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做人寬鬆做事積極(3 / 3)

15、追求工作職業化

曾經看過這樣一條新聞,說是某醫院在同一天為兩個患不同病症的兒童做手術。由於手術時間隻相差十幾分鍾,當時又隻有一輛手推車,護士懶得奔跑兩趟,便把兩個患兒放在同一輛車上,進入手術室後也未核對患兒病史信息,就隨意把兩人放到兩個不同的手術台上。結果,要施扁桃體肥大摘除術的患兒失去了膽囊,另一位喉管正常的兒童卻留下了咽部殘疾。這是一種明顯的非常不負責任、非職業化的表現。喜歡足球的朋友都知道,精彩的足球比賽需要很優秀的職業球員。因為優秀的職業球員不僅表現出良好的競技水平,而且會展現出其優秀的人格。在比賽中,作為一名職業球員,他不僅能高水平地打好比賽,更能對場上的一些變化與突發事件表現得非常理智與冷靜,表現得非常職業化。作為球迷,你可以頓足捶胸,可以大聲叫喊以排遣你的憤怒,而對於球員,比賽當中任何形式的過激還擊都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降低自身職業化的品格。在工作中,同樣需要每位參與者具有優秀的職業化素養。這裏的職業化並不是簡單指某個人在職位上工作的熟練程度,而是包含了更多較深層次的東西。首先,就是要有職業精神。職業精神體現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人在雨天對公共汽車停車的方式做過觀察,在一個路邊有寬3米積水的車站,有8個司機把車停在距候車乘客1.8米左右的地方,這個位置,乘客一般無法一步上車,大部分人要涉水上車,還有4名司機快速駕車駛進站台,用濺起的泥水與乘客“打招呼”,隻有2名司機將車停在乘客抬腳即可登車的地方。停在標準的位置,讓乘客安全方便地登車,這一點在技術上對哪個專業司機都不難,但因為職業精神上的差距,標準化操作水平的不同,為乘客著想的服務態度的差別,工作的結果就完全不同。其次是要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人類常常用食物和鞭子的方式來馴化某些動物完成某項工作,如拉車或表演,如果動物不拉車則用鞭子趕,如果野獸不表演則用食物加以誘導。人類則不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思想,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思想意識,所以一個員工是否能夠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完全取決於他們的職業道德。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的發展和產品質量的優良都直接與企業每個員工高尚的職業道德相聯係。一個人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體現在他對工作的細節中,很多應聘者,或在職員工之所以失去了工作機會,正是因為其在某個細節上的非職業化行為,或是某一方麵的非職業化習慣導致的。

16、用100%的熱情做1%的事情

熱情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正如拿破侖·希爾所說:“要想獲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獎賞,你必須像最偉大的開拓者一樣,將所擁有的夢想轉化為為實現夢想而獻身的熱情,以此來發展和銷售自己的才能。”曆史上許多巨變和奇跡,不論是社會、經濟、哲學或是藝術,都因為參與者100%的熱情才得以進行。拿破侖發動一場戰役隻需要兩周的準備時間,換成別人則需要一年,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正是因為他對在戰場取勝擁有無與倫比的熱情。偉大人物對使命的熱情可以譜寫曆史,普通員工對工作的熱情則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著名人壽保險推銷員貝特格正是憑借著自己對工作的高度熱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當貝特格剛轉入職業棒球界不久,便遭到有生以來最大的打擊,他被約翰斯頓球隊開除了。他的動作無力,因此球隊的經理有意要他走人。經理對他說:“你這樣慢吞吞的,根本不適合在球場上打球。貝特格,離開這裏之後,無論你到哪裏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來,你將永遠不會有出路。”貝特格沒有其他出路,因此去了賓州的一個叫切斯特的球隊,從此他參加的是大西洋聯賽,一個級別很低的球賽。和約翰斯頓隊175美元相比,每個月隻有25美元的薪水更讓他無法找到激情。但他想:“我必須激情四射,因為我要活命。”在貝特格來到切斯特球隊的第三天,他認識了一個叫丹尼的老球員,他勸貝特格不要參加這麼低級別的聯賽。貝特格很沮喪地說:“在我還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我什麼都願意做。”一個星期後,在丹尼的引薦下,貝特格順利加入了康州的紐黑文球隊。這個球隊沒有人認識他,更沒有人責備他。在那一刻,他在心底暗暗發誓,我要成為整個球隊最具活力、最有激情的球員。這一天成為他生命裏最深刻的烙印。每天,貝特格就像一個不知疲倦和勞頓的鐵人奔跑在球場,球技也提高得很快,尤其是投球,不但迅速而且非常有力,有時居然能震落接球隊友的護手套。在一次聯賽中,貝特格的球隊遭遇實力強勁的對手。那一天的氣溫達到了華氏100度,身邊像有一團火在炙烤,這樣的情況極易使人中暑暈倒,但他並沒有因此退卻。在快要結束比賽的最後幾分鍾裏,由於對手接球失誤,貝特格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迅速攻向對方主壘,從而贏得了決定勝負的至關重要的一分。發瘋似的激情讓貝特格有如神助,它至少起到了三種效果。第一,他忘記了恐懼和緊張,擲球速度比賽前預計的還要出色;第二,他“瘋狂”般的奔跑感染了其他隊友,他們也變得活力四射,他們首先在氣勢上壓製了對手;第三,在悶熱的天氣裏比賽,貝特格的感覺出奇的好,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從此,貝特格每月的薪水漲到了185美元,和在切斯特球隊每月25美元相比,他的薪水在10天的時間裏猛增了百分之七百,這讓他一度產生不真實的感覺,他簡直不知道還有什麼能讓自己的薪水漲得這麼快,當然除了“激情”。拿出100%的熱情來對待1%的事情,而不去計較它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你就會發現,原來每天平凡的生活竟是如此的充實、美好。麥當勞店內的員工,他們的工作很簡單,並且有一套非常有效的生產作業在背後支援。他們也很少遇到不尋常的要求,跟客戶打交道也不會麵臨很多困難。但是就是這麼簡單的工作,員工們對此傾注了100%的熱情。他們永遠麵帶微笑,非常有禮貌地向客人請示,熱情讓他們做事機敏——工作速度既快,質量又好。對於一名員工來說,熱情就如同生命。憑借熱情,我們可以釋放出潛在的巨大能量,發展出一種堅強的個性;憑借熱情,我們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變得生動有趣,使自己充滿活力,培養自己對事業的狂熱追求;憑借熱情,我們可以感染周圍的同事,讓他們理解你、支持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憑借熱情,我們更可以獲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贏得珍貴的成長和發展的機會。一個沒有熱情的員工不可能始終如一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可能做出創造性的業績。如果你失去了熱情,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在職場中立足和成長,永遠不會擁有成功的事業與充實的人生。所以,從現在開始,對你的工作傾注全部熱情吧!

17、把每項工作當業務

經常聽到某些員工這樣的抱怨:“我每天都辛勤工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為什麼對我的業績評估結果還這麼低?”這種言論表明有些員工對自己的工作還存在模糊認識。一方麵,何為員工的工作目標?是工作任務的本身還是工作任務的結果?另一方麵,這也是一個工作價值觀的問題,是否認為“苦勞”也是“功勞”,是員工所需追求的?對於企業來說,員工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工作任務的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單純的工作本身對企業並沒有任何意義和效果,所以企業希望員工努力追求“功勞”,而不是所謂的“苦勞”。追求“功勞”,而不是“苦勞”,就要求員工要以做業務的精神對待工作,而不是僅僅局限於做事。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觀念。所謂做事,就是以所做的工作內容為目標。比如,完成了一次客戶溝通交流,寫完了一個項目方案,進行了一次異地出差等等。其工作方式盲目注重形式與過程,隻關心幹了哪些事情,完成了多少工作量。而做業務,則要求員工工作時要追求並實現業務效果,而不是業務事件本身。比如,對於客戶溝通,是以了解客戶需求為目標;對於一個項目方案,是以解決客戶麵臨的業務問題為目標;對於異地出差,則是以打開當地市場,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等。這兩種觀念雖然都體現著對結果的關注,但關注的層麵不同。前者關心的是做事,做了多少事情,費了多少辛苦;而後者則在做事的層麵上進了一步,關心的是達到什麼目標,做事本身僅是一種行為手段。此外,兩者對工作責任的理解也不同,“做事”認為責任就是把事情幹完,幹得越多業績越好,至於幹的效果,則不需要考慮;“做業務”則是將工作的效果作為自己的責任來看待。前者不需要創新就可以做到;而後者則迫使員工進行工作創新和技術創新,在目標的起點和終點間設計出各種可能的途徑,並做出最佳的選擇。把工作當成業務來做,你才可能成為老板眼中真正優秀的員工。任何企業的存在與發展,都要以贏利為後盾,所謂“在商言商”,公司不是慈善機構,老板也不是具有菩薩心腸的慈善家,他的最主要目的還是獲得利潤,使生意越做越大。要達到這一目的,作為員工,不僅僅要勤於做事,更要善於做業務,做好業務。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階段,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經濟的辦事方法,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你將會被提拔,會長遠地被委以重任。因為出色的業績已使你變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相反,如果你隻是勤奮,卻總無業績可言,那麼永遠也不會有什麼起色。受利潤的驅使,再有耐心的老板也絕難容忍一個長期沒有業績的員工。不要責怪老板薄情寡義,一個成功的企業背後,必然有一群能力卓越且業績突出的員工,沒有這些成功的員工,老板的輝煌事業就無法繼續下去。所以,老板看重勤奮,更看重業績,勢在必然。每一名員工都要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一項業務來做,真正做出卓越的成績來,而不能僅盲目地為做事而做事,不關心效果。追求“功勞”而不是“苦勞”,是每一個員工必須具備的基本理念。

18、與上司積極地溝通

有一位財會專業的女生到一家公司應聘財會工作,財務經理對她不太滿意,但人力資源經理還是給了她一次機會,安排她從事客服工作。結果,這位女生的表現實在令人失望。她的性格過於內向,不喜歡溝通和交流,既不主動和同事打招呼,也不向“師傅”請教。很多時候,她不明白或者不清楚分配的任務也不會向上司發問,隻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結果總是與上司的要求相差甚遠,最終連這唯一的機會也喪失了。據統計,現代工作中的障礙50%以上都是由於溝通不到位而產生的。一個不善於與上司溝通的員工,是無法做好工作的。現在的每一家企業都可以說是人才輩出、高手雲集,在這樣的環境中,信守“沉默是金”者無異於慢性自殺,不會有什麼前途。而正確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果,充其量也隻能讓你維持現狀。如果想真正有所成就,必須要主動與上司溝通。卡特是美國金融界的知名人士。他初入金融界時,他的一些同學已在業內擔任高職,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成為老板的心腹。當卡特向他們尋求建議時,他們教給卡特一個最重要的秘訣就是一定要積極地與上司溝通。現實生活中,許多員工對上司有生疏及恐懼感,他們在上司麵前噤若寒蟬,一舉一動別別扭扭,極不自然,甚至就連工作中的述職,也盡量不與上司見麵,或托同事代為轉述,或隻用書麵形式做工作報告,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免受上司當麵責難的難堪。然而,人與人之間的好感是要通過實際接觸和語言溝通才能建立起來的。一個員工,隻有主動跟上司作麵對麵的接觸,讓自己真實地展現在上司麵前,才能令上司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才能,才會有被賞識的機會,才可能得到提升。那些隻一味地勤奮工作,怕事,不主動溝通的員工往往愛妄加猜測上司的意思,不願開口詢問,對什麼事都假裝自己知道情況,並拚命從不完整的訊息中拚湊出事情的全貌,最後的工作結果很可能與上司的要求相差甚遠。而那些有潛在能力,且懂得主動與上司溝通的員工卻明白,在工作中保持沉默隻會給自己帶來不利,隻有積極溝通,成功地完成事情才是明智的行為。所以,他們總能善於發現溝通渠道,更快更好地領會上司的意圖,把工作做得近乎完美。主動與上司溝通,應懂得主動爭取每一個溝通機會。不僅在工作場合,日常生活中與上司的匆匆一遇,也可能決定著你的未來。比如,電梯間、走廊上、吃工作餐時,遇見你的老板,走過去向他問聲好,或者和他談幾句工作上的事。千萬不要畏首畏尾,極力避免讓上司看見,或匆忙地與上司擦肩而過。如果你能善於溝通,樂於溝通,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工作總是能最好、最快地完成。

19、以領導的心態做事

每個部門都由兩種人組成。一是領導,一是下屬。隻要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你就必須做出選擇。如果你想主動做事,你就必須以領導的心態去做。否則,你就將一事無成。每個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即一個小小的勝利可以由一個人單槍匹馬取得,但大的勝利,恐怕憑單個人單槍匹馬、單打獨鬥很難取得。如世界上那些大富豪,每個人都擁有數億、甚至數百億上千億的財產,這些財產絕非一個人所能取得。如果單憑一個人的力量,即使他們夜以繼日拚命地做事,也難以創造那麼多的財富。他們之所以能取得那麼多的財富,完全是因為他們領導著一個巨大的團隊,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為他們創造著財富。這些富豪就是靠團隊的力量而獲得了驚人的財富的。那麼,如何才能使更多的人參與你的主動做事計劃呢?要想使更多的人參與你主動做事的計劃,首先你要確立你就是領導的信念。如果你連做領導的想法都沒有,你自然就不會再進一步去想如何領導眾人,這樣,即使給你千軍萬馬恐怕你也會把這千軍萬馬搞得一團糟,更談不上實現你的宏圖大誌了。記住,要主動做事就要樹立起你就是領導的堅強信念,隻有你樹立起了你就是領導的堅強信念,追隨者才會心甘情願地追隨你。世界著名的鋼鐵巨人卡內基就是一位出色的領導的典範。卡內基原來是一個毫不出名,且對鋼鐵生產和經營知之甚少的一個小工。但當曆史將他推向鋼鐵事業之時,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他雖然沒有鋼鐵知識,但他卻相信隻要他把世界上那些專門知識比自己豐富得多的人物集中到自己的麾下,充分利用他們的鋼鐵生產和經營知識,他就一定能夠成為鋼鐵王國的巨無霸。正是有了領導的信念後,卡內基才開始網羅天下人才,組成了一個近50名專家的智囊團,並充分調動了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充分施展了自己的領導才能。這樣,在他的創業過程中,正是經由無數專家的出謀劃策,才解決了生產經營中許多疑難問題;正是團隊凝聚成的巨大力量,才產生了美國曆史上的第一個財團;正是眾人的力量才創造出了卡內基這個鋼鐵王國裏的巨無霸。卡內基的主動做事範例告訴我們,一個人能否主動做事,一個人成就的大小並不完全取決於一個人擁有的力量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一個人是否擁有主動做事的信念。如果你在某些方麵知識和能力不夠,這並不妨礙你走向主動做事。我們的知識能力不夠,但有人會比我們知識多能力強,那我們為什麼不去集眾人的智慧,合眾人的力量使我們走向成功呢?相信吧,你就是領導!

20、做事也是挑戰自我

自己挑戰自己,是做事的一項定律。隻有把自己當做對手,不斷超越自我,才能成就大事。如果養成一種被救的習慣,則人生必為敗局。拯救自己的人強調自救的重要性!世上的每個人,隻有當他感到所有外部的幫助都已被切斷之後,他才會盡最大的努力,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能,以最堅忍不拔的毅力去奮鬥,因為主宰命運沉浮的隻能是他自己的努力,他必須學會自救,否則生命之舟就會沉沒。李嘉誠在痛苦的經曆過去以後,不但時時回首,以收臥薪嚐膽之效,而且不斷地給自己施加壓力,向自己提出挑戰,不允許自己有貪圖安逸之想。如果說艱苦的環境激發了李嘉誠的鬥誌和潛能,那麼這種不斷的自我挑戰則使他得到了最好的經商鍛煉,極大地增長了他的才幹。李嘉誠來到塑膠褲帶公司做一名推銷員時,塑膠褲帶公司有7名推銷員,數李嘉誠最年輕,資曆最淺,而另幾位是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經驗豐富,已有固定的客戶。顯而易見,這是一種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競爭,是一種劣勢條件下的不平等的競爭。李嘉誠心高氣傲,他不想輸於他人,他給自己定下目標:3個月內,幹得和別的推銷員一樣出色;半年後,超過他們。李嘉誠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有了壓力,才會奮發拚搏。堅尼地城在港島的西北角,而客戶,多在港島中區和隔海的九龍半島。李嘉誠每天都要背一個裝有樣品的大包出發,乘巴士或坐渡輪,然後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誠認為,別人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開始別無他法,隻能以勤補拙。要做好一名推銷員,一要勤勉,二要動腦——李嘉誠對此有深切的體會。正是這兩點,使他後來居上,銷售額不僅在所有推銷員中遙遙領先,而且是第二名的7倍!李嘉誠做事,從來是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得最好;不是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就算了,而是在推銷的本職工作內幹出了非凡的業績的同時,還利用推銷的行業特點,捕捉了大量的信息。他注重在推銷過程中搜集市場信息。並從報刊資料和四麵八方的朋友那兒了解塑膠製品在國際市場的產銷狀況。經過調研之後,李嘉誠把香港劃分成許多區域,把每個區域的消費水平和市場行情,都詳細記在本子上。他對哪種產品該到哪個區域銷售,銷量應該是多少,一清二楚。李嘉誠經過詳盡的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結論,然後建議領導該上什麼產品,該壓縮什麼產品的批量。李嘉誠推銷不忘生產,他協助領導以銷促產,使塑膠公司生機盎然,生意一派紅火。隻有充分掌握市場狀況,至少對這一行業未來一到二年的發展前景有了準確的預測,那麼,著手每一件事情,才會簡單得多,準確得多。注重行情,研究資訊,是商場決策的基本要素,年紀輕輕的李嘉誠在這方麵已顯示了其過人的從商資質。李嘉誠因此於一年後躍升為部門經理,統管產品銷售。這一年,李嘉誠年僅18歲。兩年後,他又晉升為總經理,全盤負責日常事務。李嘉誠對推銷已是十分內行,但生產及管理對他來說卻是非常陌生的領域。不怕不懂,就怕不學。李嘉誠深知自己的薄弱環節所在。因此,他很少坐在總經理辦公室,大部分時間都蹲在現場,身著工裝,和工人一道摸爬滾打,熟悉生產工藝流程。對於每道工序李嘉誠都要親自嚐試,他興致很高,一點也不覺得苦和累。有一次,李嘉誠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膠,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一時鮮血直流。十指連心,疼痛鑽心。但李嘉誠吭都沒吭一聲,迅速纏上繃帶,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又繼續操作。後來,傷口發炎腫脹,他才到診所去看醫生。許多年後,一位記者向李嘉誠提及此事說:“你的經驗,是以血的代價換得的。”李嘉誠微笑著說:“大概不好這麼說,那都是我願意做的事,隻要你願做某件事情,就不會在乎其他的。”李嘉誠自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響,謙遜持重。其實,就客觀而言,記者的話並沒有誇大其詞。到了這一步,李嘉誠似乎應該心滿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沒有滿足二字。正幹得順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會,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開始新的人生搏擊。隻不過,這一次,李嘉誠不是到另一家企業去打工,而是要開創自己的事業——他要辦一個工廠,自己當領導!經過了多年的痛苦經曆和磨煉,李嘉誠很快地成熟了。他像噴薄欲出的一輪紅日,積累了太多的能量,而終於到了橫空出世的時候。古往今來,無數人都有過與李嘉誠相類似的痛苦經曆,但是能夠成就大業的人畢竟寥寥無幾。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會挑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