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群雄戰寇(1 / 3)

第十章 群雄戰寇

史冊彪彰湘楚尚武,當代豪強兩湖壯烈;雄俠遊勇九路殺敵自立門戶,戰區政策人頭活虜槍贈兒郎。趙益之死守百裏洲日軍挫敗,飛行員迫降淪陷區奇兵救出;張纘嚴明軍紀舍愛將,倭寇禮敬戰神畏忠魂;鄒大漢虎躍獄籠多創建,國五師官收義士少真情;戰時管製人在營中坐,國難商機利從江上來;賊侵孤島火焰萬丈,刀屠五載創痛彌深。珍奇野戰史,疏忘後來人。

這是一個夏景天氣。日軍轟炸機從武漢編隊起飛,沿長江一路向西。日軍飛行員在晴朗的藍天下神態悠閑。沒有地麵炮火的阻擊,盡可以飛得低一些。婉蜓的長江和兩岸綠色的原野,使他們增加了對於異國遼闊疆土的認知。一片片港口城鎮的屋頂,排列成某種圖樣,像是上帝之手撒落許多寶石。飛行員們覺得觀察這情景要比枯燥的訓練課有趣。圖表和耳機裏的指令都提示他們荊州已過,即到枝江。盤旋間,飛行員們的手熟練地撫摸著投彈鍵鈕。按照訓練課上的教程,準備,開始,寶石群中升起千百朵灰白煙團,像什麼花朵。他們聽不到每朵煙團發出的聲響。在規定的時段內,彈倉空了,彈數表回到零位。帶著一些軍人的遺憾,機群返航歸去。天空還是那樣的。

次日,機群又裝彈向丙飛行,到宜昌去。掠過枝江時,他們看到了已經熟悉的地貌,江麵兩側是綠岸,江水中間有一片大洲島,細看那些寶石們的排列,圖形在昨天的破碎中發生了變化。

一連多口,還是這類課程,要麼在枝江返航,要麼在稍遠些的宜昌掉頭。去時候發動機的聲音要沉重些,返航時彈倉空了,飛行員們便聽出了輕鬆。有幾次,飛得又遠些,那是一個叫做恩施的目標,還有一個目標叫重慶。反正完成這類投彈課程都是重複的。

枝江的集鎮多在長江北岸。人群在奔馳中普遍護著頭頂,失去方向感。古老房屋在爆炸的血光中屹立著,主人沒有死盡,它們就不願坍塌。機群一次次地飛來又離去,楚人們心中的仇恨逐漸代替了恐懼。

不久,機群來得少了。北岸官道上,地麵部隊日軍第十三師團的人車跟進而至,塵土飛揚。楚人所有的仇恨終於找到了進發機會。枝江大地上到處響起奮勇殺敵的呐喊。日軍隻好在北岸修築更多的據點,從各地抽調部署更多的兵力駐防。中國軍隊全部撤到長江南岸,一部分留在南北之間的百裏洲上。最後撤離的十幾名士兵在向西逃難的老弱病殘婦女兒童當中嘶喊著:同胞們,不要慌!年輕的後生們,報國從軍啊!我們一定會打回來的!

中國軍隊與日軍隔大江相望對峙。

身材高大的趙益之,黑矮的鄭家良,長腿謝平川等大多數荊楚漢子沒有隨同逃難潮流而去,他們壓根兒也不想參加什麼國軍。他們的血很旺,直湧向頭頂。殺鬼子,一定要拉起隊伍殺啊!我們說不好別的省區的情況,在這一帶,先後崛起的民間抗日武裝足有上百支,榜上有名的強硬隊伍不下十幾支。少到幾十匹快馬,多到兩三千官兵,有近萬條漢子拿起了刀槍。四條江河與湖南湘軍交彙著楚國先祖的抗敵傳統。這些隊伍中,除少數確厲慣匪外,大部分隊伍開始時就是要抗日,被稱為匪部,是後來的統稱,是發展變化之後的古怪悲劇。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從不被稱為匪,是由於他們都較深地參與了抗日的國事。其實張家原先本是遼西之匪,這裏不議。

荊楚之地,湘鄆兵民,確是英勇。在現存的枝江眾多史料中,我們沒有發現成建製地為日寇作奸的偽軍。不是說無人當漢奸,而是絕少,稀有此類的記載。其先祖們即是寧為匪,不為奸,氣節儼然。近鄰湘人晚清傑出代表潭嗣同,為愛國圖存大喝一聲:萬物昭新天地曙,要憑南嶽一聲雷!驚天動地。譚慷慨赴死時高吟: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就不僅僅是兩湖人的英豪而是整個民族精神的光焰了。陳獨秀先生稱讚湘軍是最敢紮硬寨、打死戰的鐵旅,晚請楊度有名句說,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被編入民國的小學課本傳唱。三湘名臣曾國藩組建湘軍,電風飆舉,刀槍操練,有時評驚呼,好啊,儒臣從戎,翰林變作綠林了!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在長沙親率飛虎軍抗金,壯歲旌旗擁萬夫,為江上諸軍之冠。經過了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許多歲月,湖北黃安,因誕生眾多中共能征善戰的元帥、將軍而亦稱紅安。湘鄂忠義,氤氳千載,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彼日寇倭賊,斬汝頭顱祭楚劍,楚雖三戶可亡秦!

說到頭顱時,便有一段話講。百裏洲南岸所駐國民黨第六戰區七十九軍等部,針對江北各民眾抗日陣營素有忠勇傳統之團隊,專門製定了數項獎勵政策,公諸江北各部:凡殺日軍一名,提頭顱來獻,獎快槍兩支,彈藥若幹;凡活捉日軍一名,押解過江來獻,獎快槍四支,彈藥足備。有政策開路,江北健兒殺敵積極性更高,甚是合算,那時節槍就是最值錢的俏貨。即是說,殺倭寇五名,不但可得敵人所佩五條槍,待包袱皮兒裹了首級,快船兒過得江去,合著三三見五,就成了15條新槍。如將敵寇打暈藥翻了,細繩兒捆去活口,五個鬼子競可得槍25條!別說充實隊伍,即是倒手槍彈也值不少銀兩,眼見得正是賣方市場,有多少條槍也賣得好價。所憂者,江北這廂斬敵刀客、職業殺手眾多,有這等好買賣,快手們裝得頭顱滿艙去了,江南軍部、師部們可兌得了現?不要給了政策又打白條才是。

事實上,國軍以此為例,大大加強了趙益之部、鄭家良部和數不淸的小股部隊的軍力。趙部十幾挺德國造的重機槍,還有40挺輕機槍,11門迫擊炮,肯定從民間是搶不來的。這位趙益之很精能,有頭腦。光是活捉的日軍戰俘,他就押送給江南兩批。別人恐怕隻能是提著死後的人頭了。正是依靠優良的裝備和勇猛的將士,趙部多次敢於同日軍正麵作戰。日軍第二次攻打百裏洲時趙益之親臨馮口督戰,命機槍大隊長曹雲必在高家套陣前死守,不準撤退半步。敵重兵強攻高家套,曹雲所部誓死抵抗寸土不讓,激戰兩天兩夜沒有停歇,直至侵略者潰退。

還是趙部,更有精彩戰例。當時,有國軍偵察機飛赴江北執行任務,在飛返六戰區長官部恩施途中,機器發生故障,被迫降落在淪陷區,中國飛行員被日軍俘獲。那時,我方飛行員多稀貴啊。消息逃不出趙部耳目,飛報趙益之。趙立即製訂解救方案,決定在日軍解送飛行員途中,選擇有利地形設伏攔截。趙、日雙方均為完成各自任務派出精兵強將。戰鬥打響後,激烈異常,趙部正麵以極強火力攻擊牽製敵軍,同時派出另一支小分隊,快馬疾風飛人敵陣核心,中心開花斃敵搶人,內外結合猛攻猛打,動作迅雷不及掩耳,硬是從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陣中,把這位國軍的空中寶貝給搶了出來。戰鬥幹淨利落,戰術配合極為得當。趙部嚴密護送這位死裏逃生的飛行員,安全抵達國民黨第十集團軍駐地,趙部因而受到六戰區長官司令部的特別嘉獎。

趙益之在百裏洲總部大宴賓朋,論功行賞。趁著酒興,主動出擊,渡江襲擊北岸敵江口鎮中心據點,雖未攻克,仍致敵以重創。趙部一批將士在這場強攻血戰中殉國沙場。

我們不能由於後來成為大土匪的趙益之本人與中共枝江地下黨最終沒能走到一起,因此就輕略了其部眾在抗日血戰中的功績,更不能忘卻民眾們的英勇犧牲。他們也是長江兒女奮起抗戰直至最後勝利的組成部分。

趙益之、鄭家良等部從抗戰起家,得到了國民黨軍政的獎勵。另有不少小股武裝不斷殺敵擴軍,也可歌可泣。讀者還記得那位叫楊濤的區長,其合法的自衛大隊因涉嫌赤化被強令解散。內中漢流骨幹、手槍分隊長張纘誓要抗戰到底,他毅然放棄了已經分配好的國民黨部隊的後方工作。因這支部隊駐防的地點遠在恩施,當時的湖北省府與六戰區長官部在武漢淪陷後一同過往。那裏要相對安全,很少正麵對敵。這不符合張纘的心願。他以30多條步槍和兩挺機槍,在百裏洲北岸敵占區遊擊殺敵,人稱張部。後國民黨縣政府派遣軍事科長帶長短槍60支,輕機槍兩挺混合成立遊擊大隊,並肩作戰。到1944年7月,長江南岸國民黨部隊又派一個連兵力協助張部聯合行動,聽從張纘指揮,實力進一步增強。

這位張鑽軍紀格外嚴明,他自己穿布衣,剃光頭,生活儉樸,隊伍駐紮後,百姓不辨誰為張纘。我們從退休教師張東明先生整理的史料中得知,他堅決不允許部隊像土匪響馬那樣欺擾當地百姓,惟以抗日救國保護家鄉為宗旨。手下一名中隊長鄧西侯,殺敵勇猛屢立戰功,隻是匪性十足,兩次強奸良家婦女。這一回,又將村民之妻奸汙。張纘揮淚將鄧示眾槍決,以正軍風;一事務長貪汙貨款,蠻奪民縝,張下令槍決不貸;一曾姓班長也因強奸民女被槍斃;其族侄張世孝,匪性不改,深有罪惡,百姓痛恨,張纘怒斥其罪,當場處決。張纘保護鄉裏,嚴懲犯紀的做法,深得民心,既是一種遊俠愛鄉親民的傳統體現,又有現代治軍的新風。土匪搶劫中殺死耕牛兩條,張部趕到時匪眾聞風逃竄,留下死牛未及剝食。張纘心疼地給了牛主600元錢,稱:算我們買了吧!始命部下抬回分食。抗戰數年間,幾個鄉的百姓與張部唇齒相依,協同一體,連續擊潰多次日寇來犯和土匪們的聯合進攻。在張部活動區域內,威震強敵,人民得到了局部的、相對的安寧,身處戰亂的喘息中,農民可以耕耘收獲了。

日軍屢敗後,力求誘降張部,遭到嚴詞拒絕。張部豐衣足食,軍風整肅,大大提高了戰鬥力。1944年夏夜,張部做充分準備後,連續攻克日軍安福寺、橫店子兩個據點,全勝而歸,大大出乎日寇江北指揮係統意料。張部把從日軍手中奪回的糧食分給了當地備受欺淩的農民群眾,更是一般慣匪不可能做到的。張部的正規與強悍引起日軍高度重視,改換手段偵察張纘行蹤,曾收買威通#纘繼母之子前來刺探,反被張纘捕獲,立斬於馬下,大義滅親,正家法報國門。

諸計無施間,日軍調集重兵,在一個秋霜凝結的早晨,合圍張部。戰鬥極其慘烈,張纘膝蓋被擊碎,仍抱著機槍向敵掃射,掩護眾弟兄突圍。打到最後,張纘身邊隻剩一名中隊長了。無法抵禦多路敵軍包圍逼近。這時已是午時,明晃晃的太陽照射著四周無數的鋼盔,張纘看得清楚。當日軍從四麵八方越湧越多越逼越近時,敵指揮官與張纘四目迸火。張纘對中隊長譚英大聲命令說:老譚,有骨氣!誓死不做俘虜!兩位已是血染全身的戰友,鎮定地用手槍抵牢了自己的心窩,連發兩槍,自殺殉國。楚魂震敵膽,熱血沃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