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誌願者 3(1 / 2)

第三章 誌願者 3

項從德和王冰雅就跟隨著程勇向學校後麵的大山攀登。臨出發時,歐逸天因為要幫助一個殘疾同學回家,不能同往。

星期天一大早,蜿蜒向上伸展的小路在樹叢中時隱時現。這是從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深處通往山下小鎮的唯一一條道路。路麵時不時露出崢嶸的岩石,磕得腳板生疼生疼。有一些路段是在山體上一鋤頭一鋤頭硬生生挖出來的,路麵最寬的地方不足四米,最窄處僅兩米多點。小道有時在叢草中幾乎看不到;有時則沿著陡峭的下麵就是數百米深的懸崖,幽深不見底。可以想象,一旦遇到陰雨天氣,路麵和沼澤地沒什麼區別。小程勇說:“那時候就隻能打赤腳,因為一層厚厚的黃泥巴,會把鞋子拔掉。下坡時要特別注意,不小心就滑個嘴啃泥。”山體上,到處都留有大地震的痕跡。震鬆了的山路旁的岩壁,稍有點風吹雨打,山上就會往下滾石頭。路麵被震裂了,很多地方裂開了數十米長、半米寬的大口子。三個人在崇山峻嶺間走了大半天,累得渾身是汗。王冰雅兩腿已經不聽使喚,在危險地段,都是項從德攙扶著她小心翼翼向前挪動。王冰雅小聲說:“如果雷牙活著,一定會來的。”小程勇卻沒事一般,在前方蹦蹦跳跳引路,時不時提出警告:“小心!”好不容易來到一處較平緩的山坡,程勇指著遠外幾幢橫七豎八的土牆,說:“有時,我會隱約看見我的祖父走在前麵不遠處。老人裹著穿了十多年的藍色圍裙,背著背簍,拎著一把鋤頭,鋤去路麵上突出的山石。但他現在已經不在了。”……大地震以來,這條路上接連已經死了兩個村民,都是背負重物時稍不小心摔下了山。對於大山深處的連山坡村的13戶人家、58口人來說,這條路已經成了“隨時可能送命的老虎口”。項從德曾聽學校老師說過——程勇的祖父程瑞全一輩子沒出過山,已經成為大山的一部分。實際上,隻要頭一天下雨,次日一早,程瑞全就會默不作聲地出去修路。生前,老人一直渴望把這條土路拓展寬一點,修成水泥路。可村裏根本沒這個財力。老人能做的,隻是用鋤頭把滾到路麵上的山石鋤掉,或是刨些泥土,把被雨水衝開的大口子填上。

程瑞全從17歲開始做木匠。他的手藝,在當地很有名。前兩年,老人年紀大了,身體越來越不好了,平常已不大接活了。但地震後,很多倒掉的房子需要重建,人們紛紛找上門來,老人隻得重新出山。

那天,本是農曆中的一個節氣。吃過早飯,程瑞全便提著木匠的一套工具,下山幹活兒。兒媳婦劉誌珍原本並不同意他這天出去,因為“就連過去的長工,過節氣都得休息的”。何況,天上還飄著細雨。但要蓋房子的人太多了,他們耽擱不起時間。

老人去的那段山路中部有一處大拐彎,路麵被地震撕裂開個大口子。往常,無論誰每次經過這兒,都會小心翼翼地放慢速度。但是老人那天也許心裏急了些,竟沒有邁過那個口子,而是一下子滑了下去。

當人們在山穀深處一塊山石邊找到程瑞全時,發現老人的頭被撞了個大窟窿,滿臉是血。大家費盡氣力將老人背上路麵,老人連眼都沒睜開,早已經沒氣息了……地震是一時的災難,而貧窮卻可能困住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村莊的終生。不過,程瑞全老人的死,感動了蒼天。他為家鄉修路的夙願快要實現了。遠在千裏之外的劉宏葆是廣東佛山援建受災小鎮的工作組組長,到災區工作已經數個月。有一天,他無意中聽人說程家夫妻背著兒子遺體回家的故事,回辦公室後,他從網上找出相關報道,仔細看了幾遍。

“沒想到在這樣的大山深處,還有這樣偉大的父母。”作為一個父親,他“感動感慨得不得了”。他選了個天氣晴朗的日子,領著八個同事,帶著些錢和慰問品,上連山坡村去看望程家夫妻。

進山不久,天氣轉陰,空中飄著小雨,山路又成了沼澤地。不斷出現的險情嚇得劉宏葆一行個個渾身冒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