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凶殺案 4(1 / 3)

第七章 凶殺案 4

項從德的誌願者行動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在白蕊的建議下,2010年,在氣候暴熱的夏日裏,根據學生們的要求,項從德帶領八十多個孩子到上海參觀世博會。由於他的精心安排和照料,大家安全健康、無一病倒,同學們既增長了知識,又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後來,項從德決心要做的是,選擇出版社,將作文結集成書出版。他希望讓災區孩子們嚐到成功的快樂,以此驅走地震給他們帶來的心靈陰影,重樹他們生活與學習的信心。他聯係了多家出版社,終因種種原因無果。令項從德十分感動和感激的是,他遇到了知音——中國××出版社。他從網絡上隨意找到了該出版社聯係電話,接話人即把他的電話轉到了甘社長辦公室。社長問他:“你怎麼想起要出這樣一本書?”項從德略為深思以後回答:“我想樹立一些精神層麵的東西來鼓勵人。人總要相信些什麼才行,才不會在混沌的生活中失去方向,跌入未知的黑洞裏。”

令項從德大喜過望的是,社長聽了這話之後,即邀他赴京細談。更出乎他意料的是,他與甘社長僅談了十分鍾,對方就當場拍板決定,破例免費出版此書。該社高度的時代敏感性與社會的責任感鼓舞了項從德。他在工作日記中寫道:“我說不清甘社長是慧眼識珠,還是愛意滿腔,真的大大出乎我意料。他要我把災區帶回的所有作文用最快的速度交給他,並表示要以最快的速度出版,向全國發行。”

項從德流下了眼淚,馬上付諸行動。他從“帳篷學校”孩子們寫的500多篇作文中選取了100篇,並用了一星期晝夜不停地訂正修改。出版社工作速度驚人,從接到學生的作文稿到出書,僅有十多天時間。

項從德在自己的工作日記上記著:“這或許是一本略顯幼稚的書,它雖然沒有名家名篇那麼經典深刻,也沒有像少年寫作天才的作品那般思路創新、文字飄逸。但閱讀這本書,它所帶給人們的啟迪、深思,讓人們對生活的珍惜、感恩,激發對未來的發奮、進取是前所未有的。我相信,人們一定會為選擇此書、閱讀此書產生與我一樣的感受:愛心、感恩與希望,是指引人類進步的燈塔!”

翻開《大地震災區孩子們的100篇作文》,中央某研究所的夏先生寫的序——《震撼心靈的感受》有這麼一段話讓人感慨萬分:

2008年,是什麼震撼了我們的心靈,是什麼盤踞在我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是什麼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創傷,是什麼讓我們感到那麼多的遺憾,是什麼讓我們感到那麼多的撕肝裂肺?它就是川中,發生在川中的“5·12”大地震,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一個深深的痛楚!

地震是無情的,況且發生在川中這個斷裂帶上的地震更是無情!一瞬間,隨著轟轟隆隆的聲響,天崩地裂,大自然無情地吞噬著一切,尤為讓人痛心的是那麼多的村莊被掩埋,那麼多的校舍被摧毀,那麼多的嬌嫩的生命被擄走了……

在這場可怕的地震災害中,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看到了我們的民族堅韌不拔的意誌,看到了團結互助的可貴品德,看到了把生命留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獻身精神。

曾經接觸到許多來自地震災區的報道,看到許多生動的抗震救災的照片,每一次我都被它們感動,有時默默落淚,有時放聲痛哭。記得有一張誌願者在現場拍攝的照片,畫麵中一個小女孩剛剛從教學樓內奔跑出來,眼看就要進入安全地帶,但是轟然倒塌的水泥橫梁砸在了她的身上,一朵嬌豔的青春之花就這麼凋謝了!這是多麼令人痛徹心肺的場景啊!我流著淚,寫了一首詩《媽媽,你不會罵我吧》。

那些經受了巨大磨難的孩子們,他們用純真的眼睛、樸實的感受、稚嫩的文字,記錄下那一個個悲慘的時刻,記錄下那一個個感人的場景……

我們回憶與記錄,不是要去永遠生活在悲傷之中,不是要去永遠咀嚼那酸楚的時刻,而是要從這次天災中增強我們的信念。天災可以強加於任何民族,而我們中華民族會勇敢麵對並且戰而勝之。像川中這樣的大地震我們都挺過去了,那麼,還有什麼困難能夠嚇住我們呢?還有什麼樣的劫難可以阻止中華民族一直向前的步伐呢?

從時間上來說,這次大地震正在遠去,但我們內心因它受到的創傷將永遠不會被抹平。特別是來自災區小朋友的回憶和感受,將給我們傳達更為清晰的印象。來自東州的支教老師項從德,在餘震中趕到西川,給大災後隻能在帳篷裏麵上課的孩子輔導作文,發現了一篇篇珍貴的文字。他把這些孩子們的作文精心收集起來,聯係出版了《大地震災區孩子們的100篇作文》,這使得災區小朋友的回憶和感受能夠呈現在大家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