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一:《劉廷芳傳》初版後記(1 / 1)

後記 後記一:《劉廷芳傳》初版後記

承蒙劉廷芳老先生的厚意和信任,將我的《劉廷芳傳》審閱後退回,並委托我在中國內地找一個值得信任的出版社出版。經與友人聯係,花山文藝出版社慷慨允諾,願以最快的速度和精美的裝幀出版這部書稿,我對花山文藝出版社的這一義舉表示感謝與祝賀。

劉廷芳先生是本世紀的同齡人,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實業家。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他留美學成回國後,即在他的家鄉湖南創辦實業,開設銀行;三十年代初,他進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任職,管理全國的鎢、銻、錫等有色金屬礦業;1936年他充任“密使”,去南京說服蔣介石,化解了因“兩廣事變”可能發生的一場內戰危機;抗戰期間在重慶國民政府任職,管理能源生產和外貿,為全民抗戰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抗戰勝利後,代表中國政府參加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能源動力會議,突發心髒病,在海外就醫,輾轉到美國,後定居在紐約,一去就是四十多年。其間在美國從事過教育,創辦實業,培育子女,均有成就,成為旅美華僑中德高望重的重要人物。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劉廷芳先生不顧年事已高,多次回國,頻繁訪問海峽兩岸,為祖國的統一大業不辭辛勞,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受到我國領導人的讚揚。

在劉廷芳老先生麵前,我是很幼稚的晚輩後學,可是近十年來,我們成了“忘年交”。這要回溯到十年前。1987年秋,劉廷芳老先生再度回國,邀請了首都北京一批著名的外交家、文藝家和新聞記者,與陪同劉老從美國來的一些記者、作家一道,到湖南武陵源風景區考察訪問。我和夫人宗連堅也忝列其中。我們與劉老先生一道,共同在美麗的三湘四水度過了難忘的十多天。在湖南省各級黨政和各界人士的隆重接待中,德高望重的劉老先生,自然成為眾星捧月的中心人物,各種應酬忙碌不堪。但是,劉老先生禮賢下士,提掖晚輩,還不時抽空同我交談。從長沙回北京時,劉老先生包了一節軟臥車廂。漫長的旅途,反而使我們有了更多的交談機會。回到北京以後,劉老先生住在北京飯店的“總統套房”裏,仍然待客繁忙。我本想去飯店看望他,不料,劉老以87歲高齡親自驅車到我在金台西路的寒舍看我。沒有電梯,他健步登上四樓,真使我驚歎不已。別的不說,這位高齡的長者,親自到晚輩的寒舍,僅此行動,就使我們夫婦感激不盡。此後,劉老先生常從紐約打來電話,問寒問暖,並每次都很客氣地對我說,要我常去電話,他會負擔電話費。由於通話費昂貴,我總是不忍主動去電話打擾。自此以後,劉先生每次回國,到了北京,總是要邀請我們夫婦去賓館做客,偶爾,他也來我們家裏。對劉老先生逐步有了較多的了解,於是也就不揣淺陋,寫了幾篇關於劉老先生的文章。1988年寫了《他解開了“兩廣事變”中的一個曆史之謎》(發表於1988年第三期《人物》),1993年寫了《青年英幹為楚材》(發表於1993年第二期《精品》雜誌),1994年寫了《故園夢回》(連載於1994年10月《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報)。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劉廷芳傳》的初稿。1995年花山文藝出版社準備出一套《著名海外華人傳記叢書》,並邀我擔任該叢書的主編,在初步擬定的傳主名單中,首推劉廷芳先生,其他還有陳香梅、鄭明如、李嘉誠、邵逸夫……等等。這套叢書正在籌備中,相信能順利問世。

劉廷芳老先生多次電告,希望我撰寫的《劉廷芳傳》能早日問世。對此我甚感惶恐。我的《劉廷芳傳》仍屬初稿,有待進一步加工修訂、補充。現在付梓,一方麵感到高興,另一方麵也感到不安,不知能否為劉老的曆史作一點補充和注腳。如能不失大體,則餘願是矣!附此贅言,以作為“後記”。

繆俊傑

1996年12月10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