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固然充滿著作為主導型的佛教的哲學思想和文化精神,但是它在藏地之所以叫做藏傳佛教,就因為佛教吸收了藏族苯教文化的基本因素,與藏地人民與生俱來的自然力崇拜、魔法巫術、預言占卜以及天啟神諭結合在一起。正因為如此,藏傳佛教中又包含著藏地本土的原始苯教的文化精神和底蘊。於粗獷而稚拙中蘊含哲學與人文獨特韻味和美感,具有著神奇的感染力。
千百年來,藏民族崇尚的倫理道德、傳統觀念熔鑄成一個千古不朽的文化意識,抽象為一個“善”字,滲入血液、凝做風骨,升華為民族精神。常言說:“學佛的和尚無惡趣,背誓的小人難解脫。”從佛教傳入藏地起,佛教中的這種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的意識已深入人心。“惡狼吃肉,竊賊食誓”,不難看出,背棄誓言的人將受到指責和唾棄,或因罪孽深重墮入地獄。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體量過來的,
白色的雲彩是我用手指數過來的,
陡峭的山崖我想爬梯子一樣攀上,
平坦的草原我像讀經書一樣掀過……
這是長拜者一邊磕長頭一邊哼唱的歌,聽上去是多麼輕鬆而浪漫呀!
而我們在旅途中見到的長拜者無一不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麵。風吹日曬霜打冰撲的黑紅色臉膛、額頭、肘部、膝部傷痕累累,磨穿了的牛皮圍裙補了又補……早飯後步行到昨晚打了記號的地方,念完祈禱經後開始磕頭,三步一長拜,長拜時五體投地,一絲不苟,不能有半點懈怠。晚上結束時要向來的方向磕三個頭,再向東西南北四方磕頭,然後就可以休息了。身體吃不消或生病的時候也要堅持。這一切,足以說明他們一路上曆盡滄桑飽經風霜的考驗。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有如此大的誘惑力,讓這些人有如此大的毅力、甚至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去完成如此艱難的朝聖之旅?他們心中至高無上的東西是什麼樣子呢?
他們會這樣回答你:
“佛也是經曆了很多磨難才最終成佛的。”
“其實佛根本不會去限製人們做什麼,隻是讓你打開心靈之門,自然地解脫。”
這也許才是朝聖的最高境界,遠非我等俗人能破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