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占領百裏洲(1 / 3)

第十四章 占領百裏洲

戎馬倥傯,分崩離析。先兵屢書勸降信,承林三上百裏洲;楊部走西南半途知返,李頑駐劉巷指路不行。四麵楚歌,分化瓦解降大部,兵臨城下,甕中捉敵困孤軍;煙槍新用,縣府舊政人員登記,夜襲江心,地方兵民畢役求功;聯歡歌舞動地,野戰禮炮鳴天;南北將士死,百戰未留名;登島三日區長誤殺區委書記,中共建政峽江從此改地換天;浩大曆史小事件,激烈動蕩細情節。

百裏洲尚且在7月間的長江洪水中掙紮。守敵盤踞,惟此孤洲。已經確定好的中共接管幹部們,正在期待著島上策反的消息。那裏是李先兵和許多枝江早期共產黨人的故鄉,往昔歲月,多少戰友的鮮血灑在孤島上,現在他們當中的幸存者必將全力收複之,這願望是無比強烈的。

此前,城工部部長朱玉衡,已先後兩次指偵察員楊承林潛人島上,給那裏的兩支敵武裝送過策反信。信的內容均由李先兵代表中共縣委親筆書寫。同時,在敵保安團一營內,還有一連長李明德,是被俘而後遣派,回去做內應的。楊承林送達的兩封信,在嚴西陵、楊正錦這兩位保安團一營的長官心中,已經發揮了作用。另一支漢流武裝頭目李敬波,卻是軟硬不吃,頑冥不化,認不清天下大勢。

李先兵、朱玉衡決定派遣楊承林第三次過江送信,為島上守敵勸上最後一杯酒。此敬酒如再不吃,隻好罰酒伺候。眼下國民黨湖北省保安五旅,命枝江新任也是最後一任縣長朱步賢及副縣長嚴西陵,帶領枝江保安團三個營,也隨十五軍撤往恩施,內中包括駐紮百裏洲的楊正錦第一營。恩施是國民黨湖北省政府的最後堡壘,在抗日戰爭中曾經多次拒敵成功。現在武漢、荊州、沙市、宜昌接連失守,也惟有第二回依賴恩施了。

楊正錦曾兩次接到李先兵的信,時於無人處取來研讀,確是有心率全營歸降。偏在這時上級緊急命令向恩施開拔,反而沒了主意。江北那邊炮火轟響幾天,恐怕派人前去,也找不到大忙之中的李先兵,無人接應,降往何部?而李先兵他們日夜配合四野作戰,一時也顧不上孤洲之敵。

軍號聲聲催人緊,楊正錦一步三回頭,帶領弟兄們向恩施開拔。由新任縣長朱步賢親自壓陣行軍。另一邊,李敬波的地主、漢流武裝不屬軍隊序列,不在編製,無人對他發布命令,自留百裏洲。

有許多人,其人生的命運往往決定在一兩天甚至更短的時間裏。如果楊正錦的一營像二營三營那樣,在朱步賢的催逼下,向西一步一步走得更遠,遠離了百裏洲,那麼,他很可能和那兩個營的命運一樣,不是戰死西南,就足遠赴台灣。李先兵和楊承林也就成了他後半生裏一段模糊的記憶。

說怪也不怪楊正錦一營內部,在行軍路上騷亂起來了。國民黨省保安軍本來就是由各縣地方武裝拚湊收編而成,楊正錦全營官兵幾乎都是酉裏洲人。眼看著國民黨大勢已去,咱弟兄們背井離鄉的,跑什麼大西南!扛槍吃糧沒發了財,起碼咱的命還在,不如還鄉娶妻生娃種田捕魚,如此向西走下去,就剩一死了。這中間,據楊部副官、漢流頭目楊鵬九回憶,曾被李先兵獨立營生俘教育後釋放歸隊的一連長李明德,這時發揮了較大作用。他暗中策動營內官兵騷動罵街,開小差棄槍逃跑。楊部出現人少槍多的現象,一路上,多餘的槍給誰誰不背。李明德又策動楊鵬九副官去做姐夫楊正錦的工作,宣傳解放軍那邊官兵平等及優待政策,勸楊率部回撤,伺機投誠。這一來給了楊營長不小的觸動。他想起了送信人楊承林的忠告,隻要投誠就優待,共產黨說話是算數的!李先兵肯定沒有忘記他的承諾,現在掉頭而返,為時不晚。孤島那邊嚴西陵不就是故意托詞延誤,沒有配合新任縣長朱步賢行動嘛。既然有一連長李明德的聲援策動,就應當停止西進,回師故鄉。一楊正錦終於下定了返島投誠的決心。

這支部隊向西走出數百裏地的時候,在一個叫餘家橋的地方,楊正錦避開縣長朱步賢,深夜召集可靠軍官開會。門外加強了崗哨以後,他在會上說:弟兄們,咱們都是百裏洲人,咱們一條漢子走得脫,咱們的家走不脫。願意跟我回去的,拿個主意吧!一連長李明德首先表態支持營長決斷,二連應和。可惜三連仍在朱步賢控製中,未能赴會議事。說走就走,一連二連立即行動起來,當天夜晚一散會,兩個連士兵一聽說回家,騰地便從草鋪上爬起來,掉頭急行軍抄近路,踏上歸途。第二天又緊走了一天,在鬆滋宿營喘息,當晚派一連長李明德連夜趕赴江北,找李先兵聯係接應投誠。

楊正錦率部回到百裏洲靜等消息。

真懸,他們回來的正好,7月16日,偵察員楊承林等人帶著李先兵的第三封信到達。告知楊部江北多個城鎮已被解放軍全麵占領,明天就要召開全縣大會,宣布軍事管製。楊正錦當即表示:已經決定投誠,隻是人員不一定收攏齊全,槍可以收繳到十之八九。楊承林鼓勵他隨時做好行動準備。

末了,楊承林表示還要前往地主武裝李敬波那裏送信。楊正錦當下告知,去李處十分危險,最好不要去。楊承林決意要去,說共產黨人有任務就必須完成。楊正錦看看阻攔不住,遂命兩名衛兵護送,並把自己的馬牽來,讓楊承林騎用,以便對李敬波形成威懾,使他輕易不敢殺害楊部來人。

楊承林和兩名衛兵打馬而去。

江北。李明德與李先兵等接上了頭。李先兵、朱玉衡見這位數月前教育釋放的內應果然起到作用,很表揚了幾句。即遣李明德返回百裏洲,繼續做好內部工作,命楊正錦部在72小時之內率部投誠。事前會有縣委派許玉山等同誌前往迎接。李明德受命回島。

楊承林等人與衛兵到達李敬波處。送上信函,再陳利害。這位土匪、漢流出身的李敬波態度頑劣如前,聲言要看楊承林第三次來訪攜帶了李先兵什麼厚禮,然後再議。楊承林見好事難成,便放棄規勸。一出李的團部,楊等不敢從容輕敵,立即策馬疾奔。不出所料,李敬波沒敢在團部內動手,卻企圖在野外射殺來客。楊等飛身馳馬,背後槍彈飛來,幸未被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