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做人自尊做事敬業(3 / 3)

18、負起領導的責任

如果你想取得像領導今天這樣的成就,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負起領導的責任。在微軟中國總裁,白領麗人吳士宏心中,野心一直都占著很大的分量,也許這正是她成功的動力吧。關於這一點,吳士宏認為:“1997年初,當我回到北京IBM總部時,許多朋友都困惑不解:偌大的‘南天王’不做,卻還要讀什麼書(當時我準備到美國學習一段)?我確實想休整一下,去美國攻讀MBA高級研修班,這已不是為拿文憑爭口氣的心態,而是希望養精蓄銳向更高的目標出擊。當我拿到飛美國的機票,準備8月15日的開學之時,父母親的雙雙大病使我在事業與親情間經受了一次重大考驗。我每天奔走在兩個醫院,往返於城市與郊區,而風燭殘年的父母卻沒有很快康複的跡象。我非常想出去讀書,甚至心頭閃出這樣的念頭:難道一個人就不能晚兩個月生病嗎?我被自己的念頭嚇了一跳。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好人,而當事業與親情交鋒之時,我竟然想推卸責任。難道我是在想,兩個月後,我已經在美國了,父母再病我也可以不管了。是這樣嗎?我竟淪落為這類人了嗎?當時父親已在彌留之際,母親得了老年癡呆症。終於,我決定留下來,埋葬自己的夢想,每天陪伴著父母。1998年2月5日,經曆了五個多月的雙向選擇,我把簽字協議傳真到微軟公司總部的時候,我如夢方醒地發現,原來父親要我留下做更大的事,這正是我想做的事啊!我在微軟公司的領導對我說:‘你就是為微軟生的’,‘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這一職位為我等了將近半年。而我選擇微軟,是因為它正迎合了我的夢想:要麼把中國公司做到國際上去,要麼把國際公司做到中國來,微軟恰恰把執掌中國業務的金印托付給了我。同時,微軟公司那種生生不息的創新拚搏精神、濃厚的危機感和我的個性也有某種深層的契合吧。人沒有野心終不能成大事。微軟和中國給了我廣闊的天空,我又想張開羽翎,讓風聲在耳邊回響,再次超越自我,去迎接絢麗的夢想:把微軟(中國)做成‘中國的軟件企業’,為中國軟件寫下豐盛的一頁。”很多領導都對做同一工作超過3年的人感到不信任——他們視這種情況為怠惰或缺乏野心的標誌。我們要特別強調的,極重要的一點,亦即個人事業規劃的一條重要法則之一:你停頓得愈久,你對其他領導將愈沒有吸引力。英特爾總裁安迪·葛洛夫應邀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生發表演講的時候,提出以下的建議,不管你在哪裏做事,都別把自己當成一個人——應該把公司看做是自己開的一樣。事業生涯除了自己之外,全天下沒有人可以掌控,這是你自己的事業。你每天都必須和好幾百萬人競爭、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精進自己的競爭優勢以及學習新知識和適應環境;並且從轉換中以及產業當中學得新的事物——虛心求教,這樣你才不會成為某一次失業統計數據裏頭的一分子。而且千萬要記住:從星期一開始就要啟動這樣的程序。怎樣才能夠把自己當作公司領導的想法表現於行動呢?那就是要比領導更積極主動地做事,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結果負起責任,並且持續不斷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照這樣堅持下去,你的表現便能達到嶄新的境界,為此你必須全力以赴。不要認為領導整天隻是打打電話,喝喝咖啡而已。實際上,他們隻要清醒著,頭腦中就會思考著公司的行動方向。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做事時間並不少見,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時間,一到下班時間就率先衝出去的人是不會得到領導喜歡的,即使你的付出得不到什麼回報,也不要斤斤計較。除了自己分內的事之外,盡量找機會為公司作出更大的貢獻,讓公司覺得你物超所值。比如:下班之後還繼續在做事崗位上努力,盡力尋找機會增加自己的價值,盡量彰顯自己的重要性,使自己不在做事崗位上的時候,公司的運作顯得很難進行。做任何事都存在改進的可能,搶先在領導提出問題之前,已經把答案奉上的行動是最深得領導之心的,因為隻有這樣的職員才真正能減輕領導的精神負擔。將答案交到領導手上後,他就不用再為此占用大腦空間,可以騰出來思考別的事情了。事實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也許可以說,能長期有本事跟領導在做事上競賽,而且有本事把對方擊敗的,也差不多可以夠得上資格當領導了。為此,要成為領導的心腹,即使不能每一次都比領導反應得快,但最低限度要有一半以上的次數不要讓他比下去。領導在知道你不是他的對手時,就很自然地會對你信任起來,此所謂識英雄者重英雄,再棒的領導都需要有人才在身邊的。領導成功的原因就是一步步積累,從不滿足。如果你想比他更出色,就應該時刻警告自己不要躺在安逸床上睡懶覺,讓自己每天都站在別人無法企及的位置上,這樣機會很快會垂青於你。能夠做到負起領導責任的人並不多,如果你能成為其中一員,當然會有很大收獲。人沒有野心不能成大事。作為要想在21世紀有所作為的人來說,吳士宏的話是一種啟發,是一種財富。她告訴我們:要想在21世紀生存,成為21世紀的成功者,就一定要具有狼一樣的野心。野心是一種力量,一種無比強大的動力。在企業裏,一個人的野心就是負起領導的責任。

19、將愛心獻給事業

把愛心獻給事業,本來你覺得乏味無比的事情會變得妙趣橫生。這正是做事的本質所在。你很不喜歡你眼下做的事,你將從做事中得不到絲毫的樂趣,也毫無創造性可言。簡直煩透了!你這樣認為。但你要記住,這並不是上級領導或單位領導的錯。領導沒有逼著你來他的公司上班,領導也沒有強迫你在他的手下吃飯。當初,是你主動應聘到了這家公司;或者,是你托了關係好不容易才擠進了這家單位。你的曆史,是你自己寫成的。領導待你很刻薄,領導壓根兒就沒把你當人才看。那麼,你就炒他們的魷魚好啦!如果你不想炒他們的魷魚,就說明他們可能還沒你說得那麼可怕,那麼,需要改變的是你自己。具體的做法就是:愛你眼下做的事!無論你眼下從事什麼事,無論你是領導或下屬、廠長或工人、醫生或護士、律師或秘書、教師或學生、主婦或鍾點工,你都應該樂於做事,愛你眼下做的事。好好想想辦法,好好琢磨琢磨,那麼,原本厭煩的事,做起來就會變得愉快,當然這本身就是一件事。而且,一旦心情愉快起來,就會全身心投入。本來你覺得乏味無比的事情會變得妙趣橫生。這正是做事的本質所在。為何要愛你眼下做的事,我們站在領導的角度想想,你掙人家的錢,拿人家的薪水,就得給人家做事情,給人家有個交代。這是做人最起碼的原則,也是良心與道德的問題。否則,你不好好做事,還要從公司或單位拿錢領薪水,如果你是領導,你作何感想?再從自己的角度想想,如果你真的想做一個成功者,那就應該把眼下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業,應該有一種使命感。你可能還會認為你的誌向遠大,要做轟轟烈烈的事情,而不是做這些具體、瑣碎的事情。如果你連這些瑣碎、具體的事情都做不好,你怎麼可能做轟轟烈烈的大事情?一屋不掃,又何以掃天下?真正愛做自己眼下事的人,即使是給領導打工,他也會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表麵上看,似乎便宜了領導,其實真正受益的是他自己,他可以在給別人打工時積累到更多的經驗,這些經驗會成為他日後成功的基礎。而且,他也不會嫌棄眼下的事瑣碎、具體,小事情正是大事業的基礎。所以,愛做自己眼下事的人,日後無論從事什麼行業,搞什麼事業,都比別人更容易成功,因為他的心態是積極的、健康的。

20、隻有愛做自己的事,才會善於挖掘做事中的門道

當你做事小有成就的時候,你的能力得到了認可,你也就自然而然地更加喜歡這份能夠給你帶來喜悅的事了。如果你還不想炒領導的魷魚,也不想讓領導炒你的魷魚,那你就愛你眼下的事吧!破釜沉舟,全力以赴。有時候人要有一點破釜沉舟的精神。做事有時必須冒風險,創業更是一種挑戰。張思民在創業初期,把麵對高風險和高收益的大戰場作為體現生命價值的標識。張思民的選擇從來都是義無反顧的,主攻海洋生物,搶占高新技術陣地,他麵對的是一個高風險和高收益的大戰場。“險和大”正是張思民所刻意追逐的,這也是體現他生命價值的標識。1988年11月,他懷揣美麗的夢想,攜妻離開了首都,離開了剛剛營造好的小家。他的夢想來自古希臘神話。這一夢想又給予了他什麼呢?海王波塞冬主宰著大洋百川。他用他的三叉神戟將一座海山輕輕地托出海麵,海山化為一座美麗的小島。敢想敢做的張思民也要在深圳這一改革的大洋百川中托起一座海山,那就是他夢中構築的海王集團。用他自己的話說,在深圳中信投資部打工半年,那是為了感受特區氣息,適應特區。一天,一個人手拿著一個海洋開發的科技項目來到了中信公司深圳分公司,聲稱海洋開發是一個新興的領域,隻要稍作投資便可大獲收益。財大氣粗的中信也許正忙於更大的買賣而無暇顧及,或許是覺得這個項目太小而不值得花多大功夫,便拒絕了來人的要求。張思民在一旁暗暗著急,他憑直覺覺得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項目,海洋開發當時在國內雖屬剛剛起步,但卻有著無限的潛力,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個項目就是日後聞名全國的海洋滋補保健品,也是海王集團拳頭產品的金牡蠣。他思慮再三,決定脫離中信公司出來單幹,他邀約了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聯合了珠海一家公司,成立了深珠海洋滋補保健食品工貿公司,開始了金牡蠣的研製工作。他的工廠就設在深圳南山區一個偏僻的荒山上,全部人員都住在山下一個招待所裏。這裏與其說是一個工廠,倒不如認為是一個家庭作坊,初期連董事長、總經理帶家屬在內,一共隻有七個人,每個人都是身兼數職。張思民任總經理,既要負責管理、科研、生產、營銷等工作,也要負責人事、後勤等事務,甚至還要幹些燒飯、洗碗、打掃衛生之類的活。司機一人既兼運輸、采購、接待,還兼傳達、勤雜等事。每天張思民就帶著手下一幫人馬手提釘錘來到海邊,向漁民收購牡蠣,然後用釘錘將牡蠣殼敲碎,取出肉漂洗幹淨帶回工廠提煉加工。正當金牡蠣試製按部就班進行之際,一個突然的變故差點斷送了張思民的前程。原和深珠公司合作開發金牡蠣的珠海那家公司突然決定,撤走其全部資金和技術人員,另行開發新產品。這對躊躇滿誌的張思民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棒。試製眼看就要成功,機器已安裝完一半,所投入的資金又全部是貸款,要是公司夭折,張思民就是賠上身家性命也還不清。張思民急電召北京的公司副總裁嶽海濤商議對策,要嶽趕到青島求援,青島是中國海洋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基地,在海洋開發方麵居全國前列。回憶這段艱難的日子,嶽海濤至今仍頗多感慨。他開玩笑道,那情景就像上世紀60年代,蘇聯一下把專家、資金撤走,留下一個爛攤子,讓你上不得,下不得。以前我們每天幹活十七八個小時,累是累,但心裏甜。那段等待上馬的時間也是每天十七八個小時,沒活幹,睡也睡不著,隻好一支接一支地抽煙,嘴巴都抽苦了,心裏還是覺得渺茫。一個月以後,青島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來到了深圳,金牡蠣研製工作繼續進行,半年後第一批產品試製成功,比退出深珠公司也一直在研製金牡蠣的珠海那家公司整整快了3個月。隨著金牡蠣的研製成功,張思民把他的公司正式更名為海王藥業有限公司,第一年銷售額就突破1000萬元。公司逐漸向集團化過渡,張思民既擔任總經理也擔任董事長,二職合稱為總裁。張思民當初創業是艱辛的,承受的苦來自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但他成功了,化風險為效益,抓住了幾個關鍵的轉折機會。項羽當年引兵渡河,讓手下的士兵隻帶了三天的糧食,而且砸碎了所有的行軍鍋,意在表示絕不後退的決心。項羽的這種精神,無疑也鼓舞了他的士兵,結果他們取得了勝利。可能你會認為,破釜沉舟的故事隻是故事,我們今天不會遇到那樣的情景。這話你也不要說得太滿,說得太絕。商場如戰場,有時候一樁生意,有可能就因為你缺少了一種畢其功於一役的勁頭而告失敗。我們個人的做事又何嚐不是如此呢?一位原籍北京的中國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為了能找一份能糊口的事做,騎著一輛自行車沿著環澳公路走了數日。在這期間,他替人割草、放羊、收莊稼、刷盤子,隻要有人能給口飯吃,他就會暫時停下他那疲憊的腳步。有一天,正在唐人街一家餐館刷盤子的他,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了一條澳洲電訊公司的招聘啟事。他擔心自己的英語不地道、專業不對口,就選擇了線路監督的職位去應聘。過五關斬六將,眼看著就要得到那年薪三萬五千澳元的職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卻問了他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你有車嗎,會開車嗎?這份差事時常要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初來乍到,糊口都成問題,能有車嗎?但為了得到那個極具誘惑力的職位,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也會開!那麼,三天以後你開著車來上班吧!主管說。幾乎身無分文的他三天要買車、學會開車這談何容易,但為了生存,這位留學生向他的一個朋友借了五百澳元,在舊貨市場上買回了一輛舊得不能再舊的甲殼蟲轎車。第一天,他看著朋友開車。第二天,他自己顫抖著雙手在草地上歪歪扭扭地開車。第三天,他開著那輛老爺車,左右搖晃著去上班了。如今,這位中國留學生已經是那家電訊公司的業務主管了。我們不清楚這位留學生的專業水平,但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這位中國留學生當初在應聘時如果稍一猶豫,不拿出一點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破釜沉舟的勁兒,不把自己置於懸崖邊上,說不定至今仍在哪家餐館刷著盤子,或者給哪個農場主剪著羊毛。正是因為麵臨這種無退路的境地,人才能集中精神奮勇向前,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自己的潛能,爭得屬於自己的位置。將自己置身於懸崖上的破釜沉舟的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給了自己一個向生命成功的高地衝鋒的機會。機會要靠你自己去把握!有些人喜歡把重要的問題擱在一邊留待以後解決,這真是尋找退路的習慣。假如你有這種傾向,你應當趕快努力去練習敏捷肯定的決斷,無論當前的問題是怎樣的嚴重。你固然應該把問題的方方麵麵都照顧到,慎重地權衡考慮,但你絕不要流於寡斷。假如你存著慢慢考慮或重新考慮的念頭,那麼失敗的可能是很大的。寧可使你的決斷有1000次的錯誤,也不要養成尋找退路、留有寡斷的習慣!我們知道,一個能拒絕退路敢於決斷的人起先雖不免要有錯誤,但以後他是不會常常重演那錯誤的。隻有那些不能拒絕退路,不敢於決斷的人,在解決每個問題時都要留出重新考慮的餘地的人,才往往是一事無成的人!假如你能養成拒絕退路敢於決定的習慣,你在需要決斷時一定能運用最聰明的評判力;因為若是你以為決定是可以伸縮的,是可以重新考慮的,則你將永遠不能養成可靠而正確的評判力。但是在你所下的決定是絕對的最後時,在你再也不去尋找退路、斷絕了你的一切後路時,在你知道一個不健全不成熟的判斷會使你受到相當的痛苦時,你對於判斷一定會十分小心,而你的判斷力也自然會隨之日漸進步。這樣你就會越來越出色!請記住卡托爾公司一個通知單上那句話中四個最突出的字——拒絕退路。

21、戰勝挫折,贏得成功

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說,在社會主義事業中,要想不經過艱難挫折,不付出極大的努力,總是一帆風順,容易得到成功,這種想法,隻是空想。馬克思在《致路·庫格曼》的書信中說,鬥爭,隻是在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著手進行,那麼,創造世界的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車爾尼雪夫斯基則認為,曆史的道路不是大街上的人行道,它是在田野中前進,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跨越叢林。曆史的發展證實,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不可能一帆風順,它會遇到各種偶然的、必然的挫折和困難,要想取得勝利,必須克服困難,戰勝挫折。同樣,普通人在追求成功的征途中,在幸福之路的行程中,也會遇到五彩繽紛、形形色色的挫折和困難,也隻有戰勝挫折,才能獲得勝利,贏得成功。好事多磨。在溫室裏成長的花朵,一旦將它放到屋外,受點風吹雨打,它就會喪失生命力。而長期生存在野外的紅梅花兒,則經得起風霜,耐得住嚴寒。一個人出身豪門,自小到大的生活太過優裕,道路太過順暢,未經磨難,如果突然遭遇挫折和坎坷,常常會一籌莫展,兩眼抹黑,對自己的前途,從事的事業,擁有的一切,產生懷疑和動搖,因而彷徨猶豫,怨天尤人,停步不前。這和溫室的花朵遭逢風雨而凋謝一般,悲劇從此產生。相反,那些身居陋巷、曆盡人世滄桑的人卻不同。他在漫天飛雪,風如刀,霜如劍的過程中,形成了他應付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於他原本就在磨難、痛苦、艱辛的環境中成長,一般生活中的小小挫折,他能輕鬆地對付過去,不會被嚇倒而趴下。當然,這並不是說,凡是出身幸福富足的富豪子弟,都不能成功;凡是出身痛苦貧寒的窮人百姓,皆不會失敗。富家子弟成功、窮苦百姓失敗的例子,在我們身邊不乏其人。關鍵是,不論出身富豪或貧寒,不論你有過怎樣的經曆,走過怎樣的道路,麵對挫折,應當如何去理解它,如何去克服它,則是橫亙在我們麵前的共同難題。科學在發展,世界在進步,我們渴望新的知識,我們渴求新的變化,我們追求新的生活,我們希望事物都有成功的結局。但是,這個世界就這麼怪,即使你生活得順心、瀟灑,甚至多姿多彩,然而,瀟灑得意的背後,或許就有許多無奈和困惑。生活的多姿多彩,原是瀟灑與無奈共存,失望與希望相隨。諸如環境、背景、大氣候、小氣候等等條件,無時無刻不在製約著你的行為,壓抑著你的欲望,從而注定了成功需要奮鬥。奮鬥者的成功之路充滿著希望與輝煌。成功在希望中延長,在輝煌中發光。如果這個世界什麼事情都如人所願,絕不出現任何的挫折和意外,這個世界也就變成了一個極其無聊的場所,人類的所有活動、所有勞作也將變得毫無意義,人群之中也就沒有成功、失敗之分。正是因為這個世界有挫折與順利對立存在,有挫折與成功對立存在,常人才有了存在的價值:常人正是在戰勝挫折、奪取成功的過程中顯示出力量和尊嚴,實現不平常的價值。因此,成功裏麵包含著挫折,成功隻不過是戰勝挫折之後的必然結局。換言之,挫折也就是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必然的過程,不可繞著走的階段。況且,挫折本身也能成為我們獲取成功的一麵鏡子,當借鑒其中經驗的時候,就是挫折的價值實現的時刻。在小小的挫折麵前動搖、徘徊,也就意味著在大大的成功麵前動搖、徘徊。愛迪生曾說過,挫折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隻有在我知道一切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正確方法是什麼。戰勝了挫折,也就意味著直通成功。成功的辯證法常常會捉弄人,比如榮辱、得失、禍福之類。成功的道路本來就不是一條直線。有時可能是曲線,有時可能是暗線,有時可能是明線,有時可能是斷線。人,如果在福窩裏泡久了,也許奮鬥的筋骨就消散了。光榮,隻能代表過去,不能說明永遠,如果躺在上麵睡覺,光榮就成了迷魂湯;挫折隻能是暫時的,不可能長久,如果喪失鬥誌,挫折就成了大磐石。有福可享,當然是常人之大幸,但是,得到的可能是不該失去的,失去的壓根兒就是不該得到的。遭遇挫折,無疑是常人之大不幸,但泰山壓頂而巋然不動,傲然挺立,卻把人格的力量大大加強了。成功,是幸福與苦難,是榮耀與挫折,是選擇與拋棄的多味品,酸甜苦辣鹹盡在其中。堅強者把苦難看做幸福的航船,把挫折看做榮耀的途徑,把拋棄看做選擇的時機。凡是奮鬥得來的,我們需要愛護和珍惜,這是對生命最好的回報,因為奮鬥的生命值得回應,它寄托著普通人的價值、精神、思想和哲理,我們應高唱生命的凱歌大踏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