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決戰(2 / 3)

不久以後,中共四野部隊南進大反攻,各界商紳繼續援助不止,確非被動受逼,實為民心所向。一個政黨的最終勝利,離不開貧農,也離不開富豪,更離不開中間普遍的中產階層。後者的溫情脈脈往往影響著勝負的天平。

這是內部戰爭區別於對外戰爭的地方。

現在該回過頭來,看一看李先兵、朱玉衡他們,在1949年的夏季裏征糧征船忙到了什麼程度。至為幸運的是,《枝江縣誌》的副主編胡良其先生,居然搜集到了李先兵當時的親筆日記。盡管這位縣委書記在戎馬倥傯間不可能多寫,我們僅僅看到了現存的五篇,然而我們已經很滿足了。這五天的日記寫在1949年6月至7月間,正是枝江決戰的最後關頭。所征糧、船數額巨大,殊感驚人。戰爭機器—旦運轉啟動,甚是恐怖。為便於理解,搜集者曾略作添注,更易於閱讀。

1949年6月24日

縣委關於征糧、船隻、政攻(政治攻勢)三項決議。征糧工作。

一、夏征要求。根據目前情況,在漳西江陵西北五鄉中,長眉鄉可全部開征,要求25萬至30萬斤;紀南鄉大部開征,要求20萬至25萬斤;菱湖鄉小部開征,要求15萬至20萬斤。共60萬至75萬斤糧食。地委要求,大軍到達前,在上述地區,夏征100萬斤。按我們布置,相距甚遠。但地委的要求是,在荊沙解放的條件下,當根據形勢發展力求完成。

二、具體步驟、時間。月底分配到戶,7月5日完成。三個會。1鄉代表會,三天時間。一天保民大會,宣傳形勢政策,選出保的代表;兩天開鄉農代加保甲大會,講形勢政策,表明對保甲態庋,把任務分配到保,同時討論苧的負擔。2保民大會,一天時間,講形勢政策,公布保的數字,任務分配到甲,討論分配到戶的標準。31甲民大會,一天時間,數字分配到戶。毛集中(糧食)三天到五天時間。

三、具體問題處理。[集中保管。在殷家巷設一糧站,把長眉鄉分配到戶的六個保的糧食集中起來;其餘地區,原則上集中掌握,分散保存,以保為單位,組織保管委員會,每處存糧以5000斤為限;保糧組織的成分為農民代表、知識分子和能控製的地富保甲。21覊地爲人:征收區以外,屬田征收,以內羈人征收。31逃亡地主,如全家逃亡,其任務另行布置,免得地富藉以逃避負擔。不管全家逃亡或少數逃亡,一律找其親朋家族(負擔),或命令保甲限期交糧。

船隻工作。

二、船隻任務。(需)600隻。已有數字400隻。百裏洲暫未設計入。共有六個單位大埤街100隻,超必接、徐天德負責。各七裏台150隻,用密負責。31馬湖160隻,李思玉、梅祖海負責。《漳河鳳台、萆埤100隻,王勇負責。51菱湖100隻,湯達先、楊元負責。61向左區50隻,劉毅善、徐國炎負責。

二、目前工作。沿江、內湖著重了解情況。菱湖、沮漳河進行組訓。並著手訓練水手,取輪訓方式,每次以30人為限,著重帶頭人開展政攻。

城關。貫通各種關係,組織臨時機抅。迎接大軍看管物資。敵(地方)武裝,原則要求就地維持秩序,大軍來時接收。重點為城關、江口、董市,除運送宣傳品,派代表說勸外,開展有計劃的寫信運動。

我們從李先兵的日記中可以看到勝利前夜的繁忙景象。籌糧和備船自是大軍所需,沿用了敵占時期的農村保甲體係,逐一落實任務。在對敵武裝力量的鬥爭方麵,主導思想並非聚殲,而是用寫信的方法,派出像楊承林這樣的代表說勸,督促投誠,命其就地維持秩序等待大軍收編。顯見勝利已指日可待。日記中閃現著多年堅持地下工作的共產黨人,正日益走向公開化的戰鬥者的昂揚身影。虎踞龍盤今勝者,天翻地覆慨而慷,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一所有的工作都會從忙亂中走向秩序化,天大的困難踩腳下!這篇日記寫於1949年6月24日。

萬萬沒有想到,事隔三日,形勢急轉直下,局麵再次惡化。敵宋希濂兵團猛撲而來,以強大兵力推行華中局部反攻計劃,在國民黨全局南潰之際,李先兵他們這一帶又變成敵以攻為守的北進重點了。中共大軍在長江中下遊陸續南渡南進,宋希濂兵団卻在這裏北渡北進。在沮漳河上建立第一道長江防線。針對此突變,中共四野兵團的對策是:立即改變前不久進軍宜昌計劃,先退讓後撤,誘敵深入,放敵大部北進駐防,然後切斷長江退路,迅速在運動中形成巨大包圍圈,一舉殲滅之。地方黨政為配合作戰,當然也要先退讓出地盤來,準備打大仗。說時遲,那時快,中共四野十三兵團之三十八軍、四十七軍、四十九軍,十四兵團之三十九軍,湖北軍區獨立一師、二師,宜昌軍分區兩個獨立團,約10萬兵力,在十三兵團程子華首長統一指揮下,或改變原定行程,或從休整地點整裝出發,在急速運動中進入指定位置,對敵形成鐵圍,待機殲敵於江北。

李先兵他們怎麼辦?再看日記一1949年6月29日。

今日接地委27日緊急指示:據悉情況有變化,敵人企圖襲擊荊州當陽,兵力較大,你們應掌握情況,提高警惕,用力保存幹部。要求日前準備好:

糧食已集中的全部分散。先遣幹部及病號立即全部擻回地委。

縣委機關輕裝,就地堅持打遊擊。屯向群眾講明敵人瘋狂是暫時的。投誠武裝帶回分區。工作處理要點:

機關輕裝,幹部傷病號19人由龍光同誌先帶走。分下去的幹部回來就走。糧食已集中的,分散保管。

尖工作分工如前,要老許布置河西三個區,萬儀工作隊分回各區。準備就地打遊擊,機關輕裝,幹部隊由賈平同誌率領回地委。據悉,地委及分區已轉移至石橋、馬日、鹽池廟一帶。

1949年7月1日

接地委張、焦29日兩次指示:敵10個師突然北進進攻荊州當陽,一部昨日進占當陽,估計沙市亦會出動。幹部隊除留下精幹人員堅持遊擊外,新派下去的幹部及一些老弱一律擻回地委。一切工作,馬上轉入應付情況,準備戰鬥。其他工作如征糧等暫停,糧食集中了的分散。

今天的布置,以沮漳河東為主要陣地。共劃成三個單位:縣委直接掌握老警衛連在漳東機動;第一區為一個單位;沮漳河西三個區組成一個單位,跨漳河行動。

機關全部戰鬥化,以適應戰爭環境。圈子打大些。向排以上幹部作動員,說明形勢、任務,克服思想上的鐠誤認識。

1949年7月7日

五日六日兩天,與敵戰鬥共三次。五日,我住孟家崗,江陵敵100餘,以紀南鄉鄉長嚴正章為首,聯合長眉鄉王鳳棲、菱湖鄉李修林向我進攻。(注:敵正規軍運動進攻時,敵地方武裝也行動起來配合,在這一點上國共鬥爭路子相同)我哨兵發覺後,七連迅速占領陣地,殺死敵二名,傷敵不詳。敵分兩路逃回。一路在張家山與三區遭邇,哨兵毛九德負傷,送殷家巷,於昨日犧牲,已安埋。失槍二支,班長陳福來丟槍一支。杜萬福負輕傷。

昨,敵十五軍一部,輕裝奔襲二區。該區迅即擻過漳西。敵一船準備渡河,打一梭機槍彈,即退回昨天兩次戰鬥,均由於輕敵,而造成傷亡。

我們從這三篇日記中,看出了中國在1949年間真是風雲激蕩。中共中央這時正在北京城裏安紮辦公地點,毛澤東從京西的香山搬往城內中南海。來自全國的各界代表正在熱烈討論建國綱領,籌備政治協商會議。新的國旗、國徽、國耿正在設計和確定中。有關部隊正在進行開國大典的閱兵遊行訓練。這邊,國共大戰仍在血火中。中國的確太大,啥事兒在發展中都有一個不平衡。

盡管有那麼多的不平衡,曆史的腳步仍會朝著大的方向邁進。從1949年7月初起,中共四野各部隊用不足10天的時間,對宋希濂江北各部完成迂回包圍。包圍圈尚在穩固之中,國共各一個團在當陽一個叫觀音寺的地方碰頭遭遇,雙方展開第一場激烈戰鬥。以此為發端,宜沙戰役正式打響,仗越打越大。李先兵他們剛剛遊擊了10來天,糧食集中了又分散,真邪了門了,現在馬上由退卻轉入大反攻,全力協助大部隊正麵進攻,糧食分散了再集中。擱一般人真受不了,必累垮無疑。而對於李先兵、朱玉衡他們來說,累死也甘心啊!幾十年的殊死拚殺,終於要見個分曉了。且看李先兵日記:

1949年7月11日

江枝宜形勢麵臨根本變化。九日住李家灣,下午育溪以西發現炮聲,從午到晚。移防前,彭家場發現部隊,估計我大軍行動已開始。不久,一一二師偵察部隊魏枓長來信,證明了行動任務。

晚上,靠近龔家灣宿營。大半夜,土匪襲擊彭家場。我部轉移陣地。

十日展,我東北大軍(四野)源源由公路向殷家巷方向前進。我們到達殷家巷時,知三十八軍一一二師先頭,已進到雙塚祠。他們的任務是今晚強渡沮漳河以西作戰。要求我們:

一、集中糧萆。

二、準備搭浮撟器材。

敵人阻擊我軍西渡沮漳河。張家口西岸約有敵一營控製漳河船隻,構築工事。我軍改從台家渡過河,明天占領問安寺。故打敵援任務,不能按時完成。我先頭轉至孫家場附近過河。張家口之敵感受北麵壓迫,於十一日晨放棄張家口陣地。發覺敵走後,我水手浮水而過,將船弄過北岸,開始大渡河。

從這一天往後,我們沒有再發現李先兵的日記有存。估計是忙得不可開交,很少有寫日記的空當了。每天裏各項任務重重疊疊,似乎也寫不過來。倒是有二區萬儀區長的口述回憶,與李先兵最後一篇日記能對上號,可以做為地方黨政最後參加決戰的補充。萬儀區長回憶說:

1949年7月,李先兵向我交代任務,要我們二區在沮漳河上設法搭浮橋,迎接解放大軍過河,進擊枝江、宜昌。因實在沒有條件,任務未能完成。7月13日,部隊來了,我們派向導把部隊帶到張家口,動員老百姓在河東挖戰壕,與河西守敵對峙。我當時隻穿了一條短褲,部隊的方團長就喊我赤臂區長,要人、要物、要船都找我。敵人把船隻集中在了河西,我搞了幾條漁劃子,想衝到對岸去搶船,被敵人打翻了,犧牲了一些人,對岸全是敵人。看到不行,我們就動員百姓拆房子,戰士們抱著檫條邊遊邊打才過了河。大軍從鄭家場、鮮家巷子、張家口分三路過河,中心點是張家口子,犧牲的人不少。從張家口到草埠街上,將近兩裏路,部隊從這裏進軍,群眾都在堤上挖地鍋,燒茶弄飯慰勞解放軍。群眾自覺地給戰士們送雞蛋、送蠶豆、送飯。大部隊過了三天三夜。

衝破沮漳河後,我們做善後工作。一些傷、病、殘和掉隊的戰士要安置。病死、犧牲的戰士要埋葬。仗一打完,召集群眾開會,講情凡是部隊吃了用了東西的,群眾可以憑條子結賬。用了東西沒顧上打條的,可以自報。沒有哪一個農戶妄取多報。

上級又交給我們新任務,要籌集200萬斤糧食,支援解放軍進軍西南。壞分子從中煽動不交軍糧,上邊又催得很緊。下了很大的勁,最後隻完成了120萬斤。糧食集中裝船開到戴家渡,急報又遭遇土匪襲擊搶糧。我聞訊帶領區中隊百餘人,從百裏洲趕到戴家渡,和土匪激戰。打到天明雞子叫,才把糧食奪回來。

這位光著膀子隻穿一條短褲的赤臂區長,在回憶中不僅提到了戰死的官兵,還兩次提到有病死的人員。說明他對於戰役中的病疫印象較深。我們查了一下史料,果然是這樣。一個大時代在急劇更迭時候,蒼天氣象也不同以往。1949年7月的天氣,要麼是暴風驟雨,要麼是酷暑高溫,長江洪峰滾滾,大地瘟疫森森,傳染病侵襲著折磨著來自北方的軍人們。7月17日下午新政權進占董市鎮。縣委組織部長許超出任鎮軍事管製委員會主任,率工商事務管理所主任李誌高等一幹人馬前往接管。李誌高記得很清楚:我們到達董市後,好家夥,大街小巷還泡在洪水之中。長江洪峰剛過,街上水深一般都在一米五左右。麵對一片汪洋,同誌們心急如焚。許超決定,先到祠堂落腳,我奉命帶領戰士進街。原維持會長胡錦洲劃著木船來迎,他以為世道還沒變呢,上來就是老一套,說我是維持會長,特地前來歡迎你們進街。我正在為洪水惱火焦慮,聽他這麼一說十分氣憤,劈頭蓋臉狠狠地給他臭罵一頓,什麼他媽的維持會!老子現在就宣布你是非法組織,馬上取締!這樣,我們是劃著船從東街口進占董市的。七八天以後江水才從街上退去。我們著手整頓市場,逐步恢複營業。

在這裏,共產黨人執政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同洪水打交道。洪水肆虐,疾疫流行,許多北方戰士因傳染病死在前線,卻往往是正麵戰場所看不到的。

正麵戰場上,四野將士分三路進軍,與宋希濂兵團所部展開激戰。滲透、迂回、直插、截擊、奔襲、對陣、圍城、攻堅、巷戰、追擊,一連10多天,從荊州、沙市、當陽、枝江到宜昌,大約百公裏範圍的戰場上,到處是槍炮聲、喊殺聲。從7月4日發起進攻始,一直打到7月19日四野停止追擊,槍炮聲才漸漸稀疏。中間,在圍攻宜昌的大戰中敵致電國防部告急,要求增援。宋希濂本人於7月15日從湖南洞庭湖乘兵艦趕到宜昌,無奈地告知部下,全國已經沒有部隊可以來營救我們了,諸位好自為之吧!殘部遂棄城向湘西、川東潰退。宋希濂將軍在風雨中驅艦逆江西上,揮淚向鄂西川東遁去,至8月初在恩施設司令部,10月下旬被迫經鹹豐退至黔江,向彭水轉移,11月14日蔣介石從台灣飛到重慶督戰,17日派其子蔣經國赴前線給宋希濂等六位將領送來蔣介石的親筆信打氣,但大勢已去,宋部一路退卻,從川東退到川南,兵力越打越少,11月25日退至綦江,12月6日退至宜賓以西,18日退至川康邊境大渡河,次日上午在河畔被俘。

四野當時有戰報概述是役如下:

宜沙戰役。自七月四日我軍從南漳、宜城、鍾祥等地區三路進軍宜沙地區開始,至十九日我軍停止追擊逃敵結束,共計十六日。我十三兵團及配屬各部隊,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毛主席人民、戰爭軍事思想的指導下,在我解放區黨組織、人民民主政權和廣大工農群眾、知識分子及各界愛國人士的支持援助下,克服了糧萆、車船、醫藥及其他軍用物品的困難,冒著酷署高溫、暴風驟雨和高山洪流的困難以及傳染病的折磨,以我軍減員四千人,其中在戰鬥中犧牲近千人的代價,解放了遠安、當陽、江陵(荊州)、沙市、宜昌、宜都、枝江、長陽、鬆滋、公安十城。殲敵一萬五千三百四十三人。生俘敵鄂二綏靖區少將副司令鄭行之、保安十旅旅長劉立輝以下一萬一千四百人。斃傷敵鄂西綏靖區劉效齊以下二千九百八十人。起義、投誠湖北四區專員兼保安六旅旅長周上墦以下九百六十三人。周上墦親率部起義二千一百人。繳獲各種炮六十一門,各種輕重武器一萬餘支。手榴彈一萬五千八百餘顆,子彈六十二萬二千二百餘發,汽車、船隻、馬匹及其他軍用品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