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做人謙虛做事驕傲
1、謙虛處世
謙虛謹慎是一種美德。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謙虛是藏於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發芽滋長。日本著名的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在談人生時用了盲人走路的比喻,他說:“盲人的眼睛雖然看不見,卻很少受傷,反倒是眼睛好的人,動不動就跌跤或撞倒東西。這都是自恃眼睛看得見,而疏忽大意所致。盲人走路卻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著前進,腳步穩重,精神貫注,像這麼穩重的走路方式,明眼人是做不到的。人的一生中,若不希望莫名其妙地受傷或挫敗,那麼,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頗值得引為借鑒。前途莫測,大家最好還是不要太莽撞才好。”諸葛亮一生謹慎,他敢於唱空城計,則是“有事則不怯”的典型,是“凡事而深憂”的碩果。謹慎,是三思而行,是深思熟慮,所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既然有深淵,有薄冰,那就應該慎重選擇自己的腳步,隻有成功地到達了目的地的人,他所采用的方式才可以算是正確的。謹慎決不是膽小,也絕不是缺乏自信。好勝心強者,尤其要記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教訓,所謂“逐獸而不見泰山在前,彈雀而不知深淵在後,”關羽逐樊城而失荊州,正是這句話的形象寫照。《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在元妃省親時,是何等的排場。大觀園的錦繡繁華,無所不達其至,其烈火烹油之勢,赫然權勢衝天,可是正應了元妃的話,有權有勢不可使盡,金山銀山,也有揮霍盡淨的一天。榮國府最終因不懂謙和韜晦,驕縱太過,結果被人參本,舉府查抄,家道一落千丈。榮國府的縮影鳳姐,亦由此而誤了卿卿性命。曆史上有過多少這樣的覆轍啊!謙虛者多益,驕矜者易損確實是古往今來人類的經驗之談!懂得謙虛就是懂得人生無止境,事業無止境,知識無止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不知者,可謂知矣。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有謙乃有容,有容方成其廣。人生本來就是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障礙前進的,攀登事業的高峰就像跳高,如果沒有一個刹那間的下蹲積聚力量,怎麼能縱身上躍?人生又像一局勝負無常的棋,我們無法奢望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隻有建立在謙虛謹慎、永不自滿的基礎之上的人生追求才是健康的、有益的,才是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任的,也一定是會有所作為、有所成功的!
2、三思而慎言
如果將一個人的生活做個粗略的劃分,根據時間和空間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公域和私域。與同仁的關係無疑應列入公域。說話要分場合,場麵上的人自然要說場麵上的話。公私分明是一條在什麼時候都很有效的遊戲規則。所以,辦公室裏不能亂說話,即使說也要說公事,不要摻和私事。別人沒興趣會讓你掃興,別人感興趣對你可能更糟。場麵上的人說話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話,也會平添幾許分量。話少往往精練,讓人覺得你是經過深思熟慮才說出來的。話太多往往容易失控,話的質量隨數量的上升而下降,頭腦發熱,忘了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公事私事攪在一起,徹底曝光。在辦公室裏不談私人生活。無論失戀還是熱戀,別把情緒帶到工作中來,更別把故事帶進來。辦公室裏容易聊天,說起來隻圖痛快,不看對象,事後往往懊悔不迭。可惜說出口的話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把同仁當知己的害處很多,做事是競技場,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你的對手,即便是合作很好的搭檔,也可能突然變臉,他知道得越多越容易攻擊你,你暴露得越多越容易被擊中。比如你曾告訴她男友跟別人好了,她這時候就會說,連老公都不能搞定的人,公司的事情怎麼放心交給她?做事上風雲變幻,你不害人,同時卻不得不防人,把自己的私域圈起來當成辦公室話題的禁區,輕易不讓公域場上的人涉足,其實是非常明智的一招,是競爭壓力下的自我保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不先開口打聽別人的私事,自己的秘密也不易被打聽。千萬別聊私人問題,也別議論公司裏的是非短長。你以為議論別人沒關係,用不了幾個來回就能繞到你自己頭上,引火燒身,那時再逃跑就顯得被動了。薪水也是需要回避的話題。很多公司不喜歡職員之間打聽薪水,因為同仁之間工資往往有個小差別,所以發薪時領導有意單線聯係,不公開數額,並叮囑不讓他人知道。同工不同酬是領導常用的手段,用好了,是獎優罰劣的一大法寶,但它是把雙刃劍,用不好,就容易促發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而且最終會掉轉刀口朝上,矛頭直指領導,這當然是他所不想見的,所以對包打聽之類的人總是格外防備。有的人打探別人時喜歡先亮出自己(其實這樣的人亮出來的價值也不大,主動亮牌的往往沒好牌),比如先說我這月工資……獎金……你呢?如果她比你錢多,她會假裝同情,心裏卻暗自得意。如果她沒你多,她就會心理不平衡了,表麵上可能是一臉羨慕,私底下往往不服,這時候你應該小心了。背後做小動作的人通常是你開始不設防的人。家庭財產之類的私人秘密不必到處張揚。不是要你不坦率,坦率是要分人和分事的,從來就沒有不分原則的坦率,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心裏必須有譜。就算你剛剛新買了別墅或利用假期去歐洲玩了一趟,也沒必要拿到辦公室來炫耀。有些快樂,分享的圈子越小越好。被人妒忌的滋味並不好,因為容易招人算計。無論露富還是哭窮,在辦公室裏都顯得做作,與其討人嫌,不如知趣一點,不該說的話不說。不亂說話不等於不說話,一個人在做事上不但要注意說話的分寸,而且一定要注意說話場合。談公司裏的事最好在比較適合、公開的場所,比如部門主管征詢意見時,你不說就不妥,或者開討論會時,該發言就不能閑著,老不說話領導以為你沒主意。但私底下的閑話少,麻煩也少。辦公室是閑話的滋生地,做事間歇,大家很願意找些話題來放鬆一會兒,為了不讓閑人進入私域,最好有意圍繞新聞、熱點、影視作品談天,避開個人問題,放得開而且無害。
3、誠信為處世之本
身為一位社會人,必須注意自己的許多品格,其中又以信用最為重要。如果有信用,什麼樣的事都會有辦法解決。沒有技術,可以請有這方麵經驗的朋友來提攜你;沒有營業能力,可以請有營業能力的人來做事;沒有資金,可以向銀行借貸。可是,如果沒有信用,這可是你的致命傷。如果你有錢,就可以立即把資金彙入銀行,可是,信用就不會像錢這樣來得容易,用得方便,在取得信任上是要長時間積累的。信用無法在一朝一夕中形成。中華民族曆來把誠實守信作為立身處世之本。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隻有誠實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別人對他的信任。孔子的門徒曾子,聽說妻子為了讓孩子聽話,哄騙他說要殺豬給他吃,就真的殺了家裏唯一的豬。因為他深深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即使對自己的孩子,也不肯失信。商鞅變法時,為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在國都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能搬此木到北門者,賞五十金。”有人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當眾賞他五十金。商鞅的舉動意在樹立威信,博取百姓的信任,讓百姓相信他是個說話算數的人,而他更深層的目的在於推行他即將出台的改革措施。即使在今天的社會交往中,在今天的個人事業發展中,守信用、重諾言也仍然是應遵循的道德標準,應該是為人處世的一條準則和方法。所以,我們一定要為自己創造信用,而且要每天不斷地累積才可以。值得注意的是,信譽許諾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對不應辦的事情或辦不到的事,千萬不能輕率應允。一旦許諾,就要千方百計去兌現。否則,就會像老子所說的那樣:“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一個人如果經常失信,一方麵會破壞他本人的形象,另一方麵還將影響他本人的事業。濟陽某商人過河船沉,他拚命呼救,漁人劃船相救。商人許諾:“你如救我,我付你100兩金子。”漁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商人隻給了漁人80兩金子,漁人責斥商人言而無信,商人反責漁人貪婪。漁人無言走了。後來,這商人又乘船遇險,再次遇上漁人。漁人對旁人說:“他就是那個言而無信的人。”眾漁人停船不救,商人淹死河中。這就是言而無信的後果。
4、尊重他人隱私
隱私一般是指那些不願告人的或不願公開的個人私事,包括個人情感、日記秘密、個人特殊經曆、婚姻狀況、疾病、收入狀況、人際關係、個人信仰以及投資狀況等等。每一個人都有一些不宜公開的秘密,這是個人的權力,任何人不應該去打聽或窺視。但對於隱私的範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來說隻要那些個人秘密不對社會、他人構成損害,我們就應該承認它的合理性,就應該尊重他人的隱私權。我們要締造高質量的共同生活空間,互相尊重隱私權是基本要求之一。但許多個人隱私難以硬性條例來界定,隻能有賴於國民的文明覺悟、道德素質的提高。在我們的周圍經常有一些人很無聊,熱衷於議論、傳播、打聽他人的隱私,因此必須加以製止。我們希望生活在歡樂祥和之中。要有一個好的心情去從事我們的工作,就需要一個寬鬆的生活環境,而寬鬆生活環境的營造,就必須有一套互相尊重隱私的“遊戲規則”,尊重、承認合理的隱私。隻有當我們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權的時候,我們自己的隱私權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人始終得記住一點:你怎麼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來對待你。尊重他人的隱私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也是自我尊重的過程。如果想和人有比較平等的交往就必須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因為任何人都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誰又願意跟是非人打交道呢?在國際交往中,人們普遍講究尊重個人隱私,並且將尊重個人隱私與否,視為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方麵有沒有教養,能不能尊重和體諒交往對象的重要標誌之一。
5、真誠地讚美他人
讚美別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別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於發揚被讚美者的美德和推動彼此友誼健康地發展,還可以消除人際間的齟齬和怨恨。讚美是一件好事,但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讚美別人時要審時度勢,掌握一定的讚美技巧,主要技巧包括:一是因人而異。人的素質有高低之分,年齡有長幼之別,因人而異,突出個性,有特點的讚美比一般化的讚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對於老年人,他們總希望別人不忘記他當年的業績與雄風,同其交談時,可多稱讚他引為自豪的過去;對青年人不妨語氣稍為誇張地讚揚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並稱讚他的確能夠前程似錦。二是情真意切。雖然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但並非任何讚美都能使對方高興。能引起對方好感的隻能是那些基於事實、發自內心的讚美。相反,如果無根無據、虛情假意地讚美別人,他不僅會感到莫名其妙,更會覺得你油嘴滑舌、詭詐虛偽。真誠的讚美不但會使被讚美者產生心理上的愉悅,還可以使你經常發現別人的優點,從而使自己對人生持有樂觀、欣賞的態度。三是詳實具體。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有非常顯著成績的時候並不多見。因此,交往中應從具體的事件入手,善於發現別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長處,並不失時機地予以讚美。讚美用語愈詳實具體,說明你對對方愈了解,對他的長處和成績愈看重。讓對方感到你的真摯、親切和可信,你們之間的人際距離就會越來越近。四是合乎時宜。讚美的效果在於相機行事、適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飲到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當別人計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時,開頭的讚揚能激勵他下決心做出成績,結尾的讚揚則可以肯定成績,指出進一步的努力方向。
6、不要看不起人
人,不論已經到達了什麼樣的地位,都不要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伊索寓言》中有一個關於鷹和屎殼郎的故事。鷹正在奮力追逐一隻兔子。兔子一時無處求助,隻好拚命地奔跑。這時,正巧看見一隻屎殼郎,兔子便向他求救。屎殼郎一邊安慰兔子,一邊向鷹懇求不要抓走向他求救的兔子。而鷹卻沒有把小小的屎殼郎放在眼裏,還是在他的眼前把兔子吃掉了。屎殼郎極為遺憾,深感受到侮辱。從此以後,他便不斷地盯著鷹巢,隻要鷹生了蛋,他就高高地飛上去,把鷹蛋推滾下來,將它摔得粉碎。鷹四處躲避,後來竟飛到宙斯那裏去,請求給她一個安全的地方生兒育女。宙斯容許她在自己的膝上來生。屎殼郎知道後,就滾了一個大糞團,高高地飛到宙斯的上麵,把它扔到他膝上。宙斯立即起身抖落糞團,無意間把鷹的蛋都砸了下來。據說從那以後,屎殼郎出現的時節,鷹就不孵化小鷹。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告訴人們,不要看不起任何人。
7、忠誠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忠誠能夠體現個人的價值。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忠誠就是忠誠於自己的事業,就是以不同的方式為一種事業作出貢獻。在組織中,忠誠表現在工作主動、責任心強、細致周到地體察上司的意圖。同時忠誠是不以此種表現作為尋求回報的籌碼的。但是在個人忘我的工作中,價值會得到最大的體現。下級對上級的忠誠可以增強上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以增強團隊的競爭力使組織更興旺發達。這就是許多決策者在用人的時候,要考察其能力,但更看重個人忠誠度的原因。一個忠誠的人十分難得,一個既忠誠又有能力的人更是難求。忠誠的人無論能力大小,決策者都會給予重用,這樣的人走到哪裏都有扇大門向他們敞開。相反,能力再強,如果缺乏忠誠,也往往被人拒之門外。畢竟在人生事業中,需要用智慧來做出決策的大事實在是太少,需要用行動來落實的小事相比較而言太多。也許少數人需要智慧加勤奮,但是多數人絕對需要忠誠和勤奮。從前在美國標準石油公司裏,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遠行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隻要簽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一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這是一件誰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隻有阿基勃特一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華、能力都在他之上,可是到最後,隻有他成了董事長。
8、做個誠實守信之人
忠誠是無價之寶。在這個世界上,並不缺乏有能力的人,那種既有能力又忠誠的人才是每一個企業企求的最理想的人才。那些忠誠於領導,忠誠於企業的人,都是努力做事,沒有任何借口的人。他們的忠誠會讓他們達到我們想像不到的高度。守信之人,別人就願意與他合作。有一個美國孩子,他父親去世時留下了一堆債務。若按常規,欠債人已去,把他的商品拍賣分掉,債務差不多也就算了。但是這孩子一一拜訪債主,希望他們寬限自己,並保證將父親留下的債務分文不少地還掉。後來這孩子果然曆20年之功,把父親留下的債務,連本兒帶息,分文不落地全還了。周圍的人都非常感動,知道他是一個可靠之人,也就都非常願意和他做生意。結果這孩子不但博得了別人的合作,也贏得了他人的尊敬。與人合作,守信是第一大原則。守信,會使人對你產生敬意,也因之會使人願意公平地與你合作。和一個不守信用的人合作,考慮到有失信的危險,人們通常會把合作的費用提高,以防萬一。比如你是一個信用程度不特別高的人,那你要進別人的貨物,一般是要先付款的。但是如果別人知道你很講信用,或者另一個商界同行出麵說你非常可信,那麼打交道的對方就可能很放心地讓你把貨先拉走,賣完貨後再付款。一個要占用大量資金,另一個幾乎等於白手賺錢,這中間的出入,就是信用的價值。當然,有人會說:“在商場上,假定我守信用,而別人卻不守信用,結果不與我也不守信用一樣嗎?”從一次或數次合作的情況看,雙方顯然都傾向於不合作,但是事實上,隻要讓合作的事件多次發生,人們就會發現,甲乙雙方早晚都會趨向於尋找一個合作點。即甲方付費而乙方交貨。美國科學家發現,理論上,無論經過多少次博弈,人類行為合作的概率與不合作的概率總是近似相等的。但他們通過實際調查卻發現,一旦有了一次或數次進行合作的良好回憶,在後來的博弈過程中,參與合作的雙方總會依靠記憶來主動尋找善於合作的夥伴。曾經幫助過你的人,你會把他牢記在心裏。再一次見麵時,你會一下子認出他。你和他之間再次合作的可能非常大。擦肩而過的人,你和他之間沒有任何瓜葛,過去了就過去了,就是再次打照麵,也會誰也認不出誰來。曾經背信棄義的人,你也會對他印象深刻。下次再見麵時,你也會一下子認出他來。但是你是對他充滿戒備和冷漠,你與他之間合作的可能性還不如你與陌生人之間合作的可能性大。坦誠認錯也是誠信的重要表現。人不怕犯錯誤,怕的是犯了錯誤不承認錯誤、不改正錯誤。你可能是一個領導,或是某個單位的頭兒,總之,你的手下領導著一大群人。前兩天,在一項工作中你出現了較大的失誤,甚至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碰到這種事情,你會怎麼辦?一種選擇就是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全體員工認錯,承認自己做事中的失誤,並希望全體員工在以後的工作中敢於指出自己的錯誤,盡量減少可能有的損失。你還有另一種選擇,那就是死撐著,絕不認錯。道理很簡單:一認錯,豈不威信掃地,以後還怎麼做領導?手下的人又會怎麼看?你可能會說,我肯定選擇第一種,大大方方地承認錯誤。你的這種選擇自然是對的,但是你未必說的是真話。實際情況是,你不一定選擇第一種方案。有許多事情,嘴上說說、理論上探討探討確實容易,而且道理我們都懂,但一到實際生活、實際工作中,真正實施起來,其實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就如吸煙這件事情,現代人不懂得吸煙有害健康這個道理的恐怕鳳毛麟角,然而在中國吸煙的人數仍以億數計。所以,我們不會因為我們懂得其中的道理就認定我們一定會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也就是說,我們不會因為我們承認錯誤對我們的工作有好處就向自己的手下承認錯誤。人活在世上,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做事情,而做事情就有可能犯錯誤。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恐怕就是為了說明這個道理。其實,是人都會犯錯誤,聖賢自然也不例外。但聖賢所以為聖賢,他們長於常人的地方就是因為他們錯了,會承認錯誤,而且能夠改正錯誤。孔夫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所以要省,就是因為他知道他也可能會有錯誤,但每天反省自己,就能夠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這才是正確的態度,也是一種追求人生成功的積極心態。守信是人類最重要的美德。那些忠誠於領導、忠誠於企業的人,都是努力做事、不找任何借口的一個人。在本職工作之外,他們還積極地為公司獻計獻策,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而且,在危難時刻,這種忠誠會顯現出它更大的價值。能與企業同舟共濟的人,他的忠誠會讓他達到我們想像不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