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做人寬鬆做事積極(1 / 3)

第四章做人寬鬆做事積極

1、心態決定個人命運

鮑勃在一家快速消費品公司已經工作了兩年,一直是不溫不火的狀態,待遇不高,但能學到東西,比較鍛煉人,薪水也馬馬虎虎過得去。但最近和一些老朋友交流過程中,他發現大家都發展得不錯,好像都比自己好,這使得他開始對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了,考慮怎麼和老板提加薪或者找準機會跳槽。終於,他找了一次單獨和老板喝茶的機會,開門見山地向老板提出了加薪的要求。老板笑了笑,並沒有理會。於是,他對工作再也打不起精神來,開始敷衍應付起來。一個月後,老板把他的工作移交給其他員工,大概是準備“清理門戶”了。他趕緊知趣地遞交了辭呈。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接下來的幾個月裏,他並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招聘單位開出的待遇甚至比原來的還差了。由於心態的錯位與失衡,鮑勃失去了那份還過得去的工作,而且,他的下一份工作還不如以前。道尼斯的經曆則恰恰與鮑勃相反。道尼斯先生來到一家進出口公司工作後,晉升速度之快,令周圍所有人都驚詫不已。一天,道尼斯先生的一位知心好友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向他詢問了這個問題。道尼斯先生聽後無所謂地聳了聳肩,用非常簡短的話答道:“這個嘛,很簡單。當我剛開始去杜蘭特先生的公司工作時,我就發現,每天下班後所有人都回家了,可是杜蘭特先生依然留在辦公室工作,而且一直呆到很晚。另外,我還注意到,這段時間內,杜蘭特先生經常尋找一個人幫他把公文包拿給他,或是替他做些重要的服務。於是,我下了決心,下班後,我也不回家,待在辦公室內。雖然沒有人要求我留下來,但我認為自己應該這麼做,如果需要,我可以為杜蘭特先生提供他所需要的任何幫助。就這樣,時間久了,杜蘭特先生養成了有事叫我的習慣。”兩種不同的心態,兩個相反的結果。對於兩個人的職業道路,心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具有消極被動心態的人,他們隻是指責和抱怨,並一味逃避。他們不思索關於工作的問題:自己的工作是什麼?工作是為什麼?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他們隻是被動地應付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不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熱情和智慧,隻是機械地完成任務。這樣的員工,是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出好的成績並最終擁有自己的事業的。許多管理製度健全的公司,正在創造機會使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因為人們發現,當員工成為企業所有者時,他們表現得更加忠誠,更具創造力,也會更加努力工作。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對待你的工作、你的公司,你就會盡職盡責完成工作,並在工作中充滿活力與創造性,你就會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老板樂於雇用的人,一個可能成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更重要的是,你終將會擁有自己的事業。有一條永遠不變的真理: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工作,工作也會以積極的回報回饋於你。

2、追求淡然恬靜

個人在與社會、與群體相處的時候要和諧,盡量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必要時甚至需要達到忘我的境界。但是,在自然之“我”與精神之“我”這對關係中,又應強調後者:物質生活清貧,精神生活卻應富有。不管外界有多少有形無形的枷鎖,精神意誌卻是自由的。“沒事漢,清閑人”不是無所事事,遊手好閑者,而是精神自由的人,自由是寶貴財富。誠如盧梭所說:“在所有的一切財富中最為可貴的不是權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隻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隻做他喜歡做的事情。”“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自己做人的資格,放棄人的權利,甚至於放棄自己的義務。”當然,自由不是隨心所欲。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規則的,所謂“自由世界”純屬子虛烏有。說到底,自由就是順心盡興,那怎樣才能順心盡興呢?不是酒色財氣,吃喝嫖賭,而是有追求,不貪心,心性不可太盛。要奉獻,但不虧心。要順和,但不違心,不同流合汙。所謂有追求,不貪心,心性不可太盛,就是說,人生無論宏大的還是微小的,總要或總在追求什麼,完全渾渾然無所求的人幾乎沒有。人要生存,要生活,就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保證,以滿足起碼的生存需求。適當的物質追求也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即使功名利祿,隻要是付出所得,似乎也應受之無愧。但若對於這些東西的需求,變成無止境的追求,並以此作為人格追求,價值追求,必然會貪心不足蛇吞象。即使一次評職稱,一次調級,一次提幹沒能滿足,甚至其中有明顯不公,也不可耿耿於懷,傷心勞神而窮追不放,甚至於放肆撒潑。這樣既無麵子,又不宜養生。要奉獻,但不虧心。就是說,奉獻作為一種社會公德,倫理道德精神,它本身是高尚的,也是每個凡人或多或少可以做到的,所以不僅社會應提倡這種精神,作為個人道德修養,乃至於養生,都可努力去做。要隨和,但不違心,更不可同流合汙。人性不可太盛,這種人在生活中是可敬不可親的。敬,也僅是一種無奈的承認,更不要說與之親近,與之交友。隨和,就是與人為善,友好相處,處處讓人。得理時,別咬住不放,得饒人處且饒人,尤其那些非原則的小事不要太認真兒,鬧得不歡而散。如此日久天長,就成為“有人緣”的好人。但是生活是複雜的,處處有矛盾,事事有原則。經驗告訴我們,心願與現實常常陰差陽錯,或歪打正著。你想當演員,各種因素卻同時把你定在工人的位置上,成不了“星”還得鑽地溝。但隻要肯努力,抱定希望,不斷充實自己,“是金子早晚會發光”,“天生我才必有用”。“哀莫大於心死”,隻要“不死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起碼也落個精神充實自由,在精神世界裏汪洋恣肆、自由騰飛。還是盧梭說得對:“人的自由並不僅僅是在於做他願意做的事,而在於永遠做他不願做的事”。這裏所說的自由,主要是指人的自我精神的自由而非行為的不自由。正是出於義務和責任需要,精神的自由雖受客觀製約,但它相對行為自由擁有更大的天地,更遼闊遙遠的時空。

3、推己及人才會吸引他人

有多少人胸中有著這種熱望:“我真希望能吸引一些朋友,我真希望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為人所樂於親近的人。”隻是因為他們自己生性孤僻,缺少吸引朋友的磁力,故沒有多少人願意和這樣的人交友往來,使這些人失掉了生活上的很多樂趣,這樣,他們的熱望也最終無從實現。對任何人,如果能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出友愛與和善,他自身的吸引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大增。人格優美、性情溫和的人,往往到處能得他人的歡迎,也能處處得到他人的扶助。有些商人雖然沒有雄厚的資本,卻能吸引很多顧客,他們的事業與那些資本雄厚但缺少吸引力的人相比,進展必定更為顯著。在社交上,如果你能處處表現出愛人與和善的精神,樂於助人,那麼就能使自己猶如磁石一般,吸引眾多的朋友。而一個隻肯為自己打算的人,到處會受人鄙棄。慷慨與寬宏大量,也是獲得朋友的要素。一個寬容大度的慷慨者,常能贏得人心。在社交上,還應說他人愛聽的話,在談話和做事過程中,要發揚他人的長處,而不去暴露他人的短處。那種習慣輕視他人、喜歡尋找他人缺點的人,是不可信賴的人,也是不值得結交的人。輕視與嫉妒他人往往是一個人心胸狹窄、思想不健全的表現,也是一個人思想淺薄與狹隘的表現,這種人非但不能認識他人的長處,更不能發現自己的短處。而有著健全的思想、對人寬宏大量的人,不但能夠認識他人的長處,更能發現自己的短處。好多人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為他們的心靈與外界隔絕,他們專注於自己。與外界隔絕,久而久之,便足以使自己陷於孤獨的境地。有一個人,幾乎人人都不歡迎他,但他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即使他參加一個公眾集會,人人見了他都退避三舍。所以,當別人互相寒暄談笑、其樂融融之時,他一個人獨處在屋中的一個角落。即使偶然被人家注意,片刻之後,他也依舊孤獨地坐在一邊。像這類人好似冰塊一樣,好像失去了吸引力的磁石。這個人之所以不受歡迎,在他自己看來乃是一個謎,他具有很大的才能,又是個勤勉努力的人。他在每天工作完畢以後,也喜歡混在同伴中尋快樂。但他往往隻顧到自己的樂趣,而常常給人以難堪,所以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避而遠之。但他絕未想到,他不受歡迎最關鍵的原因乃在於他的自私心理,自私乃是他不能贏得人心的主要障礙。他隻想到自己而不顧及他人。他竟然一刻也不能把自己的事情擱起,來談談他人的事情。每當與別人談話,他總是要把談話的中心,集中在自身或自己的業務上。一個人如果隻顧自己,隻為自己打算,那麼就沒有吸引他人的磁力,就會使別人對他感到厭惡,就沒有一個人喜歡與他結交往來。如果一個人真正對他人感興趣,便有吸引他人的力量。而且對他人吸引力的大小,與對他人所感興趣的程度成正比。怎樣才能對他人感興趣呢?主要是要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能夠推己及人,給他人以深切的同情。其實,人生最大的目標,並不應該在於謀生賺錢,更要把我們內在的力量、我們的美德發揚出來。這樣,我們就自然會具有吸引他人的力量。一個人要真正吸引他人,應該具有種種良好的德行,自私、卑鄙、嫉妒都不能贏得人心;非但不能贏得人心,還會處處不受人們的歡迎。

4、讓自己洋溢著熱情

做人要始終熱情飽滿,熱情飽滿讓一個人能夠十分努力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為組織服務。我們來看一個美國人的“敗績”:21歲——生意失敗;22歲——角逐議員落選;23歲——再度生意失敗;26歲——愛侶去世;27歲——精神崩潰;34歲——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36歲——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47歲——提名副總統落選;49歲——角逐聯邦眾議員三度落選。這個大失敗者就是亞伯拉罕·林肯。無數次的失敗,都沒有讓他泄氣。他心存恢宏的希望,有強大的信心與敬業熱忱,終於在52歲時登上了總統寶座。世界從來就有美麗和興奮的存在,它本身就是如此令人神往,所以我們必須對她敏感,永遠不要讓自己感覺遲鈍、嗅覺不靈,永遠也不要讓自己失去那份應有的熱忱。拿破侖·希爾指出,若你能葆有一顆熱忱之心,那是會給你帶來奇跡的。在人的一生中,做得最多和最好的成功人士,必定都具有熱忱。即使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才能,必定是具有熱忱的人取得更大的成就。熱忱一方麵是一種自發力量,同時又是幫助你集中全身力量去投身於某一事情的一種能源。許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卑感——常低估了自己,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缺少熱忱。其實,每小人都應該相信自己的健康、精力與忍耐力,都具有重大的潛在力量,這種自信會給予你極大的幫助,熱愛自己,就會幫助你自己成功。熱忱的人往往能夠獲得最大的成功,因為他們對自己的事業傾注了最大的熱情,這些是事業成功的基本,也是每一個人能取得成就的根本動力。雖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林肯,但是如果人們都能像他那樣熱忱地生活著,定然能夠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5、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

人的情緒有一個類似於植物的“頂端優勢”,一旦一種情緒占據了大腦,別的情緒就隻能居於從屬地位,即使天下最出色的表演藝術家,也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內表現兩種不同的情緒。所以要經常上激勵課程,有意識地讓積極情緒在自己頭腦裏占上風,保持“巔峰狀態”。彌散性的憂傷是生活的大敵,在憂傷中人們失去了對情緒的調節能力,使其意識不到單一消極的情緒在生活中是有害的。它使人覺得生活沒有出路,成天忙亂不停,看不到生活的意義。魯迅雖隻活了五十六歲,卻是偉大的一生;有一個財主,活了八十歲,但墓碑上隻能記載他娶了幾個老婆,參加了多少次酒宴。一個庸人形象躍然紙上。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厚度。“得了絕症也不能絕望。走向生命盡頭的過程,並不意味著等待死亡。人活著就要活出一個誌氣,活出一種精神來。”生命的長短並不要緊,緊要的是生命的品位。司馬遷能忍大辱而堅持活著,屈原不隨俗而毅然沉江。生命之光與日月爭輝,長短也因之而失去意義。隻有偉大,才使生命流芳百世。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這活法就是你的境界。外麵的世界是精彩還是無奈,全看你自己,看你與周圍的互動關係。無論命運帶來什麼,勇敢地迎接它、麵對它、坦然地接受生命的潮起潮落,重要的是把自己內心的陽光喚起。此世是不可逃避的,風風雨雨也是不可避免的,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可以事事如意,但隻要人們喚起心中的靈性,就能在處處都有歡愉。用光明的、博大的心來對待生活,活一日就盡一日的本分,以心對境,無怨無悔。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對生命的欣賞和對生活的享受。成功之後,你可以體會成功的歡樂和自豪,成功之前,你可以體驗追求的快樂與歡愉。其實生命就是一個過程,生命的意義就在於追求,要學會品味我們生命的每一分鍾。人們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麵對死亡你才會發現,活著真好。那麼為什麼不趁著年輕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鍾,體驗生活中的每一個甜蜜的時刻呢?你會發現你正走在一條美好的人生之旅中。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隻要你還活著,一切都很美好,隻要你學會了欣賞生命,就是你人生的最大成功了。生命歸根結蒂是美的,具有不可摧毀的力量。生命總是引向快樂,麵對命運的捉弄以及邪惡的存在深有所感,但同時不必回避這些不幸的因素。對苦難的反抗,不可原諒的是怯懦和屈從!英雄般的宏偉氣質來自於由尊嚴產生的振奮,這才是生命的本質。生命之流是湍急的。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對生命的欣賞和對生活的享受。成功之後,你可以成功的歡樂和自豪,成功之前,你可體驗追求的快樂與歡愉。其實生命就是一個過程,生命的意義就在於追求,要學會品味我們生命的每一分鍾。

6、為實現目標而奮鬥

每個人都有使自己快樂起來的能力,因此,樂觀起來並不是一件難事;由自己而至周圍環境——也就是社會的改變是可預期的。人生是屬於自己的,使自己選擇過一生的方式,必須靠自己才能去開拓。積極地、主動地爭取,是使自己的人生好轉的開始。若是想過豐富的生活、幸福的日子,就不能隻做一個消費者,光是消費而不從事生產。當人們試著去改變現狀時,他的人生就不會是向後倒退的;不做單純的消費者,就非得創造出些什麼來才行,這在現今這個時代裏更是十分必要的。怎樣才能創造自我的人生呢?先要看自己想做的事,明確地定下目標,然後勇往直前地行動,如此一來,才能開始創造出自己的人生。即使生命的長度相同,創造者和消費者的人生密度也是不相同的;有創造性的人生,其人生的樂趣要多過別人兩三倍且更加值得咀嚼。創造人生,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來選擇自己的職業。當一個人沒有興趣時,他會覺得他被安排在一個錯誤的職位上,他覺得他不受欣賞和重視,他會相信他的才能被埋沒了。創造的心理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奮鬥,它也正是行動的兌現和見證。若是再加上社會的使命感,以及對他人,對社會利益的貢獻就更好了,單純的以個人利益為衡量標準,從個人問題出發而製定的戰略,多少在決心、覺悟的部分會顯得薄弱。如果你意誌不堅強,即使什麼都好,仍然定不出任何戰略來的,要有強烈的信念,才能貫徹最初的戰略,而這也才是真正的創造。要是你隻在等待機會,等待人家的提拔,等待別人的幫助,你一生將永遠不會發跡。當亞曆山大大帝獲得勝利以後,有人問他:“你是不是等待著一種機會去進攻的呢?”他聽了大怒起來說:“機會是要人自己去創造的。”創造機會,因此使亞曆山大成就了他的事業。隻有能創造機會的人,他才能達到他所期望的,完成他的抱負。也許有人以為機會是事業的鑰匙,獲得了鑰匙,事業便能成功。但是,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無論做什麼事,即使有了機會,還是要用你的才能去努力,要用你的精神去苦幹。你的才能潛伏在你的體內,你必須自己把它們表現出來。等待機會,是一種極笨拙的行為,你不要以為機會像是一個到你家裏來的客人,他在你的家門口敲門,等待你開門把他迎接進來。恰好相反,機會是一件不可捉摸的活寶貝,無影無形,無聲無息,它有時潛伏在你努力的工作中,有時徘徊在無人注意的境地裏。你假如不用苦幹的精神,努力去尋求,也許你永遠不會遇見它!事實上,與其把責任都推到“別人”和“運氣”上,倒不如說這一切都是由自己錯失良機造成的。即使事情的發展不能預期,那也隻有一個原因,如果其他主觀的條件不變的話,那就是你沒有去創造本屬於自己的良機。唯一能創造良機的,隻有你自己。有了這種認識,才能由被動地尋找變成主動地創造,由被動地接收變成主動地擁有。依賴別人及推卸責任是庸俗和無知的表現。什麼都不去做,隻想依靠別人,情勢將根本沒有改變的希望。人生的一切變化,都是緣於自己的創造。機會是一件不可捉摸的活寶貝,無影無形,無聲無息,它有時潛伏在你努力的工作中,有時徘徊在無人注意的境地裏。你假如不用苦幹的精神,努力去尋求,也許你永遠不會遇見它!

7、熱愛你生活的世界

每一個人都要保持一顆感恩的心,要感謝父母賜予生命,要感謝大自然的厚愛,要感謝別人的關懷。獨一無二的你是個奇跡,你寄予的世界也是個奇跡,不必來到山巔才能激起你的感激之情,任何時候隻要你稍歇腳步,凝神體會自己活在這地球上的事實,你的靈魂自會輕歎一聲“謝謝”。如果你想要擁有美好的人生,但怎麼也想不起來這些篇章裏所說的任何一種方法,那就專注於感恩的心吧!想一些令你覺得心懷感激的事,讓自己全心全意地浸潤其中。令你心懷感謝的或許是孩子的健康平安;或許是朋友對你從未間斷的關愛;也許你會為早晨能從舒適的床上悠悠醒來,並且有早餐可吃而心存感激;也或許你經曆了長久以來種種自我毀滅的行徑之後,仍能存活至今而“謝”天不已。不要保留、不要抗拒,就讓自己淹沒在感恩的洪流裏吧。時時心存感激,你的生命便是一篇有力的詩詞。人們常以為禱告是向更高力量尋求幫助或是懇請賜福,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總有些時候在某些地方,會很需要外力的指引或幫助。然而“祈禱”這個字的本意其實是“稱頌讚美”,人類自古便知道以祈禱感謝生養我們的家園,並歌頌生命的美好。如果你在家,冰箱裏又正好裝滿了各色食物,打開冰箱門,看看這些滋養美味的食物是多麼令人激動讚歎,然後說聲“謝謝”。走進孩子的臥室,細細端詳他們沉睡的麵孔,吻他們的額頭,為他們蓋好被子,然後說“謝謝”。對著外麵美好的世界作個深深的呼吸,讓清新的空氣流進你的心田,為你的軀殼注入生命。同時也供應你每一次的呼吸,這是天地間為使你活下去的完美組合。再一次呼氣,然後說“謝謝”。愛的行為能立即創造令人感動的愛的力量,這些善行在你和他人之間,搭起了溝通的心橋,你們的愛從此有了交流的管道。行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隻要你願意,每天都可以有成千上萬的機會讓你行善。電梯外隨時會有人衝過來,想趕上這一趟;總會有人走路時不小心掉了東西,需要你幫他撿起來;你的孩子需要你對他們說“你是最特別的一個”;你的伴侶需要知道他擁有你的愛;你還可以花幾分鍾撥通電話告訴朋友你很珍惜他們;還有好多小貓、小狗渴望有人抱抱它們、搔搔它們的背、親親它們;給路上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一個微笑,好讓他們知道他們被關注。千萬別低估了小小善行的療傷能力。一個愛的字眼,就能把人從痛苦的深淵中拯救出來,並且帶給他們希望;一個微笑,就能讓人相信他還有活著的理由;一個關懷的舉動,甚至可以救人一命。有不少人親口承認,他們曾經非常認真地考慮過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在電梯裏有個陌生人跟他們打了個招呼,或接到一個朋友打來的電話說“我心裏正念著你”之後,打消了自殺的念頭。僅僅一個關愛的真實刹那,就足以改變一切。有這樣一個實例:一個叫瑪麗的女士在自己還挨餓的情況下,把自己廚房裏唯一的兩片麵包送給了同樣挨餓的鄰居。這種奉獻精神使她得到了回報,在她餓得快不行的時候,另一個鄰居給她送來了新烤的麵包,接著又收到了一張十美元的支票,這是她不抱希望的一筆投資的回報,而後又收到她哥哥送給她的生日禮物——五十美元的支票,而這些她又與別人共享了。有一件事是你絕對要做的,你必須看到或描繪你生命中所有的豐富的價值,把自己變成生命洪流中具有激發性的一部分,想好的,不想壞的;想豐足的,不想貧窮的。同時也幫助其他人去思考和切實執行。因為這世界不可能有永遠的豐足,除非它能廣為大家接受。如果繁榮能與許多人共同分享,則眾人的生活便能上升至豐足的境界。愛的行為能立即創造令人感動的愛的力量,這些善行在你和他人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梁,你們的愛從此有了交流的管道。

8、以寬鬆的心態做事

如今你身在高位,你會感覺眼前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有許多人說一些好話恭維你,使你如雲裏霧中,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可是在眼前一片美景的同時,你也需要提防隨時會出現的危險,要有較強的心理應變能力,對突發事件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那麼,對意外失敗的降臨,你也會從容應付,避免手足無措。不管風雲如何變幻,形勢如何急轉直下,你都不要大喜大悲,不要讓情緒隨著事物的變化而發生起伏。不管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你都要鎮定自若,大步向前。即使發生了令你悲傷和歡樂的事情,也不要影響你正在做的事情。在失敗與成功的交織中,應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人生之路。要敢於戰勝暫時的困難和挫折,不管擺在你眼前的阻礙多麼大,不管你接過的是一個多麼破敗不堪的攤子,你都不能有半點兒氣餒和灰心。雖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但你要知道,有誌者事竟成。人是需要對自己時時加以鞭策,加以激勵的,涉世未深之時人本身所固有的張揚的個性品質,會在生活的潮流中漸漸磨平,失去原來的棱角,從而,使你成為人人都樂於接受的人。但是,你不能失去做人的原則和宗旨,一些本色的東西仍然需要保存,因為這也正是你的特點所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這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看我們如何對待,如何去化解。馬拉鬆比賽中,在最後幾公裏的時候,你已領先了對手幾十米的距離,但這時你已經是筋疲力盡,突然間的一個不注意,你身體失去了重心,栽倒在地麵上,過度的勞累和突如其來的不測,使你徹底泄了氣,喪失了爬起來再繼續跑到終點的信心。優勢因為你的一念之差化作了劣勢,如果你過後重新清醒地想一想,肯定會追悔,意誌力不強無疑是你失敗的主要原因。你相信與每一位同仁都相處愉快是你的責任,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你要贏得每位同仁的衷心愛戴,要人人喜歡你,根本沒必要,也並不重要,否則複雜的人際關係會把你攪昏,總覺得自己做不好,以致惹怒其他同仁。輕鬆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你的大腦有足夠的發揮空間,而這正是做每一件事所必需的。任何偉大的創造和想法都是在輕鬆的狀態下產生的。牛頓也一定不是抱著一定得發現點兒什麼的心理才坐在蘋果樹下的。輕鬆的氛圍為我們的大腦提供了充足的呼吸空間,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大腦才可以盡情地運轉,我們的才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