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嗎?我們和春天的關係不再是綠色的田野,而是綠色的菜市場,我們從市場購買春天,不論綠的,紅的,黃的,還是哪樣春色均已通過會計的成本核算,審計,然後短斤少兩或不短斤少兩,摻水或不摻水地,討價還價或不討價還價地“流通”到了我們的菜籃子裏,假如今天的詩人寫出“我們從市場收割春季,”我想,古人很難理解,而現代人大多數會說可以理解。就連我們跟自身的肢體,各個器官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十分微妙的變化,一個在田間勞作的人,他的大腦和四肢是協調合作的,需要春耕,四肢必須行動,而四肢是否有了毛病,累了或受傷,很快反應到大腦,該歇息了,該收工了,我們時時能感到四肢與我同在,而今天,我們往往容易忽略自身,精密而周細的社會分工,使我們隻需動手,或隻需動嘴,或隻需用眼睛看,或用耳朵聽,而忽視其他器官……所以當今的種種“絕症”,一旦察覺,便無法醫治,人類處在農業社會那種自然的生態環境中,如野生植物一般,無需蓄意關照,而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工業時代裏,假如人們不以為自己已經處於“盆栽”狀態,仍不大注意自我關照,恐怕便成了種種疾病乘虛而入的潛在原因。盆栽植物必須關照,人類實行自我關照的好辦法,我以為首推太極拳,看看深山大廟裏法師練功,隻需占一席之地,混沌宇宙之氣便握在十指之間,這是一種向內省的醫療保健法,在每日每時的忙忙碌碌之中,抽個空來關照一下自我,十分必要。太極在當今之世如此盛行,使西方人心馳神往,不遠萬裏來求師練功的,學功治病的,……這大概算得上是後工業時代的“互補”,我們無可避免地生活在這個時代,無可避免地“盆栽”式生活,也許我們就得無可選擇地去學會自我關照了。
從“孕期危機”談起
年輕的朋友告訴我,在當今社會出現一種“孕期危機”。意思是在年輕的妻子懷孕時期,男子往往性行為出軌,或者婚外戀,或者到娛樂場所尋花問柳。造成女方對於懷孕的恐慌和產前的憂鬱症。“孕期危機”還有第二層的意思,是指女性在懷孕期間格外的嬌氣,任性,非分要求多,而且一不如意,就撒潑撒野。弄得做丈夫的做婆婆的不知如何伺候?
有一次我到某醫院的婦產科看望一位中學同學,無意之中碰上一對青年的夫妻,女方剛剛做完人流出手術室,——由她的丈夫抱著出來的,丈母娘在一旁提著手提包,有一副監工模樣。看著那位男性大汗淋淋,而且滿臉羞澀的表情,我很吃驚。婦產科的門有一醒目標牌:男士到此止步。
可見對於如今的年輕女性來說,本來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孕期”成為一種危機時期。孕期果真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時期麼?其實不然。人類的生命延續當今天,已經有著悠長的曆史,其間隻有近百年以來,婦女的生育逐漸有了醫療保障,我在農村當知青的時候,就見到農村婦女生孩子的前幾個小時仍然在田間甚至在山頭勞動,生完了孩子便自己提著一桶熱水到衝涼房洗澡了。根據醫學常識,一個女性當她懷上第一胎嬰兒的時候,由於母親的正處在青年時期,幾乎本身的營養足以供給嬰兒的正常發育。生育後的一年之內,母親身體內的免疫力強,因此在醫院四處可見提倡母親用母乳喂養孩子的宣傳。甚至有醫學界人士認為,省一個孩子能使母親在十年之內都處於內分泌健康時期。由此可見,女性的生育期是一生中十分非重要同時也是十分正常的時期,尤其在的今天醫療條件下,基本上沒有什麼孕期危機。
那麼所謂的“孕期危機”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認為,在女方孕期,男方尋求外遇是由於道德倫理或者說社會責任感出了問題造成的。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應當是人是會思考和有理性的,別說男人縱欲天經地義,即使動物,也不縱欲。我們從電視片《動物世界》看得到,某些動物的雌性懷孕了,雄性動物會四處覓食築巢準備迎接小生命的誕生。假如說人連這一點自控能力都沒有,豈不是連畜牲都不如,還配得上為人之父?當然女性也沒有必要在孕期“作秀”,當你是一個準母親的時候,也應當掂量肩頭的社會責任和以後要盡的義務。
倒是真有一種孕期危機值得注意:婚前性行為導致生育前的人工流產。時下的傳媒常常見到一類“無痛無憂人流”的廣告宣傳,配上少女麵帶微笑的甜蜜形象,將這種無痛人流描繪為“隻要輕輕的躺下,一會兒就什麼事都沒有了。”稍有醫療知識的人都知道做人工流產的危害,如果說人流的過程無痛苦,是麻藥的功效在起作用,那麼以為做了人流便無後顧之憂,就大錯而特錯了。人工流產可以做到無痛,並不能做到無憂。這是一種創傷,傷害的是是新生命的第一個“家”,在沒有生育著孩子之前,子宮的創傷和受損當然給以後的受孕留下隱患。
所以,年輕女性真正應該重視的孕期危機是:婚前性行為導致的妊娠。
快樂不隻是拿錢才能買到?
——訪談錄
“嘉年華舉辦的一些刺激遊戲,很多女性用來宣泄壓力。這並非是最好的辦法,畢竟這隻能得到一時的宣泄和快樂。”中國婦女研究會理事、湖南商學院中文係教授駱曉戈在接受記者的采訪如此認為。
如何緩解女性工作壓力?駱曉戈說,自我心理調節和自我暗示放鬆法(如告訴自己冷靜、放鬆)非常重要。
同時,不能對自己要求過高。“不少女性,缺乏對自身實際情況的正確衡量,把別人成功的目標當成自己的目標,總喜歡不計條件地和別人比,這和她們所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環境有關。”駱曉戈說,要求過高,已經成為現代女性壓力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
駱曉戈說,西方現在的影片,傾向把“個人能力”誇大。在我們國家,也不例外,對“個人能力”誇大的宣傳多。“在這裏,我要提醒廣大女性,地球上的人,每個個體人,都不能離開他人,也不能離開環境。‘個人能力’是不能孤立的,不是無限度的。”
有些觀念給女性帶來了影響。“有如‘弱肉強食’‘贏者通吃’這樣的觀念,給女性在社會競爭中也帶來了陰影。實際上,哪有那麼多的贏者?”
緩解工作壓力,除了觀念和思想上要重視外,合適的休閑娛樂生活也是排解壓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但目前擺在我們麵前的是,當前我國存在女性“娛樂難,休閑難”的問題。
駱曉戈認為:“女性角色衝突是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女性在社會中要承擔不同的角色,如做父母的孝順女兒、丈夫的好妻子、兒女的好母親、單位的好員工。女性經常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轉化角色,最終陷入一種‘娛樂難、休閑難’的困境。”要解決“娛樂難,休閑難”問題,就要學會調整心態。“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逛商店其實就是一種休閑方式;回家後和家人共同動手做飯菜,從中尋找快樂也是休閑。不是一定要花錢才能買到快樂。關鍵是要學會自我調節。”
駱曉戈建議大家從兩方麵來調節:“首先,從精神上去調節。建議大家多看看中國古代智慧書籍,《中庸》、《大學》、《道德經》等書。”這些書是女性修身養性的最好讀本,也可說是女性的“心理防彈服”。
“其次,要多加強業餘鍛煉,‘嘉年華’裏的刺激遊戲,不可能每天去玩,我建議大家經常去一些戶外運動,比方去爬爬山、散步、遊泳、聽聽音樂、聊聊天……多一些溝通,多一些運動,就能調節好心態。”駱曉戈認為,這些方法是最普通、最簡單,也容易做到的,對女性調整心理大有裨益。
另外,駱曉戈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就是在壓力大、不開心的時候,可把自己身邊的事,由重到輕,分為若幹等份,把主要的問題解決。次要的問題,該放手的就放手,必須做的,做好就行。“就如中國古代有句話‘藝多不養身’,重在自我協調,身上累積的壓力太多了,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駱曉戈說。
饒舌是女人的專利嗎?
常見人用"長舌婦"或者"饒舌婦"來某些喜歡說三道四挑撥是非的人,也常見有人在譴責某一位男士時會說,你這個大男人怎麼會這樣瑣瑣碎碎嘮嘮叨叨的,一張堂客們嘴。好像饒舌真的成女人的專利。
其實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會發現你身邊的某位男士比女人更瑣碎更饒舌,你說煩不煩?你這個人怎麼生成一張婆婆嘴?這話一出口,又讓人覺得不對,女人老了都會被人稱為婆婆,男人老了也會被為公公,婆婆嘴羅嗦,公公嘴未必就不羅嗦?明明是一位男性很羅嗦,卻稱之為婆婆嘴,這是不是有點性別歧視?
這兩日聽女兒回家老是說班上的男生就是爽,敢做敢為的,有個什麼風吹草動,男生便高呼:同學們,站到我的身後。有我在,大家不要怕,好有英雄氣概的。女兒接著問我,女生為什麼隻喜歡三三兩兩搞小圈子,說小話,她們好像天生該受保護,總在盤算著有哪一棵大樹好乘涼,天塌下來不用自己來頂。我想了想,不對呢,我讀中學上的是女子中學,無論下鄉“雙搶”勞動還是開體育運動會,舉大旗的雄風凜凜的排頭兵都是女生,危急關頭挺身而出也是女生,高呼站在我的身後的還是女生——因為我們中學沒有男生!於是我告訴女兒,你也可以英雄氣概的,你也可以挺身而出的,讓大家都站到你身後,女兒笑了,她說她要是這樣挺身而出,人家不把她當成精神病,不正常,才怪呢?
細想一下,女人饒舌大概與往往不能挺身而出很有關聯,該英雄的時候,該仗義的時候,豪爽之氣被壓抑,久而久之,大事想得少,雞毛蒜皮的事自然想得多,大痛苦少了,小憂鬱便多了,心境也就不夠開闊了。大者,有容乃大。心襟狹隘不夠大度的人,往往容不下別人的毛病。所以容易挑剔他人。而容不下他人,往往又與自身胸無大誌有關。男性幾乎從少年時期就體味抱團的樂趣和力量,就開始成群結夥,開始將來走向社會的人際演習。所以男性和女性的整體相比,男性普遍視野開闊,交際而廣,朋友多。而女性尤其是傳統習慣束縛較多的女性,生活的圈子狹小,很難寬容他人。由此也會變得饒舌。東家長西家短,斤斤兩兩,十分計較,為一點小事情鬧得不可收拾,鬧到團體渙散。"所謂三個女人一台戲",就是指的這種情形。
不過話得說回來,新的女性由於受教育和參與社會的機遇與男性平等,社會的大舞台上女人也能撐起半邊天,不僅是男人可以表演得威武雄壯,女人也可以充分展示獨有的智慧和風采。在現代社會裏,饒舌,應當說早已不是女人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