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財富背後究竟隱去什麼?
2003年12月23日,一位某上市公司區域經理楊女士在網站發布征婚啟事,麵向全球征婚,“欲征擁有一千萬美金家產,大學以上文化,有修養,年齡40至55歲之間的成功男士為伴侶。”楊女士這樣解釋自己的征婚條件,“優秀的男人可以用財富衡量其價值。”當然。錢的來路要是合法的。
這個貌似公允的標準其實隱去了關於優秀的豐富內涵。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事實,某些大款,千萬甚至億元富翁,他們的第一桶金來得並不一定那麼光彩,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這樣的事實,“宰熟”、“吃熟”、“帶籠子”成為某些大款發家的第一個足跡,他們出賣的是親情和友情,這種男人獲得了財富,錢的來路也沒有什麼不合法,可是在倫理道德方麵,卻是一個極大的汙點,你能說這種成功男人很優秀麼?
用財富衡量一個人優秀不優秀,看上去是公正的,其實抽去了關於優秀的內核,因為世間的事物並不是都可以用金錢來購買或者支付的。尤其是最寶貴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比如,我認識一位非常優秀的作家,在一次答記者問時,回答在如雲的美女追求麵前,他為什麼不動心?他的回答是他家有一個常年患精神病的兄弟,多年來都是他的妻子打理家務照顧他的兄弟,他當時問道,我的妻子為我的創作我的家人所付出的勞動,是我用一輩子的愛都無法償還的。請問哪位美女有我的妻子這樣美?這位平凡的妻子在她成為作家的丈夫的眼裏,價值是何其的高貴?不僅僅是女性,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有這樣高尚情操的男性,他們為他人的奉獻和付出無法用金錢計算,甚至他們大量的默默無聞的付出,他們大量的心血和精力的耗費都是無法用計酬的方式體現價值的。而且正因為這種無私的奉獻,才使得他們的行為尤其感動人,尤其讓人覺得他們才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人,最可愛的人,是精神領域最富有的人。
尤其在擇偶的問題上,是萬萬不能以財富為衡量一個男人是否優秀的標準,因為組成家庭後所要承當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支付能力,更多的是一份社會責任,更多的是倫理道德的約束和擔當,是情投意合,是關愛與義務,是風雨同舟,甚至是一種命運的歸宿。我常常在一些社會調查報告裏讀到這樣的數據,在社會各階層中擁有幸福感的人群比例,結果顯示在富裕階層擁有幸福感的人群比例為最小,而擁有幸福感的人群比例較多的集中在輕度貧困的人群。我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在具備基本的生活物質條件之後,財富是獲得幸福的一種途徑,可是僅僅是其中之一而已。富人很難得到平民之間那種體諒、溝通與關照,那種閃爍著人性的溫暖與智慧,假如一個人將幸福全部押在財富上,實際上是堵住了自己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
幹得好,還是嫁得好?
年青的女性愛問這個問題:女人一輩子的幸福是靠幹得好還是靠嫁得好,這個問題是不好回答的,或幹得好勝過嫁得好,或是嫁得好勝過幹得好,都是,都不是,關鍵是什麼樣的生活品質才稱得上好,這的確是一個眾說紛紜的事情。有趣的是為什麼90年代出現這個話題,在50年代沒有這個問題呢?那個時代在家呆著的家庭婦女(應該說其中許多嫁得好的)都紛紛地走出家門參加社會工作,嫁好了,還希望自己幹得好。倒是這些年來,這樣的議論多起來了,不僅是文化層次較低的女性希望自己是嫁得好,更多的議論來至文化層次較高的女性,這不得不讓人生疑的是這其間的好與不好是不是有了品質上的變化?是不是傍大腕的小蜜比女博士生活得更好?我想這個問題熱起來,是因為商品大潮和市場經濟給中國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隨之,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在悄悄地起著變化。無性別時代,“男女都一樣”的神話隨著“大鍋飯”的神話一起破產,性別時代的到來才使人們去掂量一個女人究竟靠自己幹得好,還是嫁得好(當然這其中意味著嫁得好的命好的女人大可不必去追求幹得好了),女性的生活道路出現了多元的選擇,看看現代的女性獨立性強的,靠自強自立打天下的實在不少,但是靠嫁個好男人,當全職媽媽,當賢妻良母的過得不錯。當然應該看到,商品社會由於以追求最大利潤為驅動,往往女性的事業成功比男性更為艱難,這就難怪以男權為中心,以男權為主流的格局在人們心靈深處尤其在青年女性的心靈投下的陰影了。
我以為一個女人幹得好是第一位的,嫁得好是第二位的,當然兩者是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關鍵是你在追求一個什麼品質的“好”。千萬不能以金錢和物質享受作為“好”的唯一標準。
怎樣才能嫁得好?
女大當嫁,嫁人,在中國這個特定的環境中,對許多女人來說,受到的局限是很多的,比如說,你希望改變自己的工作環境,你對自己的學業。事業都不那麼滿意,你還想多些這樣或那樣的折騰,結果弄得年紀大了。爹媽看你不順眼,鄰居家也用一種異樣的眼光打量你,這家的女孩怎麼了,怎麼還沒有男朋友,是不是有什麼生理缺陷呢?假如你串人家的門,也容易被誤會成是別人家庭的第三者麼?這樣的議論和眼光一多起來,你自己就惶惶不可終日了,本來一定堅持要嫁一個自己愛得一塌糊塗的人,要找一個如何如何百裏挑一的能力超人的乘龍快婿;要有一段如何如何的浪漫情懷;一下子,幻想全部落了空。在社會輿論麵前,你突然覺得自己非得嫁人了。這樣選擇對象當然是倉促上陣,草草了事。所以我認為,要嫁得好,第一是要抵當得了種種社會約定俗成的“規矩”,這樣你才可以隨自己的心願選擇對象。
其次,要嫁得好,還必須在了解對象的優點的同時了解對象的毛病和不足之處,你必須權衡一下,熱情過後,你能容忍他的缺點嗎?你能一輩子容忍他的缺點嗎?而你的毛病或不足,他又能彌補或者原諒嗎?人無完人,要想自己嫁得好,我以為對自己對別人都得客觀一些,冷靜一些。如果你的戀愛經過了“熱處理”又經受了“冷處理”,你的對象仍然是你銘心刻骨的“那一個”。大概你的婚姻質量很優良了。
女人怎樣才能幹得好?
這樣的問題,即便是談,也隻是投石問路,不能當成現成的答案,因為女人要幹得好,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曾經寫過一篇題為“女子的好與好的女子”,大意是揣摩在造字的遠古年代“女子”為“好”。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推論造字的時代是在父係時代之前的母係時代呢?那個時代的女子是如何地意氣風發,鬥誌昂揚,我們隻能從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去想象她們了。
為了女性幹得好,我們需要用女性的眼光重新審視我們的幾千年的封建傳統文化和傳統的社會性別給女性造成的種種心理障礙。我個人認為至少有以下這些心理障礙妨礙女性的“幹得好”。一是女性缺少領袖意識的培養,我們看到在小學、中學甚至大學,女學生不比男生差,無論學業和工作能力,一旦走入社會,男女的差異就十分明顯了。女性即便優秀,工作的機遇也不錯,頂多當個副職,什麼副經理、副廠長,副教授,這在旁人看來,很不錯,在自己也認為頂滿足。因為凡事有人依賴,風險有別人擋著。她們缺少的不是能力也不是智慧,而是缺少寬廣的胸懷,缺少勇於承擔風險的勇氣。其二是缺少合作的精神,女性在人際關係方麵有十分敏感細致的長處,有較強的協調能力,這種長處的再延長便成為我們生活中所見的某些女性,喜歡在背後有嘀嘀咕咕挑剔別人的毛病,一點點的小意見非鬧個勢不兩立,雞飛蛋打。其三缺少執著與韌性。聽不得不同意的意見,遇上困難,總是給自己留退路,大不了回家,還有丈夫養著,沒有背水一戰,沒有那麼一種頑強拚搏精神。這些其實都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造成。女性的智力因素並不比男性低,我們女性要使自己幹得好,恐怕在提高智力,開發智力的同時注意心理素質的培養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