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物篇 6.一代體育宗師
賀王耀東教授百歲華誕
王耀東教授是中國體育界仍健在的元老。
他與世紀同齡,年屆百歲,至今保持著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密切關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可以說,他是中華民族近百年曆史的親曆者,也是中國近百年體育發展史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如果把體壇看成舞台,王耀東便是一個始終活動在台上而沒有下場的重要角色。
人們都知道,他曾經是一名出色的籃球國手,有過輝煌的戰績。其實他的體育生涯是從長跑開始的,同樣有上佳成績。他的體育人生,像是一次沒有盡頭的長跑競賽,他總是奮力拚搏,一圈又一圈的奔跑著;又像是一場不限時的籃球比賽,隨著場上變幻莫測的陣勢,他總是尋找著恰當的位置,盡情發揮自己的能量,增強團隊整體的戰鬥力。他一生漫長的步履,挾帶著中華民族的百年榮辱;從他的豐富的曲折的經曆中,反映出中華體育事業的百年沉浮、百年興衰、百年滄桑。百歲體育元老,本身就是一部曆史。
餘生也晚,初識王耀東教授之時,他已年近花甲。那是50年代後期,我上大學時,體育課如遇雨天,便從操場轉向教室,聽王先生講理論課。學生們早已知曉王先生的傳奇經曆,加上他生動的口頭表述、演說家的風采,大家無不肅然起敬,聽得著迷。綜合大學的體育課,屬同共課,許多學生並不怎麼當回事,但聽王先生講來,就增添了幾分神聖感,覺得不能等閑視之。後來我有機會出席學校的一些會議,常可聽到王先生的發言,他是“不說天,不說地,隻唱一本《下山記》”——強調體育的重要性,強調德智體全麵發展,這樣往往能夠提醒學校決策者在部署工作時,把體育放在應有位置。當王先生遠遠超過退休年齡時,從他的特殊情況出發,學校做出一項決定:王先生是終身教授,永不退休。一則他是體育界碩果僅存的元老,二則他是西大資格最老的教授,三則他雖然年事已高,但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仍可發揮別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校內教職工都讚同這一決定,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王先生曾長期擔任體育教研室主任,後來雖然由年輕同誌接任了他的職務,他仍是顧問和總指導,繼續過問和關心學校的體育教學及各項體育活動,他的身影仍時常出現在運動場上,以致登門找他的人總會聽到他的老伴告知的一句話:“在東操場!”每年新生入學,學校都要隆重舉行典禮,每次都邀請王先生在主席台就坐,每當主持者向新生介紹王先生的身分和年齡時,王先生動作敏捷地挺身起立,偉岸健朗,精氣神十足,引起全場新生嘖嘖讚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勝於言教。王先生高大的形象、強健的體魄,長壽不衰的事實,本身就是一個榜樣,一種示範,具有無可辯駁的巨大說服力和深遠影響力。
近些年,我和王先生有較多接觸,我們同住一樓,他在東,我在西,我每日去上班,總會遇到他在戶外活動,有時打個招呼,有時他想起什麼還要跟我說道一番,有時還把他新寫的東西讓我看看。這樣一來二往,我對他的了解就深了一層。最近又係統地閱讀了他的傳記,對他的認識就更全麵了。我認為,年邁體健雖屬難得,卻隻是王老外在的特質,更可貴的是王老崇高的精神品格。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亦即體格和人格,是王老一生立身行事的兩根支柱。
通過和王老的日常接觸、親聆教誨,通過閱讀王老的回憶錄和傳記,對王老精神品格感受最深的是下麵幾點:
從童稚到耄耋之年,總是積極進取,不斷吸收新知,不懈探求真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永不滿足,永無止境;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東北故土,也熱愛第二故鄉陝西,為之效力,為之服務,為之奉獻,永不停歇;
重親情,重友情,尊重師長,關心同事,愛護學生,善解人意,善待同誌,團結友愛,以和為貴;
虛懷若穀,嚴於責己,寬以待人,一事當前,勇於承擔責任,虛心反思自己,淡泊名利,真誠坦率,實事求是;
恪盡職守,責任心強,認真做事,不敷衍,不推諉,有會必到,有事必辦,有問必答,有信必複;
獻身體育,執著從教,既重技能,更重德行,著力克服“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傾向,把體育運動和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振興中華民族的大目標密切聯係起來,把對體育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生活中崇尚清淡自然,長期保持樸實無華的良好習慣,從不追求物質享受,從不趕時髦,衣食住行都力求簡樸,養成高雅的情趣和品味。
王耀東老人不愧為一代體育師表。“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原載1999年9月10日西大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