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最幽默的城市:天津(3 / 3)

4.外地人眼中的天津人

說了這麼多,天津人在外地人心目中到底什麼樣?

首先說,天津人要麵子。

天津人講麵子,講究“打折了胳膊褪袖口裏”,再窮也不能露出窮相。做小買賣,幹苦的累的,怕寒磣,所以,外地人到天津,好混。你不相信?去街頭巷尾遛遛,一趟街幹小買賣,滿處做服務員的,就連可街串著收廢品的,十個裏你要聽見超過兩個是天津口音的,我願意輸給你一盒“恒大”煙。

跟天津人,不好交,好混。隻要別太在乎他們撇齒咧嘴的看不起你、嘿唬你,嘴甜點,他們不太會找碴和你找麻煩。就是警察,別看他跟你吹胡子瞪眼:“喂,那個外地人,說你了,懂不懂城市的規矩,不懂我教教你……”隻要你裝出一副可憐相:“伯伯(天津人對叔叔的稱呼),我錯了,我確實剛進城打工,累到現在還沒吃上飯呢。”他會跟你把眼瞪成牛蛋大,沒好氣地吼一聲:“下回注意,留神小命,滾!”

天津人總得表現他們吃過見過,比“外地人”有見識。看見你蹲街邊吃三元一盒的盒飯,也會有人說:“唉,這外地的,就吃這個。”其實,他在家可能剛吃完隻值一元錢的熬小白菜。

天津人把什麼不好的事情都愛往“外地人”身上栽,什麼偷自行車、亂倒垃圾、交通堵塞、失業下崗、做買賣賠錢、物價上漲、買彩票不中獎、買房子沒有錢……都會愁生愁死地說:“媽的,都他媽的外地人。”

你若是去給他們家幹點活,就像你根本沒見識過城市的上下水道、廚房設施一樣,在旁邊沒完沒了地指畫挑剔;可能,你還能聽到旁邊鄰居老頭、老太太的嘀咕:“留神,外地的……”

其實,你不用太在意。天津人就是這樣,對“本地的”、“外地的”有點在乎得神經過敏。買帶魚要“本地帶魚”,買白菜要“本地白菜”,連土豆(馬鈴薯)、豬肉都要“本地的”。

天津人對外地人的能耐都在嘴上,你要是不在意,隻管盡你的能耐給他們把活幹好,你可能會得到在上海、廣州打工得不到的“禮遇”。為你沏上一壺熱茶是普通的,讓你抽上幾根香煙也是普通的。再一高興,送你一件他們不穿的衣裳一雙不穿的鞋,他們講麵子,也給你麵子,會和你這樣說:“拿去,好歹幹活時穿。”

天津人愛紮堆,尤其是在夏天,紮成一堆兒一堆兒地說新鮮段子,正反都是聽說的,有人在黃河撈到一條八丈長的魚,有人在吐魯番能見到一串八百克重的葡萄,矯情、較真,在旁邊聽著也是一個樂兒。

在天津找活幹,其實也紮堆。在和平區、河西區一帶,你得努力拿腔作調說好普通話,多少還得在手裏預備一份學曆證書啥的。那一塊的老板不分大小,愛拿捏個有文化的派頭,愛拿個文化啥問題的考考你,還愛擺出多大一個公司的派頭,不給你準信兒,什麼麵試筆試、研究研究一類的耽誤你的工夫。

河東區、河北區一帶,小工廠、小店麵多,如果老板是天津人,哪怕隻是一間門麵賣饅頭、賣炸雞、賣日用雜貨的,老板也要雇個夥計。小老板們不願意讓家裏人跟著一起出力,那會顯著他沒能耐,他們會拍著胸脯說:“讓咱媳婦出這苦大力,咱還算是站著撒尿的嗎?咱還算個老爺們兒嗎?”

他們隻要生意過得去,自己能不出力就不出力,能背著人出力不在人前出力,要處處當掌櫃的那個派頭。向他們找份工作不用太廢話,隻要不像轟狗似地衝你不耐煩地說:“去,去……”差不多的就有戲。當然,薪水少得可憐,你還得經受住他的家裏人他的朋友們的指使。他的朋友中有的連飯都快吃不上了,到了這兒他也愛充個“二老板”,指使你東,指使你西,不過是買上一瓶啤酒一元的豬頭肉。在這樣的老板手底下幹活,有多大的能耐放一邊,一定要服從指使,給足老板麵子。尤其他聯絡的這些貓三狗四的朋友,你別看他向老板借十元錢老板沒給,也別看他走後老板會對你說:“這號人,少搭理他。”如果他指使你給他去買盒煙你慢了一步,老板會對你大發雷霆,甚至會因此炒了你的魷魚。

再說,天津人矯情卻沒啥自信。

天津人愛犯矯情。向兩個天津人問路,聽明白了,走了,他們卻還在一個說這樣走比你說的近,一個說那樣走比你說的順,興許能原地不動爭執上半個鍾頭。所以,到了天津,你甭管什麼事盡管開口,問路,找人,找工作,這個人說那邊新開了家工廠,可能要人,那個人會告訴你哪裏哪裏可能招保安,一堆人還可能七嘴八舌幫你參謀上半天。不過,你聽了,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因為,這裏麵的信息有的是他們在犯矯情。甚至,有的天津人會直接警告你:“小夥子,對他們可信可不信,他們是滿嘴跑火車。”

“外地的”在天津是很難混得轟轟烈烈的,隻是聽說“闊佬”皮衣的老板原來是從浙江到天津的打工仔,後來盤下家小服裝廠,創品牌,發達了,有個幾億資產。天津有名的大公司,除去原來是國營的,就是合資、外資的。天津人有順口溜說:“天津經濟三大塊,一瓶酒(王朝葡萄酒)、一碗麵(康師傅方便麵)、一隻洋雞(摩托羅拉手機)猛下蛋,經濟圍著飯桌轉。”

天津絕對不是一個能讓人賺大錢的地方。除非是撿了巨款或是去搶了銀行,在天津聽不到一夜暴富的神話,連買彩票都聽不見有誰中了百八十萬大獎。天津人自己說起來,滿臉的磨磨嘰嘰:“財神爺跟咱爺們兒有過結兒,邪了門了。”

天津人愛說天津被北京奪了“地氣”,有能耐的都跑北京去發展了。天津養平常人,留不住能耐人。不少打工的朋友和老鄉,隻要不是安於現狀的,也都往北京跑,好像北京走在路上也能拾到一個銀元寶。

雖然天津人也看不起“外地的”,卻不像廣州人那樣財大氣粗,不像上海人那樣堅定不移。雖然有些天津人一個個都是溜光水滑的,平時也是滿臉“河馬表情”的看不起你,趕上你嘴甜點把他們哄順了,幫他們幹點力氣活了,請他們到“狗食館”(天津人對路邊小餐館的俗稱)去喝頓小酒了,他們就會把滿腹衷腸擺到臉上對你說:“誰能怎麼著誰啊,哥們兒,到月頭領薪水,誰比誰能多拿幾張大票啊。”

北京的“的哥”,很少有在路上拉客的。跟你聊天,關心布什打伊拉克怎麼收場比對他自己還上心。天津的“的哥”,你隻要穿得體麵點在路上走,一輛接一輛地問你:“師傅,要車嗎?”跟你聊天,就是牢騷:“TMD,天津出租沒法幹,嘛也別說了,跟你們‘外地的’那些要飯的差不離。”

天津不是一個夢想滿天飛的天堂。當然,不能說天津就沒有實現了夢想的成功人士。但是,不像在廣州,和你坐對麵喝涼茶的那位說不定就是腰纏萬貫的富翁;也不像在北京,和你在地鐵挨肩坐著的那位就是個處長、局長的。天津在這點上很像上海,甭管是有點錢的有點權的,自有他們紮堆的地方,哪怕幾個人擠著坐一輛“大發”,甭管老板大小,衙門大小,隻要有輛車,也得車接車送,絕對不和小老百姓混在一起。

所以,天津的老百姓不能眼見為實地見到“發達”的榜樣,也就沒啥自信。前兩年,他們自己就說:“天津衛的哥們兒這能幹,天津市幹成了個天津縣。”得,他們把自己就劃到“農民工”一堆了。

天津人心軟,不恃強淩弱。

指望在天津掙大錢,幹輕鬆活,不容易。但是,好混。這裏不像北京、上海那樣深不可測,混上半年,還咂摸不出那個地方究竟是什麼滋味。在天津,他們恨不能把犄角旮旯都給你顯擺出來,誇張,但不讓你總感到陌生。這裏也不像別處那樣輕易有人會搭理你,天津哪怕是條本地的狗,逮著你也要嘿唬上幾句,但你隻要不和他們矯情、槍火(爭論),多說上幾句好話,給足他麵子,他們會對你特別客氣,甚至會小來小去地給你點便宜,願意照顧照顧你。他們自己就說:“天津人就是心軟,架不住三句好話。”

天津的物價,尤其是吃的,不貴。尤其是老百姓紮堆住的地區,路邊那些“狗食館”,一到下班高峰期就出來的那些推著三輪車賣熟食的,兩元錢一大碗牛肉拉麵,三元錢一大包豬頭肉,四元錢一大盤淨牛肉餡的大水餃,特受打工者的歡迎。到了夏天,這些地方的冷食攤就擺出來了,也就是一元錢一盤的刨冰什麼的。他們還把電視機擺出來,放錄像、唱卡拉OK……這也成為了打工者的一道娛樂風景線,你就圍在外邊涼涼快快看吧聽吧,沒有人會趕你走。什麼整理市容的、聯合執法的也管,一大隊的汽車開著,很少見動手,卻來回可著嗓門喊:“收收吧,收收吧,別給我們找麻煩啊,小本生意,都怪不容易的,別等我們下手啊,拿走你點嘛東西不也是錢嗎?”

若說天津就是樓多車多人多老大不小的一座城市,沒啥稀罕的風景,天津人不愛聽。他們會告訴你,天津有名的“娘娘宮”,元朝建的;海河上的解放橋,是中國第一座能開啟的大鐵橋,清朝時法國人建的;解放路上一家挨一家威風凜凜的大洋樓,過去全是外國銀行,快一百年了;天津的火車站過去叫“老龍頭”,也都一百多年的曆史了。他們會說你“老趕”(天津人對鄉下人的蔑稱)一個,九河下梢天津衛,從元朝就是漕運重鎮,到了清朝後期,八國租界地,工商重鎮。過去講中國的輕工業,叫做“上(上海)天(天津)青(青島)”,你個外地小屎孩兒,知道嘛呀?

這就是天津,混不熟的時候,感覺天津太糙,太自以為是;混熟了,才會覺出天津這個碼頭不錯,真的不錯,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