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支手槍與四個叛徒(1 / 3)

第四章 一支手槍與四個叛徒

辛亥革命顛覆帝製,誰來填補權力真空?王天培駐軍留訓令,國民黨基層建組織。王昌麟知難而退,共產黨鄉村紮根。段德昌首戰奪槍拉農會,百裏洲殺出前衛非黨人;先革命,後入黨,張子明夫婦勇獻身,力量殊,風雲變,困境中戰友多叛徒。理想高於夭,現實險如獄;革命開端勢凶險,農工啟蒙路正長;從來曆史演荒唐,江洲上下歎悲傷,國共兩黨真忙。

說湖北省在民國前期和中期災荒連年苦難深重,這其中,自然包括宜昌、荊州和枝江縣這一帶。百裏洲橫臥在大江波濤中,少不了是個首當其衝的苦主。這湖北省算不算最倒黴的?還不算。竺可楨老先生早在1926年即指出,中國曆史上發生災害的空間分布,大致上離不開西北高而東南低這個地理現實,水旱兩災又是最主要的禍害。說水災,發生次數最多的前18個省份,依次是: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湖北、陝西、江西、湖南、山西、福建、甘肅、雲南、廣東、四川、廣西、貴州;說旱災,前18位排名稍有變化,依次仍是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湖北、陝西、山西、安傲、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甘肅、廣西、雲南、廣東、責州。這些省份在辛亥革命以後,是共產黨人最主要的活動區域,其中有眾所周知的幾個省,不是革命策源地就是革命根據地,誕生革命先驅和骨幹分子最多,革命大業正是在這些災難頻仍的省份從弱小到壯大,從失敗到勝利的。

湖北省在如上各省的排名是水七旱六,比較靠前。辛亥革命首先於湖北武昌爆發,不細說了。這裏同時是國民黨人和共產黨人最早的活動區域之一,也毋庸置疑。湖北勢通九省,武漢曾是一個革命的大軸心,兩黨的早期合作很紮實,軍事鬥爭也發軔最早。兩黨喊出的口號都很—致,如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打倒貪官汙吏!擁護三大政策一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等等。我們將對上世紀中國最重要的這兩個政黨,做分別描述。最起初的情景是怎樣的?先說國民黨人初到枝江再串洲的故事。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幾千年的封建帝國轟然坍塌。然而中國這麼大,誰來填補浩大的權力真空?孫中山先生等革命者,一時不可能控製全國。於是新老軍閥齊1:陣,搶奪和分割各省地盤。枝江縣駐有北洋軍閥的縣政府,並擁有自己的武裝,為胬備隊,統治著十幾萬順民。曆史在大轉折時候正是這樣,總體上是前進的,局部的事則並不盡然,辛亥革命送走了皇帝,迎來了軍閥,國事日非,世道大亂。但是不管怎麼亂,各種新思想總算洞開了舊中國的大門,新人群體成長起來。不亂個十年)年甚至更長時間,談不上改朝換代。

1921年夏,中國共產黨成立。國民黨人算是有了世紀伴侶和對手。1924年春,中國國民黨也在廣州成功地舉行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兩黨首次合作,通力推進中國革命進程。

盡管在全國絕大多數軍閥統治的省市中,國共兩黨均處於秘密狀態,同稱為黨的地下工作者,但火種燎原,勢不可擋,兩黨聯合起來,辦了許多大事。他們一起創建黃埔軍校,一起發動農民運動,一起鏟除土親劣紳貪官汙吏,甚至還可以跨黨加人友黨。年輕的毛澤東就是在這—時期,在廣州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的。他們共同的理想是革命,雖然對革命的含義有著不盡相同的解釋。他們共同的敵人是新軍閥,這一點卻是驚人的一致,於是雙方將領聯合作戰,成就了偉大的北伐。

1926年秋,在蔣介石領導下,國民革命軍也就是北伐軍占領武漢不久,中國共產黨第五次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許多中共領袖雲集武漢。國民黨湖北省黨部成立,負責人鄧演達。共產黨湖北區執委會成立,負責人是誰也盡可以查到。友好中的兩黨一麵聯合作戰,一麵在全國各自發展著黨的組織。

西地區兩黨最早的火種,都是伴隨著北伐軍王天培第十軍和夏鬥寅第十四師的進軍而播撒的。軍人攻戰,東風勁吹,黨員建黨,來者不拒。

在枝江檔案館裏,珍存著一份北伐第十軍軍長王天培的《訓令》,向今天的我們宣講著大革命的征戰史,讀來十分精彩:

天培束發講武,壯歲從戎,荏苒迄今,已逾卅載。與我諸將士同甘共苦患難者,亦十有餘年矣。溯自辛亥革命首義武昌,追隨諸先烈諸同誌,血戰三鎮,力守孤城,出死入生,奠定民國癸醜之役;冒險燕都及至護國護法,轉戰川湘,馳驅黔桂,冰雪瘴疾,艱險備嚐。蓋以天職所在,矢我忠誠,貫徹主義,完成我諸先烈未竟之誌。無如軍閥官僚甘為帝國主義者之工具,使我民眾益陷於火熱水深、萬劫不複之境,此我諸將士家庭親友之同災也。故我軍此次在川,力免無謂之犧牲,毅然會師北伐。當經黔湘,沿途軍匪攢行,餓殍遍地,死亡枕藉,民生疾苦,言之慘痛,此亦我諸將士親見親聞也。雖曾力除匪禍,順拯孑遣,然大敵當前,不能不暫舍地方善後而圖國家根本。幸我諸將士不避苦疫,不辭饑餓,露體跣足,萬險千辛,遠隨三千餘裏以至湘鄂。此無他,無非共體總理遣訓,與我友軍諸同誌實行全民革命工作,以期早達救國救民之旨而已。願我諸將士力速黨規嚴守軍紀,秋毫無犯,愛護人民,萬眾一心,努力奮鬥,務使我民眾免除一切痛苦,成立健全之國家。臻進人類之幸福世界之和平,於茲是賴。徹特黨國之光,曆史尤有榮焉!天培不敏,願我諸將士共體斯旨,共各勉旗。

國民革愈軍第十軍軍長

國民革命軍左翼軍前敵總指揮

王天培

這位王天培軍長是不是黨員,待考,他所率大軍與哪個黨走得近些,也關係不大,我們通過他的(訓令》,知曉了當時的大趨勢就是了。打倒軍閥,成立健全之國家,是整整一代人的胸懷抱負。

北伐軍一路過關斬將摧枯拉朽,迅速收複荊州、宜昌等地,大革命的狂飆席卷枝江。時在1926年秋。

國民黨省黨部即派人速往枝江,聯係進步青年,組建地方黨組織。說來湊巧,第一個受命前來枝江發展國民黨地方組織的人,與共產黨內的毛澤東竟是同姓,也姓毛。這位毛先生住在了百裏洲北岸對麵的江口鎮,很快把工作開展起來了。江口鎮上有一批向往革命的進步青年。為首者名叫晏子為,他曾在前麵的章節中為我們講述過江口商界的繁榮。其父親做過江口武漢商幫的會首。眼下,在綿綿秋雨中,晏子為和夥伴們主動前往毛先生住所拜訪,成為枝江縣第一批國民黨員。這位後來成為湖北著名書法家的晏子為先生回憶說:

毛先生向我們熱情地宣講北伐必勝的局勢,宣講國民黨各項進步的政治主張,也講到了國共是合作一致的。我們都表示讚成。很快,我和甘文叔、皮叔穎、朱華先、李仙洲、嚴西陵、朱秋雲、劉筱三等人,都加入了國民黨。那時,對人黨青年根本不需要考核審查,來者不拒,登記之後就算是入黨了。所以,不同的動機,各式各樣的身份,啥人都有。百裏洲上也有不少青年人黨,還成立了百裏洲黨部。我在江口區黨部做宣傳委員。

晏先生的回憶告訴我們,國民黨發展地方組織,最早時是自下而上進行的。先有區黨部,到第二年即1927年春,在縣城舉行了首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縣黨部。首次黨代會有200多人出席,選出了百裏洲人楊璧璋做國民黨第一任枝江縣黨部書記長,宣傳部長賀叔麟,並設有青年部、農工部等機構。

資深國民黨員晏先生還回憶說:

召開代表大會,革命熱情很高漲,一致決議,要求槍斃對抗北伐的北洋政府命官秦子衡和警備隊長關宏升。新縣長鄧卓群覺得輕易殺人不大妥當,把他們押解到省府去處置。百裏洲上沒收了地主周體泉的家產,押到街頭遊街示眾,董市鎮上用同樣辦法鬥爭了劣紳時伯弼,江口鎮上公審了商會會長廖哲夫,真是非常地熱鬧。

黨部成立了,夏鬥寅部隊還派了一個連來守衛,門口設衛士站崗,對黨部委員進出都要持槍敬禮,好一陣神氣呢!會議室裏懸掛孫中山畫像,兩側有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的對聯,橫額是天下為公。四壁埔上貼滿標語,主要是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鏟除貪官汙吏、打倒土豪劣紳等等。黨部的主要工作是組織成立各類工會、協會,到四鄉組織農會,舉行遊行示威,高呼口號,大唱打倒列強的革命歌曲。和共產黨所做的工作差不多,都是發動群眾,發展組織,動搖舊的封建統治。兩黨之間正在合作中哩。

晏子為等青年們並不知道,鄧演達等人領導下的湖北省國民黨體係,與蔣介石並非同一個派係。即我們後來通常講的國民黨中有左翼和右翼,或日左派和右派。其右的方麵是與鄧演達等體係對抗的,更是與共產黨對抗的。

果然,國民黨枝江縣黨部成立僅數月,蔣介石便在上海公開屠殺共產黨人,史稱四一二政變,國共兩黨合作破裂。寧漢合流後的國民黨不僅要鏟除共產黨人,還要打擊國民黨內的左翼體係,湖北省黨部鄧演達等人也是蔣介石的敵人。

湖北成了鄧演達與共產黨人聯合反蔣的陣營。國民黨枝江縣黨部公開叫響了打倒蔣介石的口號,張貼倒蔣標語和風雨珙搖中的蔣介石等漫畫,推動反蔣浪潮。蔣介石立即把槍炮對準湖北,實行鎮壓。其主要軍事力量來自四川軍閥楊森,出師為蔣作戰,迅即由四川攻人鄆西。枝江駐軍夏鬥寅部隊也公開投蔣,抓捕國民黨縣黨部成員和共產黨人。原北洋政府舊勢力也乘勢反撲。形勢急轉直下,大革命變成一場混亂的剿殺。打倒新軍閥的口號就是針對這種局勢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