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最大氣的城市:北京(2 / 3)

因為愛“侃”,所以就要找話題,因為要找話題,所以就要練就一身“找毛病”的本事,所以北京人幾乎對天下所有的事都看不慣,百般挑剔。北京本土出生的人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學這些領域裏泰鬥級人物少之甚少,但北京人“侃大山”的本事卻是天下無與倫比的。

王朔可以把“侃大山”侃成暢銷的小說,馮小剛可以把“侃大山”侃成叫座的電影。有人說北京一個出租車司機的政治敏感度遠遠超過了外地一個地委書記,這話真的一點都不過分。有的出租車司機可以在全國“兩會”開會之前把中央及各部委領導人的名字一一侃出,而且差之不多,令人嘖嘖稱奇。

在北京,隻要是國際國內出了點什麼有影響的事,那就有好看的了,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幾乎都是專家和學者,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舍我其誰。從風沙到蟑螂,從普京連任到工人下崗,從薩達姆被捉到台海緊張局勢,從鞏俐的性感到張柏芝的純情,眉飛色舞,唾星四濺,整個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作派。說著說著,突然大聲叫住一個推著自行車的人:“嘿,你怎麼走啊?打一次氣,一毛錢啦!”北京人的“牛”可見一斑。

北京有“三多”:有權人多,有錢人多,有閑人多。多少年來,有權人、有錢人和有閑人相互依存、相互利用,演繹了多少人間悲劇和喜劇。北京是一個每時每刻都在爆發驚天動地事情的地方,你想想,中國幾乎所有最有權的人、最有錢的人、最有名的人都雲集在這裏,市內有150個國家的大使館,3000多家跨國公司設立的代表處,國內600多座城市和無數家公司企業設立的駐京辦。吞吐世界風雲的北京,它的脈搏每時每刻都在鼓脹著狂跳著。

到過北京的人或是已經成為“準北京人”的外地人,對北京都有一種距離感,無論你有多成功,好像都很難把“他們的北京”變成“我們的北京”,這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一個土著的北京下崗工人臉上自負的表情和骨子裏透出的優越感,足以讓一個外地來的高級白領感到自卑。

北京的風不像南方的風,瑣碎而溫柔,北京刮風的時候,走在街上,就像是被綁架了似的。北京人直性子,容易躁,這不僅僅和氣候有關。在北京城裏隻要是個人都能拍著胸脯,把天大的事應承下來。

初到北京的人都感覺北京人很熱情,時間長了,就感覺到北京人熱情得有些虛假,熱情得有些居高臨下,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樣子,讓人有點受不了。

北京人說話最愛用的一個稱呼詞是“您”,走到哪兒聽到的都是“您去哪兒”、“請您買票”這樣親切有加的話語,他們幾乎不用“你”這個詞,這讓外地人感到好親切好溫暖。可是在北京呆得時間長了,當你發現北京人吵嘴罵人都用“您”的時候,一種貌似上當受騙的感覺油然而生。

北京是絕對沒有“小市民”。北京城裏的男人個個是“爺”,女人個個是“奶”。誰要是不小心惹著他們了,你隻需聽聽那字正腔圓京腔京韻連珠炮似的“損”人的話,就會馬上想到“惹不起躲得起”的古訓。

北京的市民都是“大市民”:派頭大,口氣大,架子大,脾氣大,男人五大三粗,女人膀大腰圓,地名不是大前門、大北窯、大佛寺,就是大柵欄、大望橋、大觀園,北京滿街上都是大官、大款、大腕。真可謂處處透著“牛氣”。

作為新中國的首都,北京是一個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文化、教育、體育、信息等各種中心於一身的全能型城市。這裏有中國最大的黨政軍機關,最大的金融商業機構,最大的科研單位,最大的高等院校,最大的信息網絡,最大的體育場、出版社、報社、電台、電視台和最大的國際機場。世界各國的大使館都在這裏,世界各國的精英人物和重要信息也都在這裏出出進進。別的地方有的,北京都有;別的地方沒有的,北京也有。

北京是一本內容博大精深的書,一本豐厚得無從讀起的書。

3.與北京人打交道

去北京闖天下,做生意搞經營,要想旗開得勝、揮灑自如,最關鍵的是要了解北京的風土人情和生意經。隻有成為“北京通”,才能讓你如魚得水、如願以償。

北京人是中國人中最愛侃政治的一族,在這點上沒有職業之分,哪怕是一個普通的出租車司機、街頭小販。所以,有人說“政治就像北京人生活中的鹽,沒有它,北京人的生活就會變得寡然無味”。

京派商人不少與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員有聯係,路子廣,信息靈,他們熱衷於做大買賣,而且往往能成功。權力也可以經商變成錢,北京商人的政治神經十分敏感。一個微不足道或與政治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件,他們也能嗅出“政治”氣味。

例如,文化藝術現象最容易在京城引起轟動。上海人一般看文藝就是從“好看”“不好看”的角度去評判。而北京人則是從政治背景、人事關係、領導人態度等各個角度,去分析、去揣摸、去猜測、去評價,直搞得滿城風雨。

由於政治情結的心理纏繞,北京人儼然像是個政治家,朋友聚會就像是政治家沙龍。北京人侃起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就像高山流水,氣勢磅礴。因此,有順口溜說,“北京人侃主義,廣東人談生意”;“北京街頭多口號,廣東街頭多廣告”。北京人腦袋裏裝的除了賺錢外,就是最新最全的政治新聞,胸中存的是獨到的政治見解。有人曾戲言說:在北京街頭,隨便挑幾個生意人,其政治水平都夠得上外地縣長一級的水平。北京商人做生意時,多喜歡帶點官味,愛打政治牌。

就商人而言,關心政治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北京商人常常鑽到政治裏,這勢必導致市場意識的淡薄和遲鈍,而商業行為容易隨長官的意誌變化而變化,對官場負責有餘,對市場負責不足。因此,北京人的政治情緒往往對市場經濟產生負麵影響:企業容易染上投機色彩,表麵文章做得有餘,實幹苦幹精神不足。企業對市場缺乏敏感,官場考慮有餘,市場開發不足。商人缺乏對商業的忠心,官氣有餘,“商氣”不足。

但是,從做生意的這一角度來看,與北京人打交道,倒不能對他們的政治情緒大加指責,相反,更應該去利用他們的這一特性為做生意服務。

首先,在與北京人做生意時,一定要帶點官味,多打政治牌,才能博得他們的好感,這是合作的第一步;其次,要學會搬出古今中外的政治名人做招牌,可以增加企業或個人在北京人心目中的分量;第三,生意場上公司、集團的董事長或總裁親自出麵,北京商人會認真對待,他們會認為自己受到“政治”上的重視,反過來會非常尊重你。

北京人不僅能侃政治,而且懂得幽默。可以說,北京人在中國人中是最具幽默感的,所以要懂得北京人的幽默,也是一種生意技巧。

學懂、領會了北京人的幽默之意,然後再練就一身“侃”功,就能從“侃大山”中與北京人打交道。

北京人最傳神的寫照,莫過於“侃大山”。這是任何外地人所望塵莫及的。他們是侃完了長城,侃故宮,侃完了克林頓,侃薩達姆,直侃得天昏地暗。“侃”是北京人特有的休閑方式,也是談生意的重要形式,它就像廣東人的喝早茶,許多生意往往是從侃中談成的。侃是一種能力和資本,北京的各行各業都有一些知名度甚高的“侃爺”。在北京企業家的聚會上,企業家們往往是爭先恐後,高談闊論,語驚四座。不了解“內情”的人會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而了解北京特點的人就會知道,他們借機在巧妙地做廣告宣傳!

針對北京人能言善侃的特性,與北京人打交道有三點必須牢記:一是要有耐心。北京人愛侃又善侃,侃起來滔滔不絕,沒完沒了。此時的你一定得沉住氣,即使你覺得很無聊,臉上卻不能顯露出來。須知,滿足北京人侃的欲望,是打開生意大門的鑰匙。

二是要善於引導。北京人侃的話題極為廣泛,吃喝玩樂、衣食住行、花鳥蟲魚、奇聞軼事、政經文體,無所不包,無所不有。但在侃的過程中,你要不斷引導對方的話題到自己生意上來,這樣既尊重對方,又縮短了談生意的時間。

三是當心美人侃。從心理學上講,男人在異性特別是漂亮的異性麵前,最容易心慈手軟,放鬆警惕。一個不願讓步的條件,很可能在女人的甜甜聲中妥協。北京商人身邊的麗人善侃,所以,在美人侃麵前,你得保持理智,她不隻是他的“小蜜”,更重要的是他俘虜你的“糖衣炮彈”。

4.最拽北京男人

凡事不能一概而論,話雖如此,但現在講究個概括、總結,要有觀點,更何況北京人自有他的特點,什麼數代古城,什麼偉大首都,什麼經典與凡俗的結合,什麼傳統與現代的產物,這天子腳下的人們,多少受些熏陶。西皮京韻二鍋頭,同仁堂外前門樓,大碗茶噴四合院,說話最衝北京妞兒。現在咱隻侃侃這北京男人。

北京男人,那可不是隨便叫的,擱過去叫爺。現在雖然不興這個了,冷不丁喝一聲,也是爺們兒,拍拍肩膀,那就是哥們兒。

北京男人活得瀟灑。哥兒倆一見麵兒,喲,你小子混得不錯呀,最近在玩兒什麼呢?偉大領袖說過世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北京男人更怕認真。混和玩兒,代表了一些典型心態,最怕的就是太當回事兒了。

什麼艱苦創業,什麼坎坷荊棘,北京人講話,您省省罷,擱我這兒,女媧補天和家裏糊頂棚沒啥兩樣。這種心態,離莊子他老人家的境界也差不了幾層樓了。但玩兒就要玩兒出色彩,混就要混出名堂。走出去是個爺們兒,倒下去是條漢子,一張嘴就是侃爺,一閉嘴就是哥們兒。

老舍是大家,咱不敢說什麼,人那叫經典。可朔爺一句我是流氓我怕誰,風靡大江南北,典型的混混兒,也能興起陣京味兒文化。有人給戴上痞子文學的貴冠,甚至有人直呼曰:王大騙子。煩著呢,別理我,可不是誰誰的專利,滿大街您可著勁兒聽,夠十五個人聽半個月的。

北京男人講究麵子,夠朋友,夠義氣,場麵上的事情,難不住爺們兒。家裏就算揭不開鍋了,有哥們兒找來,哎,借我點兒錢,最近手頭兒緊,家裏老太太一直起不來床,我打算開個飯館兒,二話不說,冒著老婆的槍林彈雨,砸鍋賣鐵也得把錢給湊上,嘴裏還客氣著有事兒CALL我,咱哥兒倆誰跟誰啊,看那皺巴巴的鈔票配上一臉滿不在乎的神情,不用多說話,心裏都是熱乎乎的。可這位回到家,還得琢磨著更難的一關。自己先得給自己打氣,唉,誰沒個用錢的時候呢。

北京男人很容易滿足。說好聽點兒,叫會享受生活,說難聽點兒,也有叫胸無大誌的,有人非要換個角度,愣說是因為懶,咱自己講話著不起那急。北京爺們是很講究吃的,但並不追求原料的新、奇、貴。什麼一蛇三吃,什麼龍虎鬥,統統沒有。隻要黃瓜茄子西紅柿,人人還都會那麼兩手,下得廚房,上得廳堂,但有一條,廚房下可是下,一般都是隻做飯不洗碗,做飯是手藝,洗碗是體力,咱爺們兒丟不起那人。夏天一碗炸醬麵,冬天一桌涮鍋子,總之要吃得熱鬧,吃得盡興,吃得自在,吃得舒坦。天兒熱了,四合院兒裏,爺們兒穿著小褂兒,右手端一隻大海碗(估計有一尺見圓),滿滿一碗炸醬麵,左手拎半根兒黃瓜,院兒裏一坐,小風一吹,那叫有感覺,改句古文,把黃瓜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清晨五六點鍾,工薪一族尚在休息,老哥兒幾個早在公園裏溜達開了。有提籠駕鳥兒的,有聲嘶力竭地票著西皮二簧的,有恍然入定舞著太極老劍的,也有一大早就使腦細胞開始興奮地捉對兒廝殺的。無論城市怎樣的繁忙,總能在街邊的樹林裏,看見享受生活的人們,活著圖個樂兒。

北京男人其實是很多禮的,輕易不會出口傷人。雖然這年頭不像老北京那會兒,見麵兒都爺滿口,但認識不認識的,還是會客氣地寒暄幾句。經常打樓裏出來兩位,一路聊著家長裏短,那位說得快,這位接得也熟,絕無冷場,臨別了還依依不舍有空到家裏坐啊,外人一看,還道是故友重逢,那位心裏話:這人是誰啊?

北京男人傲氣,卻又隨和。隨和在麵子上,傲氣在骨子裏。若是氣氛好,那叫一客氣,來了客人,打進屋開始兩小時後,除了客套話,還沒入正題。關係磁的鐵哥們兒,倒常是滿嘴裏跑龍套,文雅一點的稱為損友。三句話裏,有兩句半是擠兌人的,另半句還得摟草打兔子地誇誇自己。不習慣的,還當是仇人見麵,知道底細的一瞧:喲,這倆是發小兒(一起長大的知交)。

若真是急了眼,人家可不直接開罵,開罵的一般都是準北京人,甚至是學了三言兩語不服不忿的。北京爺們兒可不好出風頭,但又要麵子,所以常擔任程咬金的職位,好打個抱不平。看誰不順眼了,任你是美國大總統,還是清華老教授,爺們兒脾氣上來,天王老子都不管。

這可不是阿Q,打魯爺塑造了阿Q這個人物,拿尺子一量,有一個算一個,似乎都難逃此運。其實阿Q在罵的時候,心裏比誰都怕,是虛的,躲到沒人的地方,還要四處張望。而北京人在罵的時候,心裏可實在得狠,麵對著你不溫不火,信手調侃,心裏可是砍了你十七八刀了。

北京男人的嘴,實在是件利器。和北京爺們兒聊過天兒的都深有感觸。總結一把,大概是損、幽默、海闊天空。

北京男人特別能侃。早就聽說過“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但百聞不如一見,到了北京才知道北京男人真能侃。比如,北京的出租車司機簡直個個都是王朔,他們善談,但不是別的地方的一些人那種沒話找話說的貧嘴,一句平常的話,到了北京出租車司機的嘴裏,就顯得特別有見解,特別有水平,特別有韻味。與北京人聊天,感覺真的享受。還有與北京人聊天,深感北京人“位卑無敢忘憂國”,人人都是政治家,一個個對國家政策走向、當前時弊、領導人的評價,娓娓道來,滔滔不絕。

北京男人做情人,嫌話多;做朋友,熱情過分;做上司,那最慘,能讓他們尊重女性是艱難的。要不就做鄰居吧,門一關就聽不見他瞎扯,有什麼事再打開門求他,他一準兒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