類所利用,都離不開異質整合之功。為人處世以和為貴,能息事寧人,或化幹戈為玉帛,其妙也在於此。明憲宗朱見深曾經畫過一幅漫畫,題目是《一團和氣圖》。畫麵上的人物由於開懷大笑,渾身縮成了一個滾圓滾圓的大球。但仔細分辨則會看出,這幅人物像雖隻有一副麵孔,實際上卻是三個人的身體合在一起的。一個封建皇帝畫這樣一幅畫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它取材於一則著名的典故:陶淵明、陸修靜和惠遠法師分別是儒、道、佛三家的門徒,三人私交甚好,經常在一起切磋學問。惠遠法師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送客絕不超過山下的虎溪。但有一天,三人邊走邊談,不知不覺竟越過了這個界線,於是相顧開懷大笑。這就是著名的虎溪三笑。如今,朱見深借這個典故作了《一團和氣圖》,有一天召群臣上殿,明確要求大家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即大家不要互相鉤心鬥角,而是要和睦相處,團結友善。孔子認為,禮之用,以和為貴。和的基本含義是和諧:宇宙運行的最高尺度是和諧,美學的最佳境界是和諧,人類社會的最佳狀態也是和諧。和諧,意味著自然、完美、平衡和秩序。因而,對和的追求,既是一種得之於做事的感性經驗,也是一種同信仰糾結在一起的對大千世界運動規律的理性升華。早在兩千多年前,西周就設有調人,專事排患釋難解紛爭,和諧人際關係。以至曆代朝廷都延續了這種製度。直到今日,我國也建立了一整套比較完善的人民調解製度,並作為一種法律固定下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出門旅遊,乘車坐船等習以為常,難免你擠了我的座,我擋了你的道。若遇上修養欠缺、火星亂爆的年輕人,矛盾就會一觸即發。這時,如果你能及時好言相勸,甚至主動出讓自己的方便,仇怨也就隨之煙消雲散了。有些企業的領導人把人和理解得簡單化了。說不吵不鬧,沒有反對意見,開什麼會都掌聲雷動,一致通過,這便是人和。良好的相處,往往不是相互忍耐而得到的,有很多時候,反而是爭吵的結果。要注意的是:當你在眾人的不同意見中選擇一種來用時,切記不要傷害未被選用意見的人的自尊心。首先應該肯定他的辛苦是有價值的;其次要以最委婉的方式說明不采用意見的原因。不要讓持不同意見的個人有勝利者和失敗者的感覺,不要讓他們之間產生隔閡和敵意。若能妥善處理好這些問題,反對之聲不僅不是領導的禍水,相反,或許還是領導的福音。團隊合作精神,是現代做事中所必需的。不管你是因為自己獨行俠的性格而不喜歡和別人合作,還是因為想自己一個人建功立業,我們都要提醒你,個人創造曆史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現在如果誰不可以接受和別人合作的話,那麼就真的稱得上是在逆潮流而動了。要和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的首要原因在於,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多麵手,都不可能是麵麵俱到的。我們都有我們擅長的方麵,同樣也有我們平庸,或者是劣勢的地方。和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可以使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強勢方麵發揮出來,每一個人所展現的都是自己的強勢方麵,這樣在方方麵麵,我們的團隊都擁有最為強有力的實力,這樣才能把事做得最好。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最優秀的才能發揮出來,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人際才能展現出來,每個人都充分調動起自己可以利用的最多的資源,事自然就可以高效高質地完成了。同時,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能夠拉近大家彼此的距離,使每一個人在做事中獲得滿足,得到快樂。大家在一起做事,就要互相的扶持、幫助,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就要在一起想辦法解決,通過這樣的過程,一個團隊的整體凝聚力就得到了加強。每一個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成績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樣每一個人都能夠體會到做事的樂趣,在做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獲得做事的快樂。成功從合作開始,合作從和氣開始。和大家一起做事,不但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也可以使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快樂起來。

9、不學禮無以做事

荀子認為,沒有禮貌,人就不能生存,事業就不能成功,國家就不能安定。禮貌待人,是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它能使社會和諧而有秩序,從而維護著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禮貌,既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來而不往非禮也,隻要求別人尊敬你,你不尊敬別人,這是不禮貌的。當需要進入別人的辦公室或會議室時,要輕聲敲門,得到允許後,輕輕推開門,門柄在右則用右手去開,門柄在左則用左手去開,不可扭著身子開門,進門後要注意不可反手關門,正確的關門方法應是麵向門輕輕地關上,不可使勁關門,更不能使門發出大的聲響。當我們的任務是陪伴客人同行時,應將來客領到房間的前麵,打開門先讓客人進去;如果門是向外開的,應把門向自己的方向拉開,請客人先走;如果門是向裏開的,應把門推開,自己先進,並扶住拉手,不讓門動,再請客人進去。如果是大廳的旋轉門,應該自己先進去,不要再推讓客人。如果需要使用電梯時,同行的無論是客人還是領導,如果有服務人員,應請客人先進,如果沒有服務人員,自己則應先行一步,走進電梯按住電鈕,待領導或客人進入後,再啟動電梯。下電梯時,應該讓領導或客人先行離開電梯,自己再出來。如果自己有急事需要趕時間,可向領導或客人打招呼後,然後再早走一步。坐車也應講究禮節,了解車怎麼坐很有必要。當與領導或客人一起乘車時,如果乘坐的是前後兩排4個座位的轎車,一般司機側後靠門的座位是上座,是主賓的位置。司機正後麵的次之,是主要陪同人員的座位。司機旁邊的位置是最低級的座位,一般是由秘書、向導或警衛人員來坐。有些人習慣把領導讓到司機旁邊的座位,這是不對的,大多數領導都不會接受這個位置。上車時,應請領導或客人從右側門上車。陪同者要從左側門上車,避免從客人座前穿過。如果領導或客人先上車,坐到了陪同人員的位置上,也沒有必要請領導或客人挪動位置。車門應有一個人主動關上。下車時一個人先下車,打開車門等候其他人下車。與女性一起乘車時,不論她的職務高低,一律先讓女性上車,男性坐在她的左邊。如果是由主人親自駕車,客人要坐在司機旁邊的位置上,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上下車的正確姿勢是要側著身體向前移動,下車時靠近車門後,再從容下車。乘坐飛機或火車時,靠窗的位置是上座,向著前進的方向則更好。如果火車是四人對座,向著前進方向靠窗的是第一位,對麵的是第二位,第一位的旁邊是第三位,對麵的是第四位。如果是六人對座的位置,前進方向的中間為第五位,對麵的為第六位。一個人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記憶與他人相處時的禮節,才能處理好路怎麼走,車怎麼坐這些看來微小但影響很大的事情。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公司,電話成為公司內部之間和外界交往頻繁使用的工具。尤其是在公司的業務交往中,電話使用的頻率要比其他通訊設施高出許多倍。在公司使用電話,與在家中使用的情形有所不同,有許多規則需要遵守。在打電話時,要注意保持禮貌,因為公司裏的電話交談對象,絕大多數是公司生意中往來的客戶,或是潛在的客戶,所以在接聽電話時,雖然不清楚對方是誰,但也要表現出應有的禮貌,給每位來電話的人或接聽電話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在打或接聽電話時,說話的聲音要清晰、明亮、語速適中。不要過於大聲,或說話的速度過快,或吐字不清、發音不準等,否則容易使對方造成誤聽、理解偏差。接聽電話的技巧。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有電話打進來,這時就要立即去接,並隨口報出自己公司的名稱,把紙筆放在手邊,做好記錄的準備。當對方報出自己的姓名或公司後,一定要寒暄一兩句,表示自己的熱情和禮貌,然後要快速地進入正題,不可無休止地閑扯。有時會遇到一些客戶不主動報出身份,這時就要有禮貌地詢問對方,當確認對方的身份後,可表示歉意沒能聽出對方的聲音。在談話結束後,記住一定要說再見或感謝的話語,如果電話在交談時突然斷線,一定要馬上打電話過去,解釋一句。往外打電話時因為看不到對方的表情,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例如,不知道對方正在開會,或有客人在等,而無休止地長談,或把對方誤認為是要找的對象而泄露了公司的機密等。由此,在與對方通電話時,應先確認對方的身份,而後了解對方目前的情景,是否適合接聽長時間交談的電話,如有不便,可改時間再聯係,然後要開門見山地把要交談的事情告訴對方,使對方明白交談的內容,可以順利地進入正題。打電話交談使用的語調、語詞應小心謹慎,注意一些細節。不可僅憑聲音來判斷對方的年齡或職務,有時聲音年輕的有可能是對方公司的董事長。不可在等待接聽的間隙隨便說話,或說對方的壞話,要時刻記住對方正在話筒的另一頭在聆聽。有的人說電話那頭看不到自己的麵部表情,而在態度上有所怠慢,卻不知說話的語調會隨著態度而改變,要把在電話中交談看作是麵對麵的交談,要在態度上誠懇熱情,使對方感到與你交談是一種享受。打電話談業務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於複雜的業務,如不能夠清楚地說明,在使對方明白大概意思時,告知對方隨後寄去更為詳細的說明,這樣業務才能容易溝通。在與對方交談時,無論你是多麼認真地在傾聽對方的談話,如果一直默不作聲,或沒有絲毫的反應,也會使對方感到困惑,因而,在聆聽對方談話時,要不時地附和,使對方明白你在認真聆聽。一個人需要有禮貌,這是做人的根本。在家裏對父母、兄弟姐妹要有禮貌;在學校對老師、同學要有禮貌;在單位對領導、同仁要有禮貌。孔子曾告誡人們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如果沒有禮貌,怎麼能做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