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附錄二:國際貿易與湖南銻業之前途(2 / 3)

“國際貿易之利益,不在輸而在輸出。夫輸出為國際貿易之主眼,而輸則為不祥,各國民惟不能以其生產能力自給之時,不得已而為之耳,故國民對於輸,不可不務求其少。且輸出可表國富之增加,而輸則示國富之減少;此觀於輸出國常在取償對價於外國之地位而可知也。故輸出超過額,實計算其國所享國際貿易利益之尺度焉耳。”

以上兩說,見地雖有不同,然可見國際貿易無論輸輸出都是有益的了。現在且將輸與輸出之利益,條舉如下。先說輸:

(一)人類日常生活上的利益各國的國情不同,而自然的情實亦異,本國所不能生產的貨物,一定要仰給他國,然後才能使國民生計得著莫大的利益,如英以輸貿易而得鹽,法以輸貿易而得銅,美德以輸貿易而得茶,荷蘭以輸貿易而得石料,東洋諸國以輸貿易而得羊毛毛織物等,都是一個例子。

(二)勞力得適當分配的利益同樣的生產物,甲國生產則價昂,乙國生產則價廉,則甲國必須仰給於乙國,乃為有利。同樣的生產物,乙國生產則價昂,甲國生產則價廉,則乙國必須仰給於甲國,乃為有利,這就是經濟學上“勞力經濟”的意義。如法國以機械生產讓諸英美,農夫專於農,縱有特別便利的商業,亦寧肯委諸商人,而一意於農產的增殖,然後則農業發達,而得利益最多。就是一個例證。

(三)國際間相互救濟的利益天災凶歲是各國所不能避免的事實,設遇此等事實發生,則一國的生產力當特別減少,生產力減少,則小是以應國民之需要,這個時候,就需要輸貿易,以資補充,而解除經濟恐慌,所以輸貿易有相互救濟的利益。

上麵是講輸的利益,下麵是講輸出的利益,輸出的利益有兩點,今條舉如下:

(一)生產要件完全利用的利益國際間若沒有輸出貿易,則各國的生產要件,就會發生兩個恐慌,第一是生產過剩,第二就是供給缺乏,比方無輸出貿易,則澳洲的羊毛,法國的酒,英國的鐵料,美國的農產物,印度的棉花,以及中國,日本的茶絲,都會銷路斷絕,而有過剩的恐慌了。

(二)發達特種國民的產業的利益產業上分業的製度,與大規模的生產,皆與市場的廣狹為比例,市場小,則分業的範圍亦小,分業的範圍小,則大規模的生產不會存在;市場擴大,則分業的範圍亦隨之而擴大,分業的範圍既擴大,則生產力自然增加,而大規模的生產亦因之而實現。國際貿易,即是輸出一國的生產品,而作世界的市場,分業的範圍既擴大,而生產力亦增加,生產力既增加,而大規模的生產即成立,歐美之產業所以發達,即在這一點,所以輸出的利益較之輸,誠有過之無不及的了。

C.國際貿易與我國商業前途

我國素以農立國,農業的生產較之機器的生產,在量的方麵已超過百分之八十有奇,至於商業,在近來雖比較的發達,然曆年來戎馬縱橫,盜匪遍野,影響於商業的前途最大,所以國內的生產機件,未能改良,生產力亦未能增加,市麵上時常呈現金融凝滯,供不應求的恐慌,在這個時候,若不極力的提倡國際貿易,則國計民生將永無解決之機會了。

至於我國商業,近來得國際貿易的利益亦複不少,在國際貿易沒有在我國實現以前,我國的經濟狀況,可以說是純粹的農村經濟,五口通商以後,我國的經濟地位,即一躍而為城市經濟,近來上海漢口的地價,比較從前已昂貴得多,這就可以證明我國商業有漸形發達的趨勢。在國際市場中,我國雖得不到輸出的利益,然輸的利益,總算是得到了。如日常生活方麵,勞力分配方麵,相互救濟方麵,皆增加了不少的利益,不過因國內的機器工業不發達,大規模的生產不能實現,以致輸出方麵不能與輸相抵罷了。若我國工商能夠改良,則生產力自然增加,生產力增加,則分業之範圍自然擴大,到那個時候,我國將由城市經濟,一躍而加世界市場,由此可證明國際貿易,無論在產業發達或生產落後的國家,都可以得到利益,亦無論在產業發達,生產落後的國家,都有提倡讚助之必要了。

三、國際貿易與民生主義

上麵既將國際貿易之意義,國際貿易之利益,和國際貿易與我國商業前途,約略的說明了,現在且講國際貿易與民生主義的關係。

國際貿易與民生主義的關係怎樣呢?第一要明了民生主義的國際性,第二要明了國際貿易中的民生的意義:

第一,民生主義的國際性:民生主義的國際性,即是民生的國際性,這裏所謂國際,含了經濟的意味,與世界兩字不同,總理說: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所謂人民,社會,國民,群眾,都是指國際間全體人類而言。生活,生存,生計,生命,都是指國際間全體人類經濟的行為而言,因為社會上人類發生了生活,生存,生計,生命的經濟問題,這些問題需要一種適當的方法來解決,民生主義就是適應這種環境而產生的,以圖解決這些問題的主義,所以民生主義含有解決國際間經濟問題的意義,而這個意義,就叫做民生主義的國際性。

國際間的經濟問題甚多,然總不能超出“生產過剩”與“生產缺乏”這兩大問題。就生產過剩方麵說:工商業發達的國家,因為生產機件的完備,如是而國內大規模的生產加多,生產力亦因之而驟增,生產力驟增,則國內時常發現生產過剩的危險,如英美等商業國,即有這種情形,若不向國際間另找銷場,則生產過剩的危險,將無解決的機會。再就生產缺乏方麵說:經濟落後的國家,因為國內生產機件的不完備,勞資的移動不能自由,如是而生產力減少,消費者常多過於生產者,加之無輸貿易,以資救濟,則生產缺乏的恐慌,亦沒有解除的機會。總理的民生主義,一麵看到生產過剩的恐慌,一麵又看到生產缺乏的恐慌,而這兩個恐慌,都是國際間必須解決的問題,是以在國內就提倡節製私人資本,在國際間就提倡國際共同發展的實業計劃,先借國際間的資本,以發展我國的實業,再以我國的生產品,以供國際間的需要,一方麵避免生產過剩的恐慌,一方麵解決生產缺乏的危險,所以民生主義,不僅是要解決我國的民生,同時亦要解決國際間的民生,實業計劃,就是解決國際間民生問題的工具,亦是國際貿易的先聲。

第二,國際貿易的民生的意義:民生主義的最高原則,就是解決人類的日常生活,而人類的日常生活,就是衣,食,住,行,四大需要,這四大需要,若不能解決,則人民的生活不能安全,社會的生存,不能保持,國民的生計,不能豐裕,群眾的生命,不能繼續。所以民生主義的大目的,就在解決人類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四大需要,而漸進的達到大同社會的境地。

民生主義的目的,既在解決人類的日常生活,而解決的方法,一方麵是節製私人資本,一方麵是發達國家資本。節製私人資本,不是本論的範圍,暫且不說,至於發達國家資本,就先要提倡我國的工商業,照美國發達資本的門徑,第一是鐵路,第二是工業,第三是礦產,而鐵路,工業,礦產的提倡,其最大目的,雖在發達國家資本,然發達的門徑,非先從國際貿易手不可。因為要發達鐵路,工業,礦產等實業,一方麵要利用國際間生產品的輸,一方麵又要製造生產品,以供國際間的需要,然後才能達到發達鐵路,工業,礦產的目的。鐵路,工業,礦產發達,則國家資本自然充裕,而人民的生活,國民的生計,社會的生存,群眾的生命才能保全。

民生主義既需要國際貿易,才能發達國家資本,這就是因為國際貿易包含了民生的意義。所謂國際貿易的民生意義,就是說國際貿易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工具。所以提倡國際貿易,就是實行民生主義的第一要素。

民生主義與國際貿易,在運用上說:民生主義,必須利用國際貿易,才能發達國家資本,國際貿易,必須依照民生主義,才能免除國際間生產過剩,與生產缺乏的危險。在關係上說:民生主義是國際貿易的目標,國際貿易是實現民生主義的工具。所以國際貿易與民生主義,是很有密切的關係了。

四、國際貿易與湖南銻業

國際貿易之利益及國際貿易與民生主義之關係,在上兩章已有簡單的說明,並且證明了國際貿易為實現民生主義的第一要義,由此可見國際貿易本身的價值,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這是無消說的了。現在再進一步的說到國際貿易與湖南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