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決戰前夜(1 / 3)

第十二章 決戰前夜

區中隊首領遭淩遲,老戰友複仇亦挫敗;李先兵返故裏重集舊部,地下黨鬧四鄉戰前危急。革命方知尋覓苦,相見倍覺組織親;白崇禧策動華中局部反攻,宋希濂完成宜沙江防計劃;五甲連環保嶽排長遇難,枝江獨立營兩叛徒亂兵;雇民夫黎明前虛張聲勢,開新政雪夜裏誤導軍情;暮鳥投林思歸,男兒望江興歎。大戰前夕重兵死守,雄師未到策反勸降。嚴縣官心存異變,李團總仗勢頑冥,楊營長多重顧慮,淡教官簪死投誠。

日本侵咯軍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民國期間的主要社會矛盾發生重大轉變。

國共兩黨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先是團結合作,繼而殘酷鬥爭,抗戰時期重新合作,複又針鋒相對,說不盡的傷心事,流不幹的男兒血。到了40年代最後幾年間,終於在遼沈、淮海、平津等巨大戰場,展開殊死決戰。總體上看,中共逐步控製了北方大片國土,正在向著紅軍將士們久別的故鄉南方諸省穿插推進;以長江為界,國民黨政權據守南部中國,力保半壁江山。

對於這一時期的曆史,我們從少年時代乃至今日,聽到最多的宣傳,往往是我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大舉反攻,三大戰役決勝千裏,國民黨軍隊聞風喪膽,惶惶如喪家之犬,百萬雄師過大江,我軍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直搗蔣家王朝最後堡壘,試看今日之中國,竟是誰家之天下,總之都是說蔣介石800萬大軍不堪一擊,一觸即潰的。其實曆史要殘暴、殘酷、殘忍得多。宣傳畢竟是宣傳,正如當年紅軍艱苦卓絕到極點,我們仍會說: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吏是浪漫詩歌了,可以看做革命樂觀主義或日大無畏稍神。

向南部中國的推進異常艱難。無論是劉伯承、鄧小平所部的大別山作戰,還是李先念中原突圍,中共正規軍一這時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都不可能達到秋風掃落葉之勢。我們遍查枝江戰鬥,還是敵強我弱,曆經種種失敗。百裏洲上,敵武裝力量直到枝江全境解放之後,才最終放下武器。謝平川等土匪直到解放軍大軍到來前夜,還在洗劫城鎮殺人越貨。

我們從1946年為發端,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查。從《枝江革命鬥爭史略》中得知:1946年至1947年,根據中共鄂豫邊區黨委關於停止發展,鞏固為主的指示,枝江地下黨組織在組織工作方麵沒有大的發展。主要任務是開展反征兵、反征糧、反苛捐雜稅的鬥爭。由此得知這一帶的敵對勢力仍然大大強於中共,慘案不斷發生。

1946年秋,百裏洲以東、荊州之南,國民黨張家場鄉公所抓捕了中共區中隊的指導員劉光海和隊長李洪元,區中隊遭受嚴重損失。劉光海、李洪元落人敵手後,先被捆綁遊鄉,二人宵不降敵,繼之被敵割去耳朵、挖掉雙眼,最後剖腹,壯烈犧牲。幾近淩遲處死。情況傳來,諸將士怒不町遏。前麵寫到的那位堅強的指揮員王展,會同由肖副大隊長率領的鄂西北軍區四分區部隊,急行軍前往殺敵複仇。按計劃設伏後,以武工隊誘敵深人於有利地形,以期一舉圍殲。未料敵將計就計,一部從正麵殺人包圍圈與肖副大隊長和王展等激戰,另有三麵眾兵實現更大包圍,對肖、王內外夾攻,我軍反成被動突圍。在轉移激戰中,肖副大隊長被敵重機槍擊中頭部陣亡。王展接替指揮掩護幹部傷員退卻,部隊損失慘重。一這一仗,本意是集結兵力殲敵,為兩名中隊幹部報仇,結果把一名更重要的大隊幹部也犧牲掉了。戰爭像一台魔鬼般的賭博機。

還有一次,王展和荊南工委書記李純齋、總隊長張炳輝率總隊戰士夜宿野雞廟子,將與西指揮部秘密舉行應敵緊急會議。想不到,派往襄西指揮部送信的通訊員途中被捕叛變,通知引來的不是自己人,而是大股敵軍。戰鬥急促打響,敵強我弱,萬分被動。在拂曉的突圍中,工委書記李純齋腿部中彈,未能脫逃,慘死於敵人刺刀下。

如前章所述,不久以後,王展也犧牲於敵保長的手榴彈偷襲中,直到1949年之後才找到林中遺骨,這裏不再重複。

王展犧牲的時間是1947年夏季。這就要說到1938年間對著列寧畫像宣誓人黨的百裏洲人李先兵了。當年李先兵身份暴露投奔新四軍之後,先後在襄西獨立團任科長,在新四軍五師第三軍分區第一縱隊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任該分區直屬大隊政委,1944年兼任路南縣委書記,率襄南三團及三十三團與枝江地下黨內外呼應作戰,成功圍剿鄭家良匪部,支撐抗日危局直至勝利。1946年調解放軍中原軍區幹部大隊,接受中原局組織部長陳少敏領導。當年隨王樹聲所率第一縱隊曆經中原突圍戰鬥,轉移至鄂西北,歸中原解放軍十五旅,又轉戰於武當山、陝南及秦嶺中部地區,在正規部隊裏受到多方麵錘煉。到1947年2月,這位當年的荊楚學生領袖,已經擔任了中共中原局黨校教育科長的要職。這所黨校駐紮在山西晉城,與豫北交界,意在為解放軍越過豫境南下反攻培訓中高級幹部。因此,當中共各部隊從1947年下半年始,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之際,黨校工作結束,李先兵出任中原解放軍十二縱隊三十八團政治部主任,踏過河南大地,尚著久別的故鄉疾進,重返荊楚。至此,他已經是兩度從山西返鄉了。第一次在臨汾民族革命大學結業後,於1938年回鄉人黨抗日,惟歎勢單力薄。這一次是率部大反攻,要解放全中國,百裏洲彈丸之地,更得解放!李先兵此番心情與上次大不相同,自是豪情衝雲天。

李先兵於1947年底進人湖北,1948年部隊抵達江漢軍區。算一算,從上次返鄉至今,整整10年過去,革命就要成功,定要好好打他幾個痛快仗、漂亮仗!

同誌哥你又盤算錯了。長江浩蕩,黑雲壓城,重兵駐守,死亡陷阱!大軍暫時難以挺進江南。李先兵既是當地英傑,那好,請離開親愛的大部隊的首長和戰友們,轉到地方去,去為大軍南進掃清一切障礙,去同舊的黨政頑匪豪強勢力做最後的殊死決鬥,去做糧草先行官,去做新政奠基石,去汙泥濁水之中開辟大軍立足之地,一句老話,去敵占區開辟工作,組織鬥爭,去衝破黎明前的黑暗。

你孤獨嗎?中共已非昨日,雄師就在身後,你不孤獨。然而,在你同故鄉瘦弱的早已相知的地下黨員們會合後,必陷於大敵重圍之中,你們仍然是當初的那支孤軍。與過去不同的是,敵人已經殺紅了眼,將更加凶殘無度。

就這樣,李先兵剛剛返回湖北,即受命轉入枝江地方工作,軍地兩兼,先擔任江陵、枝江、宜都三縣江北地區聯合大縣縣長兼中共縣委副書記。不久三縣分開,李先兵出任中共枝江縣委書記,曾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個地方指揮部的政委。就在這時,李先兵與那位曾在馬克思畫像前人黨,長年堅持地下鬥爭的朱玉衡會合了。朱玉衡任枝江縣委城工部部長兼公安局長。兩人聯手奮戰,開辟了中共枝江江北第一區。這位城工部長當時還做了一件重要工作,就是暗中派出人員,秘密尋找聯絡在恐怖狀態下失散四鄉的地下黨員們,使之盡快歸隊,以壯大力量,接受黨組織的新任務。一經聯絡,效果可觀,那位李先兵介紹人黨、曾打入趙益之內部的鄒開峰歸隊了,那位曾在八年前組建過抗日鄉政府的鄉長李誌高,一回來就又當了新鄉長;甚至早在20年前率領民眾吃大戶的總指揮徐國炎也重新出山,而且這位大革命時期的前輩出手不凡,很快就成功地策動了國軍江北自衛隊梅鬥南中隊反正投誠。這些長期處於劣勢,曆經多年風雨而幸存的共產黨人,真是千錘西煉,百煉成鋼,太堅強,太能幹了。在那時,為什麼無論多麼強大的力量都不能把共產黨人整垮,這簡直是一個世紀之謎、世界之謎,至今仍不易玻解。而在今天香風美雨時代,少數共產黨人倒是挺不住勁兒。

李誌高鄉長對這段特殊經曆有一個回顧:一天深夜,我家突然來了三位不速之客。經介紹,得知他們是受朱玉衡之命,前來聯絡五師突圍時回家隱蔽的同誌。這使我又高興又生疑。高興的是我自敵人打散後隱蔽以來,天天盼望歸隊的心願就要實現,可疑的是來者空口無憑,敵人對付我們什麼辦法都用盡了,不敢輕信。三人中我隻相識一人,但現在不明他的底細,另一人隻聞其名,第三個人索不相知。我不冷不熱示意如果這是真的,請轉告劉真、李先兵、朱玉衡等首長再行聯絡。他們走後,我坐立不安,終於在一個星期後,朱玉衡派秘密聯絡員送來了親筆信,我看了又看,精神大振,向來者要求馬上給分配任務。聯絡員傳達領導指示為三條,一是立即恢複組織,調査登記船隻,為大軍南渡長江做好準備;二是調查地富鄉紳存糧情況,摸清底細;三是通知附近地下黨員和突圍後隱蔽同誌隨時歸隊。不久,以趙必揚為首的支前工作組開始行動起來。

聯絡員走後,我們曾多次設法與先兵、玉衡直接取得聯係但直到1949年2月才見到他們,大家都激動得不行,真是革命方知尋覓苦,相見倍覺組織親啊1當下我們就做出決定,幹掉本地鄉公所,建立新的區鄉政權。說幹就幹,李先兵帶來了一個連,當晚就端掉了維新鄉公所把繳獲的武器彈藥充實給了我們。次日,成立了我們的區政府和三個鄉公所,我再次被任命為一名鄉長。

革命方知尋覓苦,相見倍覺組織親,李誌高說出了這樣的話,給人印象特深。

不幸的是,這次新成立的中共鄉村政權仍不能堅持下來。江防重地,寸土必爭,形勢越發展,鬥爭越慘烈。敵數倍、百倍於李誌高他們的區隊武裝。他們在1949年2月6日晚襲擊敵鄉公所,次日成立新政權,僅僅堅持到3月10日,李誌高他們就奉命撤出地盤,向新組建的縣獨立營靠攏,以便集中有限兵力握成拳頭。縣委在當日會議上宣布了撤消區鄉政權的決定。李誌高的新職務隻擔任了一個月出頭。

局勢相當嚴峻。1949年的上半年,國民黨在長江中遊地區強力推進華中剿總司令白崇禧的華中局部反攻計劃。剿總副司令兼湘鄂邊區綏靖司令官宋希濂之十四兵團進而完成宜沙江防計劃,該兵團第二軍、第十五軍、第七十九軍、第一二四軍駐守武漢以西長江南北兩岸。江上建立海軍哨卡,有兵艦日夜在江麵巡邏。進入7月,宋希濂指揮各部開始向枝江以北諸鎮反攻,二軍九師、一六四師向北推進至沮漳河畔,為守衛長江建起第一道防線,以遏製解放軍南進鋒芒。同時,堅守枝江及百裏洲本土的為十五軍和七十九軍各一部。以上均為國民黨正規作戰部隊;另外,敵軍尚有省、縣、鄉三級地方兵力聯合駐守,也十分凶頑。而李先兵所率中共地方武裝經過組建、調整又合並指揮,總共隻有—個獨立營,而且武器不全,卻要麵對多股強敵作戰。

強敵難克是一,五甲連環保難玻是二。這是國民黨政權在緊急戡亂期間,雖勝算渺茫卻困獸猶鬥的殘酷舉措。如前章所述,每個鄉大約管轄10個保,每個保下轄10個甲,每個甲10戶至20戶不等。五甲連環,知情必報,一戶不報,幾十戶遭殃,輕則課款,重則殺頭。這一招非常凶狠,往往使中共幹部和軍人無處停歇。1949年5月25日,敵福山鄉公所得到連環報告,鄉長又急調敵武裝夜襲,致中共老幹部徐國炎及鄭伯林、徐宛臣等人受困,突圍中鄭伯林、徐宛臣被捕。獄中,鄭受盡嚴刑拷打,寧死不屈。二人被殺害於中共大軍進攻前夜。

另一位五甲連環保的受害者是東北籍解放軍排長嶽士芳。估計應屬四野渡江先遣部隊。這時已經是1949年6月了。年過40的嶽士芳排長身染重病,與部隊失去聯係。而他沒有退卻,仍然向南、向南,獨自一人堅持追趕部隊。步槍背在肩上,手槍挎在腰間,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從黎明一直走到傍晚,進入枝江地界。步履沉痛,病體虛弱,實在不能走了。在蒼茫暮色中他夜投湖村陳士學家。該鄉第八保一個姓羅的保隊副得知後,立即報告當地鄉民團頭子畢祖海。一中間的過程不必說了,入夜,畢祖海派人來騙嶽排長,假意同情解放軍,對嶽謊稱:哎呀,國民黨的兵打過來了,快出來躲躲!這位從東北戰場遠征長江的野戰排長哪裏知道此地的凶險,帶病起身轉移。不防備間,頭頭發一聲喊,多名鄉兵一擁而上,繳了嶽排長的長短槍,細麻繩捆牢後,架至一口村井旁,剝光衣服,投入井中,鄉丁們惟恐這位東北大漢不死,竟在投並前,把一扇石磨拴在了嶽排長的脖子上!這位孤獨的野戰軍傷病員在遙遠的江村遇害。

嶽士芳排長犧牲後不到一個月,他的戰友們橫掃枝江全境,中共正式建立政權。新政府嚴追嶽排長下落,破案後,抓獲犯罪嫌疑人畢祖海等七人團夥一世紀之末的新說法。當時還談什麼嫌疑人,嚴命殺人犯畢祖海下井打撈烈士屍骨,少一塊骨頭都不行!嶽排長的屍骨被一一摸齊,送上井口,排成人形,白布裹了,厚葬追悼。至於畢祖海等,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綁赴刑場執行槍決。這個村子改名為英雄村沿用至今,一座緬懷嶽士芳排長的紀念碑前,時有鬆枝花簇。

1949年的歲月。李先兵為首的中共枝江黨政軍全部武裝力量隻有一個獨立營,日夜與強敵周旋。然而就在距他們兩日航程的長江中下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屯兵百萬,整裝待發,完全不是中遊一線李先兵他們這般狀態。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拒絕在談判協定上簽字。4月21日淩晨,上述中共各部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公裏的戰線上發動總攻。萬船齊發,強渡長江。到這時,無論多麼密集的炮火也不能阻擋中共大軍南下風暴了。毛澤東詩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正指斯時。國共兩黨幾十年的征戰格局發生急劇變化。4月23日,二野將士占領南京。國民黨中央先後在這裏盤據22年,不久前剛剛舉行了那場國民代表大會,競選代表的種種簞故猶在耳畔。5月17日攻克九江。同0,四野十四兵團奪取武漢。5月27日,中共名將陳毅率軍進占東方巨城上海。至此,國民黨武漢以東長江中下遊防線全麵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