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福田妙果
在藏地,佛教對人們的精神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在藏地,隨便到誰家做客,都會發現他們家的經堂是最漂亮的地方。
中國西部的川、甘、青、藏地區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源,黃河、長江的發源地,又是高原與內地文化的交彙之地。這裏居住著高大、剽悍、粗獷而英俊秀美的康巴人和安多人,他們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形態,構成了一幅幅充滿活力的畫麵。我每進入這些地方,都會把它當做一次精神境界的磨煉和積累,這種積累是和人和人文和高原自然風光的直麵交流,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感受其精神內涵。
在藏地,佛教對人們的精神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在藏地,隨便到誰家做客,都會發現他們家的經堂是最漂亮的地方。
藏族人家的經堂通常是最好的房間,裏麵裝飾著綠鬆石和其他珍寶、莊嚴吉祥的金色佛像;還有景泰藍器皿等珍貴物品、金銀鑲嵌的青稞酒壺以及刻有精美浮雕的金銀嘛呢輪。在藏地,宗教是第一位的,生產、供奉和保存如此精美的藝術珍寶,就是為了表達這樣的一種信仰。在這塊封建的土地上,倘若不入佛門,一個出身低微的人是很難爬到高位的。然而一個僧人,如果他足夠睿智、足夠勤奮,則可以登上社會的高層。
據藏族口傳文化中敘述,烏鴉轉世的貝傑多吉本來在一個山洞裏修煉,上天派遣給他一個使命——殺掉朗達瑪。奉著天遣的使命,貝傑多吉殺掉了朗達瑪。大吐蕃王朝在鬆讚幹布時代興盛,在朗達瑪手裏滅亡了,連他的親族子裔都被迫出逃。佛教在藏地大傷元氣。朗達瑪的子孫四處出逃,其中一支逃到古格,逐漸紮住了腳跟,王族後裔的血脈又在這裏傳襲繁衍,幾代之後,一個新的王朝誕生了。意希沃的古格王朝。意希沃把王國的統治權交給侄子,自己帶兵四方征戰,積累財富,為了迎請孟加拉大僧人阿底峽。
造化之功,時間的偉大。在意希沃不懈努力之下,佛教在藏地複興了。他成為興佛的主要功臣,他的努力為曆代佛教史學家稱道。意希沃不僅組織翻譯了大量佛教經典,更重要的,他是一個偉大的佛教殉道者,他是為了興佛而死。
藏族口傳文化中有這樣一段寓言,敘述的是關於佛教複興的典故。
一頭馱運木料的蠻牛協助主人建造一座佛塔。佛塔建成後主人忘了讚揚蠻牛的功績,蠻牛因此發誓要摧毀佛塔。蠻牛的話讓棲息在塔頂的烏鴉聽見了,烏鴉對蠻牛說,你若敢摧毀佛塔,我就啄瞎你的雙眼,讓你不得善終。
西藏原始人類族群有著舊、新石器漫長時代的各種文化,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神鬼靈魂崇拜等以及相應的各種祭儀。這些文化在西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都遺留有許多痕跡。同時,還受到藏民族原創的苯教文化的影響。像在藏地隨處可見的煨桑、風馬經幡和嘛呢堆,還有藏戲中的擬獸麵具舞蹈、寄魂樹、寄魂湖以及要刮取仙女卓拉姆的心髒做貢品等等,都體現了苯教文化的某些元素。由此可見,藏地俗人生活的社會生活土壤和形態完全是和宗教分不開的。在藏戲裏,人、神、鬼、獸以及天界、人間、地獄俱現,這和佛教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和審美思維以及宗教用迷狂的感情與幻想的形象把握世界的方法,有著明顯的聯係。同時,藏傳佛教中“人生苦海”的哲學思想的灌輸,使得信徒們向往著超脫和解救。但是,誰能夠解救受苦受難的人呢?誰能夠使人超脫苦海呢?誰又能夠使人躲避地獄之災到達天界呢?佛陀、佛陀、當然還是佛陀。在藏地,由於佛教文化的入於骨髓的影響而加強了人心中那種安分、忍耐、圓融的成分;同時又具有苯教文化中酒神的文化精神的遺傳成分,即憂患、蠻夷、放縱、偏激等。