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正明專程從西川來看他,帶來了白蕊和孩子們的祝福。
項從德握住好朋友的手,不禁重複著那一次在災區的驚險遭遇:“我們所經過的路被衝垮了,一霎時車被困在了途中,前進後退都不得,雷聲轟鳴,沙石俱下,一旁是深穀萬丈,如萬頃波濤中的一葉小舟,隨時都有被吃掉和撕碎的可能。當時,我耳邊全是呼呼風聲,大腦一片空白,驚魂未定。找不出一種準確的詞語,描述心中那種的迷亂心情。難道生命就這樣結束了嗎?是白蕊在旁邊,她安詳而平靜的神情給我了戰勝困難的力量。那時候,我認為人性是世界上最可貴的東西。可是,想不到,還有如此卑劣的人性,拿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來蹂躪踐踏。”
黎正明打開了一張白紙,上麵用毛筆寫了陳毅元帥的一首詩:“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題款是:贈給災區人民的忠實朋友項從德先生。白蕊並全校同學敬題。
項從德呼地一下從床上坐起來,激動得哽咽不已。說:“人生難得一知己啊!很慚愧,我算不上青鬆。”黎正明說:“但是我們可以向它那種精神學習。”項從德說:“其實有些帖子我知道是誰發的,他們之中,有的甚至跟我去過災區,也算我的好朋友,卻不知為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利益,如此詆毀我的人格和我的事業。”
黎正明安慰道:“朋友的背叛的確是最令人痛心的。最近網上流傳著最讓人傷感的十件事:一、差錢。二、白發人送黑發人。三、未婚卻愛上已婚。四、人到中年配偶背叛。五、婚後多年無子女。六、信任感情騙子。七、喝水都能長肉。八、機會擺在麵前卻沒能力駕馭。九、被無良的人栽贓、誹謗。十、習慣存在的人或物轉眼不屬於你。算算看,你有幾樁?”
項從德道:“就是最後兩種啊,被無良的人栽贓陷害,一向認為的好朋友轉眼間成了敵人。”黎正明緊緊握住他的手,說:“關於網友言論,我有我的一點看法——現在有些網友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想罵誰就罵誰,不管是不是事實,不管被罵者是明星、名人、普通市民,不管被罵者難受不難受,反正我就管自己說痛快、罵個自由。其實這是很自私與不負責任的行為!言論要自由,但言語該不要惡毒。因為你的亂罵,傷害到了別人,別人是很難受的。這不,別人不符事實、無緣無故地罵你,你會感到舒服嗎?這就像一個人在潑水,你在大庭廣眾之下無緣無故地向一個絲毫沒有準備的陌生人潑過去,甚至是髒水,並且還有極多的人在圍觀!誰受得了?!還有的網友自以為是弱勢群體,心中有許多糾結,生活中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所以他們就自以為有資格在網上可以盡情的放肆罵人。然而我如果有機會的話,我要告訴他們:我理解他們,他們的現實生活的確有困難,他們渴望自己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他們罵別人也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實際境況啊!網友們自己一邊渴望美好的生活,但他們一邊又把一些美好的事兒毀掉。說真話,黑社會頭頭組織一夥黑心人員用刀槍木棍打人,以撈好處;壞網絡頭頭放任一批不良網民用惡言惡語傷人,也撈好處。他們這樣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的經營思想與放肆罵人行為,是可憐的,也是可恥的,不是光榮的,最終是被大家所鄙視與譴責的。隻不過有些被罵者一旦批評他們就被一些網友群而攻之,從而沒有與之太計較。其實,網主們應該明白:被罵的人們雖然沒有在法律上起訴他們,不是被罵者怕他們,而是被罵者怕煩,並且他們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要做!受害者沒有時間與他們糾纏。希望網絡經營者與習慣隨意罵人的網友們早日反思、早日收斂,這樣,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有好處。不能昧著良心賺錢不能沒有良知罵人。不然,他們總有一天會為此付出代價,為此感到後悔的……至少目前網絡信息的失信於人已是一個最真實的征兆……失信不能立業,失信不能立人。
“項老師,您快快振作起來,咱們該幹什麼幹什麼,心底無私天地寬啊!”
項從德笑了笑,答應道:“……好!”
自從黎正明來探望之後,項從德的病情好轉多了。正在這時,項從德在報紙上看到影星池冰冰因慈善事業而遭誹謗的事,不禁深有同感。報道說,慈善在池冰冰看來,要做就是要做到位,做到實處,能夠最快地達到救助的目的。在南雲省遇到罕見的旱災的時候,老百姓連吃水都困難。池冰冰第一時間捐助了30萬,購買了10385箱礦泉水並確保了災區的小學生很快拿到。她說:“有些事情我們不可能改變,但我們可以讓自己做得更好,在自己有限的精力和能力下,用最大努力去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點點力量。”這正是池冰冰慈善助人的心聲。
另外,幾乎就是一杯咖啡的工夫,就讓池冰冰決定了開啟“愛裏的心”救助藏西阿裏先天心髒病兒童慈善項目,這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為此她第一時間帶著專業團隊趕赴西藏阿裏,探望和篩查這些患病兒童。返京後又立刻著手聯係挑選接收醫院、了解小朋友們的病情、確認醫院配套設施是否完善等一係列工作,幾乎都親力親為。池冰冰投入的第一筆50萬資金已經讓首批兒童順利完成手術,而第二批正在接受治療。池冰冰也表示她會一直堅持做下去,她堅定地說:“就算隻憑我一己之力,我也要把這件事實實在在地做成。這裏孩子們的眼睛,那麼清澈明亮,充滿渴望,給我的東西太多。”
對於明星做慈善經常被誤解成作秀,池冰冰並不介意和擔心:“作秀其實不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慈善,因為明星或者是演員,他本身就意味著可以影響到其他的人,然後讓更多的人能關注到這件事情。如果每一個人都像這樣來作秀,那我覺得世界會很美好。所以我鼓勵大家來作秀,如果他們願意的話。他們可以像我們一樣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那我覺得大家作秀又有什麼關係呢?當然,他們的心必須是擱在這兒的,他們不能隻是天花亂墜地講,用嘴巴說。那我覺得如果他們真的是能親身來感受,給予支持和幫助,包括很多企業,因為企業成長到了一個階段,需要一個名望,也願意來做善事,那我覺得很好。”
項從德還讀到中國第一慈善家程廣標行善也被人誤解或者汙蔑的事,心胸更加開闊和釋然了。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程廣標的湖蘇黃一集團公司每年都要從淨利潤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設立慈善基金,列出捐贈目標計劃表,專款專用。公司成立以來,已捐款捐物百餘次,在捐建希望小學、鄉村衛生所、資助失學兒童、扶貧賑災、國防教育等公益活動中捐款捐物累計達1.26億元。為企業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在2006年4月12日《人民日報》第四版的“人民論壇”欄目中,程廣標發表了題為《富而有德德富財茂》的文章,倡導有作為的企業家要由“財富到德富”,熱情投身到社會慈善活動中,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企業家和慈善家。其後,在接受《生命時報》等媒體的采訪中,程廣標又多次就此問題提出了自己的鮮明觀點,認為慈善不隻是簡單的捐助行為,它是以道德和愛心為基礎的,因此,從事慈善行為的人增多,是社會進步、民族文明的一個標誌。
2006年6月11日的新華網要聞版塊,再次編發了題為《程廣標:擯棄嫉妒心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文章。文章中,程廣標針對個別人對慈善事業的不理解和諷刺打擊,提出了“眾人拾柴火焰高,隻有擯棄嫉妒心理,人際關係才能更融洽,社會才能更和諧,經濟才能更發展,生活才能更美好”的觀點。文章同樣迅速得到了多家網絡媒體的轉載,引起了廣泛地關注。
項從德的憑空被抹黑也引起了本地的關注。本地大學一個著名的哲學教授尚朝人前來探望項從德。尚朝人體格健壯,聲音洪亮,一見麵就祝賀項從德,說他的身體狀況非常健康。
哲學教授笑著說:“我請你先讀一篇新聞報道的文章——打假勇士範舟之:流血跑了兩百米
昨日淩晨1點30分,範舟之在博客中敘述了他遇襲的經過。昨日15時,範舟之在京都住所附近召開臨時媒體見麵會,披露上周日下午遇襲的細節,這也是他遇襲後首次公開露麵。他表示,凶手肯定是被人雇的,目標是置他於死地。
聞到刺激性味道,頭暈腳軟
“8月29日下午3點,我約好遼寧衛視‘王剛俞講故事’欄目的兩名記者在小區門口見麵,然後一起走到附近一家茶樓接受關於李大師事件的采訪。5點左右,采訪結束,我把兩位記者送上出租車,轉身才走兩三步路,隻見一名男子突然衝到我麵前,朝我的臉噴射氣霧,我聞到一股刺激性味道,頭暈腳軟,幾乎要倒下,我立即屏住呼吸,向路對麵跑去。”
“後麵另一個人追著我,手持鐵錘要砸我頭部,我拚命往前跑,此人在後麵追,沒能追上,就把鐵錘向我扔出,連扔兩次,第一次朝我的頭部扔,沒有砸中,我聽到鐵錘落地的聲音,邊跑邊回頭看了一下,此人又撿起鐵錘扔過來,這次擊中了我的腰部,流了一些血。我跑了有兩百米,歹徒未再追趕。”“我跑進小區後,報了警,警察很快來了。當時路邊有一些人,警察立即去現場尋找目擊者。做完筆錄後,到附近醫院驗傷,除了腰部有兩處破皮出血外,目前身體還未發現其他異樣。”
歹徒欲“置我死地”
“歹徒所用噴霧,我一開始以為是辣椒水,後來與法醫探討,覺得應該是含乙醚成分的麻醉劑,我以前做動物解剖實驗用過乙醚,現在想起來就是那種味道。歹徒的計劃,是一人先用麻醉劑把我麻倒,另一人再用鐵錘置我死地,大概吸取了上次方玄昌逃脫的教訓。幸好我反應敏捷,跑得快,躲過一劫。”
“我本人沒有私敵,這顯然是某個被我揭露過的人雇凶報複,並已在我的住所附近踩點、守候多時,終於抓住了一個機會。至於是誰幹的,我不好妄測,我知道的線索都已告訴警方。該案現在由石景山分局刑偵大隊隊長偵辦,分局局長幾次打電話過問,看來警方比較重視。希望能夠盡早破案,並同時也偵破方玄昌遇襲案件。”
“100%是買凶報複”
範舟之在見麵會中透露:“我以前也接到過恐嚇的電話,也有人上門跟蹤我,上門恐嚇,當時我也有報案,但沒有引起重視,都是警方做了筆錄,沒有專門查,也許那個時候查了,會把犯罪行為消滅在萌芽中。”他表示,類似的恐嚇一直是真實存在的,最近的一次是在7月2日。至於遇襲的原因,他表示,“關於打假,我依然要堅持到底,就算是被襲擊了!我自己沒有任何的私人恩怨”,“可以100%肯定,就是因為揭露了這些造假,他們個人的利益被我觸及到了,買凶來報複。至於具體是誰,現不好說。”
他表示,目前京都市公安局對這個案子比較重視,他希望不光是要抓住行凶者,更重要的是要抓住買凶的幕後黑手。
29日晚間,京都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平安北京”表示,“警方正在展開調查”“會最大限度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事發後,記者聯係到範舟之的妻子,並根據她的描述找到位於景石山區的遇襲現場。由於範舟之提到的茶館前台位於2層,工作人員並不知道當時發生的事情。記者注意到,雖然附近很繁華,但從茶館往北一直到方舟子的住處,一路上沒有餐廳,人也較少,除了鄰近小區有攝像頭外,路邊沒有其他的攝像頭。
另一篇文章是:
範舟之遇襲折射社會的難堪與窘境
範舟之善於打假。從打假案例的選擇,到專業知識的運用,打假10年,他以“對真相要有潔癖”的近乎偏執的追求,觸碰了許多個人、團體或是部門的利益。同時,作為“打假個體戶”,方舟子的打假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其獨來獨往的風格、嫉惡如仇的個性,都跟“和而不同”的文化傳統格格不入。人們渴望知道真相,但是,當真相總是以這樣非正常的渠道被揭露,當事實總是需要經過如此極端的方式被呈現,麵對這樣的真相,人們不知該是喜還是悲。一方麵,人們為方舟子一次次的打假而歡呼;另一方麵,人們卻又為每次打假事件的“虎頭蛇尾”而沮喪和猶疑。比如學術領域的許多打假,大多數也是不了了之。轟轟烈烈的打假往往以響亮的掌聲和喝彩為開端、尷尬和失望的沉默為結尾,打假十年,有多少案例能稱得上“真正的勝利”?方舟子的存在是一麵鏡子,照見我們這個社會的難堪與窘境——對誠信製度的呼喚為何如此艱難?所謂製度打假,無非是建立起一套社會誠信製度,完善對造假的懲罰機製,讓所有造假者付出慘痛的代價。倘若學術造假者被開除,永遠被排除在學術圈之外,文憑造假者的職業生涯因此被截斷,造假之風還能如此猖獗嗎?讓造假者付出高昂的代價,相信從技術層麵講並不是太難的事。關鍵在於懲罰機製從哪個層麵啟動,是不是在懲罰機製麵前,所有造假者都能一視同仁。遺憾的是,在這方麵我們始終沒能跨出實質性的一步。如此舉步不前,成就了範舟之的知名度,也常常令他孤獨的努力功敗垂成。他的境遇折射出的,是我們的社會在成就與德行、功利與價值麵前的進退取舍。在某種程度上,他的追問也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良知與如何在將來麵對曆史時無法擺脫的追問。
哲學教授尚朝人看了看項從德的臉,語重心長地說:“現在這個社會,不隻有一個你項從德受委屈,範舟之為了弄清楚與他無關的真相,還被打了呢!……
“還有,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複係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隻能起輔助作用。”項從德領悟道:“所以我的病完全是自己找的啊!”尚朝人拍拍他的肩膀說:“你想明白就對了,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怪心,心裏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項從德聽了,快樂地笑起來,並說以後要多向尚教授請教,尚朝人欣然應諾。項從德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收拾行李辦好手續離開了醫院。他走在大街上,感覺周圍的世界更加明亮而生動,自己的信心和力量也更上一層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