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不會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來。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因為它“凡”,它“小”,人們常常看不起,而不屑去做。然而,“汪洋大海彙聚於小溪”的道理卻是人人皆知的。可惜的是不少人並沒有從中受到教益。因此我們要大聲疾呼:不要拒絕做小事情。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深刻地指出了大與小的辯證關係。然而有些人卻常常把大與小割裂開來,以為大就是大,小就是小,而不能看到這其中的有機聯係。蘇聯著名昆蟲學家柳比歇夫從青年時代開始實行時間統計法。他詳細地記下了自己時間的支出,掌握了支配時間的主動權,避免了時間的浪費。出門旅行,他看小部頭的書,學習外語,利用時間的“下腳料”;在實地考察各種害蟲工作時的空閑裏,他搜集了一萬三千多隻、三百多種昆蟲標本,比當時動物研究所的標本還多出五倍。正是這個對時間“斤斤計較”的人,在一生中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發表了七十來部學術著作,寫了一萬二千五百張打字稿紙的論文,內容涉及昆蟲學、哲學、遺傳學等等。中國女排曾獲五連冠,稱雄排壇,為世人矚目。然而,如果女排姑娘不是在平時千百次訓練中一個球一個球地磨練,又怎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績?所以,毫末般的“小事”是摘取事業成功桂冠的階梯,是事業結出豐碩果實的沃土。如果拒絕做“小事”,那麼偉大的理想永遠是空中樓閣。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以對未來負責的精神,踏踏實實,兢兢業業,認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踏著小事情鋪成的道路,走向偉大光明的未來。
11、自動自發地生活
人應該把握生活的主動,自動自發地生活,人不要被動,不要消極,不要要求別人來鞭策自己然後才采取行動。主動的、自動自發的人首先必須具有有挑戰性但並非不可及的目標。給自己設定目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標設定過高固然不切實際,但是目標千萬不可定得太低。自動自發的人應該放開思維,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給自己設定一個更具挑戰性的標準,才會有準確的努力方向和廣闊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忠誠的人懂得山外有山,人上有人,在訂立目標的時候,絕對不會存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思想。一個自動自發的人不會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些一般的目標上。一個一流的人與一個一般的人在一般問題上的表現可能一樣,但是在一流問題上的表現則會有天壤之別。正如美國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納所說:“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更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你更強。”所以自動自發的人應該永遠給自己設立一些很具挑戰性、但並非不可及的目標。一個自動自發的人必然是個積極主動的人。這種人不會隻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麼,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要做什麼,並且規劃它們,然後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幾個是唯唯諾諾、等人吩咐的人?忠誠的人對待自己的學業和工作,就會以一個母親對孩子那樣的責任心和愛心全力投入不斷的努力。果真如此,便沒有什麼目標是不能達到的。當然一個積極主動的人還應該虛心聽取他人的批評和意見。其實,這也是一種進取心的體現。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並從中汲取教訓,就不可能有更大的進步。
12、沒有任何借口
不要對朋友、同事或組織找任何借口,因為沒有任何借口。對於企業來說,它所需要的是沒有借口的員工,有多少人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尋找一個合適借口上,而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責任。對於員工來說,不要去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沒有任何借口,是執行力的表現。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執行。“沒有任何借口”是美國西點軍校200年來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但是西點軍校的一個現象吸引了世界上的經濟學家們: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500強企業裏麵,西點軍校培養出來的董事長有1000多名,副董事長有2000多名,總經理、董事一級的有5000多名。這個數字足以讓世界上所有以培養經濟人才為目標的商學院都自愧不如。西點軍校對學生的要求是準時、守紀、嚴格、正直、剛毅,而這正是這個世紀企業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也是一個忠誠的員工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西點軍校裏有一個廣為傳誦的悠久傳統,就是遇到軍官問話,隻有四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在西點軍校,軍官要的隻是結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長篇大論的辯解!“沒有任何借口”是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位新生的第一個理念,其核心是敬業、責任、服從、誠實和忠誠。人在做任何事情和承擔做事所帶來的後果的時候千萬不要找借口。因為組織需要沒有借口的員工,很多員工都是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尋找一個合適借口上,而忘記了自己的責任。
13、凡事三思而後行
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不要不經過大腦思考就盲目地開始去做。有一個人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對院子全麵整頓,雜草雜樹都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天,該房子原來的主人回訪,走進大院後大吃一驚,連忙問:“我以前種的牡丹哪裏去了?”這人聽了很奇怪,他說:“我搬進來的時候沒有看到什麼牡丹啊!隻看到一些雜草雜樹,我把它們都清理掉了。”原主人慨歎一聲:“您如果慢些動手,現在一定已經是滿園牡丹了。”人三思之後一定要對怎麼做有一個統一的部署,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動物中,鹿怕虎,虎又怕羆。羆披頭散發,就像人一樣站立,氣力特別大,又最能傷害人。曾經有一個獵人,能用竹管吹出各種野獸的叫聲。有一天,他帶著弓箭、罐子和燈火到深山裏去。起初他模仿鹿叫,用來引誘鹿群;等鹿一到,便舉起燈發箭射它們。虎聽到鹿的叫聲趕快跑過來。這個人很害怕,於是又學羆叫,老虎是嚇跑了,這回卻來了一隻羆,它是來尋它的夥伴的。結果沒有發現夥伴,而發現一個人,於是就把人吃了。三思之後要用聰明的方法來做事情。記得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大廈門口有大塊空地,該大廈的所有者要在空地上修三條路,然後在其他地方做花壇和草坪。這個所有者十分聰明,他在春天將空地全部種上草,然後讓員工到大廈上班,到了秋天就選擇被踩平的三條路來修通往大廈進口的道路。
14、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做人不能忽略小事,小事能夠體現一個人的做人原則。畢竟在人的一生中,需要自己表現大才能的關鍵時刻並不多。做人做得怎麼樣是可以從平時的小事上看出來的,那些在平時小事上就撒謊成性、推三阻四的人怎麼能指望他在關鍵的時刻表現出很高的原則性來呢?僅以公司員工為例,我們來看看做人的原則應該表現在哪些小事上。早晨時間不能不抓緊。因為如果你踩著上班鈴聲踏進辦公室,手裏抓著沒來得及吃的早點,在眾人注視下坐在辦公桌前,不管這一天你幹得多有成效,你的功績也會在他人心中大打折扣,自然也沒有人認可你的為人。因此員工絕對不要踩著上班鈴聲踏進辦公室,他們應該在上班之前就把一切事情都準備妥當,在工作的時候就專心地工作,不要因為要吃早點而分心。不要想當所有人的好朋友。那些希望在工作中結識更多的朋友以此來獲得認同和認可,進而獲得升遷的員工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業績。但別人最看重的也是個人業績。一個員工隻有業績突出,才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不要動不動找老板要答案。確實有一些問題必須由上層主管決斷,可是事無巨細都向老板請示,老板會認為員工缺乏辦事能力,久而久之便會對員工失去信心,這樣的員工是很難得到提升的。員工絕對不要過分依賴於老板,將所有的決策都交由老板,由老板做出決定。員工應該主動地為老板分擔工作,減少老板的工作量。交待事情一定要清楚。如果某個員工主持一個會議,傳達上級指示,結果散會後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那麼他純粹是浪費別人的時間。平時在工作中與上司和同事交流時也要用確切的語言,表達清楚員工對某件事的認可或看法。
15、不必麵麵俱到
有一個老頭和一個小孩子用一匹驢子馱著貨物去趕集。趕完集回來,孩子騎在驢上,老頭兒跟在後麵。路人見了,都說這孩子不懂事,讓老年人徒步。孩子就忙下來,讓老頭兒騎上。於是旁人又說老頭兒怎麼忍心,自己騎驢,讓小孩子走路。老頭兒聽了,又把孩子抱上來一同騎。騎了一段路,不料看見的人都說他們殘酷,倆人騎一頭小毛驢,把小驢都快壓死了,兩人就隻好都下來。可是人們又都笑他們是呆子,有驢不騎卻走路。老頭兒聽了,對小孩歎息道,沒法子了,看來我們隻剩下一條路:兩個人扛著驢子走吧!我們的活動——無論是什麼性質的活動——總會對周圍的人、周圍的世界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就必然會受到來自周圍世界的評論。這些評論可能是褒揚,也可能是非難。但不論是褒揚還是非難,都有理解與不理解、公正與歪曲的成分在。所以,對於這些評論,不能一概地接受,跟著它團團轉,這樣隻會弄出抬驢子的可笑結果。許多人做人就像上述故事中所講的老頭兒,一件事想做得麵麵俱到,別人叫他怎樣做,他就怎樣做,誰有意見,就聽誰的,沒有一點個性。可是麵麵俱到的結果呢。卻是沒有人滿意,反而也將自己置於無所適從的境地。做人處處想麵麵俱到,既想討好每一個人,又想不得罪每一個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在為人方麵,我們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個人的麵子和利益,你認為顧到了,別人卻不一定這麼認為,甚至有的人根本不領情。再者,每一個人對相同一件事的感受和看法都有所不同,你讓這個人滿意,就會令那個人不滿意。如何防止這兩種可能的事情發生呢?如何做得讓大家盡量滿意呢?答案隻有一個,做你自己,別在意別人的臉色。也就是說,你自己認為對的,你就雷打不動地去做。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人做事,我們就不必勉強改變自己,不必費心掩飾自己,就不會扭曲自己。這樣,就能少一些精神的束縛,多幾分心靈的舒展;就能少一點不必要的煩惱,多幾分人生的輕鬆。相反,忘記了“我是誰”,硬要改變自己,戴著麵具去應付人生,做人的煩惱就會接踵而至。設法掩飾自己本就要付出許多的心力,而一旦沒有掩飾好,便會更糟。對於做人來說,這實在有些犯不著,與其把心力花在這上麵,還不如索性識我真相,見我真人,知我真本色。愛默森在散文《自恃》中說“每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當中,都會有段時間確信:物欲是愚昧的根苗,模仿隻會毀了自己;每個人的好壞,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縱使宇宙充滿了好東西,不努力你什麼也得不到;你內在的力量是獨一無二的,隻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則連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有這種勇氣。”查理·卓別林剛剛參加拍電影的時候,導演讓他模仿德國當時一名著名的喜劇演員,可他表演的一直都不出色,直到找出了屬於他自己的戲路,才成為舉世聞名的喜劇大師。在歐文·柏林與喬治·葛希文兩人相識的時候,柏林已是有名望的作曲家,而葛希文還僅是個每星期隻能賺35塊錢的無名小卒。柏林非常欣賞葛希文的才華,願付3倍的價錢聘請他為音樂助理。但有人勸他說:“你最好別接受這份工作,否則你可能會變成一個二流的柏林;假如你秉持本色努力奮鬥下去,你會成為一個一流的葛希文。”葛希文牢記這個人的忠告,努力奮鬥,最終成為了美國當代著名的音樂家。因此,我們應慶幸自己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應該把自己的稟賦發揮出來。經驗、環境和遺傳造就了你的麵目,不管是好是壞,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園地;不管是好是壞,你都得彈起生命中的琴弦。
16、不要過多地貪求功名利祿
“世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想活得瀟灑一點、輕鬆一點、快樂一點,但終其一生也瀟灑不了、輕鬆不了、快樂不了、他們被什麼東西拴住了,纏住了,卡住了,這東西就是功名利祿。功名利祿成了人生的境界,似乎功名愈厚人生也愈美妙滋潤。其實,功名利祿就是一副具有魔力的羅網,隻要你進去了,你就沒法逍遙與自在。沒有功名利祿,於是就想得到功名利祿。得到了小的功名利祿,又想得到更大的功名利祿。得到了功名利祿,又害怕失去功名利祿。人生就在這樣矛盾之中度過,哪裏能品嚐得到人生的甘美清純的滋味呢?世人隻知道功名利祿會給人帶來幸福,殊不知功名利祿也會給人帶來痛苦,甚至是災難。一念貪私,便足以使剛毅的正氣消失殆盡,而化為柔弱無主的現象;一貪,明理的智慧被蒙蔽、阻塞,而成為一個昏庸無能的人;人隻要有了貪念,原來慈祥的仁心,就將轉為殘酷、凶暴;甚至純潔無染的思想,也將因為貪念而變得邪惡,人品也因此染上汙點,壞了一生修得的人格,這是多麼不值得的事啊!就因為貪念危害人心如此嚴重,所以古人才以不貪為寶貝,修養心性以求潔淨自己的內心,使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為,都不會趨向貪念而壞了德性。古聖先賢其人品之所以超越世人,獲得尊敬,就是這個道理。
17、抓住事情的重點
我們在工作中,麵臨的事務很多,在等待解決的問題中,必須明確重點和次要點,這樣才能合理地安排順序,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否則的話,一盤散沙,分不出輕重緩急。工作是一種價值的創造,不能產生價值的工作不能稱之為工作。在我們身邊,對工作重點漠不關心,甚至根本就抓不到重點,隻把精力花費在那些瑣碎小事上,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們首先是在思想上沒有一種強烈的上進心。人的一生充滿了各種不同的遭遇,很難期望能平平穩穩,沒有任何挫折困難,所以,有時不禁也要發出慨歎。然而,在這一連串的不幸事故中,我們總能想法子去發現幾個重要之處。那種拖拖拉拉、慵慵懶懶麵對工作的態度,是不妥當的。在漫長的人生過程中,因為能夠發現工作的重點,我們的心態才得以改變。重要的是,我們倘能分辨、察覺出這一個個的關鍵,我們的思想也會隨之更新改變。了解了這些關鍵的重要性,並且能切實掌握住這些關鍵處,各式各樣的遭遇全都成為有助於我們更新進步的動力。社會有“盲目”的一麵,所以,工作馬虎或整天混日子,有時候也可以過得去,因為社會是寬容的。但如果長此下去,認為社會上的一切事情莫不如此,都可以敷衍了事,終究會遇到“視力正常”的一麵,陷於進退維穀的境地。有時候,一個具有清晰的頭腦,肯吃苦、肯努力的人,因為某種因素,難於被別人接受。置身於這種境界,難免認為別人是冷酷的,自己是孤獨的,於是喪失希望。不必悲觀,社會上仍是溫暖的,明眼人自然能接受你的努力態度。盡管有的人是無情的,但有的人卻是有情的。對於社會必須保持謙虛的態度,始終抱著希望,腳踏實地,向自己的方向邁進。散漫的工作態度,不可能湧出智慧,也不可能有所創意。沒有緊張,也就沒有絲毫的喜悅。工作就是競賽——一分一秒的競賽。問題是,人們有沒有抱著參加競賽的思想,認真去做每天的工作呢?一般工作,稍有疏忽,偶爾遭受失敗,仍然不至於喪失生命。一天這樣過去了,工作暫告一段落,精神上難免鬆弛不振、疏忽大意。每天重蹈覆轍,總不能令人有耳目一新的表現。這種生活的態度,不可能湧出智慧,也不可能有所創意。沒有緊張,也就沒有絲毫的喜悅。太平無事的時候,還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但是,現實卻不允許我們如此。當前的形勢瞬息萬變,不容許片刻的疏忽。置身於這種境界而缺乏找到工作重心的勇氣,則無從產生真正的繁榮。勇敢地麵對憂慮,打倒它,不要在它麵前低頭。頭腦越用越靈,經驗越積越多,工作越做越順手,成果越來越顯著,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需要個人自己去創造。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要靠在工作中,在處理事務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不去鍛煉自己,怎麼會有過人之處呢!在工作開始之前明確重點,雖然會花去一定的時間,但這對以後的工作很有影響,可以防止你碌碌而無為,幫你少走彎路,少做無用功。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老話依然有它的不朽風采。
18、有條有理地做事
一位商界名家將“做事沒有條理”列為許多公司失敗的一大重要原因。工作沒有條理,同時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總會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夠。他們認為,隻要人多,事情就可以辦好了。其實,他們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條理、更有效率。由於辦事不得當、工作沒有計劃、缺乏條理,因而浪費了大量員工的精力,但吃力不討好,最後還是無所成就。沒有條理、做事沒有秩序的人,無論做哪一種事業都沒有功效可言。而有條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業也往往有相當大的成就。任何一件事,從計劃到實現的階段,總有一段所謂時機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時間讓它自然成熟的意思。無論計劃是如何的正確無誤,總要不慌不忙、沉靜地等待其他更合適的機會到來。假如過於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話,經常會遭到破壞性的阻礙。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有耐心,壓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緒。一位企業家曾談起了他遇到的兩種人。有個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麼時候遇見他,他都表現得風風火火的樣子。如果要同他談話,他隻能拿出數秒鍾的時間,時間長一點,他會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著他的時間很緊張。他公司的業務做得雖然很大,但是開銷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顛八倒,毫無秩序。他做起事來,也常為雜亂的東西所阻礙。結果,他的事務是一團糟,他的辦公桌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堆。他經常很忙碌,從來沒有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使有時間,他也不知道怎樣去整理、安放。另外有一個人,與上述那個人恰恰相反。他從來不顯出忙碌的樣子,做事非常鎮靜,總是很平靜祥和。別人不論有什麼難事和他商談,他總是彬彬有禮。在他的公司裏,所有員工都寂靜無聲地埋頭苦幹,各樣東西安放得也有條不紊,各種事務也安排得恰到好處。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辦公桌,對於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複,並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條。所以,盡管他經營的規模要大過前述商人,但別人從外表上總看不出他有一絲一毫的慌亂。他做起事來樣樣辦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條理、講求秩序的作風,影響到他的全公司。於是,他的每一個員工,做起事來也都極有秩序,一派生機盎然之象。你工作有秩序,處理事務有條有理,在辦公室裏決不會浪費時間,不會擾亂自己的神誌,做事效率也極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的時間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業也必能依照預定的計劃去進行。廚師用鍋煎魚不時翻動魚身,會使魚變得爛碎,看起來就不覺得好吃。相反的,如果盡煎一麵,不加翻動,將粘住鍋底或者燒焦。最好的辦法是在適當的時候,搖動鍋子,或用鏟子輕輕翻動,待魚全部煎熟,再起鍋。不僅是烹調需要秘訣,做一切事都是如此。當準備工作完成,進行實際工作時,隻需做適度的更正,其餘的應該讓它有條不紊,順其自然地發展下去。人的能力有限,無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對準備工作盡量做到慎重研究、檢討的地步,至少可以將能力做更大的發揮。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劃家的世界。唯有那些做事有秩序、有條理的人,才會成功。而那種頭腦昏亂,做事沒有秩序、沒有條理的人,成功永遠都和他擦肩而過。
19、製定清晰的目標
有一個廣泛流傳的管理故事,說的是一群伐木工人走進一片樹林,開始清除矮灌木。當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來準備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項艱苦工作後的樂趣時,卻猛然發現,不是這片樹林,而是旁邊那片樹林才是需要他們去清除的!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如同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隻是埋頭砍伐矮灌木,甚至沒有意識到要砍的並非是自己需要砍伐的那片樹林。這種看似忙忙碌碌,最後卻發現自己背道而馳的情況是非常令人沮喪的,這也是許多效率低下,不懂得卓越工作方法的人最容易犯的錯誤,他們往往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一些無用的事情上。任何行動定要有目標,並有達成目標的計劃。早上開始工作時,如果並不知道當天有什麼樣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像上麵的伐木工人一樣,把時間浪費在不該做的事情上。沒有目標,就不可能有切實的行動,更不可能獲得實際的結果。有目標才能減少幹擾,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優秀員工每天進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應該是計劃好當天的工作。有個人曾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他的領班有一天交班之後,問他的生產科長這一班次今天生產了多少噸,科長回答說5噸,就在地上寫下一個“5”字,並且留下一支粉筆。晚班的領班看到地上的“5”字,就問這是什麼意思。有位工人說:“聽說這是日班生產的噸數。”第二天,“5”被改寫成了“6”。競爭開始了,數字每天都在增加,後來有一個班次生產的鋼材居然達到了9噸,從此該廠的班次生產量再沒有回落到“5”過。也就是說,不管做任何事情,我們一開始就應該有自己的終極目標,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裏,也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裏。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一直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你邁出的每一步方向都是正確的,不管哪一天幹哪一件事都不會違背你為之確定的最重要的標準,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會為最終目標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如果你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就會鍛煉出與眾不同的眼界,它讓你把眼界不再局限在某一個具體事情上,多一些理性的嚴謹,少一些感情的投入,事事歸於簡單。它還會讓你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方法,養成一種理性的判斷規則和工作習慣。成功人士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在做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清楚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哪些事是必需的,哪些事往往看起來必不可少,其實是無足輕重的。他們總是在一開始時就懷有最終目標,因而總是能事半功倍,能卓越而高效。成功人士不但一開始就懷有終極目標,而且他們的目標都非常具體,他們不訂“進度表”,而是列“工作表”,比較大或長期的工作會拆散開來,分成幾個小事項。他們經常用長跑中的“分段法”,把很長的距離分成幾個小段,每一段都有一個標誌性的事物,它可以是一份報告的問世,也可以是設計圖的完成,哪怕僅僅是為後花園增添了一種花,也是在成功路上留下了腳印。對於大部分員工來說,製訂計劃的周期可定為一個月,但應將工作計劃分解為周計劃與日計劃。每個工作日結束的前半個小時,先盤點一下當天計劃的完成情況,並整理一下第二天計劃內容的工作思路與方法。必須注意的是,在製定日工作計劃的時候,必須考慮計劃的彈性。不能將計劃製定在能力所能達到的100%,而應該製定在能力所能達到的80%。這是由商業的工作性質決定的,因為,每個員工每天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以及上級交辦的臨時任務。如果你每天的計劃都是100%,那麼,在你沒有完成任務時,就必然會在第二天擠占你已經製定好的工作計劃,原計劃就不得不延期了,因為當天完不成的工作將不得不延遲到下一天完成。這樣必將影響下一天乃至當月的整個工作計劃,從而陷入明日複明日的被動局麵。久而久之,你的計劃失去了嚴肅性,你的上級就會認為你不是一個很精幹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