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物篇 7.王耀東三見少帥?(1 / 1)

第1章人物篇 7.王耀東三見少帥

歲近百齡的王耀東教授,十分關注生活在美國的張學良將軍的消息,他和張學良是東北老鄉,有過交往,在二三十年代,他曾經三見少帥。

按說這兩人,一個是“東北王”的大公子,奉軍少帥,陸軍上將,叱吒風雲,不可一世,一個是平民出身,上過大學,專攻籃球,普通體育教員,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我分析,王耀東所以能夠三見張學良,除了同鄉情誼,還有一層,就是王耀東一直從事教育工作,而張學良一貫關心教育,至今還和東北大學保持著聯係。

一見少帥是1927年在沈陽。這時,張作霖尚在,他精心培養聰明好學的張學良,對其不斷委以重任。19歲晉升少將,25歲晉升上將,這位“王儲”春風得意,躊躇滿誌。王耀東則在錦州交通大學任教,他帶領學校運動員來沈陽參加運動會。兼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也到場觀看比賽。王耀東注意到這位少帥,容光煥發,體格矯健,脫了戎裝,換上西服,十分瀟灑,還下到操場擺出投擲標槍的姿勢進行拍照。

張學良非常重視體育,東北大學創辦時就設置了體育係,培養了一批著名運動員和體育工作者,如長期保持全國短跑紀錄的劉長春以及楊毓秀、苑廷瑞、石萬憲、胡安善、劉化坤、麻炳鈞、龐英等,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二見少帥是1932年在北平。幾年來,張學良經曆了許多事情,有些是刻骨銘心、永世難忘的。1928年6月4日發生皇姑屯事件,他的父帥被日軍埋設的炸藥炸死,他主政東北。他宣布東北易幟,處決了礙手礙腳、持不同政見的奉軍宿將楊宇霆、常蔭槐,鞏固了政局。1930年,不到30歲的他被老蔣任命為陸海空軍副司令,他的勢力陡漲,擴展至華北。1931年,發生“九一八”事變,他盲從老蔣,丟了東北,落了個“不抵抗將軍”的罵名,遂引咎辭職,改任北平綏靖主任。在北平時期,他極為苦悶,染上了毒癮。王耀東這次是和表妹夫杜超傑一起來的,張學良在北平順承王府宅邸接見他們。如果說上一次是“遠觀”,那麼這一次就是“近覷”了。他們當麵請求張學良對處於困境中的黑龍江留平學生予以讚助。張學良深表同情,答應與黑龍江督軍萬福麟商量辦理。此行確有結果,學生們得到救濟。

這次會見時間是晚8時許,王耀東細心觀察,隻見張學良一身長袍,腳蹬拖鞋,留著短須,滿臉病容,精神委靡,但是,與他們交談時,口齒清晰,態度極為懇切。

三見少帥是1934年在武漢。這時張學良又經曆了熱河敗績,失地千裏,被迫下野,赴德考察,複被老蔣召回,任命為鄂豫皖三省“剿總”副司令(總司令由老蔣自兼),代行總司令職務,駐節武昌。當時黑龍江在北平的同鄉辦了一個複興中學,推舉王耀東為校長,因辦學經費困難,王耀東約了於毅夫一同去武昌行營求見張學良,希望得到一些支持。這次張學良表示力不從心,愛莫能助,隻是囑咐他們:“武漢太熱,不可久留”,指示秘書給他們開支了旅館費用,並買好火車票讓他們返回北平。由於經費無著,複興中學不久就停辦了。

這次會見給王耀東留下的印象是,張學良換了個人似的,武裝筆挺,滿麵紅光,神采奕奕,談吐爽朗。據說他出國前下決心戒了毒癮,在國外接觸了一些新鮮的東西,回國後很想有一番作為。

與王耀東同行的於毅夫,是中共黨員,曾任黑龍江省立第一中學校長,抗戰勝利後,一度擔任黑龍江省主席,解放後曾任吉林省委書記。

這次會見後兩年,張學良奉命率東北軍入陝“剿共”,累吃敗仗,複處於兩難之中,終於在中共的幫助和楊虎城推動下,發起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迫使老蔣承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但是他一生總是籠罩在老蔣的陰影下,無法擺脫。“九一八”,是老蔣下令他不準抵抗,背了黑鍋。“雙十二”,他捉蔣放蔣,護蔣回寧,又陷囹圄。直到蔣家父子先後歸西,他才獲得自由,去了美國。據說他對東北故土一往情深,很想回來看看,卻總是不能成行,其原因不僅僅是年邁體弱,還有一些政治上和道義上的考慮。

張學良比王耀東小一歲,王98歲,張97歲,他們將相跟著進入百歲,願他們長壽!

(原載1998年9月30日西大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