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了解之同情 9.《追念王昆侖先生》(2 / 2)

《〈 紅樓夢 〉人物論》的命運也不比昆劇《晴雯》更好些。既然寫晴雯的戲劇犯禁忌,關於晴雯的論文豈能毫無違礙。晴雯既有問題,那麼同一作者寫的論述《紅樓夢》其他人物的文章,必然都有問題。於是《〈 紅樓夢 〉人物論》是“大毒草”無疑矣。這種推論今天看來固屬荒唐可笑,但在極左思想盛行時期則是司空見慣的“大邏輯”。

1962年紀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前後,王昆侖先生對解放前撰寫的《〈 紅樓夢 〉人物論》作了改寫,並以選篇的形式公諸報端,受到《紅樓夢》愛好者的歡迎。至今我還記得自己當時讀《晴雯之死》和《王熙鳳論》的興奮情景,我簡直是在把一顆顆鉛字吞下去。《紅樓夢》寫王熙鳳如火如荼,王昆老則剖解得淋漓盡致;曹雪芹對晴雯傾注的感情超乎一般,王昆老論晴雯達到了文情並茂。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本來準備在1965年出版修訂本 《〈 紅樓夢 〉人物論》,因政治動亂開始不得不擱淺。

直到1984年初,這部自成紅學一家言的論著在飽嚐艱辛之後,由三聯書店出版,得以重新與讀者見麵。我在1963年曾寫過一篇《〈 紅樓夢 〉人物論》的書評,動亂年月,生活環境幾經變遷,文稿不幸迷失,而當時購得的一部國際文化服務社版的《〈 紅樓夢 〉人物論》,竟被老鼠咬了一個直徑近二寸的大窟窿。王昆老看到他的書遭此奇劫,先是一驚,隨後便會心地笑了。金陵則想到了恩格斯說過的給老鼠的牙齒去批判的典故。王昆老這幾年社會活動較多,身體不是很強健,我一般不去打擾他。去年春天《〈 紅樓夢 〉人物論》出版,我收到贈書後前去拜望,他興致甚高,談得很多,透露出勞動結出果實的喜悅。他指著書前的插圖,問我是否也覺得人物的年齡過於小了些,我表示有同感。他說:“這麼小,不好談戀愛的。”說得在座的人都笑了。沒想到,這成了我和王昆老的最後一麵。

《紅樓夢》愛好者永遠記得王昆侖先生在紅學領域的貢獻。

載1985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